令人髮指:他56歲創業 如今年利潤是華為1.5倍

2020-12-26 搜狐網
 

  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宗慶後 42 歲創辦哇哈哈,任正非 44 歲創辦華為,陶華碧 49 歲創辦老乾媽,只要你有激情、有夢想、有野心、又渴望,什麼時候創業都不算晚!

  今天扒哥要跟你介紹個更牛逼的大佬,他比上面幾位更顛覆,55 歲的時候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還在打工,56 歲才開始創業,如今他一年能賺下 1.5 個華為。而這樣的獲利能力,已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保持了幾十年,其獲利能力可謂冠絕群雄。

  2015財年,他的公司以 1671 億營收穫得淨利潤 604 億,其利潤規模:

  是臺灣最大企業、營收 8872 億 的鴻海精密 231 億淨利潤的 2.6 倍;

  是營收 3950 億的華為 369 億淨利潤的 1.6 倍;

  是營收 1028 億的騰訊 288 億淨利潤的 2 倍多;

  也領先阿里 2016 年財年 427 億淨利潤將近 180 億。

  他是張忠謀,臺積電創始人、董事長。

  臺灣人尊他為"半導體教父",他被美國媒體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上最有貢獻人士之一,他入選全球最佳經理人,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1、少年時代:居無定所,顛沛流離。

  張忠謀 1931 年生於浙江寧波。1931 年—1940 年,一家人為避戰亂輾轉遷徙於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成人之前,張忠謀已居住過 6 個城市,在 10 個學校念過書,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

  小時候,張忠謀文藝而多才,喜歡音樂會、小提琴、網球、電影,他文採出眾,還曾立志當作家,直到父親受不了他兵荒馬亂還搞天真爛漫,警告說"當作家要餓肚子",他才收住念頭。高中畢業時,張忠謀被父親誘導考入自己的母校滬江大學銀行系。

  兩個月後,內戰爆發了,逃到香港的張家決議:張忠謀要去美國讀理工,以防萬一,將來好在美國安生立命。

  "油然生起飽歷滄桑之感覺"的張忠謀於是坐上前往彼岸的飛機,並在記憶中寫下這樣的心情:"舊世界已經破滅,新世界正待建立,自己必須鼓足勇氣。"

  2、青年時代:美國留學,18歲進入哈佛大學。

  1949年,18 歲的張忠謀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國人。當時他的三叔,早已從哈佛拿到電信碩士學位,之後還拿到應用物理博士學位的張思侯先生,成了美國東北大學的教授。

  當時的美國,以全世界5%的人口創造著全世界40%的GDP,正值最黃金時代。他很快被"只要肯努力,你就能出頭"的美國精神感染,也很快在哈佛如魚得水。

  哈佛第一年,張忠謀的成績位列全年級前10%。他在哈佛的第一年也成了最後一年。

  當時,國民黨徹底潰敗,父母也從香港去到美國,並在中國是回不去了的悲觀中,根據當時華人在美的就業發展情況再次決議,張忠謀必須轉學理工。

  學理工,最理想的就是去麻省理工了。張忠謀想去,就去了。

  1950 年的麻省也正處於黃金時代,擁有眾多世界級大師,在機械系學習的張忠謀成績依然優異,還幫教授打點工,掙點碎銀子,但卻過得並不快樂。他形容自己對麻省"雖有十分的敬,卻只有五分的愛。"

  3、博士沒考上,一個意氣用事的決定,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一路順風順水的張忠謀,在碩士畢業申請讀博士時,卻連續兩次落榜了。

  十幾年的讀書生涯嘎然中斷,下一步做什麼都還沒有想到,我何以對父母?對我新婚不久的妻?"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在倏忽中消滅。

  麻省不留張爺,何處可留張爺呢?

