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建在懸崖峭壁上,中國四大石窟中唯一沒被偷盜過的石窟

2020-12-11 文藝蜀黍看世界

截至2019年10月,我終於完成了中國四大石窟的遊覽歷程,其中最為記憶深刻的當屬麥積山石窟,因為它是那麼的與眾不同,總令我感覺意猶未盡,因此返程後,又翻來覆去的數次觀看5集央視紀錄片《麥積山石窟》,在不斷加深對它了解的同時,也更加的熱愛那裡......

今天我願意再一次講述麥積山石窟的故事,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如能與我一樣熱愛上那裡,我將倍感欣慰......

麥積山石窟的由來

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記載說:「麥積山,後秦姚興鑿山而修,千崖萬像,轉崖為閣,乃秦州勝景。」......

五代天水詩人王仁裕登麥積山賦詩:「躡盡懸崖萬仞梯,等閒身與白雲齊;簷前下視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絕頂路危人少到,古巖松健鶴頻棲;天邊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題。」......

杜甫亦有詩讚曰:「野寺殘僧少,山圓細路高。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亂水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閣晚,百裡見秋毫。」......

以上詩篇即明了了麥積山石窟的由來,又描繪出麥積山石窟的巍峨險峻、佛龕的美輪美奐,可見其流芳千古、令人讚許的歷史及藝術價值......

說起麥積山石窟的由來,我們就不得不提及一位君王和一位高僧,這位後秦君主就是姚興,那位高僧就是鳩摩羅什......

據傳:後秦姚興一直耳聞鳩摩羅什大師的博學,在其掌握政權之後就很想將身居他國的鳩摩羅什大師據為己有,甚至不惜出兵「相請」,經過一番激烈的博弈,姚興終於將鳩摩羅什大師請入常安,並斥巨資興建了一座「逍遙園」供鳩摩羅什譯經、講法......

在中國曆朝歷代,論起帝王對佛教的認識中,姚興堪稱一位出類拔萃的君主......

姚興受鳩摩羅什的影響極大,隨著其對佛教的認識越加深刻,便產生了要建造一座巨大規模石窟的念頭,這一想法得到了鳩摩羅什大師的支持......

那麼最終這座大型石窟的選址,就確定在深藏在秦嶺群山之中的古秦州麥積山,古秦州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那裡是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媧的誕生地,也就是現今的甘肅天水......

於是,麥積山石窟就這樣誕生了!

經古絲綢之路佛教東傳,從後秦開始,一些開化明智的少數民族君主開始提倡漢化,並努力尋找一位能令漢族與少數民族共同信仰的「神明」,於是佛教即開始一代又一代的傳播延續下來......

麥積山石窟現有編號洞窟221個,保存了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特點的各類雕塑7800餘尊,壁畫1000餘平方米。尤以北魏、西魏、北周和隋代的窟龕數目和造像最多。其中北魏時期達到了麥積山開鑿造像的高峰......

為何北魏是開鑿石窟的巔峰時期?

北魏孝文帝時期,帝王對佛教的重視及普及,推動了佛教藝術的發展。其中同期或孝文帝時期前後開鑿的就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也在那一時期,麥積山石窟的開鑿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

經過北魏時期的開鑿,麥積山石窟已經是窟龕密布、香火旺盛,聞名遐邇。北魏之後,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常安再次成為了佛教的中心。北周時期,麥積山石窟的雕塑數量已居全國之首......

據《梁高僧傳》記載:南朝宋年間,高僧曇弘禪居在麥積山,不久名僧玄高也來了,二人共住寺院,常年有學徒三百餘人聽其講法,可以看出當時麥積山佛事之繁榮鼎盛。時至西魏剛剛立帝時,在這裡「再修崖閣,重興寺宇」。再說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發修行,賜死後「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再至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鑿造七佛閣,大詩人庾信為此還寫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隋文帝仁壽二年,楊堅在全國敕葬「神尼舍利」時,秦州使將舍利葬在麥積山頂上,現在山頂還有高九點四公尺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斷對麥積山開鑿或重修......

總結下來,自後秦開始開鑿石窟後,北魏、西魏、北周、 隋唐續鑿, 北朝至隋唐時期為麥積山開鑿的鼎盛時期,其中目前麥積山石窟保留下來的窟龕屬北朝數量最多......

