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味道「進化論」

2020-12-16 第一財經

飲食文化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文化個性和標誌之一,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氣質和靈魂之中。有這樣一座城市,光小吃就有500多種,帶上5個胃,在這裡吃上三天三夜也不夠。紅油重彩的火鍋、毛焦火辣的串串、皮薄餡嫩的龍抄手、軟糯爽滑的紅糖餈粑……這就是——成都,一座一千多年前就因美食聞名的城市。

西晉左思的《蜀都賦》中就曾經這樣描述過當時筵宴的盛況:「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佳賓。金壘中座,餚榍四陳,觴以清鰾,鮮以紫鱗。」

唐代詩人杜甫的「魚稱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沽」,「山瓶乳酒下青雲,吃味濃香幸見分」。宋代詩人陸遊的「老子饞堪笑,珍盤憶少城」,「東來坐閱七寒暑,未嘗舉箸忘吾蜀」。這些詩句都生動地反映了成都美酒、美食的狀況。

成都人會吃,更善於在吃上做文章。

據成都餐飲行業協會統計,僅成都的中餐館數量就達到了15萬,在全國城市當中排名第一,餐飲行業每年貢獻了超過800億的收入。2010年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美食之都」稱號,「食在四川,味在成都。」這座城市濃厚的文化底蘊和魅力觸動了無數人的味蕾,甚至外國政要都慕名漂洋過海來一飽口福。

隨著國際直飛航線的密集開行,越來越多的海鮮、牛排等生鮮食材24小時內就能從歐美等原產地到達成都。這為善於創新又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成都人在美食領域又創造了新的發揮空間。成都味道也從口味到食材,從傳統到創新不斷進化。

「食美尋香,各美其美,美美與共」,5月15日至22日,作為在北京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配套活動——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為全球奉上色香味俱全的盛宴。

從宮保雞丁到宮保蝦球

「川菜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不僅味美,也包容和承載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天府文化,部分人對於川菜的誤解認為它就是辣的,實際上川菜中麻辣口味的菜品比例不超過30%,除了麻辣還包括鹹、甜、酥、軟、脆、嫩、鮮、香等口味特點。」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彭子渝,現如今是寬窄巷子「金熊貓餐廳」的顧問團成員。

彭子渝介紹稱,川菜能夠延綿傳承至今靠的就是善於廣泛吸收外來經驗。歷代入川的人既帶進了他們原有的飲食習慣,又逐漸被四川的傳統飲食習俗所同化。川菜對宮廷、官府、民族、民間菜餚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華。

當然,川菜的創新與進化也從未停止。宮保雞丁是眾所周知的代表菜,但當海蝦等食材隨著國際航班大量進入成都,便被創造性地變成了「宮保蝦球」。彭子渝說,類似的例子還有香辣蟹,這一網紅爆款也是出自川菜大師們的創新。近年來,甚至有越來越多的粵菜師傅到成都來學習川菜海鮮的做法。

金熊貓餐廳的另一項創新則是復原,復原那些失傳已久的傳統川菜。比如竹蓀鴿蛋湯,它還有一個極具詩意的名字——推紗望月。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醒世恆言•蘇小妹三難新郎》裡有過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對:「閉門推出窗前月,投石衝開水底天。」這道菜將此意境運用於竹蓀所獨有的菌幕上,以竹蓀為窗紗,鴿蛋為明月,以上等清湯為清澈寧靜的湖面。成菜上桌後,一碗清湯中,網狀的竹蓀蓋在圓圓的鴿蛋上,就像從窗口通過窗紗觀看明月,筷子一動,撥開竹蓀,又仿佛是推開窗紗。明月皓潔,菜名別致,湯鮮淡雅,深受食客喜愛。

彭子渝表示,「金熊貓餐廳以美味的川菜體驗為入口,賦予天府文化的趣味、情感和文化,演繹『最成都』的幸福、休閒的生活方式,通過川菜傳遞和表達天府文化將是我們金熊貓餐廳為之努力的目標。」

從牛油火鍋到泰式火鍋

漫步成都街頭,除了鮮香的川菜,沸騰的火鍋才是標配。傳統的牛油鍋、鴛鴦鍋、充滿東南亞風情的泰式火鍋……

在成都,你還可以吃到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球的美食。這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包容,更是成都美食自信的表現。

