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隊員」挑戰行動支付市場 訪美國運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健偉

2020-12-15 中國經營網

   上海、北京、臺北、香港……在不同地點輾轉來往正在成為李健偉履任新職後的日常狀態。2017年6月1日,美國運通正式宣布李健偉將接替原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姜大偉,擔任美國運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任運通亞洲網絡諮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

   前任董事總經理姜大偉,一直以來專注於中國區的業務創建和維護。而能說流利英語、普通話和粵語的李健偉則輪流在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任職,擅長處理各種複雜事務,在公司內部,李健偉被員工冠以「救火隊員」的名號。

   履新之後,「救火隊員」的任務可能更加艱巨,因為,全球支付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發布的《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6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251.11億筆,金額3687.2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64%和6.91%。其中,行動支付業務257.10億筆,金額 157.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82%和45.59%。

   對於美國運通(以下亦可稱「運通」)來說,好消息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了「非現金」的支付方式;但「壞消息」是,消費者更願意用手機支付了,用刷卡支付的人將越來越少。

   從「刷一刷」到「掃一掃」的短兵相接,正在不同的支付場景中發生。對於以信用卡業務為主的美國運通,則意味著在原來競爭對手VISA、萬事達卡、各大銀行以外,又增加了支付寶、微信等重量級的行動支付服務商。

   「美國運通一直在不同的市場上面臨不同的競爭,在中國,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習慣用非現金支付,這讓我們看到了更長遠的市場空間。」李健偉表示。運通如何應對新時代、新場景的變化?如何理解競爭和競合?如何看待第三方移動服務商?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美國運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健偉。

  競爭正在加速客戶教育

   《中國經營報》:在中國,越來越多的支付開始通過手機來完成,支付現金或者刷卡越來越少,作為全球著名銀行卡組織的負責人,你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李健偉:我們要承認,中國的第三方支付跑在了全世界的最前面。我曾經觀察過辦公室樓下的星巴克咖啡,幾乎所有的中國消費者都在使用微信支付,而國外的消費者還在刷卡。相比其他區域,我們看到中國的消費者更習慣於使用手機支付。這個差異與每個市場的支付基礎設施的水平、支付環境密切相關。

   但是,從整體上看,行動支付的發展對我們而言絕對是一件好事。支付行業最大的對手是現金,現在行動支付正幫助消費者養成新的支付習慣,更快地替代掉現金支付。

   20年前在香港出現了八達通卡,這種卡能在超市、便利店、快餐店等場所普遍使用。這也一度被認為是對信用卡的一種威脅,但是我們發現正是從那時候開始,香港人開始習慣小額支付刷卡,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只有大額消費的時候才會想到用信用卡。所以從長遠看,行動支付的出現也是在幫助我們做市場和客戶的教育。

   《中國經營報》:在這個「去現金化」的過程中,在中國我們看到是以支付寶、微信等為代表的第三方行動支付服務提供商,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李健偉:無論是用手機支付,還是用銀行卡支付,這都只是一個支付方式。但是應該看到,任何一種支付方式的背後都會對應到一個帳戶,用戶選擇的支付方式實際上是選擇這個對應的帳戶所提供的服務體驗。在目前支付行業的鏈條上,有發卡方、收單方、清算方等不同的角色,第三方支付現在只能充當消費者和商戶之間的支付連結,大量的支付最終還是在與之關聯的銀行帳戶中完成,而背後不同的法律法規對於帳戶的分類有嚴格的規定,每一類帳戶都對應相應的權限,這意味著一系列的風險管理的要求。在這個部分,目前傳統金融機構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中國經營報》:最近中國銀聯和京東、美團開始合作打通會員帳戶體系,這是否是各大巨頭聯手拓展市場的變化信號?

