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即柬埔寨,因80%的居民為高棉人,故稱。
●吳哥古蹟
吳哥古蹟,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徵,被譽為東方四大奇蹟之一。現存吳哥古蹟主要包括吳哥王城(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在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時,吳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吳哥始建於公元802年,完成1201年,前後歷時400年。1431年暹(xiān)羅軍隊入侵後,吳哥遭到了嚴重破壞,此後,吳哥被遺棄,逐漸淹沒在叢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紀60年代一個叫亨利·穆奧的法國博物學家發現了吳哥古蹟。吳哥古蹟現存600多處,分布在面積45平方公裡的森林裡。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蔚為壯觀。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有些石塊重達8噸以上。佛塔刻有各種形態的雕像,有的高達數米,生動逼真。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巨大的四面佛
●高棉的微笑
這些大石佛頭的表情被稱作 「高棉的微笑」,嘴角上揚,面帶微笑,祥和而神秘。
唇部相徵——
豐潤寬厚的嘴唇,上揚的嘴角,還有從面部凸出而形成的唇部體積線與唇內部陰刻線構成了唇部的整體相徵。
高棉的微笑並不是單指微笑的嘴巴,而是嘴巴微笑所牽動的面部肌肉的整體表情(包括五官)。這種表情相即是「高棉的微笑」。這種靜謐的微笑是吳哥窟雕刻藝術的象徵,也是柬埔寨文化的象徵。
●文物與藝術展品
《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吳哥文物與藝術展》是展示柬埔寨古代歷史與文明鼎盛時期創造的吳哥藝術,已在國內多地展出,展品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高棉人的特徵融入到佛塑之中,額高、下巴方短、嘴唇厚而長,每尊佛像擁有高棉民族化的面容、骨相。
部分佛像衣服只見輪廓不見褶皺起伏,衣薄近無,身軀似完全裸露。
衣褶是以排比式的直線﹑曲線構成,起伏較弱,完全裝飾化的服飾風格。
釋迦摩尼佛結跏趺坐在那迦盤坐上,在形式上代表蓮花座與背光。
那迦蛇神,有一個頭或多個頭。傳說那迦曾在釋迦摩尼悟道時,為他遮風擋雨,在吳哥博物館內至今還可以看到好幾尊精美的那迦護佛像。
●宗教信仰
上座部佛教(又稱南傳佛教)是高棉的國教,全國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信奉佛教,寶塔及寺院共有二千八百座,僧眾八萬多人。僧團約分為兩大系統,一為遠離塵俗,居於深山禪修的僧侶;一為青年僧侶,他們使佛教寺院成為宗教及世學的中心。男子一生至少要出家一次,縱使是國王或王公貴族,也不能例外。未曾出家的男子,則被國家社會視為未成熟、粗俗不雅的人。高棉是典型的佛教國家,國王和僧侶均以身作則,養成國民樸實、謙虛、禮讓和忍耐的美德。
正中間白色殿堂為吳哥窟,即白色代表佛教,紅色代表民族,藍色象徵王室,符合柬國的國家銘言「民族、宗教、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