沸騰的火鍋與激蕩的三國看似永遠沒有交集,但是通過創新,網紅火鍋「味蜀吾」將美食與三國文化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味蜀吾」之名是用「魏蜀吳」之諧音,店內裝潢擺設,也多三國文化主題的內容,向客人呈現出原汁原味的巴蜀文化底蘊。入門處一張川味臉譜就讓客人印象深刻;在過道兩邊的櫥窗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川劇變臉玩偶,是不少年輕人拍照打卡的必備佳品。在餐具的選擇上,他們也擯棄了如今千篇一律的套裝碗筷,而是運用獨具特色的古代瓷碗碟。而店內的重頭戲,更是現場表演變臉絕活。

味蜀吾創始人範勤耘表示,「VI和產品一樣,是一家餐廳的基礎和標配。從沸騰三國的潮文化,到蜀國文化的伴手禮,再到熊貓鍋的成都代表文化,這已經不僅僅是產品、營銷的傳播,而且是文化與價值觀的傳遞。而品牌、產品,最後也都會跟著VI一起,升級為品牌的傳播符號,可以讓全世界人不用來成都。不用到店裡去,就能吃到、感受到成都的潮文化、蜀國文化、甚至熊貓文化。」

同樣是網紅,位於太古裡的泰式海鮮火鍋集漁,與傳統的麻辣火鍋不同的是,食材以海鮮為主,而且大多都是從泰國空運而來,十分新鮮,口味則以酸辣為主。

對於被業界稱為「網紅」,集漁泰式海鮮火鍋創始人陳偉並不在意,他認為「網紅」和「老字號」、「草根店」一樣,只是定義某種現象的一個詞語,不該帶有額外的情緒。傳統火鍋與泰式海鮮火鍋之間的區別也許就在於,前者是閱歷豐富的中年油膩大叔,後者則是當下頗受歡迎的年輕小鮮肉。在川式火鍋的大本營成都,闖出一片天地,得益於成都的包容和開放,使得兩者能夠和諧的共存。

與集漁類似,日式料理大德會席也位於太古裡,這家店號稱擁有全成都最新鮮的魚生。成都雖然是內陸城市,但這裡一樣能吃到最新鮮的魚生。大德會席堅持日料的原汁原味,食材都是從日本本土24小時空運過來的,店裡的另一個特色菜海膽是從加拿大進口的。

廚師長本人來自日本,來成都之前已經在日本、新加坡和上海做了很多年的料理,他告訴記者,「來成都之前,其實國內很多城市都曾邀請過他過去做料理,經過多方考察,最終還是選擇成都,因為成都更包容更具有國際化潛力。」

泰國火鍋和日本料理的迅速在成都走紅,是因為成都的人除了愛好吃,接受度高,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成都的開放,目前,成都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機遇,已經開通117條國際及地區航線,與歐洲國家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合作均處於高速增長水平,蓉歐快鐵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僅打通了成都往外擴張的通道,給美食帶來了更多可能,也吸引世界各地的美食入川。

從古代網紅到全球網紅

如今的川菜,不再只是成都人餐桌上的美味,成都美食打開了成都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菜單,越來越多的成都本地餐飲企業「走出去」設立餐飲網點,開展境外川菜展示、品鑑等營銷推廣活動,積極開拓國外餐飲市場,進化成全球的網紅。

在日本,能吃到一份正宗的麻婆豆腐,絕對是一件值得在朋友圈炫耀的事。日本影星山下智久就曾在微博上曬自己吃到的麻婆豆腐。日本人為什麼這麼愛麻婆豆腐這樣的川菜,這要從很早很早以前說起了。1958年,自貢人陳建民在東京開了日本第一家川菜館,招牌菜有回鍋肉、幹燒蝦仁、麻婆豆腐、擔擔麵等。但是飯館一開張,這些又麻又辣的川菜就嚇退了日本食客。為了適應日本人的口味,陳建民開始改良這些川菜,比如麻婆豆腐就少放辣椒,花椒粉換成了沒那麼麻的山椒粉……「新版」的麻婆豆腐從此大受歡迎,一炮而紅,開始在日本人的飯桌上流行起來。日本人也逐漸接受了微辣、麻辣的口味。

清淡版的麻婆豆腐徵服了日本,酸甜版的宮保雞丁也徵服了美國。作為全球規模最大中式連鎖快餐品牌——熊貓快餐(Panda Express)可能很多中國人沒聽過。但一看這個LOGO就懂,這肯定是中餐館。熊貓快餐主營的是四川口味的中國菜。其創始人程正昌發現,和傳統中餐的風味相比,美國人更喜歡「酸甜中略帶一點辣」的獨特口味。熊貓快餐最暢銷的陳皮雞,就是酸甜中帶辣,銷售額一度佔到營收的30%。還有他們的宮保雞丁,在美國簡直是家喻戶曉,也是因為它原本的味道就符合美國人喜歡的酸、甜、辣。

