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見證中朝友誼而修補的橋!

2020-12-25 心月文化

丹東歷史悠久,遠在1.8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土地上。丹東是中國海岸線最北端的一座城市,甲午海戰就發生在大東港附近黃海海面;丹東是全國最大的邊境城市,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丹東有滿目的青山,不必說有「遼東第一名山」之譽的鳳城鳳凰山,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東港大孤山,單是寬甸滿族自治縣境內就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近20座;丹東有滿目的綠水,舉世聞名的鴨綠江緊貼市區穿過。

丹東的氣候很好,一邊山一邊水,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夏天最高溫度不過30,且不超過半個月,來避暑最好不過~鴨綠江邊是一定要逛逛的,最好找個傍晚,從北到南,遊完了斷橋可以一直走到月亮島,那邊的夜市還是很熱鬧的~江邊規格差不多的飯店都聘請的朝鮮服務員,規格好一點的比如新安東閣、高麗館,晚上在大廳都有朝鮮服務員的歌舞表演,如果要吃正宗的韓國料理,建議去韓國城那邊,很多小店都是韓國人開的~再者就是烤肉和海鮮,新鮮好吃~

丹東是一座邊境小城,鴨綠江對面就是朝鮮的新義州,在丹東市裡經常可以看到掛在朝鮮拍照的大卡車,表明和朝鮮的雙邊貿易還是很火的。在斷橋公園可以穿朝鮮族的衣服拍照。還可以坐船遊鴨綠江到朝鮮境內,一定要講價的,他們要價還蠻高。晚上可以在月亮街吃燒烤和海鮮,一條街全是小吃,很贊。飯後沿著江邊散散步,江那邊的朝鮮夜深人靜,江這邊的丹東燈火輝煌,很鮮明的對比。丹東的虎山長城也可以去爬一爬,號稱「北方小華山」的鳳凰山也值得一去。

城市雖然不大可是感覺發展得很好,景點有鴨綠江斷橋什麼的,順便去爬了鳳凰山,丹東的物價水平不高,鴨綠江斷橋學生證半價,所以一定要帶好學生證哦,斷橋上有人拉你照相,就是快照那種,鴨綠江邊還有穿韓服照相的,人多一定要講價,我們去的時候天氣不好,並沒有幾個人照相。鴨綠江斷橋建議還是應該來看一看的,尤其是斷橋終點有望遠鏡,看對面朝鮮的炊煙嫋嫋與這邊丹東的高樓林立,對比真的令人感慨萬千啊。丹東比較著名的就是海鮮與燒烤了,建議大家找個大一點的飯店嘗嘗,最好不要去不知名的小店,一怕吃壞肚子,二怕價格有變。

丹東中國海岸線的起北端起點,位於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是東北亞經濟圈與環渤海、黃海經濟圈的重要交匯點,是一個以工業、商貿、物流、旅遊為主體的沿江、沿海、沿邊城市,是國家級邊境合作區、全國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沿海開放城市,擁有港口、鐵路、公路、管道、機場5種類型10處口岸,1處中朝邊民互市貿易區,是中國對朝貿易最大的口岸城市、國家特許經營赴朝旅遊城市。是亞洲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

隔著河流,看著對岸的朝鮮,像是父輩事情的中國,讓人感覺是在回望歷史。夜景很美,江邊的廣場上人很多,你會發現,好多人站成一個圈踢毽子,功力了得。虎山長城,雖說比起其他的長城並不有名,但是爬完長城,再繞道山背面下山,你會發現無窮的樂趣,吊橋,小河。抗戰紀念館中嚴肅壯烈的歷史展覽是一場對精神的洗禮,