宋代直至明清時期,對麥積山石窟大部分北朝洞窟造像及壁畫進行了重塑重繪,關於這種說法是有歷史依據的。譬如1982年對麥積山石窟進行大面積修復時,從主佛右臉內發現《金光明經》抄本一卷,還在眉心發現白瓷碗一件,碗底題有「宋紹興二十七年甘谷工匠高振同」,表明南宋時期確實曾對麥積山石窟進行過大面積修復......

以上即是麥積山石窟由來的大體脈絡......

麥積山石窟有別於其他石窟之處

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分別為: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以及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其中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以石刻造像享譽四方,敦煌莫高窟以壁畫著名......

麥積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山體巖石為紅色砂巖、礫巖,它的地貌決定其不能像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那樣雕鑿大型石像,它是以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的,這也是麥積山石窟與其他石窟最大的不同之處......

請注意!正如標題所言,中國四大石窟裡,麥積山石窟是唯一在遊覽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恐高症狀的石窟......

如前文所提示,這也恰恰是麥積山最為與眾不同之處,它是獨立的山峰,其隱匿在秦嶺的大山深處,因此開鑿石窟的時候,窟龕極不便於作橫向的布置,而只有向上作縱向的發展和延伸......

正所謂登臨其上,令人心驚膽戰,有「緣空躡虛不敢下顧」之感。難以想像古人當年是如何艱難的劈山鑿洞,修建那麼宏偉的窟龕和佛像,他們又是如何架起這些千仞懸崖上的「飛梁棧道」,這些與其他石窟比較起來,就顯得太與眾不同了......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麥積山高度只有142米高,原來完整的山體由於唐開元年間的大地震,使中部洞窟塌毀,使現存洞窟成東、西兩崖分布。中國四大石窟中,麥積山石窟周邊環境最為秀麗,這裡翠柏蒼松、山清水秀、溪石相映成趣,素有「隴上林泉之冠」的美譽......

麥積山石窟絕大多數凌空穿鑿於20至70米高的懸崖峭壁,由走廊、山樓、崖閣、摩窟及摩崖龕構成......

據說當年開鑿石窟的時候,是先在周邊山林伐木,然後堆積木材至80米高處,再開始施工,搭建一層層的木棧道。古人稱讚曰:「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麥積山附近百姓也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真的太神奇了......

麥積山石窟在開鑿過程中所用木材的量非常大,這與麥積山所處的秦嶺山區擁有相當豐富的木材資源的實際情況相吻合。有關史料也都有所記載,更為有趣的是距離麥積山石窟不遠,與其同處於秦州地域的武山縣拉梢寺石窟,也有這種關於開鑿時使用大量木材的傳說......

麥積山140多米高的崖壁上,棧道層層交織相連,多達12層之多,俗稱「十二聯架」。麥積山石窟分為東西崖兩部分,東西崖間有上下兩層棧道連通,上層棧道距離地面70多米,最為驚險,被稱為「天橋」,麥積山棧道東上西下,不走回頭路,故而有恐高症者在棧道高點必然會極為恐慌,其實這一次我們一行的數位友人就發生了嚴重的恐高症狀......

麥積山石窟同敦煌莫高窟等一樣,是集建築、雕塑與壁畫為一體。但由於麥積山所處的潮溼環境使得大部分洞窟的壁畫未能保存下來,而適合麥積山崖體狀況及氣候條件的泥塑造像卻大多完整地保留至今,而且時代序列清晰,這也成為麥積山石窟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所在......

當然麥積山石窟有別於其他石窟的地方遠不止這些,我們在以下的講述中儘可能的提及整理出來......

麥積山石窟為何能保留下來?

在歷史上享有至高無上地位的麥積山石窟,為人所知不過才半個多世紀,這是為什麼呢?分析下來大致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麥積山位於天水市東南45公裡秦嶺山脈西端的崇山峻岭之中,早前交通極為不便,而且道路經常會因為自然災害等原因中斷......

二、當年山野土匪橫行、麥積山所處地區治安狀況極差、實為人跡罕至之地......

三、麥積山石窟開鑿於險峻的斷崖上,連通窟龕的木棧道年久失修極易損毀,致使很多窟龕都無法攀登到達。據記載,西崖上部石窟,甚至長達數百年無人登臨......

