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一張熠熠生輝的城市名片

2020-12-15 福州新聞網

閩劇《林則徐與王鼎》劇照。(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有一種鄉曲叫閩劇,有一種鄉愁叫閩劇。漫步福州大街小巷,閩劇愛好者的自娛自唱,不時吸引過往市民駐足;舞臺上,大幕拉開,開場絲竹聲初動,場下已是掌聲如潮——愛閩劇、觀閩劇、唱閩劇已成為不少福州人的生活方式。

發現檔案>>

閩劇又稱「福州戲」,居福建五大劇種之首,已有400多年歷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閩中、閩東、閩北地區,並傳播到臺灣和東南亞各地。

溯源傳承>>

歷久彌新 閩劇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

講述人: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主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劇傳承人 楊東

閩劇起源於明朝末年,由明清時期的儒林班、平講班、江湖班和清中後期的徽班源流融合形成,俗稱「三合響」,雅稱「榕腔」或「閩腔」。晚清至民國,閩劇快速發展並進入興盛時期,當時班社林立、劇作豐富、藝術精湛、名家輩出、流派紛呈,湧現出了鄭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馬秋藩等「四大閩劇名旦」為代表的名家大師。

1949年以後,閩劇藝術獲得新生,得以進一步傳承發展,邁入了歷史上第二個高峰期,許多閩劇團創作和改編了一大批優秀劇目,並多次受邀入京演出。

改革開放後,閩劇藝術進入全新發展階段,特別是1990年~1995年,市委主要領導對閩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傾注大量心血,多次深入文化院團調研,觀看閩劇演出,親自指導工作。閩劇《天鵝宴》《丹青魂》《貶官記》《畫龍記》《蘭花賦》《紅豆緣》《王茂生進酒》等劇目屢獲國家大獎。

1993年5月,第三屆中國戲劇節首次走出京城,由中國劇協和福州市政府共同舉辦,不僅創造了中國戲劇節的「福州模式」,也開闢了中國戲劇節舉辦的一條新路徑(此後中國戲劇節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辦)。值得一提的是,時隔26年,第26屆中國戲劇節於2019年10月至11月在福州舉行,本屆戲劇節期間,共有24種藝術形式的30臺優秀劇目在福州輪番上演,參演團體不但有國家級、省級重點院團,還有基層和民間職業劇團,展示了我國戲劇舞臺繁花似錦的可喜景象。

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閩劇藝術事業發展,近年來,福州深化頂層設計,出臺了《關於保護、扶持福州地方戲曲曲藝的實施意見》,從搶救保護、普及推廣、理論研究、服務群眾、人才培養、政策扶持、經費保障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出臺了《福州市優秀文藝作品扶持與獎勵辦法》《福州市茉莉花文藝獎評選獎勵辦法》《福州市文藝事業發展專項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扶持閩劇劇本創作與精品打造,扶持培養中青年閩劇優秀人才。

同時,福州積極打造閩劇精品,《畫龍記》《紅豆緣》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天鵝宴》《丹青魂》先後榮獲「文華大獎」「文華獎」等全國大獎,《王茂生進酒》《紅裙記》《林則徐復出》《蘭花賦》等一批優秀劇目獲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獎等國家級藝術大獎,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演員吳則文憑藉在《蘭花賦》中的出色表演,榮獲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福州繼閩劇名家陳乃春之後,再度獲此殊榮的閩劇演員。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也由此成為省內少數同時擁有兩朵「梅花」的院團之一,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具有400多年歷史的閩劇風採,展示了福州文化的軟實力。

此外,福州組織開展了閩劇普查工作,挖掘、整理和保護優秀傳統保留劇目、現存閩劇文獻資料,搜集、保護散落在民間口口相傳的閩劇珍貴史料與文物遺存。福州還編輯出版《閩劇傳統劇目目錄》《閩劇歷史資料彙編》《閩劇老照片》《敘事——福州閩劇評話伬藝保護傳承的集體記憶》,深入開展閩劇傳統劇本、老照片、音頻和視頻數位化保存,掃描劇本20多萬頁,整理、裝訂劇本近3600多冊。

推進閩劇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也是傳承弘揚閩劇藝術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福州通過舉辦戲劇會演、閩劇節、閩劇折子戲大賽等,不斷拓展受眾範圍,閩劇《蘭花賦》不僅在全省巡演,觀眾近20萬人次,還受邀入京,在國家大劇院和中央黨校演出。