  被落榜羞辱的張忠謀,帶著雪恥的怒火,把簡歷一封封地寄給了心目中的大公司,以及萬一大公司不成,先將就一下的備胎們。

  然而,牛人之所以成為牛人,很大一個原因是,哪怕意氣用事,甚至當時看來做錯事,他們也往往歪打正著,狗屎運特好地踩到了更加正確的點上。

  發出簡歷兩個月內,張忠謀獲得了 4 家公司的工作機會。其中兩家令他滿意,最滿意的是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車,專業對口,待遇也好;比較滿意的是一個叫"希凡尼亞"的半導體公司,公司不怎麼知名,但待遇更高,比福特高出一美金。

  一美金不多,但張忠謀覺得這不是錢的問題,是福特憑什麼少給一美金的問題。於是,他自信滿滿地跟福特講價:"我恭敬地說,我很想來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請你們考慮提高起薪?"

  結果,那個在面試時跟他談笑風生的人事專員,態度180度大轉彎:我們這兒不討價還價,你要來就來,不來,拉倒。這一作,讓本來已經打定主意去福特,但也死要面子的張忠謀覆水難收了。掛完電話他就決定,別了,小氣而無情的福特先生。

  1955年5月,年輕氣盛的張先生,一氣之下,去了多給他一塊美金的"希凡尼亞",進而一腳踏入半導體產業,並一路走到今天。

  這也讓他在後來屢生感嘆:"人生的轉折點,有時竟是這麼的不可預期!短短的一個電話,加上一時衝動的青年感情,就讓我和半導體結了一生的緣!"

  4、他拼命學習、玩命工作,終於在 27 歲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

  進入陌生的半導體,張忠謀什麼都不懂,唯有夜以繼日地加快學習。他研讀《半導體之電子與洞》,他說,這有如讀荷馬古詩一樣的困難,但還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

  張忠謀的厲害在於學東西飛快,工作一年左右,他提拔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也有了 4 個小兵。

  後來他因跟領導不合負氣辭職,跳槽到德州儀器。

  在德儀,張忠謀真正感受到美國科技公司的創新精神及力量:"『疲倦』簡直是聽不到的形容詞。加班是不成文的規定,而且全都是自願,也沒有什麼加班費。『失敗』從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但受挫折者必須振作重來,如再有挫折,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大家一起賭,一起輸,一起贏,一起往前拼。"

  身處此境的張忠謀也立即成了鄰居眼裡"瘋狂的工作者",一進去就立下一大功:

  當時,德儀替IBM生產著四個電晶體,其中一顆電晶體在IBM生產的良率10%,但到了德儀,做出來的基本上都成了垃圾。張忠謀點子很正,被安排來搞定這最難的一顆。

  在"每天早上8點上班,直到半夜第三班開始後才回家"的努力下,他讓產品良率超過了IBM本身,最高達到驚人的20%。

  這讓27歲的他獲得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管理職位:鍺開發部門經理。

  5、同事幹了件驚天動地的事兒,徹底震撼了張忠謀!

  張忠謀走上管理崗位時,他的一個同事也在幹著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加入德儀不久,他認識了一個無話不談的好基友。他們經常一起喝咖啡,聊天。交談中,這位老兄告訴張忠謀,自己正計劃把好幾個電晶體、兩極體,加上電阻,組成一個線路放在同一顆矽晶片上。他還跟張忠謀得瑟:公司最大的老大對他這個想法也很贊,並問張忠謀怎麼看?

  當時他認為好基友做的事情"匪夷所思",不切實際。

  讓他意外的是,過了一段時間,這位老兄卻告訴說,他已經把那玩意兒弄得差不多了。有點被震到的張忠謀,卻又替他操心:你那玩意兒就算弄出來,又有什麼用呢?離實際應用是那麼的遙遠。

  但最後,這件事讓張忠謀深深地震撼了:

  他的好基友傑克•基比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被認為和他同時搞出了集成電路的另一位大仙諾伊斯,則在此後帶著一個叫摩爾的同事,創辦了英特爾公司,並很快在電子業掀起一股股驚濤駭浪的革命。

  這件事情已經震撼了整個半導體世界。

  同事、好基友拿了諾貝爾獎,這得是啥感受??!