斷橋很有紀念意義,是抗美援朝時期美軍炸斷的,後來為了見證中朝友誼,中國又重新修補了斷橋,就成為現在的景點!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遼寧丹東唯一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千瘡百孔,卻見證了中朝友誼
    在鴨綠江上有兩座橋,一座叫中朝友誼橋,一座叫鴨綠江斷橋。其中的鴨綠江大橋為日軍在20世紀初侵略我國時強行修建的,隨後無能的清政府根據《通商行船續訂條約》實行安東(丹東舊稱)開埠。而在抗美援朝期間,美軍為了阻止中方過江,炸毀了這座橋梁,遂成了今天遊客們看到的鴨綠江斷橋。
  • 中國一座「有故事」的橋,日本人建造美國人炸毀,中朝友誼橋
    100年前,日本在我國建了一座橋,美國人炸了,成了中朝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人橋,這座橋可以說是故事的橋梁,雖然和世界四個國家有關係,但是看了之後變成了紅色的觀光景點,你知道是哪座橋嗎?有這個故事的橋是位於遼寧省丹東市的鴨綠江的斷橋,100年前的1909年佔領了朝鮮的日本,為了掠奪我國資源,在丹東市鴨綠江修建了長達942.2米、寬11米的鴨綠江大橋,這是東北的殖民地統治,歷史的證明。
  • 連接中朝的「友誼橋」和「斷橋」,保留至今,你肯定沒見過!
    在中國丹東與朝鮮新義州之間的鴨綠江上,橫臥著兩座相隔不足百米的大鐵橋,以居於江水的上下遊分為上橋和下橋,這是人所共知的中朝友誼橋和斷橋。下橋是由當時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在將安奉線(丹東—瀋陽)臨時將輕便窄軌軍用鐵路改成永久性商業鐵路,所建的第一座鐵路橋。
  • 參觀鴨綠江上的三座大橋,見證中朝友誼,你知道為何叫鴨綠江嗎?
    70年後,我們來到這裡見證一段歷史。前些日子,我們有幸參觀了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知道了鴨綠江上原來有好幾座建於不同時期的大橋,它們是中朝友誼的見證。鴨綠江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河,河的對面就是朝鮮,對我們來說,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國度。七十年前,我們與他們並肩作戰,取得了偉大的抗美援朝勝利。七十年後,去過朝鮮的中國人寥寥無幾,他們現在的生活怎麼樣我們不能親眼所見。
  • 朝鮮特使來華不僅為援助更是為修補中朝關係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於迎麗博士在與環球網軍事頻道合作夥伴——上海電臺的《防務360》連線時表示,崔龍海是朝鮮軍隊二號人物,做為金正恩特使說明朝鮮高度重視中朝關係。崔龍海來華的目的不排除尋求糧食援助於迎麗認為,朝鮮特使來華的目的之一是經濟援助或者糧食援助,大家也關注到一些信息。
  • 中朝邊境線,看鴨綠江「斷橋」
    沒有機會到朝鮮,來中朝邊境線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出了火車站,抬頭便見毛主席像立在那裡。那一如既往,很有氣勢的手臂,讓人頓感無窮的力量。潔淨的廣場,挺拔的高樓,讓人有種不虛此行的感覺。在丹東鴨綠江上,有兩座橋,其一就是具有歷史傳奇色彩的「斷橋」。抗日戰爭前,日本侵略者為掠奪中國資源,強行在鴨綠江上修建了這座大橋。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這座大橋成為中國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1950年抗美援朝期間,美軍為切斷我方供給線,多次對大橋狂轟濫炸,這座橋被炸斷,成為廢橋。
  • 王建凱《歷史不能忘記​——參觀中朝友誼大橋隨筆》
    歷史不能忘記——參觀中朝友誼大橋隨筆王建凱2018年8月12日上午,天朗氣清,秋色宜人在瀋陽同學知家的引領下,我們一行六人,遊覽了中朝兩國的界河——鴨綠江丹東段,以及曾經橫跨鴨綠江兩岸的中朝友誼大橋。該橋在上世紀韓戰期間,於1950年11月被美國飛機攔腰炸毀,朝鮮段已被清理,只有江面上幾個巨大的橋墩清晰可見。大橋的中國部分保存完好,炸毀的痕跡尚存,所以該橋又稱斷橋。這裡記載了一段廣為人知的歷史,雖然時隔近70年,但它仍在並將永遠銘記人們心中。
  • 最後一站丹東:飽覽中朝兩國風光   追憶抗美援朝歲月
    昨晚早上,我們告別了長白山的白雪,經過650公裡的長途驅車,直到深夜十一點才抵達遼寧省的丹東,經過鴨綠江的時候,見證英雄和勇氣的  鴨綠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源出吉林省東南中朝邊境長白山主峰白頭山,西南流至丹東市東溝縣境鴨綠江口入海。站在鴨綠江畔上遠眺,兩岸青峰聳立,風光旖旎,急流險灘不斷。碧綠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島棋布,沿岸群山疊翠,鶴鳥翱翔,景色殊美。
  • 打卡丹東中朝邊境線,私人導遊帶你體驗最神奇的風景線
    打卡丹東中朝邊境線,私人導遊帶你體驗最神奇的風景線!蜿蜒千裡鴨綠江鴨綠江大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長589.23米,連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橫跨中朝界河鴨綠江,故名鴨綠江大橋。它既是橫跨中朝兩國的邊境橋,也是見證「抗美援朝」的中朝友誼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是從這裡「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鴨綠江大橋是一座歷史的豐碑,歷經抗美援朝戰火的洗禮,銘記著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偉大友誼。
