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營 | 柬埔寨吳哥古蹟之旅,探訪從沉睡中甦醒的世界瑰寶~

2021-02-17 ME兒童素質研究院

(文末諮詢&報名)

元朝貞元元年(公元1295年),溫州人周達觀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柬埔寨),在吳哥國登岸。

在真臘逗留約一年後,周達觀回國創作了遊記《真臘風土記》,成為至今我們了解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重要史料。

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暹羅入侵吳哥,吳哥城破。此後這座輝煌一時的古城便湮滅在中南半島的雨林中。


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無意中走進這片神秘的森林,發現了這些遠勝於希臘、羅馬廟宇的古柬埔寨遺蹟······

今年寒假,ME學院聯合不周

重磅推出「柬埔寨吳哥古蹟之旅」

帶您和孩子跟隨元人周達觀的腳步,

踏上奇幻、曼妙的古吳哥之旅,

探訪那些從沉睡中漸漸甦醒的世界瑰寶……

活動僅招募20人,先到先得~

PS:位於柬埔寨金邊西北約310公裡處的吳哥古蹟群,是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都城遺址,現存古蹟主要包括吳哥王城(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吳哥遺蹟是東南亞最大的文化遺產,是高棉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也是旅行者嚮往的聖地

 現場講解古柬埔寨遺蹟,將當時的文化、政治、物質與精神文化展現給參營者,讓孩子們更深層次了解柬埔寨和吳哥藝術文化。

 近距離感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為藝術愛好者增進知識,為青少年搭建美育的橋梁。

 曉 石 

青年畫家、藝術史研究者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葡語系西班牙語專業畢業,後在西班牙亦工亦學三年,獲馬德裡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學士學位。歸國後入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宗教學博士學位(宗教美學方向)。

(1)小吳哥窟

小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它是吳哥古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小吳哥並非佛教寺院,而是為真臘國王建造陵墓。由於他信仰佛教,所以陵墓的建築風格帶有高棉民族風格的佛教藝術色彩

吳哥寺的堂、佛塔及其附屬建築之間均有階梯、扶欄、柱廊相連。整個石窟有佛像、蓮花及其他人物1800多件,是東南亞主要的佛教聖地。與中國的長城、印尼的婆羅浮屠、埃及金字塔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2)「大吳哥」通王城南門

通王城又稱大吳哥,是吳哥王朝的首都,始建於9世紀,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重建。

通王城南門(Angkor Thom):城門高達23米,上方為巨大的四面佛像,面露安詳的微笑,是吳哥古蹟的標誌之一。

▲城南門石像

寬寬的護城橋分列著54個石像,左右各27個,呈半蹲狀,抱著粗粗的那伽在拔河,這就是攪動乳海的傳說。

▲城南門石像

南門上方的四面佛像是以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為參照,大門兩側是因陀羅坐騎三頭像為基座。建造時期是12世紀,當時闍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所以通王城南門是印度教和佛教的結合。

(3)巴戎寺

巴戎寺(Bayon temple)是通王城中最重要、最宏偉的建築。其坐落在通王城的中心,為12世紀蘇利耶跋摩一世建造的一座佛寺。象徵著佛教的須彌山(傳說中佛教的最高境界),是吳哥城唯一一個至始至終信奉佛教的寺廟。

▲高棉的微笑

從外觀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築,最高處是一座塗金的圓形寶塔,建在兩層空心的臺基之上。周圍建起了54座大小不一的寶塔,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中心寶塔。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不同笑容的佛像,原型是闍耶跋摩七世本人。

▲巴戎寺壁畫

值得一提的是,寺廟牆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的雕刻,絕對是不可不看的珍貴史跡。那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壁畫彷佛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

(4)空中宮殿

空中宮殿(Phimeanakas)雖名為宮殿,實際上並非王宮。它是皇宮中的神廟,通王城中最高的建築

空中宮殿是印度教寺廟,南北倉風格,建於10世紀末,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統治時期(941-968年),後由蘇利亞跋摩一世改造為三層金字塔形制的印度教寺廟。金字塔頂層平臺有廟塔,四周有畫廊。周達觀把這裡稱為「金塔」。