  這件事,讓張忠謀深深地領教了前瞻技術的力量,而這些在他當時看來跟自己不太有關的人和事,也都通通在後來,成為了他事業和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6、伯樂賞識,讓他在41歲登上了事業新高峰,成為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

  1961 年春天:張忠謀再次贏得好機運。"總經理召見我,誇了我一番,說我有足夠潛力角逐未來全公司研發副總裁之職。"走出總經理辦公室後,他還得到一個公司從來沒有給過別人的機會,支全薪去讀博士,公司負擔一切學雜費。

  1964 年初:取得史丹福大學博士學位並回到德儀的張忠謀,被提升為鍺電晶體研發經理,統領將近 3000 人的隊伍,鬥志昂揚地朝著心中的殿堂狂奔。

  33 歲的他:收入已達到美國的中上階級,擁有哈佛、麻省、斯坦福三大世界著名學府的學習經歷。

  41 歲那年:張忠謀登上了新高峰,成為德儀統領3萬多員工和全球半導體業務的副總裁,也是這個世界 500 強企業的第三號人物,以及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

  7、張忠謀:一旦決定幹一件事,就非得幹成世界第一名!

  張忠謀升為副總裁之後,世界半導體產業迎來了中國人 Morris Chang(張忠謀英文名)參戰、發起戰爭,並不斷贏得戰爭的新時代。

  當時,被諾伊斯和摩爾飛速壯大的英特爾,已是德儀半導體業務最強勁的對手。

  內存是英特爾當時最強的業務,並且已經做到世界最大,甚至英特爾已成為內存的象徵,許多公司都在其攻勢下落荒而逃。張忠謀卻決定,就從英特爾的內存開打。

  他不但決定大幹內存業務,而且決心奪下英特爾在內存領域的世界第一,打掉它的這個象徵。這個目標嚇到了德儀的寶寶們,但張忠謀態度堅決地推進。他的看法是:混科技產業的大企業,一旦決定去幹一件事,就非得幹成世界第一不可。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掌握主動權並獲得理想的利潤,否則,就是賠錢去陪第一名耍。

德儀工作的張忠謀

  當時,整個市場以及英特爾的主力產品都是 1K,為了奪第一,張忠謀開足馬力,痛下血本,直接從 4K 產品開打。這個大膽決策遭到很強烈的反對,但他以更強的力量勇往直前。

  結果,4K 新品出來不久,就把英特爾打成了手下敗將,也打出一個張忠謀地位。

  此後,英特爾在內存市場的輝煌便一去不復返,直到徹底退出,轉型成為 CPU 巨頭。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忠謀也算是英特爾的恩人,為逼迫英特爾轉型立了功。

  站在最高處的張忠謀,為了保住德儀的絕對優勢,不但在技術上持續領先,而且還率先革命掉高科技不能討價還價的老規矩,主動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打得產業同行們一聽德儀又出招了就一腦子們的汗,甚至丟盔棄甲,主動落敗。

  靠著技術、價格上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在執掌德儀半導體業務的將近 10 年裡,世界半導體市場上,只要是張忠謀主打的戰爭,除了他自己,似乎沒有人可以凱旋,包括英特爾、摩託羅拉也不例外。德儀在半導體領域的"世界第一",也始終被他緊緊握在手裡。

  8、帶領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後,卻因不服公司戰略毅然辭職。

  1978 年,有著輝煌戰績的張忠謀,被加大力度向消費性電子產品轉型的德儀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德儀消費電子集團總經理。德儀原本希望他在半導體之外再造一個消費電子王國,但這卻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而且是,對張忠謀,對公司而言,都是個錯誤。

  1983 年,張忠謀因不看好公司的戰略轉型,在悶悶不樂中離開了德儀。離職的消息一傳出,很多很多的新工作便找了上門。再三考慮後,他選擇了前往紐約,出任通用器材的總裁。

  但當時,他已是 52 歲的人,重複職業經理人的道路對他而言,顯然也只是可接受,不愉悅,更不刺激。在他心中,他還需要一個其他意義上的嶄新開始。

  9、56歲重新出發,創業之初就很狂:我只有一條路——做一個世界級的公司。

  一個56歲的老人,接下來還能幹啥?