然而,也正是這些艱難險阻及諸多不利因素,使得麥積山石窟躲過了歷史上的多次劫難。譬如北魏之後的兩次滅佛運動,正是那些因素保住了麥積山的佛像......

以及近代以來,西歐的、日本的所謂探險家們,他們大肆盜掠其他三大石窟,其中尤以敦煌壁畫和經卷被盜取最為慘烈。可是,他們卻未發現隴上還有麥積山石窟的存在,麥積山石窟才倖免於難......

麥積山的泥塑到底是怎麼雕塑而成的呢?

前文我們有所描述,先伐木堆高,然後修築了高空棧道,這時候古代的工匠在離地面幾十米的崖壁上開鑿出石窟的雛形,在粗糙的巖壁上鑿出佛像身軀的大概行制,然後用木頭製成人體骨架固定在崖壁石胎上面,這一點我們在參觀過程中已經看到了西崖已經損毀的菩薩塑像所裸露出來的大型木製骨架,最後工匠們再用混有植物纖維的泥土來塑像......

據考古發現,他們通常會用粗纖維的秸稈和泥來製作塑像的軀幹,用麻絲和泥做四肢和肌肉。而在臉部和表麵皮膚細膩的地方,甚至使用了棉花的纖維來獲得細緻而堅硬的泥塑效果,最後才是彩繪......

麥積山石窟的華彩篇章

我們沿著後世用鋼筋混凝土重新打造的棧道拾階而上,能感受到每一尊佛像穿越歷史的風霜,在這裡微笑了上千年,它們的魅力都是不朽的......

麥積山石窟至高無上的藝術價值,得益於它龐大而又精美的泥塑,這些泥塑像,建造時間雖然跨越一千六百多年的周期,但整體都保持著非常高的造型水準......

從公元5世紀一直到18世紀,麥積山石窟擁有魏晉南北朝、隋唐、宋代和清代,具有各個時代特徵的泥塑像,而每一個朝代的帝王、高僧、藝術家和工匠,都會將那個時代對於「美」的理解,大膽地附加在這些雕塑身上,所以我們在麥積山石窟中可以看到那麼多姿態優雅、甜蜜微笑的佛像,無不為之動容......

根據史料記載和研究發現,麥積山石窟呈現不同的時代特徵,羅列如下:

後秦(公元384-417年):開鑿初始階段第74、78窟......

北魏(公元386-534年):鼎盛時期第115、133窟......

西魏(公元535-556年):極為精彩的第127、121窟......

北周(公元557-581年):創新階段的第4、62、44窟......

隋代(公元581-618年):第37窟......

初唐(公元618-712年):豐滿圓潤第5窟......

宋(公元960-1127年):大規模修繕階段的第165窟......

現存洞窟由麥積崖本體和東面的王子洞窟區三部分組成。現編號窟龕221個,西崖142個,東崖56個,王子洞窟區20個,另外,2007年在中區崖根外部塌落的堆積中清理出三個殘空窟,分別編號為第219、220、221號......

我們進入景區以後,拾階而上,最先看到東崖中部13窟,雕塑以「華嚴三聖」著稱,屬於隋代開鑿宋代修繕的大佛像,極為精美震撼......

很遺憾,我們這一次沒有參觀到133號特窟,但是我們從相關資料和影視紀錄片中不止一次的聽聞「微笑的小沙彌」,在麥積山石窟眾多的泥塑精品當中,133窟的小沙彌造像不論是外形,還是內心情感的刻畫與表現,都屬於北魏時期的經典之作,大家如果有機會再去,一定不要錯過......

麥積山石窟中華彩的篇章數不勝數,一定要放慢腳步仔細的欣賞......

關於麥積山保護修繕

我們在遊覽過程中見到了很多科技人員在進行相關的監測,我們了解到,麥積山石窟的保護修繕工作自從七十年代開始從未中斷過......

我們了解到:1976年,文物部門投入200萬元維修,打進2300支鋼釺鞏固山體,歷經十餘年,又用特製泥漿修補縫隙。一期工程結束後,再投入100多萬元對滲水注漿。時至2006年,麥積山引起世界銀行關注,投資1.54億元,進行大規模的修復......

對於以上的保護和修繕,我們倍感欣慰,最後讓我們一起祝願麥積山石窟永遠的微笑下去!......