(5)巴方寺

巴方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於1060年修建獻給溼婆神的國寺,它位於當時都城的中心。

巴方寺被稱為世界上最大、圖樣最複雜的立體建築。它的特色是:由3排短圓柱支撐東面一條200米的「空中參拜道」,從東塔門通到中央部分。參拜道有著連接人界和天界的通道。

巴方寺是第一個石頭廊廳中央石塔一起出現的建築,但不幸的是,由於保存狀況不佳,其可見的淺浮雕已微乎其微。不過遺蹟最動人的地方就在於:當你走在其中,聽著當時的故事時會有時空錯感,仿佛身臨其境。

(6)女王宮

班蒂斯蕾,也叫女王宮(Banteay Srei),是吳哥古蹟中風格最獨特和最精緻的建築群之一,以小巧玲瓏、精緻剔透、富麗堂皇而聞名於世,有「吳哥古蹟明珠」和「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

女王宮是柬埔寨三大聖廟之一,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溼婆。其以豔麗的色彩精美的浮雕著稱於世,寺院整體為紅色砂巖雕刻而成。

(7)普拉普特斯橋

普拉普特斯橋(Preah toeus)建於12世紀,巴戎寺風格。整個橋身由砂巖石塊結構構成呈現磚紅色。大橋總長不足百米,寬16米,由20餘個瘦高拱橋洞組成,現在是旱季,水位下降,水面離橋面約10餘米高。

▲普拉普特斯橋九頭那伽

兩端橋頭上各有兩尊巨大的九頭那伽雕像,而且保存完好。那伽在柬埔寨被視為守護神,巨大的九頭那伽在吳哥及周邊並不多見,那伽雖有很多但大多是五頭或七頭,所以這裡是一處很難見到的藝術精品。

(8)塔普倫寺

塔普倫寺(Ta Prohm,部分地區譯作「塔布蘢寺」)是古真臘吳哥王朝的國王加亞華爾曼七世,為他母親所修建的寺院。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後來被改為印度教寺院。因此,佛教色彩濃厚的雕刻很多被鑿去了。

寺院興建於1186年,屬於吳哥文化較為後期的作品。

(9)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Beng Mealea)是一座小吳哥窟式的寺廟,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這座寺廟距離吳哥古蹟群以東40公裡,崩密列是一座印度教寺廟,但是它有一些雕塑反映的是佛教主題。

建造這座寺廟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巖,所以很多建築都已經損毀,而且很難再被復原。

(10)羅洛斯遺址——巴孔寺

▲羅洛斯巴孔寺

在國都遷至吳哥地區之前,王國的都城曾經建在羅洛斯。羅洛斯遺址群以象徵須彌山的巴孔寺為中心,包括羅萊寺、神牛寺。

巴孔寺(Bakong)位於暹粒市西南15公裡,是一座供奉溼婆神的印度教寺廟。根據1935年發現的寺碑記載,此寺廟乃是881年吳哥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建立的國寺。

巴孔寺是羅洛斯遺址中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它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建築風格與印尼的婆羅浮屠類似

(11)聖劍寺

聖劍寺(Preah Khan Temple)是12世紀的主要廟宇,相傳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

聖劍寺規模宏大,其長方形的圍牆長800米寬700米。通往寺廟有4條路,寺廟門口立著數尊手拿長蛇攪動乳海的眾神與阿修羅,在東西兩邊,有一列長的砂巖石蓮花牆,而蓮花上曾經有佛像,但在溼婆派主持時被毀壞。

在聖劍寺東邊入口有一座兩層建築物,相傳這座房子是用來存放聖劍的,它的圓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築風格。從中央聖塔開始,4條狹長的走廊向各個方向延伸,並帶拱頂。在聖塔寺的西面和背面則分別供奉著毗溼奴和溼婆的神龕。據傳,聖劍寺曾是國王的行宮。