  張忠謀給出的答案是,重新出發,幹出一番全新的事業,而且設定出偉大目標:"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

  如今的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代工公司——臺積電因此誕生。

  在這之前,作為德州儀器三號人物的張忠謀已把持半導體世界第一將近 10 年,54 歲到臺灣後,他還當了工研院院長,引領臺灣科創整體前進。

  這個基礎讓他有了在半導體業繼續追求世界級的視野、底氣和能力。然而,不是有句話叫"離開平臺你以為你是誰嗎"?沒了世界級的大平臺,從零開始再幹一個世界級,而且是在最燒腦也最燒錢的半導體行業,張忠謀的難不次於上青天。

  但張忠謀還是很快幹成了——成功來自他在半導體業徵戰多年之後的觀察力、思考力,最重要的是:改變現狀、預測未來的判斷力、想像力。

  10、他一個人定義了一個產業。

  當時,全世界看得見的半導體公司,走的都是晶片設計與製造一腳踢的路子,也就是從上到下垂直整合,什麼都幹。德州儀器、英特爾都是典型。

  他這個人是可以定義一個產業的,是全世界一流的、最尖端的一個人物。為什麼 AMD 可以跟 Intel 競爭?AMD 比 Intel 錢少很多,但是 AMD 可以和 Intel 競爭,重要的就是有張忠謀這樣的人。因為 AMD 只要設計出好的產品就行,它與Intel比設計,張忠謀的臺積電和 Intel 比製造。Intel 自己又要設計又要製造,設計和製造的人都要養起來,然後又要自己去投資生產,因為那個設備從留

  出經費、發出經費、賒出經費一直上去。現在AMD設計,臺積電為它製造,用製造和Intel拼。到最後,因為Intel的製造比臺積電貴兩倍,品質比別人差,所以Intel的製造就變成了Intel的包袱了。Intel的品牌是資產,設計是資產,但是Intel的製造是它的包袱;那AMD的設計也很好,臺積電的製造很便宜,所以就可以咬住Intel,打出自己的品牌,整個策略就是這樣形成的。

  張忠謀的臺積電價錢比Intel便宜這麼多,公司的毛利還能達到50%。他定義了一個產業,救了整個臺灣島。臺灣現在最受世界注目的不是PC這個行業,而是IC這個行業。

  11、80歲老人的鐵腕管理:推出夜鶯計劃,效率驚人!

  最近這兩年,臺積電還搞出一個"夜鶯計劃",在之前三班倒、連軸轉、24 小時生產不間斷的基礎上,推行三班倒、連軸轉、24 小時不間斷的研發。

  這讓一些員工甚至旁觀者都受不了,但已經 80 多歲的張忠謀並沒有絲毫手軟的意思。而且,他不但要求三班倒,還要求班班都要做出最高效率。

  他說,工作產出來自"投入"乘以"效率",效率才是關鍵。"別人工作 50 小時,你比他多做 20% 變成 60 小時,但他的效率比你高 30%,成果還是比你好。"這樣既勤奮又有效率幹下來的結果就是,臺積電將獨享 iPhone7、甚至iPhone8 的訂單盛宴。

  12、一封信讓張忠謀大怒,10分鐘換掉CEO!78歲的他再度執掌公司。

  2005 年,74 歲的張忠謀開始了交班:辭去臺積電總執行長職務,並任命跟隨自己多年的得力幹將蔡力行接任,但這次交班最終讓他失望並以失敗告終。

  2008 年金融海嘯期間,蔡力行不但未能領導臺積電應對好形勢,甚至還一度滑向深淵。2009年第一季,臺積電的營業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內。更慘的是,整整一季,臺積電的產能利用只有4%。

  張忠謀受不了這個,於是動議董事會,罷免了蔡力行,將權柄重新收回自己的手中。

  而據臺灣媒體報導,真正讓他下決心的,並不是業績不好,他收到的一封信:

  臺積電長期推行一項人力優化計劃,每年針對績效考核最後 4% 的員工特別管理。這原本是為了提高人力素質,但蔡力行上任後搞成了變相裁員,將最後 5% 員工辭退。

  後來,張忠謀收到一封信,心中一位員工的父親懇請他不要裁掉自己的兒子。一番調查後,張忠謀了解到這位已服務臺積電10多年的員工一直表現優異,還曾進入前10%的獎勵計劃。這次是因為這位員工妻子懷孕,需要處理很多家務,但部門為了必須完成"淘汰"5%的任務,所以把他加入了淘汰的名單。

  人才和團隊一直是張忠謀最關心的事,交班之後他也曾專門叮囑蔡力行和人力資源負責人,裁員必須經過他的同意。但現在,他毫不知情,員工就這樣被強制裁員,而且還是假借考核、實為裁員,有違誠信原則的錯誤做法。

  誠信,是張忠謀在臺積電強調的第一倫理。於是,毫無商量餘地,他把蔡力行撤掉了。甚至是,在了解到真相後的 10 分鐘內,就做出了決定。

  13、張忠謀:居安思危不適用於科技行業,必須時時刻刻思危。

  張忠謀是如何制定策略,又如何看待策略的?還有,他對世人如何獲得成功,又有什麼經驗或建議可以分享?甚至,工作之外,他是怎樣的人?

  張忠謀認為,企業的策略分兩大部分。首先是大策略,這大概接近大陸常談的定戰略;接下來是小策略,這大概相當於大陸常講的套路或打法。張先生說,大策略要看趨勢,到大"紅海"之外尋找大"藍海";小策略則要看客戶和對手,要從競爭中找準客戶需求和對手軟肋對症下藥。

  張忠謀認為,大策略要靠領導人的洞見,洞見則來自於不斷地想未來、規劃未來。他說,"居安思危"不適用於科技業,因為科技業永遠沒有"安"這回事,必須時時刻刻都思危。臺積電的思危,思的就是未來會怎樣,我要怎樣贏?

  但和很多一談未來就要做百年老店的企業家不同,張忠謀對未來的定義並不那麼遙遠。他說:"在科技界,你不能不為將來想,但也不能為太遠的未來打算。如果為太遠的將來著想,往往是徒勞無功,白花很多錢、很多精力。"他的結論是:"所謂前瞻性,臺積電頂多做到未來五年。"

  張忠謀的小策略是從客戶和對手中找關鍵痛點然後精確打擊。臺積電初創時的競爭者,是東芝、日立等日本企業。其產品及合格率和臺積電不相上下,但有大弱點:以代工為副業,還要求客戶技術授權,在市場上跟客戶競爭。張忠謀據此定出兩個小策略:對外,不和客戶競爭;對內要有彈性,儘量配合客戶需求,並且把這兩個都針對不同客戶做到極致,進而快速建立了相對於競爭者的優勢。

  ➤張忠謀與任正非有不少相似:強勢、鐵腕、壯志雄心又腳踏實地,而且也都比較我行我素,不喜歡混圈子逗悶子,也不兄道弟、拉幫結派、走後門搞政商關係,更不投機倒把或鑽法律的空子。和任正非一樣,他也有點知音難覓。

