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縣推進教育扶貧扶智拔「窮根」

2020-12-12 瀟湘晨報

近年來,黑龍江省甘南縣緊緊抓住教育扶貧這個根本,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控輟保學、完善學生資助、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全方位開展實用技能培訓等舉措,使「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美的風景在校園」成為群眾共識,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加大資金投入,提升學校軟硬體實力。2016年以來,甘南縣累計投入資金2.5億元,新建、改建、擴建、維修學校25所,增加校舍面積6.8萬平方米;建成多功能體育館2個,標準化運動場和環形塑膠跑道13個;添置教學儀器設備30餘萬件(套);裝備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音樂、美術教室等功能室167個。創新農村學校教師補充機制,採取「校園直招、公開招考、名校優生」和「特崗計劃」等方式,共招錄教師443人,有效解決了農村教育師資問題。加強教師培訓,同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和東北師大附中等開展教師培訓合作項目,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每年拿出150萬元獎勵基金,激發教師工作熱情。依託「縣管校聘」、校長教師交流等改革措施,助推優秀教師帶動和示範作用,使優質教育資源合理流動、覆蓋鄉村。通過系列舉措,全縣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2019年高考全縣考生二表進段率達到64.6%,較2016年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並高於全國平均值0.5個百分點;中考平均分連續兩年保持齊齊哈爾市九縣第一。

強化控輟保學,保障學有所教。按照「一個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標狠抓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建立失(輟)人員發現上報機制,完善失(輟)人員動員復學機制和縣、鄉、村三級失(輟)人員復學包保機制,開展失(輟)人員動態監測,截至目前全縣40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零輟學。

加強學生資助,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就學難題。全面精準落實資助政策,絕不讓貧困學生「掉隊」。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累計發放資助金2004.59萬元,已資助貧困學生28840人次,平均每年為貧困大學生辦理生源地貸款400餘萬元,通過免、減、獎、貸、助、補等方式,精準定位、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壓緊、壓實責任,切實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就學問題,確保每個貧困孩子在各個教育階段「有學上」「上得起」,實現學有所教。

持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注重鄉土人才和「兩後生」的培養。圍繞全縣產業結構調整,面向水稻、葵花、中草藥種植等發展重點產業,對縣域內10個鄉鎮的種植戶實現種、管、收全生產流程技術培訓。緊跟本地知名企業,定向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實現「畢業即就業」。將農村實用技術專業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通過職業教育真正讓貧困農民或貧困家庭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拓寬培養渠道,加強鄉村幹部培育、農村後備人才培養及農業技術技能人才培訓,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人才支撐。