(12)吳哥國家博物館

吳哥國家博物館(Angkor National Museum)收藏的文物是高棉王朝各時期藝術成就的代表作,均為真品。其外形設計突出了宏觀借鑑、微觀變化的特點,遠遠望去,博物館的頂蓋很有幾分吳哥窟古塔的神韻。

而細細品味,長廊、門坊、鑲窗這些細節儘管都是深受吳哥窟設計的啟發,但無不融入了現代因素,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探索、考察高棉文化留下的豐富遺產。

(13)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East Mebon)是10世紀寺廟,國王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統治期間所建,坐落在如今已乾涸的東湖蓄水池的湖心人工島上。

▲騎著愛羅婆多的因陀羅

東梅奔寺的雕刻五花八門,別具一格,其中就包括第一層和第二層平臺四角上兩米高的獨立石頭象。所刻畫的宗教場景包括騎在三頭神象愛羅婆多身上的天神因陀羅,以及騎在神牛南迪身上的溼婆。橫梁上的雕刻尤為精美。

(14)周薩神廟

20世紀70年代,吳哥古蹟與這個國家一起歷經了近20年戰亂的浩劫。直至1993年,柬埔寨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拯救吳哥古蹟的國際行動。

周薩神廟(ChauSayTevoda)為印度教寺廟,屬小吳哥建築風格。是吳哥古蹟中一座較小的寺廟,然而其建築布局所反映出來的宗教內涵又獨具特色。

中國文物研究所工程技術人員歷時8年,無償投入人民幣1450萬元,復建了周薩神廟。

與保存較好的託瑪儂神廟不同的是,當時,周薩神廟修復前幾乎是一片廢墟,原有的9座單體建築中除西塔門保存較好之外,其餘8座完全損毀。垮落下來的石塊堆積散亂,40%的塌落構件已風化、破碎或丟失。

中國文物研究所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採用解體大修的辦法,經過長達8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修復工程,把周薩神廟從瀕危的狀態中解救出來。

(15)現場講解+寫生,製作藝術遊學手帳

▲吳哥現場寫生速寫

本次遊學,除了有專業老師講解吳哥文化,還有老師指導現場水彩寫生。專業講解和寫生相結合,能現場觀摩吳哥的雕塑和壁畫,更能現場臨摹與寫生,讓其他朋友對你不明覺厲。

▲藝術遊學手帳

每日行程中也會在結束一天的遊學後,組織帶領大家製作屬於本次遊學記錄及回顧的藝術手帳,作為對老師講解的一個複習,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日期行程安排1.27
Day1乘機飛往暹粒,入住酒店
晚上:遊學開幕party1.28
Day2上午:參觀大吳哥通王城南城門、巴戎寺(高棉的微笑)下午:參觀空中宮殿 、巴方寺1.29
Day3上午:參觀吳哥古蹟女王宮下午:參觀普拉普特斯橋1.30
Day4上午:參觀小吳哥窟下午:參觀塔普倫寺1.31
Day5上午:參觀暹粒吳哥國立博物館下午:參觀崩密列2.1
Day6上午:參觀羅洛斯遺址下午:參觀聖劍寺2.2
Day7上午:參觀東梅奔寺下午:參觀周薩神廟2.3
Day8乘機返回國內