今年11月15日,省閩劇藝術發展聯盟在榕成立,聯盟的成立是對閩劇教育資源、信息整合與共享社會化機制的探索,是閩劇藝術院團進行教學、創作、實踐、科研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合作的「二元制」表演藝術(閩劇表演)專業大專班(學制3年)於2017年11月正式開班。這是福建唯一的表演藝術專業「二元制」試點項目,也是全國首次以「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戲曲高層次人才。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

【責任編輯:馬春林】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吳暉

閩劇《蘭花賦》劇照。(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供圖)

專家點評

閩劇明天會更好

著名閩劇表演藝術家、福州首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陳乃春

閩劇是福州戲曲的代表,是閩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寶級的福州非遺項目,是一張熠熠生輝的城市名片。

閩劇藝術所反映的內容,以倡導愛國主義、民族氣節、忠正賢良、道德倫理為主流,體現了福州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性格,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價值觀念,與今天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

閩劇藝術所展現的風格豐富多彩,既有儒林風韻的「雅」,又有市井鄉土的「俗」,雅俗共賞。

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閩劇藝術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我們相信,進入新時代,閩劇明天會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多彩長蘆 一張張「名片」熠熠生輝
    在此基礎上,立足新時代新起點,街道還傾力打造出一張張閃亮的名片——開闢新型黨建服務陣地,廉政警示教育常抓不怠,擦亮基層黨建「紅色名片」;鐵腕治汙,讓天更藍水更清,擦亮環境改善的「綠色名片」;傳承非遺文化,群眾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擦亮文化惠民的「金色名片」。  一張張「名片」熠熠生輝,讓多彩長蘆散發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 一張優秀的城市文化名片——《南京小拉舞》
    一張優秀的城市文化名片---《南京小拉舞》馮京三世界上,每一個文化都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名片,這些名片,或者是通過漫長的歷史歲月形成,或者是投入大量的資金打造,總之,打造一張城市名片是很不容易的,《南京小拉舞》能提出來創建中國的《國舞》,並把這個提議用大字刊登在報紙上,這可是中國幾千年來的第一次,這張舞蹈文化的名片,無疑已經是南京人民引以為自豪的一張城市名片。《南京小拉舞》是南京人民根據中國古代「踏歌舞」創編的中國現代交誼舞舞種,「踏地為節、拉手而舞」是他的基本舞蹈結構形式。
  • 呼和浩特:回民區 一張張文化新名片熠熠生輝
    「十一五」時期,回民區從挖掘區域文化產業、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等方面入手, 印製了「文化大區」、「文明城區」、「第三產業服務區」、「和諧回民區」等一張張新名片,形成了回民區文化事業日益繁榮、文化產業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  挖掘區域文化產業,努力打造底蘊深厚的文化城區。「十一五」期間,回民區大力推進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的開發工作,建設新型生態文化城。
  • 福建省閩劇藝術發展聯盟在福州成立
    福建省閩劇藝術發展聯盟在此宣告成立,表演藝術(閩劇表演)專業首屆大專班教學成果匯報演出舉行,福建省閩劇藝術研究會產生新班子。 福建省閩劇藝術發展聯盟成員擁有福建閩劇老藝術家之家、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福州市閩侯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等13家閩劇院(團)及社會團體,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為聯盟理事長單位。該聯盟將作為福建閩劇教育、閩劇表演人才培養合作的重要平臺。
  • 組圖:20號倉庫 臺中的一張城市名片
    組圖:20號倉庫 臺中的一張城市名片
  • 三朵「梅花」同臺獻演閩劇《梅玉配》
    三朵「梅花」同臺獻演閩劇) "← →"翻頁 為慶祝中國戲劇梅花獎創辦30周年,福建省實驗閩劇院三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周虹、陳洪翔、陳瓊,8月14日晚在福州同臺獻演閩劇經典劇目
  • 郭嘉寧:「紙上導演」畫出閩劇神韻
    本月上旬,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指導的「戲曲百戲百人百畫」作品展在江蘇崑山舉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州青年美術家郭嘉寧圍繞閩劇創作的《梨園尋夢之青影》參展。郭嘉寧是一名地道的福州人,近年來迷上了戲曲人物畫,他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更多人關注和喜歡閩劇。