【來源:黑龍江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扶志又扶智 早日拔「窮根」
    「陳大娘,您家小胡的教育補助3000元收到了嗎?」……駐村第一書記張杰峰與村民嘮嗑、對扶貧工作了如指掌,與兩年前剛來村裡的時候判若兩人。2018年12月,張杰峰主動請纓,到豐順縣留隍鎮茶背村接力扶貧工作。從城市到鄉村,為了使自己儘快進入角色,他積極請教、深入到戶,幾乎所有村民家中都留下他的身影,村裡每條道路都留下他的腳印。
  • 滁州市拔思想「窮根」引領脫貧「志」富
    近年來,滁州市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志」「智」雙扶,拔除思想「窮根」,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定了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開啟了扶貧扶志新模式。  文化惠民拔思想「窮根」。
  • 大慶市高臺子鎮做大產業助力扶貧 拔「窮根」確保不反彈
    授人以魚只能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扶貧工作也是如此。大慶市大同區高臺子鎮瞄準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和貧困群眾轉移就業需要,按照「扶貧先扶智」「授人以漁」「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思路,堅持市場導向,緊緊圍繞經濟作物種植和特色養殖等富民產業做文章,壯大產業這個「根」,讓幫扶見實效,貧困戶得實惠。
  • 餘慶縣構皮灘鎮扶貧扶到群眾心坎上:精準「澆灌」拔「窮根」
    扶貧不給力,措施不精準,「窮根」難拔除……  如何把扶貧措施精準「澆灌」在
  • 旅遊扶貧教育扶智 中山大學學者團隊打造「扶貧樣本」
    旅遊扶貧助鏟「窮根」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2018年1月,雲南元陽縣委、縣政府邀請保繼剛教授團隊,為元陽哈尼梯田旅遊發展製作戰略規劃。阿者科村地處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核心區內,但也是貧困村;在實地調研走訪5682家農戶後,團隊聯合當地政府部門編制實施阿者科計劃。
  • 餘慶縣構皮灘鎮扶貧扶到群眾心坎上:精準「澆灌」拔「窮根」
    扶貧不給力,措施不精準,「窮根」難拔除……  如何把扶貧措施精準「澆灌」在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讓智與志並駕齊驅,斬斷扶貧窮根
    讓智與志並駕齊驅,斬斷扶貧窮根   評析:又見以「讓」字開頭的標題,其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引領式標題凸顯號召力,同時彰顯文章觀點。   行百裡者半九十。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數億中國人甩掉了貧困的帽子,但中國的扶貧仍面臨著艱巨的任務。習總書記指出:扶貧工作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時機。
  • 旅遊扶貧教育扶智 中山大學學者團隊打造「扶貧樣本」
    旅遊扶貧助鏟「窮根」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2018年1月,雲南元陽縣委、縣政府邀請保繼剛教授團隊,為元陽哈尼梯田旅遊發展製作戰略規劃。阿者科村地處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核心區內,但也是貧困村;在實地調研走訪5682家農戶後,團隊聯合當地政府部門編制實施阿者科計劃。
  • 社會力量發力 黑龍江省甘南縣扶貧注入公益元素
    人民網哈爾濱6月1日電(楊海全)真扶貧、扶真貧。黑龍江省甘南縣是大興安嶺南麓片區11個貧困縣之一,又是革命老區縣,201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2.8億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015元,同比增長12%。作為貧困縣,取得如此成績令人欣喜,探其原因,社會扶貧為其加快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勁力量。
  • 駐馬店市驛城區板橋鎮:產業扶貧拔「窮根」造血夯基摘「窮帽」
    板橋鎮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拔「窮根」、實現長遠發展的根本之策,全力以赴做好產業扶貧工作。板橋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結合板橋鎮高質量跨越發展的戰略思想和打造驛城區西部產業發展「明珠」的發展定位,以脫貧攻堅統攬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富民強鎮、鄉村振興為目標,以努力建設一流班子、帶一流隊伍、創一流佳績為重點,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作風建設為保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生態天中、水韻板橋」發展定位,以資源稟賦為依託、以產業振興為抓手
  • 紅色熱土繪藍圖——桑植縣產業扶貧拔「窮根」
    紅色熱土繪藍圖——桑植縣產業扶貧拔「窮根」桑植縣城。 李維躍 攝 白石蘿蔔喜獲豐收。 張明濤 攝 青錢柳葉篩選。桑植縣的答案是——旅遊融合、產業扶貧、綠色發展。 於是,在全縣34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場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戰役迅速打響。桑植人在廣袤的河谷山川、平疇沃野,一步一個腳印,邁開了產業扶貧發展的堅實步伐—— 實施「四個一」扶貧工程,安排獎補資金2700萬元,支持引導全縣124個貧困村發展產業。
  • 西安航空基地駐村第一書記張貟鵬:傾情教育扶貧拔「窮根」
    央廣網西安9月17日消息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我們希望通過精準教育扶貧,幫助這些貧困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讓他們懷著感恩的心努力奮鬥,持續傳遞正能量。」西安航空基地駐藍田縣葛牌鎮米岱河村第一書記張貟鵬深情地說。
  • 運城市科技局:科技「賦能」脫貧攻堅 造血式扶貧拔「窮根」
    黃河新聞網運城訊(記者 張瑞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扶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著力點。科技扶貧,不僅是扶貧工作的一種有效手段,更是能讓扶貧成效在貧困地區落地生根的「點金石」。在扶貧工作中,市科技局創新性地融入了省專家牽頭實施及新技術推廣等元素。運城市科技扶貧計劃項目每個項目都由山西農大的專家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充分發揮了農業專家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宣傳優勢,積極推廣了一批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培養了一批鄉土科技人才,推動全市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 ...為民拔「窮根」——記伽師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李長青
    原標題:一心為民拔「窮根」 夏日炎炎,伽師縣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李長青奔波在伽師縣各鄉村。上任近兩年,由於他一心為民拔「窮根」,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李扶貧」。 立誓改變貧困縣面貌 伽師縣是深度貧困縣,多年以來,這裡的很多農民收入一直在貧困線下,脫貧的心情極為迫切。
  • 鹽湖區教科局:以實際行動落實教育扶貧教育扶智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近年來,鹽湖區教科局「精準資助」與「控輟保學」工作齊頭並進,以實際行動落實教育扶貧教育扶智。鹽湖區三路裡鎮的一名7歲女孩,由於父親意外致殘,奶奶年邁沒有勞動力,家庭生活困難,隨時面臨輟學。
  • 扶志扶智拔窮根——梨樹縣精神扶貧工作紀實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梨樹縣高舉精神扶貧大旗,堅持「扶貧、扶志、扶智」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發揮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作用,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呈現出村組拂新風,產業成風景,人人爭先進,發展日日新的良好勢頭。
  • 惠恭健: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
    無錫市在扶貧工作中堅持「志智雙扶」,注重物質與精神幫扶並舉,實現了扶貧與扶志、扶智的有機統一,提高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方法。有了奮鬥的願望和意志,扶起來的貧困群眾才能硬得起腰杆、邁得開腳步,走上奔小康之路。
  • 欽州市欽北區:金融扶貧拔「窮根」
    去年7月,他通過扶貧部門、銀行、金融辦、企業共同參與授信評級,獲得了10萬元小額信貸入股廣西金陵牧業集團,當年便得到1萬元的股金分紅。利添賢是欽北區金融扶貧的受益者。在開展精準扶貧過程中,欽北區強化產業支撐,變「資金到戶」為「收益到戶」,按照「資金入股、配股到戶、共享收益」的原則,整合各類扶貧資金作為入股資金,讓貧困戶參股轄區內的農業龍頭企業或種養專業合作社,從中獲取分紅收益。
  • 黑龍江甘南縣交通扶貧提升致富「加速度」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甘南縣傾力發展交通扶貧工作,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打通農村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使農村公路延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帶」,切實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甘南縣貧困村絕大多數位於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落後的地方,既是交通運輸發展的「短板」,也是扶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在編制規劃時,甘南縣充分考慮貧困村的自然條件、發展能力、環境承載力等,因地制宜確定貧困村交通運輸發展目標,加快村級公路改造,規劃建設了一批對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出口路、致富路。
  • 山西:交城縣產業扶貧助群眾拔「窮根」
    近年來,山西省交城縣產業扶貧工作聚焦群眾穩定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調結構、轉方式、增效益,抓龍頭、帶產業、建基地,確保脫貧效果持續穩定。  據介紹,交城縣大力實施「6133」產業工程,重點發展「畜、遊、果、蔬、菌、藥」6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