  他說:"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我,但我並不準備改變"。

  來源:來自華商韜略(作者畢亞軍)、網易科技、網際網路

    每日A股操作策略和漲停股都會在我的微信號裡發布,掃描下方的二維碼(或搜索微信公眾號:laochengucanhui )關注我的股參會。

相關焦點

  • 他56歲才創業大器晚成,兩度任CEO造萬億帝國,70歲娶小秘書
    導讀:人的思維定式認為創業,是年輕人的專寵,年紀大的人根本就不能再成功。可是,束縛天生就是被用來打破的,事實證明,年紀大的人,只要願意肯定可以創業成功。這個事實就是張忠謀,56歲開始創業,大器晚成,70歲還實現事業愛情雙豐收。到底是怎麼的故事?
  • 56歲創業,創下萬億新臺幣晶片巨頭,還在70歲時娶自己的美女秘書
    如今,許多人以年齡為藉口,認為自己已經30多歲不再適合創業了,也增加了更多的顧慮,所以最後也就索性放棄了。 雖然創業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但是一旦有了切實可行的想法,就不要顧及那麼多大膽去做,沒有誰規定人到了多少歲之後就不能創業了。而今天要說的這個人,56歲才開始自主創業,還創造出了很多的成就,他就是臺積電之父、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
  • 他被稱為華為太子,創業拿美國人錢挖華為牆角,出獄後重回華為
    而李一男對華為的付出,讓其迅速發展,很快打出自己的品牌。任正非用他的行動表明對其的看重,給他升職位,在華為他的地位任正非第一他就是第二,而華為的股東持有權也是最高。但是這樣說可能我們沒有什麼概念,那用年齡作為橫坐標對比來看,25歲我們才剛大學畢業不久,他已經是華為的副總裁,掌管著10億產品。
  • 合夥創業養殖兔子,如今年利潤高達50萬
    雖然工資提高了,但季道全一直想著有一天他還要回農村,幹他喜歡的事業。與季道全的人生截然不同的是,曾繼全小學畢業後就離開校園,回到家中幫助父母幹農活。還不到13歲的曾繼全便開始養鵝補貼家用。因為虛心好學,年輕的曾繼全打動了當地一位頗有名氣的農業專家,在他的幫助下,開始轉養更有經濟價值的種兔。
  • 文藝青年56歲創業,70歲娶老婆,90歲身價高達2.6萬億
    曾經一手讓玉溪煙聲名鵲起的褚時健,鋃鐺入獄,晚年喪女,74歲仍然承包荒山種植橙樹,果斷創業,十年後的他搭上電商順風車,「褚橙」供不應求,褚時健從一代「煙王」,成為了「中國橙王」。知名影視城「橫店」如今成為了中國影視的搖籃,而它的創始人徐文榮60歲才有了開辦橫店的想法,逢山開山,遇墳挖墳,才讓橫店短時間崛起!
  • 財報對比背後:華為尺有所短 小米寸有所長
    華為2011年營收為2039億元,淨利潤為116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為178.26億元。與之對應的是,當時華為的研發投入是237億元;銷售成本不詳(因未在當時的財報中披露)。與華為的營收、淨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研發投入相比,華為今年分別是2011年的4.21、5.4、5.12和5.55倍。我們看到,除了營收略低外,其他2項指標基本上是與研發投入呈現倍數級的增長關係。
  • 60歲退休創業,82歲身家百億,國民麵包「桃李」滿天下
    60歲才創業的人民教師作為桃李麵包的創始人,吳志剛一直都很神秘。1935年出生在遼寧丹東的吳志剛,雖然生在在戰爭時代,但等到新中國解放以後,吳志剛還是選擇了重新讀書。上完專科大學之後,吳志剛成為了一名絲綢學院的老師。
  • 職場大佬傳奇2:雄關漫道真如鐵,華為王者任正非的創業傳奇
    可強者的偉大之處往往在於他的抗壓能力,即使生活如此艱難,即使未來如此黑暗,任正非依然沒有選擇放棄。1987年是任正非這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年,被妻子拋棄被公司開除的任正非已經43歲了。他收拾好心情,四處借錢,一為還債,二為創業翻身。
  • 華薩尼 小本投資創業利潤回報高
    現在華北地區開設30多家中高端商場,如:北京翠威、北京新世紀、北京雙安,石家莊北國商城、石家莊先天下商城等高端商場,單店業績平均銷售600萬元,產品風格以商務休閒和生活休閒為主,主要客群為35-45歲城市白領、企業高管、商界精英等人士。 北京華薩尼服飾有限公司同時也是一家經營鄂爾多斯系列、皮爾卡丹系列、金利來系列等高端服裝的綜合服裝公司。
  • 同為高端手機品牌,售價也差不多,為何三星華為的利潤遠不及蘋果
