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瑞幸掛耳真香現場》
在喝到這款掛耳之前,我其實興趣缺缺。
我不怎么喝掛耳,因為許多小批量的掛耳良莠不齊,由於成本原因也沒辦法做好保鮮,容易踩雷。
而瑞幸精品掛耳咖啡的資料上,100%阿拉比卡咖啡豆,PROBAT烘焙機、MAHLKONIG磨豆機等概念都越來越平常了,開館子那些不差錢的主兒和不要錢的咖啡瘋子,PROBAT MAHLKONIG這些咬咬牙就上了。況且,縱是給你一套傳說中的廚具,你不是小當家也煮不出真鯛大陸圖不是?
而在喝了幾包之後,我成了王境澤本澤。
本次瑞幸推出的掛耳咖啡由15位Q-Grader精心挑選,分為十款,分別是七款單一產地咖啡、一款拼配咖啡與兩款組合裝,涵蓋了中國雲南、衣索比亞、瓜地馬拉、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六大產區。
喝完了每一隻咖啡後,我發現這一套掛耳咖啡的選品與呈現都頗有亮點。
咖啡:回歸原產地的經典風味
持續關注精品咖啡發展的朋友們應該都能體會到,近幾年特殊處理法層出不窮,為咖啡帶來了許多更豐滿的、與傳統處理法不同的風味,卻也削弱了咖啡的風土特性,而風土特性卻是「精品咖啡之母」Erna Knutsen女士提倡的「精品咖啡」概念的核心部分。
瑞幸本次推出的掛耳咖啡從各大產地挑選出極具代表性並富有產地特色的咖啡豆,涵蓋三大洲,從溼刨法曼特寧到水洗哥倫比亞,衣索比亞更是挑選了水洗和日曬兩款,各地咖啡風味一覽無餘。
為了保證品質的穩定性,同時儘可能地保留產地風味印象,瑞幸精品掛耳咖啡採用了中深烘焙度。雖然犧牲了一部分的淺烘中的風味,降低了酸感,然而得益於氮氣灌裝以及Q-Grader的持續品控,我驚訝地發現每一款掛耳都保留了各自清晰的咖啡豆產地特性:哥倫比亞的平衡,水洗埃塞的柑橘與白色花香氣,曼特寧的香料感……埃塞有埃塞味兒,雲南有雲南味兒。
包裝:產地與風味的有機結合與傳達
瑞幸掛耳咖啡的包裝由著名設計師潘虎操刀設計,以咖啡及其風味表達為原點,創造出了一套滿足充分表達信息需求而又富有美學價值的視覺表達。
包裝統一的模塊與排版設計在陳列堆疊時能強烈地吸引人的眼球,而不同的顏色和設計又將各款不同的品項分隔開來。
而咖啡信息的介紹也充分照顧到了不同程度的咖啡愛好者,將酸度與、甜度、烘焙度等不同參數進行量化,以標尺的形式直觀地傳達給飲用者,配以簡潔的衝煮方式說明,讓飲用者能更明確地感受到杯中風味。
將十款瑞幸掛耳咖啡拼成一排,便可以觀賞到視覺中國籤約插畫師張贇繪製的咖啡產地針管筆畫全貌。這幅作品描繪了咖啡產地的圖景,也記錄了咖啡種植、採摘、處理的過程,活脫脫一份咖啡產地教材。
定位:簡單便捷,隨時隨地喝精品咖啡
掛耳的形式降低了咖啡入門的門檻;利用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品控保證產品質量穩定;有「咖啡味」之餘又能讓飲用者感受到不同產區的風味特性;清晰明了而全面的品鑑指引……瑞幸的掛耳咖啡,給了我許多驚喜。如果想讓身邊習慣了喝連鎖咖啡或是便利店咖啡的朋友逐漸接受精品咖啡,瑞幸掛耳咖啡無疑是一個妥帖的解決方案。
精品咖啡從業者時常會碰到一個問題:怎麼讓更多喝咖啡的人喜歡上喝精品咖啡?我想瑞幸這次推出的掛耳咖啡給出了一個優秀的答卷。
以上文章內容由【咖啡沙龍】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 瑞幸咖啡、咖啡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