從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到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再到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眾多海外名人的成都行中,與成都美食的「互動」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而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等聚集眾多國際友人的會議上,「成都美食展示體驗活動」給前來參會的外國嘉賓帶來「驚豔的成都味道」。

顯然,美食從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中升騰出濃鬱的市井煙火氣,經過千百年的傳承發展,化作一座城市引以為傲的榮譽和底氣。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配套活動——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期間,在成都舉辦的「舌尖上的亞洲」美食文化旅遊主題日系列活動,與以色列、泰國、巴基斯坦、新加坡,韓國駐蓉總領事館,香港駐成都經貿辦、澳門貿促局和日本在蓉商業機構合作,以一日一國(地區)為主題,推介亞洲美食、文化、旅遊資源,促進相關了解。

相關焦點

  • 李傑: 一個策展人眼中的成都美術館「進化論」
    (原標題:李傑: 一個策展人眼中的成都美術館「進化論」) 場記
  • 專訪|《其實你不懂進化論》作者史鈞:我們對進化論充滿誤解
    著名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曾說過:如果不按照進化思想思考問題,生物學的一切將無法理解。有人把進化論稱為是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是科學中的科學。西方科學精神的培養,很大部分得益於進化論的傳播。不過時至今日,人們對進化論的認知依然存在有不少誤區;即使是略微了解進化論的讀者,對這門學科的認知也還停留在經典進化論階段。
  • 《爐石傳說》邪火進化論玩法介紹 亂鬥邪火進化論玩法攻略分享
    導 讀 爐石傳說邪火進化論怎麼玩?
  • 進化論 破冰小遊戲
    遊戲名稱:進化論 參與人數:全體參與 遊戲名稱:進化論。 達爾文的進化論大家聽說過。從最簡單的生物一直進化到人類。所有人多從雞蛋的角色,一直進化到人類的角色。那怎麼樣來進行進化呢!
  •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進化論有個特點,大家都以為自己懂進化論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進化論破除了人類直覺所製造的一系列迷信,解釋了很多神創論解釋不了的現象,理解進化論會幫助人類更加了解自己。進化論和相對論一樣,都是科學領域裡少數幾個經久不衰的全民話題。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雅克·莫諾的話來說,「進化論有個奇怪的特點,那就是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懂進化論」。這句話放在很多活躍在網際網路上的科學愛好者身上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 人到底是猴子變的,還是從魚進化來的?《進化論》是個偽命題!
    大家都知道,在達爾文的《進化論》沒有出現以前,對人類和動物的起源,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誰也沒有個能讓人信服的理由。一直以來都是宗教界的關於人是神造的理論,逐漸影響著人們。西方的基督教《聖經》裡面是耶和華先造出亞當和夏娃,成了最早的人類先祖。
  •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我們人類就是我們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其實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只是一種假說,而在科學界裡面對於進化論一直也都是有爭議的,進化論從來也不是公認的,大家可以去網上隨便搜相信大家能看到各種反駁進化論的科學文章
  • 土耳其為什麼刪除生物教科書的進化論呢?
    2017年9月, 土耳其宣布,土耳其教育部有關進化論的相關內容被移出高中教科書。關於進化論的章節將不會再出現在九年級學生的教科書中。伊爾馬茲認為,進化論對於中學生來說「太超前」了,應該上大學以後再學。土耳其教育部下屬的教育和紀律委員會主席阿爾帕斯蘭·杜爾穆斯解釋說:「標題為『生命的起源與進化』這一章節,將從中學使用的標準生物教科書中刪除,這部分內容以後僅適用於本科階段的教育。
  •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
    直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學者達爾文出版發行了自己的著作《物種起源》,系統闡述了生物進化論思想。生物進化論的誕生,幾乎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徹底推翻了此前人們所做的種種設想,改寫了生物學、生理學、生物考古學等學術框架。儘管今天有一些學者對生物進化論提出了與之相左的某些論點或者證據,但由生物進化論所統攝的生命科學體系卻依然是堅固而龐大的。
  • 達爾文進化論:欺騙了整個世界200多年