    據權威機構的數據顯示,在去年,僅蘋果一家就分走了全球手機市場66%的利潤;三星則分走了全球手機市場17%的利潤;華為和小米、OV等幾個手機廠商的總利潤才與三星一家相當。很明顯,三星和華為在利潤上面,與蘋果相差甚遠。為何同為高端手機品牌,蘋果的利潤能夠比華為、三星高出這麼多呢?
  • 華為手機業務毛利約為20%,不走高端市場還玩什麼?
    然而,跟頂級商業巨頭蘋果2016財年銷售收入2156億美元、淨利潤457億美元相比,兩者的銷售收入仍然有將近3倍差距、淨利潤差距更是接近9倍之多。華為傳統主營業務是通訊設備,但由於看到了個人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華為近年來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頻頻發力,手機銷售收入目前佔到其總銷售收入的三分之一。
  • 在回顧了華為創業的困難之後,任正非如何克服困難?
    這位中年叔叔是任正非,那些加班的夜以繼日是忠誠的老員工,他們在華為成立時就追隨他。事實上43歲的下海和任正非和他的華為已經創業五年了,現在正面臨絕望的境地,他們已經六個月沒發工資了,這家公司不得不向世界各地借款以維持現狀,他們之所以處於這樣的境地,是因為任正非做出了一個非常頑固的決定,那就是開發一臺替代機器。
  • 華為平均工資70萬,普通工人月薪多少呢?
    當然,加班費用按1.5倍工資,周末按2.5倍,節假日按三倍工資。夜班補貼20元、白班加班免費領取25元的餐食。五險一金!按照這個工資待遇,實際上華為的普工工資已經算比較高的了。當然,普工和高級技工之間的工資,也是有區別的。
  • 華為系創業跟餐飲槓上了 他們說受益於華為精神
    原標題:華為系創業者跟餐飲槓上了 他們說得益於華為精神的薰陶嶽亞楠提到華為,除了他們的產品,不得不提下從華為出來的創業者們。據不完全統計,共有超過1000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或創始團隊來自網際網路巨頭公司。 這些創業公司分別圍繞某個巨頭公司形成了不同的幫系,並且天然承繼了巨頭公司的某種特質。
  •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迎來150歲慶典,今年損失或高達1.5億美元!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日前報導,2020年10月19日訊,當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今年3月底準備大張旗鼓地慶祝150周年紀念日時,一種名為新冠病毒的可惡微生物闖入,讓一切美好煙消雲散。至今,此前從未連續閉館超過3天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有5個多月沒有開門。
  • 她的故事—小如今年28歲
    小如今年28歲,剛上個月從上一家公司辭職,她所在的行業進入了衰退期,投了近百份簡歷,卻至今都沒有回音。日子過得不上不下,身邊的好友一個個從當初叫囂著「一起單身」到走入婚姻,漸漸穩定下來。只有自己,好像越混越差。工作了多年的領域走向衰敗,意味著自己多年努力經營的都成了白費力氣。
  • 日本彈珠機遊戲營運商Okura(01655)首日孖展 公開發售超購逾1.5倍
    新股 日本彈珠機遊戲營運商Okura(01655)首日孖展 公開發售超購逾1.5倍 2017年4月28日 20:36:46 智通財經網 4月28日,日本日式彈珠機遊戲營運商
  • 稅高令人髮指利潤為負,日本站賣家要遭殃?!
    日本關稅逆算法,稅高令人髮指利潤為負此前日本站噩耗傳來!深圳某物流公司發通知稱,日本海關將從今年的3月30號開始針對中國電商貨物採取逆算計算方式徵收關稅。
  • 56歲才創業!公司年盈利604億超富士康,成臺灣最賺錢企業
    近年來,中國的高新科技產業飛速發展,湧現出了華為等一大批優秀的高新科技企業。即使如此,由於起步較晚,如今許多尖端的科技依然掌握在許多外國企業手中,而國產企業始終與之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後,德州儀器一路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而張忠謀也一路晉升,在41歲那年,成為德州儀器的副總裁,掌管著三萬名員工和該公司的全球半導體業務。此後,張忠謀開始進軍內存領域,直指當時的英特爾公司。當時英特爾公司幾乎是內存的代名詞,而張忠謀這一大膽的戰略決策也遭到了眾多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