   李健偉:事實上,中國的支付市場正在經歷著顛覆性的變化,這也恰恰是這份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在這個市場上發生的任何一個變化都可能把整個市場推進一大步。中國銀聯和京東、美團的合作提供了一個示範,也顯示了儘管市場上出現了競爭,但是並不意味著競爭對手不會變成合作夥伴。我們目前仍然在觀察這些合作的方式,但對運通來說,我們也並沒有拒絕與行動支付服務商的合作。例如,美國運通與浦發銀行一起開發了海淘神器浦發E-Go美國運通信用卡,還和中國移動旗下的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國移動「和包」中植入美國運通易世通電子旅行支票。

   美國運通從2015年起,就開始與阿里巴巴討論合作的可能,最近我們已經和他們的阿里雲進行合作。目前我們還沒有取得在中國發卡的資格,所以更多合作的可能性還要等到合適的時機才能進行。

  挖潛中小企業市場

   《中國經營報》:2016年 6 月,中國央行與銀監會發布《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細化了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各項條件。目前有傳言,包括美國運通在內的美國支付卡企業準備在近幾個月申請在華運營牌照。是否可能拿到牌照?

   李健偉:人民幣支付清算牌照對每一個支付清算企業來說都是很需要的,很高興我們看到了有確定的時間表。事實上,過去兩年半以來我們一直在為申請這個牌照而做準備。在適當的時候我們會提出申請。

   《中國經營報》:即使申請到這個牌照,按照以往的經驗,可能需要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卡組織才能真正展開支付清算業務。而截至2016年,中國的電子支付交易額已經將近3倍於銀行卡的交易額。到時候再進入這個市場會不會已經太晚了?

   李健偉:我們從來不會覺得晚。看一個市場我們不是看未來5年的情況,而是看它是否具備長遠的市場潛力。從宏觀經濟面上看,中國已經擁有了一個很大的經濟體量,然而到現在依然維持了6.9%的增長,這在全世界都是不多見的。從微觀上看,由於行動支付的普及,我們再進來的時候,一般的顧客已經被訓練過,不再對於現鈔支付存有偏好,這對於我們來講,才是我們拿出在不同市場和不同發展階段經營的經驗,為市場提供一些不一樣經營模式的合適的時機。美國運通是一家有167年歷史的企業,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一直是伴隨著跟不同的卡組織競爭,和新興的支付方式競爭的情況,能夠存活下來是因為對於市場有自己的理解和服務優勢。

   《中國經營報 》:在你看來,中國的高成長性市場在哪裡?

   李健偉:我們會繼續強化對於中高端客戶的發展和維護。事實上我現在的日程安排中,最主要的就是和團隊一起來了解客戶的需求,看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美國運通最出名的是百夫長黑金卡,關於這張卡,媒體上經常會聽到的一些如派直升飛機,安排特別的禮品或者遇到天災意外的時候,美國運通怎樣提供各種神奇的服務的故事。其實這些服務都是由一個名為「美國運通旅遊及生活禮賓服務(TLS)」的團隊來提供的。兩年前我們也在中國國內建設了這支團隊,其中每一個員工都要進行超過一年以上的培訓,就是為了確保服務的標準。

   商務卡未來也仍然是美國運通在中國市場上的關鍵業務。未來當我們拿到人民幣支付清算牌照之後,如何幫助中小企業的成長將成為美國運通發展的重點。在美國,中小企業主其實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客群。美國運通每年發起「small  business saturday」,類似中國的「雙十一」的活動,為運通的持卡用戶在中小企業的消費進行貼息。未來在中國,我們可能會通過對中小企業主的授信額度管理,來改善這些中小企業對於資金周轉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注入目前最先進的風險管理的經驗。要知道金融業務的核心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是對授信額度的管理。一般支付清算組織沒有辦法做這個管理,但是運通依靠在海外擁有的發卡經驗以及信用管理經驗,目前對於風險管理能夠深入到對每一筆交易的調控,未來我們希望能夠與銀行來分享這些經驗。

   未來競爭將聚焦精細化運作

   《中國經營報》:你在中國香港、臺灣和內地都有從業經歷,在你看來三地之間的信用卡應用市場有哪些各自的特點?