  • 走進中朝邊境鴨綠江斷橋,觸摸抗美援朝記憶
    中國遼寧丹東的鴨綠江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美軍炸毀。中方一側殘存四孔,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圖為標註鴨綠江斷橋的石碑,石碑上標明鴨綠江斷橋如今已經成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直擊跨越中朝連接鴨綠江斷橋,曾被美軍攔腰炸斷!日本建造
    斷橋現在部分經過中國常年維修差不多又恢復了原來的雄偉壯觀,遊客們可登橋觀賞步行通往朝鮮邊境,自從我國開放旅遊現在現在的遊客絡繹不絕,站在橋上顯得如此的渺小,圖為斷橋中端部位。飛向世界----攝。當初美軍炸的地方至今還可以看出清晰的印子,據了解這座橋是日本殖民駐朝鮮的時候所建而成,保留此景或許是提醒著雙方國家勿忘國恥吧!圖為近拍斷橋被炸的地方,中間近八分之80炸斷。
  • 慄戰書訪朝:出席朝鮮建國70周年慶祝活動,參謁中朝友誼塔
    慄戰書訪朝:出席朝鮮建國70周年慶祝活動,參謁中朝友誼塔 新華社平壤9月10日消息,9月8日至10日,應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作為習近平總書記
  • 朝鮮十月秋收忙 農忙季節下鄉勞動見證中朝友誼
    秋收見證中朝友誼  位於平壤市東北面的宅庵農場距離市區約20分鐘車程。10月24日上午,在中國駐朝大使劉曉明的帶領下,中國駐朝使館的20多名外交官來到宅庵農場訪問,並參加秋收勞動。  在朝鮮嚮導的帶領下,外交官們首先登上一座小山俯瞰農場全景。
  • 鴨綠江斷橋——不能忘懷的一段戰爭歷史,應當銘記的中朝熱血情誼
    鴨綠江大橋是一座歷史的豐碑,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火的洗禮,銘記著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偉大友誼。現在,我們依然能清晰的看到橋梁上的眾多彈痕和江水中的殘存橋墩。,是聯繫中朝兩國的紐帶,是鐵路、公路兩用橋。
  • 鴨綠江斷橋——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
    1943年4月日本在此橋上遊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橋(今中朝友誼橋),此橋被改為公路橋。1950年11月,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鋼梁落入水中,並有三座橋墩被炸塌。戰後中方一側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被習慣上稱為「斷橋」。1993年丹東市將其修復開發為戰爭遺蹟型旅遊景點。2006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斷橋上的觀賞臺。
  • 中朝新鴨綠江大橋開通日落空 被無限期推遲
    這座大橋是公鐵兩用橋,鐵路和公路並行,每日往返丹東和新義州的火車及汽車均從此橋上經過。《環球時報》記者因為工作關係常往返於大橋兩端,看到「中朝友誼橋」五個大字懸掛在中國方向的橋頭,橋身灰色的鋼梁上韓戰時美國飛機機槍留下的彈孔清晰可見。由於建設年代久遠,這座大橋設計為單向通車,並且只能容載20噸以下規模的貨車通行,給現在中朝兩國的經貿和人員往來帶來不少不便。
  • 一條鴨綠江寫滿了中朝友誼,國內遊客紛湧而至,有人喜歡炫富
    鴨綠江也是中朝友好的代表,與許多嚴峻的界線不同,丹東人民和新義州人民可以乘坐遊覽船來岸邊,我從離另一個國家最近的角度來看旅遊,不是在這樣一條嚴格的河流中心劃分的國境線,而是可以遇到更多的朝鮮新義州人,見面的機會由於丹東的這一特點,其實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了這個不算是景點的景點,實際上當地的導遊發現大多數遊客對這裡的風景不感興趣,和我們落後幾十年的朝鮮相比,幾乎所有人都能瞬間恢復信任,這也是丹東旅遊的另一個特色
  • 紅豆樹見證友誼 眾網友樂聚靈山(圖)
    小網友們種下了他們的友誼見證樹。紅豆社區網友「格夫」供圖中午1時許,在雙鶴公園內,紅豆欽州論壇與各城市論壇友誼見證,共植「紅豆樹」。紅豆欽州論壇版主「happy牛爺」跟紅豆管理員共同種植了豆樹,「這棵樹象徵著紅豆帶給豆友們的友誼,希望豆友們的友誼能夠像這棵紅豆樹一樣萬古長青」,隨後各地市論壇的網友紛紛種植代表自己城市的紅豆樹,植樹用的水是從山下面的小水塘運過來,豆友們搭成人橋,把水一桶桶的傳到山坡上。
  • 中朝旅遊合作迎來更廣闊發展空間
    其中提出,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旅遊、青年、地方、民生等各領域交流合作,服務兩國發展事業,增進兩國人民福祉,讓中朝友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中朝人文交往深厚,旅遊作為重要交往內容,對增進兩國相互了解、助推更深更廣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出訪朝鮮,無疑將為兩國旅遊合作與交往帶來新的機遇。
  • 中朝友誼是如何建立的?朝鮮對中國有何貢獻,帶你了解朝鮮援中!
    中朝友誼是如何建立的?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呀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來和大家聊聊朝鮮對中國的援助。在我們的印象裡,朝鮮是一個封閉落後的國家,是靠著中國的抗美援朝才能建立起來的國家。其實這種印象是錯誤的。二戰結束之後朝鮮半島從日本殖民政府的魔爪下解放,分別由美、蘇按照北緯38度分界掌控。而彼時的朝鮮局面已經相對穩定,並於1948年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