相關焦點

  • 柬埔寨吳哥女王宮——高棉藝術瑰寶
    女王宮位於柬埔寨暹粒,直譯名是班蒂·斯雷(Banteay Srei),意思是女人的城堡或美麗的城堡。女王宮以小巧玲瓏、精雕細琢、富麗堂皇、粉紅柔美而著名於世,有「吳哥古蹟明珠」、「高棉藝術瑰寶」、「吳哥藝術之鑽」等美譽。
  • 柬埔寨吳哥女王宮——高棉藝術瑰寶
    女王宮位於柬埔寨暹粒,直譯名是班蒂·斯雷(Banteay Srei),意思是女人的城堡或美麗的城堡。女王宮以小巧玲瓏、精雕細琢、富麗堂皇、粉紅柔美而著名於世,有「吳哥古蹟明珠」、「高棉藝術瑰寶」、「吳哥藝術之鑽」等美譽。
  • 吳哥:長期埋沒於草莽之中,靜靜地沉睡了四、五百年!
    吳哥:長期埋沒於草莽之中,靜靜地沉睡了四、五百年!人們只要一看到柬埔寨國旗,就會發現在旗幟中央繪上了一幅有著三個塔尖的寶塔群的圖案,那就是位於洞里薩湖邊古都吳哥城郊的吳哥寺。吳哥寺是「首都的寺院」的意思,創建於12世紀,是吳哥600多處古蹟的精華。
  • 失而再現的偉大文明,被譽為「人類歷史文明的瑰寶」探索吳哥古蹟
    失而再現的偉大文明,被譽為「人類歷史文明的瑰寶」探索吳哥古蹟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漸提升,我們的錢包也越來越鼓,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旅遊不僅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種時尚潮流,也成為人們放鬆心情緩解壓力的一種生活方式。
  • 【新書推薦】柬埔寨吳哥古蹟茶膠寺考古報告
    基本信息:作者: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政府援助吳哥古蹟保護工作隊
  • 柬埔寨吳哥古蹟中一座金剛寶座塔式廟宇
    茶膠寺是柬埔寨吳哥古蹟中一座金剛寶座塔式廟宇,位於吳哥城東、塔布蘢寺西北。1000年闍耶跋摩五世興建,但半途而廢。作為一座未完成的建築,茶膠寺記錄了吳哥建築的建造工藝:先用石塊築起整座建築,再在牆壁表面雕刻佛像、浮雕。這座寺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還未完工,至於未完工的原因還未查明。如建完的話,茶膠寺無疑是吳哥窟建築群中最美好的一座寺廟。這座寺高達 22 米(72 英尺),氣勢驚人。茶膠寺是第一座全部由沙巖建成的寺廟,因而是柬埔寨建築歷史上的裡程碑。巨大的石頭被切割成正常的尺寸,加以疊加。
  • 柬埔寨--吳哥王朝古蹟
    上海水手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87431-1-1-1.html吳哥是柬埔寨的古都和遊覽勝地,位於洞里薩湖北面,距暹粒市6公裡。公元9~15世紀為高棉王國都城。最早始建於8世紀,13世紀建成,佔地15平方公裡。
  • 拯救吳哥:古蹟保護與考古研究並重
    柬埔寨的吳哥古蹟於1992年被世界遺產委員會以瀕危遺產的形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柏威夏寺也成功列入該名錄。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面,由法國和日本牽頭,組織國際上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發起拯救吳哥保護行動,並成立了保護吳哥遺址國際協調委員會(ICC),從而揭開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行動的序幕。經過多年努力,吳哥遺址於2004年成功地從《世界瀕危遺產名錄》中被移除,吳哥遺址保護行動中展現出來的多國合作模式和跨學科綜合性的保護和發展方法,也使其成為全球範圍內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
  • 柬埔寨吳哥6日神秘之旅
    >前往世界七大奇景中最神秘古文明謎的封印---吳哥窟的所在地-柬埔寨暹粒省。是柬埔寨的標誌,印在了柬埔寨的國旗上。此為高棉有史以來最宏偉的都城,也是200多座古蹟中唯一正門向西的神廟。是高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宗教建築,全城雕刻之精美有「雕刻出來的王城」美譽。主要的景點有【護城橋】,【主神殿】,【長廊】,【千佛殿】,【回音廳】。最後到了【中心塔】,該塔從塔基算起高65米,垂直角度75度,相當陡峭。
  • 柬埔寨吳哥古蹟旅行小貼士
    吳哥古蹟(Angkor)位於柬埔寨暹粒省境內,距首都金邊約240公裡,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徵,被譽為東方四大奇蹟之一。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裡介紹一些吳哥古蹟旅行小貼士:
  • 中國援助吳哥古蹟保護二十年