   李健偉:香港、臺灣、內地都經歷過經濟騰飛、產業轉移的發展階段,相應地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出現了不同的消費需求和金融需求。總體上,在這些市場上的高端消費者都經歷了從看重品牌、LOGO(商標)的階段,但後來都會逐漸開始重視品牌的故事,品牌能夠提供的服務,最後再延伸到對於服務的獨特性、個性化的要求。現在我們看到這樣的變化也逐漸在中國內地出現了。我們從2012年開始在中國內地市場推出百夫長黑金卡,但實際上TLS團隊也是在2015年才引入,這就是考慮到市場對於服務理念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中國經營報》:但現在中國信用卡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我們看到2016年工行、建行、招行分別發放信用卡1.2億張、9407萬張和8031萬張,大家都在儘可能擴大規模。相比之下,美國運通信用卡產品和發卡量並不突出,堅持這樣的策略是否足以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呢?

   李健偉:我們並不刻意去追求發卡數量的增長,從產品上美國運通也不是一年會推出很多新業務的公司。在我看來,發行信用卡就如同孕育一個孩子,發布一個產品其實只是一個開始,之後需要不斷地去思考如何提升服務。和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我們儘管發卡量並不大,但是從經營的數據上看,運通主要收入來自於商戶的收單業務,年費收入,美國運通的持卡會員的單筆消費金額可能是競爭對手的數倍以上。我們的經驗表明不是只有刷卡佣金、循環借貸這樣單一的盈利模式,事實上如果過分依賴利息收入,壞帳風險會非常高,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在信用卡市場規模快速提升的過程中都曾經歷過信用危機。

   中國市場增長很快,但是在這個市場上的信用卡持卡量現在也僅僅在人均0.31張,對標較發達國家人均3~4張的水平,還有很大的規模提升空間。但我們也注意到,因為經濟的發展,這個市場上的分層也非常的多樣。對運通來說,我們看到未來會有更為細分的市場出現,這對於發卡機構而言,意味著轉向細分垂直市場,在這些市場上會需要出現1~2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這對於擅長對產品做深度運營的機構來說依然是機會。

   深度 「討好年輕人」的運通

   在很多人眼裡,已經有167年歷史的美國運通在2017年突然變得「潮」起來了。

   2017年5月,美國運通牽手號稱掌握了「1萬種技能」的亞馬遜虛擬助手Alexa,用戶只需要對著Echo音箱說:「Alexa,open Amex。」這個語音助手就會反饋持卡用戶的卡片信息。然後可以收聽餘額,回顧最近的費用,甚至支付帳單。

   在此之前,只有Capital One這樣的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嘗試與Alexa合作。直到現在,美國運通的「老對手」VISA和萬事達卡也還沒能跟上這波潮流。

   如果說,與智能硬體的合作表明了美國運通願意為持卡用戶提供一種新的交互體驗,那麼7月中旬與比特幣匯款應用Abra的合作,支持持卡用戶用信用卡購買比特幣則再次顯示運通在突破服務的邊界上並沒有為自己設限。

   在中國,類似擁抱年輕群體的舉動也並沒有落下。就在今年5月,美國運通的官方微信做出了調整,升級為一個包含權益查詢、預約服務的「一站式」平臺,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甚至今年聯合中國銀行推出的新產品都聚焦在了年輕人最感興趣的旅行主題上。這一切似乎與市場印象中那個通常和頂級富豪聯繫在一起、提供各種不可思議的奢華服務的老牌信用卡公司難以聯繫在一起。

   不過,如果我們看看現在新成長起來的高淨值人群特點,就能看到這個變化的意義。

   招商銀行私人銀行團隊聯手貝恩公司發布《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高淨值人士有158萬人,而在2006年這一數據僅為18萬人,11年間中國高淨值人群規模翻了三番還多。其中,來自文化教育傳媒、醫療健康、TMT這些新興行業的高淨值人群已經佔到整體的35.4%;從年齡上看,30歲以下的高淨值人士已佔到8%,45歲以下的高淨值人士佔比超過50%。這意味著新興產業的財富累積速度遠高於以往,越來越多的人可能在更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大筆財富的擁有者。而這些人中大部分是跟隨網際網路的發展一起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生活方式打上了深深的網際網路烙印。

