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好的山水畫,溪、泉、瀑布是最常見也是不可或缺的素材和描繪對象。山無水不靈動,缺乏活力。山為實,水為虛,山為陽,水為陰,只有陰陽調和,相融、相濟,才能使整個畫面壯美、協調。怎樣畫好山水畫中的泉水、瀑布是每一個山水畫家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作為一個從事山水畫研習創作二十多年的畫家來說,個人認為不外乎要注重下幾點:
1、近水取形、遠水取勢。
在一幅山水畫的布局中,根據畫面的需要,有可能會同時出現泉水、瀑布、湖面等和水相關的構圖,如果不對幾種描繪對象加以側重,對每一個元素都認真、細緻刻畫,就會難免出現「吃力不討好」的難堪結果。所以,個人建議對近處的湖面、泉水和瀑布要進行重點描繪,取其形、繪其質,以突出側重。遠景中建議淡化、虛化,只需取其勢即可。
2、計白當黑、虛實相間。
水在一幅山水畫中,畫家多以「留白法」描繪,往往被認為是「虛」的物象,其實在實際創作中,一定要做到「計白當黑、虛實相間」,不然畫出的水會虛而無形,產生飄忽不定,無法與周邊的山石、樹木融為一體的尷尬局面。這樣也就大大降低了一幅山水畫的整體質量和品位。
3、分陰陽、辨遠近。
在山水畫中的泉水、瀑布不單單有形、有勢,還要講究明暗調子和陰陽虛實。在自然界中,所描繪物象由於受到自然光線的影響,一定會讓觀者在視覺上產生明、暗的直覺效果,所以我們在描繪這些物象時,一定不能違背自然法則,遵循規律,客觀描繪。受光部位為陽,留白保形;陰暗處用淡墨皴擦託染,使水能夠「流下來、深進去」,不會浮於表面。遠水要淡、要虛,推遠,營造出縹緲、虛幻的意境。
4、近自然、觀實景。
藝術來源於自然、也取材於自然,所以我們從事山水畫創作的,萬不可閉門造車,游離於自然之外。所以,要想畫好山水畫中的泉水、瀑布,還是要走進真山真水中去,仔細觀察,用心揣摩,只有做到「眼中有景」,才能達到「胸中有畫」。
5、借鑑前人、提高自我。
先賢荀子曾有言道:「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會節省自己許多寶貴的時間。自宋代至今,有許多歷代山水畫大家對泉水、瀑布的描繪有著深厚的功力,也總結了較完善、成體系的描繪技法和操作流程。主要我們去認真研習前人所承繼下來好的描繪技巧,結合自身對自然物象的理解、總結和感悟,一定會迅速提高自身泉水、瀑布的繪畫水平。
以上純為個人感悟,未必準確,只當拋磚引玉,和各位師友共商榷。(圖文作者:劉東方,山水畫家。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