  • 廣東饒平打造首張上線的「城市名片」
    05-19 第06版:品牌 大 | 中 | 小
  • 大安嫩江灣國家溼地公園:生態名片 熠熠生輝
    1992年建成以來,一直發揮著城市綠色屏障的重要作用。然而,受乾旱氣候影響,嫩江水位逐年降低,灣內泡沼溝塘幾乎全部乾涸,動植物種類銳減,大片灘涂被農民開墾成耕地,導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生態環境逐年惡化。2015年,嫩江灣溼地保護提升工程開啟。在53萬平方米區域圍繞原有環形水系,建設了全長7.5公裡的慢性親水觀光步道,構建綜合服務區、城市文化展示區、生態水岸區、休閒遊樂區、園林景觀區。
  • 20號倉庫:臺中的一張城市名片
    20號倉庫:臺中的一張城市名片(二十一)
  • 在汕頭,有這樣一張名片
    每一座城,總有一張濃縮人文與歷史的風情名片,把數說不盡的地方故事凝練其中,鄭重遞上,無須太多言語,便能覽盡風物人間,如南鑼鼓巷之於北京、寬窄巷之於成都、大唐西市之於西安、鼓浪嶼之於廈門……那麼在汕頭,小公園應是毫無異議的這樣一張城市名片。
  • 白城大安嫩江灣國家溼地公園:生態名片 熠熠生輝
    1992 年建成以來,一直發揮著城市綠色屏障的重要作用。然而,受乾旱氣候影響,嫩江水位逐年降低,灣內泡沼溝塘幾乎全部乾涸,動植物種類銳減,大片灘涂被農民開墾成耕地,導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生態環境逐年惡化。 2015 年,嫩江灣溼地保護提升工程開啟。
  • 茶花,金華的又一張金名片
    茶花,金華的又一張金名片 www.zjol.com.cn 2003年27月29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福州:弘揚傳統文化 閩劇新作《雙龍夢》獲贊
    12月1日,由福州長樂市閩劇團編排的閩劇新作《雙龍夢》在長樂市人民會堂精彩上演,亮相第六屆福建藝術節•福建省第26屆戲劇會演,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精彩的閩劇盛宴。 閩劇《雙龍夢》演出現場  劇情   慷慨悲壯
  • 北海八景:一張張形象具體的城市名片
    編者按: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性景觀,是這個城市歷史和人文的重要反映和象徵。於是,「城市八景」也就成為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不少城市都曾進行過八景的評議和更新。正是因為有著豐厚的自然景觀資源與人文歷史積澱,自宋以來,千百年間,北海民間就有口口相傳的「廉陽八景」「廉州八景」之說,這些取材於地方海湖山川景色,經歷代百姓提煉傳頌的風情民俗,一直是老北海人熟悉的文化符號,猶如一張張形象具體的城市名片,組成了一幅幅溫熱厚重、有血有肉的城市畫卷。
  • 犍為 | 一張名片
    主動融入樂峨大旅遊,將文旅融合發展與縣域經濟發展、城市空間布局、產業布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等相融合,在犍為縣旅遊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啟動編制犍為縣全域旅遊總體規劃,加快構建「三環三帶」旅遊產業格局,推動文旅、農旅、康旅融合發展。
  • 因為這項工作 溫州又添一張「新名片」
    近日,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展和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聯合發文,認定溫州市為「浙江省節水型城市」,溫州又添一張「新名片」。溫州自來水公司石鼓山水廠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供圖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是溫州堅定踐行「節水優先」理念,貫徹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的重要舉措,溫州從建立城市節水長效管理機制、探索多元化節水投入機制、加強節水制度建設等多維度著手,多措並舉,紮實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效。
  • 許昌收穫一張「金名片」!
    這一天,許昌市被授予「河南省公交優先示範城市」榮譽稱號,一張惠民的公交藍圖展現在許昌市民面前。我市自2014年被評為省「公交優先示範」創建城市以來,始終把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作為交通運輸工作長期堅持的戰略,從新能源公交車輛購置、公交場站建設等方面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大力發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公共運輸系統。
  • 定海啟動建設城北溼地公園 入城口新增一張「城市名片」
    為打造一處彰顯定海古城文化、海港城市活力、海洋綠色生態的門戶公園景觀,改變定海城區北部居住區密集卻缺乏公共活動空間的現狀,定海正式啟動建設城北溼地公園,提升城北區域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在入城口新增一張「城市名片」。
  • 古厝變身博物館 福州倉山打造一批新名片
    鄉村農具吸引城市孩子。 葉義斌 攝 依託區級文保單位陽岐嚴氏宗祠建成的陽岐嚴復博物館,成為遊客全方位了解嚴復生平事跡的好去處;建在閩劇始祖之一曹學佺出生地的閩劇展示館,全面講述了閩劇文化的脈絡……據了解,倉山區已建成的村(微型)博物館中,有一半是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而來的。 「古厝承載著幾代人的鄉愁,是珍貴的城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