   這意味著到了一個不容易討好年輕人的時代正在到來,信息過載和成本選擇使得他們很難對一個品牌保持專注度。而這或許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高端產品和服務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難題。

   一些品牌的選擇可能是增加副線品牌,或者降低門檻以求儘可能多地覆蓋到目標群體的多樣性,但一直以來美國運通選擇的解題方式不是放下身段去迎合,而是創造出一種體系去為自己「篩選」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用戶。這個篩選體系的本質就是只抓住消費金字塔每一層裡最優質的客戶,深度研究這些用戶的需求,甚至為這些用戶去往更高的層次成長為出發點進行產品設置,然後通過優質的客戶來贏得對於商戶的談判主動權,這讓美國運通保持了較強的品牌控制力和盈利能力。

   這個選擇的效果從其經營業績中可以看到,截至2015年底,美國運通的發卡量約為1.2億張,而VISA發卡量為30億張,萬事達卡發卡量為15.7億張,但美國運通單卡消費約為VISA、萬事達卡的三倍。

   不過,發展勢頭猛烈的行動支付服務服務商正在不斷用技術去衝擊這個價值壁壘。如何在這場技術與時間的賽跑中強化服務的優勢,將是中國市場給美國運通的重要考驗。

    本版文章均由本報記者李銀蓮報導

   老闆秘籍

   1. 如何理解第三方行動支付服務提供商?

   無論是用手機支付,還是用銀行卡支付,這都只是一個支付方式。但是應該看到,任何一種支付方式的背後都會對應到一個帳戶,用戶選擇的支付方式實際上是選擇這個對應的帳戶所提供的服務體驗。在目前支付行業的鏈條上,有發卡方、收單方、清算方等不同的角色,第三方支付現在只能充當消費者和商戶之間的支付連結,大量的支付最終還是在與之關聯的銀行帳戶中完成,而背後不同的法律法規對於帳戶的分類有嚴格的規定,每一類帳戶都對應相應的權限,這意味著一系列的風險管理的要求。在這個部分,目前傳統金融機構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2. 如何理解發卡機構的市場機會?

   中國市場增長很快,但是在這個市場上的信用卡持卡量現在也僅僅在人均0.31張,對標較發達國家人均3~4張的水平,還有很大的規模提升空間。但我們也注意到,因為經濟的發展,這個市場上的分層也非常的多樣。對運通來說,我們看到未來會有更為細分的市場出現,這對於發卡機構而言,意味著轉向細分垂直市場,在這些市場上會需要出現1~2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這對於擅長對產品做深度運營的機構來說依然是機會。

   李健偉簡介

   李健偉 (Kenneth Lee) 1989 年加入美國運通。擁有香港浸會大學商業管理榮譽文憑。目前擔任美國運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任運通亞洲網絡諮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健偉服務美國運通28年,曾歷任過美國運通幾乎所有主要業務部門的不同職務。他很了解中國市場,在此次履新前,他擔任美國運通企業發展亞太區總經理,常駐上海。在此之前,他也曾先後擔任過美國運通香港副總裁(主管消費卡產品和市場營銷)以及美國運通臺灣董事長兼總經理。因此,他有著非常豐富的大中華區支付市場經驗,涵蓋發卡、收單、與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以及其他新興支付解決方案等業務。