    人類進化的現代理論認為,人類和猿來自於地球上生活了幾百萬年的同一個類猿的祖先。這一理論指出,通過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結合,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產生並形成今日所見的各種族,而現代類人猿則有一個獨立的進化途徑。也許進化論最有名的支持者就是查爾斯•達爾文(1809 - 1882),他著有《物種起源》(1859)來描述他的進化論。
  • 達爾文說進化論有個缺陷,反對者用細菌來舉例,進化論是錯誤的?
    進化論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演化論的一種,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的時候,有人比他還早。此人是拉馬克,學理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他,生物教材上有他的事跡。拉馬克所提出的理論,以用進廢退假說為核心。當時就引起了人們的爭論,動物長時間不使用某個身體部位,它就會退化嗎?
  • 「Edison-人類起源」進化論,神創論,地外文明外星人創造論
    達爾文先生的進化論假說,似乎為我們指明了來時的路。可隨著我們科學技術與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對遠古時代科考的不斷深入,作為地球生物生態中最重要的一環,人類的起源,進化論中的假說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期,我們跳出支持與反對進化論的圈子,一起來理性的聊聊人類的起源之謎!
  • 胡適: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孔子以為萬物起於簡易而演為天下之至賾,又說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便是孔子的進化論。但是老子孔子都不曾有什麼完備周密的進化論,又都不注意生物進化的一方面。到了墨子以後,便有許多人研究「生物進化」一個問題。《天下篇》所記惠施、公孫龍的哲學裡面,有「卵有毛」、「犬可以為羊」、「丁子有尾」諸條,都可為證。《墨子·經上》篇說「為」有六種:(一)存,(二)亡,(三)易,(四)蕩,(五)治,(六)化。
  • 從一顆蛋進化成神獸?《夢想世界3D》愛寵進化論玩法指南
    在《夢想世界3D》中一直有著豐富有趣的各類休閒活動玩法,讓玩家在緊張刺激的戰鬥之餘還能放鬆自己的身心,像愛寵進化論就是這樣的玩法之一。不過對於有的玩家來說,在愛寵進化論玩法中可以輕輕鬆鬆拿到很高的積分,也有的玩家可能才走了幾步就已經結束遊戲,那麼這個玩法究竟有什麼技巧呢?
  • 不了解進化論,你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進化論的核心是:生物進化和自然選擇。達爾文進化論主要 觀點:1生物是變異的。2.變異的方式是一點點地、漸漸地、悄悄地,是反對跳躍式地變異。3.物種有強大的繁殖能力,繁殖數量龐大,大大超過自然的隨能力。所以後代必經大量淘汰。4.有資格做出生死裁決的只有大自然,這就是自然選擇。
  • 達爾文進化論是否是人類起源真諦?人類進化是否已經到了盡頭?
    說到人類的起源很多人都學過生物,而在生物中我們所學到的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認為生活是在適應大自然環境之中,經過不斷的淘汰變異,比較強大的基因逐步的適應了自然環境,而那些弱小的基因則逐步的被淘汰,這就是平時說的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還有所謂的優勝劣汰。
  • 改變世界的思想——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事實上,國際上對它有很多興趣,因為進化論的概念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從古希臘時期就一直在爭論和討論。啟蒙時代和英國海上的成功帶來了新的生物學發現,各種各樣的進化論觀點不斷被提出。因此,公眾和科學家對它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聖菲研究所的理論物理生物學家 Chris Kempes 說:「使用達爾文的理論來彌合化學與生物學之間的鴻溝,需要以一種新的方式思考化學進化。」事實上,當今的研究者正在這樣思考,這也顯示了進化論的普適性。引人注目的是,1994年,美國宇航局採用了達爾文的定義來指導對宇宙中生命的研究:生命是一個能夠進行達爾文進化的自我維持的化學系統。
  • 愛情進化論主題曲叫什麼 鬱可唯《Is This Love?》歌詞
    電視劇《愛情進化論》就以一個28歲自信幹練的職業女性艾若曼為故事主角,為大家解開疑惑。該劇日前正於每天19:30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熱播,網絡平臺騰訊視頻同步更新。由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寶卿編劇,安竹間導演,董富來聯合導演,黃瀾任製片人,張若昀、張天愛、許魏洲、何泓姍領銜主演,趙東澤、梁寶羚、許娣、孫松、張齡心主演,白冰特別出演的《愛情進化論》在昨晚播出後引發熱議。
  • 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進化論的人,但他是集大成者
    當時,法國大革命吹來的思想解放的春風,創造了一種自由,開放的思想氛圍,拉馬克是進化論的偉大先驅,他於1809年發表了《動物學哲學》一書,系統提出進化論的觀點。這個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物種進化說,認為一切生物都是因自然的作用才得以產生,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演化,開始簡單,逐漸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