    1992年,吳哥古蹟被世界遺產委員會以瀕危遺產的形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面,由法國和日本牽頭,組織國際上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發起拯救吳哥保護行動,並成立了保護吳哥遺址國際協調委員會(ICC),從而揭開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行動的序幕。
  • 東方四大奇蹟之一──柬埔寨的吳哥古蹟
  • 專訪王元林:中國為吳哥古蹟保護提供援助
    在赴外文物保護與研究機構中,有一支隊伍走在了前列。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文物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前身)代表中國政府,加入到柬埔寨吳哥古蹟的保護行動中,持續至今。近30年來,中國政府派出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對保護吳哥古蹟所提供的援助,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 柬埔寨吳哥古蹟的佛像雕塑、石刻浮雕,蔚為壯觀
    戳藍字「——高棉即柬埔寨,
  • 「我」在吳哥古蹟修文物:承擔核心王宮遺址修復
    金昭宇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文物保護工程師,一名專業文物古蹟保護工作者。  問他的人是中國遊客,「這裡」是柬埔寨吳哥古蹟。茶膠寺廟山五塔修復過程中。國家文物局供圖 圖片來源:新京報  2011年開始,金昭宇進入吳哥古蹟保護中國工作隊,介入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他每年要在炎熱的暹粒工作長達數月,皮膚曬得黝黑。
  • 作一個旅人,從現實中擠出詩意!好想再去一次柬埔寨
    由此可見,在我們大國文明最發達的唐宋時段,文化的發達不是一隅,應該是相輔相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那個時候整個世界應該都不太差。偏遠小國Cambodia,竟然也創造出大動靜的吳哥文明。14世紀中葉外族入侵,主要是周邊的暹羅,泰國人,吳哥被棄,柬重心轉移到金邊一帶。
  • 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吳哥古蹟
    提起神秘而動蕩的國度柬埔寨,人們最先想到的便是吳哥古蹟。吳哥是高棉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也是旅行者嚮往的聖地。人們要去朝聖,是對神靈的朝聖,對文明的朝聖,對美的朝聖。吳哥不僅是段歷史,一座都城,更是一門藝術,一方崇拜當你真正站在它的面前,卻不敢仰視,那種震撼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惟有透過寺前的一池塘水的倒影緩緩地平撫心中的悸動在寶塔的石柱,石雕門樓上,刻著許多仙女的風姿及蓮花蓓蕾形的石刻裝飾,展現出吳哥璀璨一時的神話。
  • 柬埔寨吳哥古蹟如今的"花樣年華"(組圖)
    吳哥古蹟(Angkor)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內,距首都金邊約240公裡。在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時,吳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最盛時人口達數十萬。吳哥始建於公元802年,完成於1201年,前後歷時400年。在幾百年的建造過程中,吳哥三易中心。
  • 東南亞這5座歷史古城,均是世界文化遺產,建築古蹟寫滿傳奇
    柬埔寨暹粒,暹粒(Siem Reap)這個名字也許不甚有名,其實是柬埔寨建築藝術瑰寶、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所在地。曾盛極一時的柬埔寨高棉王朝,從9世紀-15世紀期間在此建造了燦爛輝煌的都城,卻被毀於一旦,被熱帶雨林覆蓋。
  • 吳哥古蹟裡有群中國「文物醫生」(記者觀察)
    在柬埔寨北部暹粒省400多平方公裡的熱帶叢林中,藏著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吳哥古蹟。20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文物醫生」來到這裡,參與古蹟的修復工作,讓這些世界建築瑰寶重新綻放光彩          「感謝中國文物修復團隊,他們對世界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   在吳哥窟景區的茶膠寺腳下一棵參天古樹前,來自上海的賴女士一家人正在仔細閱讀「中國政府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蹟保護(二期)茶膠寺保護修復工程」的展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