相關焦點

  • 平安銀行聯手美國運通推出百夫長白金卡
    中國證券網訊(見習記者 魏倩)平安銀行9月21日宣布攜手美國運通,首次推出美國運通品牌系列產品——平安美國運通百夫長白金卡和平安美國運通美元白金卡。  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曾寬揚表示,未來平安信用卡還將繼續依託平安集團,以全球視野進一步布局多元市場,通過定製更加完善的高端客群服務體系,提升品質體驗,成為高端客戶境內外出行的首選信用卡品牌。
  • 工行聯手美國運通國內首推行動支付信用卡
    2009年11月11日,中國 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聯動優勢科技有限公司、美國運通公司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聯合推出國內首張行動支付雙幣信用卡 ——「牡丹行動支付信用卡」。據悉,「牡丹行動支付信用卡」具有強大的手機行動支付功能,持卡人將手機號碼與聯名卡帳戶綁定,開通行動支付功能業務,即可通過手機進行購物、繳費等交易,實現安全、快捷的手機行動支付,同時持卡人還可享受中國移動提供的話費優惠服務及聯動優勢提供的電子商品購買優惠服務。
  • 中國銀行攜手美國運通推出國內首款跨境聯盟信用卡
    中國銀行與美國運通1月29日共同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個人信用卡產品——中國銀行美國運通跨境聯盟卡,這是國內首款圍繞境外出行主題打造的多品牌聯盟卡。為更好地滿足這一細分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全新的中國銀行美國運通跨境聯盟卡旨在為有出境需要的消費者提供覆蓋其出行各個環節的一站式無憂解決方案,涵蓋籤證、旅行保險、租車、機場接送及貴賓廳等,從而讓旅行者能更從容地暢享旅行的點點滴滴,並獲得難忘的旅行體驗。
  • 中移動牽手美國運通殺入遠場支付:盯準「海淘」
    昨日上午,中國移動旗下的中移電商和美國運通公司就宣布戰略合作,發力全球範圍行動支付。在此前幾個小時,蘋果也剛剛推出行動支付系統A pple P ay。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已有269家企業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而支付寶在中國網際網路支付和行動支付領域,分別拿下49 .2%和69 .6%的市場份額。這個市場搏殺之慘烈,可想而知。對於中移電商、蘋果等行業新進者來說,機會點在哪?
  • 加速布局境外消費領域 浦發美國運通新貴卡中國大陸地區首發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今年發布的最新調研報告,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已突破1.3億人次,花費達1152.9億美元;其中47%的出境遊客為80後和90後。目前,泛90後新生代新貴群體消費行為日趨成熟,對於境外個性化及深度旅遊的需求逐漸凸顯。
  • 美國運通喜迎入華百年 升級權益回饋會員
    (上海,2018年1月8日)2018年美國運通喜迎正式進駐中國大陸市場100周年。為紀念這一極具歷史意義的重要裡程碑並回饋廣大國內會員,日前美國運通誠意滿滿地公布了2018年度會員權益計劃*,囊括了一系列新增和升級禮遇。國內的美國運通卡會員通過美國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微信號:「美國運通」)就能輕鬆了解權益詳情,並隨時隨地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自帶的自助預約平臺預約使用權益。
  • 美國運通國際市場董事總經理艾利亞斯·穆拉德:中國依然是一個藍海市場
    國旅運通近期發布的《中國商務旅行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商旅支出達到3780億美元,預計2019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010億美元,2022年上升至477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商旅市場,這點並無人質疑,但是這一最大市場的份額之爭卻並不停歇。
  • 平安美國運通百夫長白金卡:一卡走天下的新選擇
    原來,9月21日,平安銀行宣布攜手美國運通,首次推出美國運通品牌系列產品:平安美國運通®百夫長白金卡和平安美國運通®美元白金卡成立於1850年的美國運通以卓越的服務享譽全球。100多年來,美國運通旅行及生活禮賓服務團隊始終致力於為高端客戶提供全球定製化的服務和獨一無二的體驗,以滿足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品位,成功締造了許多廣為流傳的會員傳奇故事。「美國運通旅行及生活禮賓服務中國團隊也將為平安美國運通百夫長白金卡會員提供世界級的服務。」美國運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健偉表示。
  • 升級版招行運通百夫長黑金卡上市
    12月25日,招商銀行攜手美國運通共同發布了升級版招商銀行運通百夫長黑金卡。這是全球首款暨目前唯一一款鈦金屬雙標美國運通百夫長黑金卡。  據悉,招行運通百夫長黑金卡採用了更時尚的新版美國運通百夫長黑金卡全球統一卡面設計,並以全球比強度(強度與質量比)高且耐腐蝕的金屬——鈦為卡片材質。
  • 平安銀行美國運通百夫長白金卡首發上市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意安 9月21日,平安銀行宣布攜手美國運通,首次推出美國運通品牌系列產品——平安美國運通百夫長白金卡和平安美國運通美元白金卡,全面建立了具有深度價值的戰略合作關係。這一系列產品將通過全球禮賓服務、出行保障、全球定製等卓越不凡的高端服務體驗,全面升級高端和精英客群用卡生態圈。
  • 財付通牽手美國運通 實現「全球購」在線支付
    [導讀]作為國內第二大支付平臺,財付通的市場影響力巨大,與美國運通的戰略合作對其今後發展意義重大。
  • 美國運通來了,對支付行業有何深遠影響?
    這意味著,很快人們將可以拿到美國運通(以下以美國運通為主進行分析)為品牌的單標人民幣銀行卡了。那麼這對中國支付市場有何影響呢?國內市場影響幾何?到目前為止,與連通合作的有四大行及12家主流銀行、6家第三方收單機構。從發卡、收單到商戶,以美國運通為品牌露出,連通正在搭建自己的四方體系,不過這並不容易。
  • 美國運通精選模式
    從1988年加入美國運通環球企業服務部,姜大偉已經在美國運通工作了28年,現擔任美國運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同時也是美國運通百夫長黑金卡持有者。  在中國,美國運通卡的主要定位依然是高端人群,「就像一個金字塔,美國運通包含了很多層次的服務,」姜大偉說,「頂部的高端客戶給我們帶來了利潤中的很大一部分。」
  • 美國運通「正式」入華來勢洶洶國內支付格局即將生變?
    近日,支付企業巨頭美國運通「正式」落地中國的消息,引得市場不少關注。6月13日,美國運通在華合資子公司連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獲準在我國境內開展銀行卡清算業務,成為首家在中國大陸清算人民幣交易的持牌外國公司。
  • 美國運通「正式」入華來勢洶洶,國內支付格局即將生變?
    近日,支付企業巨頭美國運通「正式」落地中國的消息,引得市場不少關注。6月13日,美國運通在華合資子公司連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獲準在我國境內開展銀行卡清算業務,成為首家在中國大陸清算人民幣交易的持牌外國公司。
  • 浦發銀行美國運通新貴白金信用卡首發上市——助力新貴客群入鄉趣...
    (上海,2018年06月14日)今天,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下簡稱「浦發銀行」)攜手美國運通共同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信用卡——浦發銀行美國運通·新貴白金信用卡。這也是美國運通?白金信用卡這款全球暢銷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首次發行。
  • 中國銀行聯手美國運通推新卡
    中國銀行與美國運通8日聯合宣布推出兩款全新的個人信用卡產品——中國銀行長城環球通美國運通白金卡和中國銀行長城環球通美國運通金卡,旨在為充滿活力、喜愛探索、有出境需求的中國消費者提供便捷、舒適、無憂的環球體驗。兩款新品均採用較傳統磁條更安全的國際晶片,而其時尚個性的卡面設計也更緊扣旅行主題。
  • 美國運通掃清障礙 或成首家進軍中國信用卡市場公司
    摘要: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運通公司有望獲得中國央行批准,可能成為進軍中國信用卡市場的第一人。運通計劃與中國行動支付提供商,連連集團組成合資企業,來共同開展此項業務。美國運通發言人稱,中國央行通知美國運通公司,將「正式接受」其清算和結算國內銀行卡交易的申請。運通計劃與中國行動支付提供商,連連集團組成合資企業,來共同開展此項業務。接近中央銀行的人證實,官員們已經對運通的申請給予了「口頭接受」。
  • 外資清算機構運通正式入華!萬事達卡也正跟進,中國支付迎新變局
    無論對我們美國運通,還是對中國支付行業的持續增長和發展來說,這都是歷史性的時刻。與此同時,美國運通也宣布宣布首批合作銀行16家、支付機構9家,其中包括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主流銀行,以及雲閃付、騰訊金融科技、支付寶等移動錢包運營商,拉卡拉、富友、快錢等6家第三方收單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