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四大石窟中唯一以泥塑佛像為主的石窟,洞窟位置險峻,名字最土氣
    我國四大石窟指的是甘肅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但少人意識到,四大石窟中,只有甘肅麥積山石窟的佛像是以泥塑為主的,而且麥積山石窟的絕大部分石窟都位於懸崖上,位置險峻,難以進入。麥積山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意思就是麥垛山,是不是有些土氣?許多人也不會意識到,也許四大石窟中最先消失的就是麥積山石窟。
  • 天水麥積山,石窟全在懸崖峭壁上,位列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很多人來到甘肅都知道敦煌的莫高窟,而事實上,除了莫高窟之外,位於天水的麥積山石窟也是一處絕佳的景致,今天就由作者剛行路上帶你走進天水麥積山這個位於懸崖峭壁上的石窟群,一起來探討這個西北最著名的石窟之一,這裡的泥塑藝術歷史。
  • 中國四大石窟中「麥積山」石窟,為什麼被「東方雕塑陳列館」
    說到中國四大四大石窟,很多人會隨口說出其中三個: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雲岡石窟、洛陽的龍門石窟,但最後一個,天水麥積山石窟就未必是人人都能說出來,天水麥積山石窟是四大石窟中「最沒名氣」的一個石窟,但這個「最沒名氣」的石窟卻為什麼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 中國四大石窟之—甘肅麥積山石窟
    #遇見美好#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秦嶺山脈,是小隴山中的一個孤峰,高142米,石窟所在的山形因像農村的「麥秸垛」,被稱作麥積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中國石窟數不勝數,不只「四大石窟」或「十大石窟」,還有這些
    中國石窟數不勝數,稱其遍布祖國大地亦不為過。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以中國「四大石窟」聞名於世。而百度詞條還有包括「四大石窟」在內的中國十大石窟: 1.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千米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
  • 中國四大石窟之二麥積山石窟
    繼續聊聊四大石窟,本人心中排名第二的是麥積山石窟。泥塑、時刻造像七千餘件,壁畫千餘平米,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洞窟開鑿於懸崖峭壁之上,「密如蜂房」,棧道「凌空穿雲」連接各洞窟,整個石窟堪稱精妙絕倫的立體建築群,甚為壯觀。
  • 被譽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你了解多少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中國的四大石窟之一,它也被稱為「東方雕塑館」,最適合春季和夏季去遊玩。 麥積山石窟靠著一座山建立,當你走到景區門口,可以選擇坐觀光車或者步行上去。但我建議你可以選擇步行,沿途的美景也是很不錯的。大概走個二十幾分鐘就可以到達石窟的下面。
  • 被稱「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堪稱技術精湛的摩崖群雕!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歷史悠久,開鑿經歷了多個朝代,斷續營造達500餘年之久。北魏時期雕鑿的眾多洞窟中,以古陽洞、賓陽中洞和蓮花洞、石窟寺這幾個洞窟最有代表價值。龍門石窟長達一公裡的懸崖峭壁上凝結了古人的智慧與文化。
  • 甘肅的石窟,甘肅旅遊必去景點,有中國四大石窟之二
    在我國全國各地分布有眾多的石窟,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四座,被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其中的兩個都在甘肅省,我們就一起看一下甘肅的這兩個石窟。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又被稱為千佛洞,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的四大石窟裡面規模最大的,也是這個內容最豐富的,是中國四大石窟之首。敦煌莫高窟歷史悠久,最早的建造時間是前秦時期,後歷經各找各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現代的規模,現在的敦煌莫高窟一共有石窟700多個,大小不一,小的不足一平方米,大的能夠達到兩百多平方米,是現在世界上現存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地。
  • 甘肅麥積山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中名氣最小的一個,你想去看看嗎?
    但是,很多去過麥積山石窟的人,都說去了後悔,旅遊體驗感一般;但是在我採訪過的更多人,則說還想再次去麥積山石窟,因為這裡的造像藝術堪稱極品。其實,持有去了後悔的遊客,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麥積山石窟在中國石窟造像裡的藝術地位。麥積山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密麻麻的排列在石壁上,棧道「凌空飛架」在石壁上,驚險陡峻為世罕見。
  •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東方雕塑陳列館
    麥積山景區由麥積山石窟、仙人崖、石門、曲溪和街亭溫泉等組成,而最濃墨重彩的當屬麥積山石窟。麥積山石窟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另外三座: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四大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中國有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是僧侶們在深山隱士修行時居住的場所,建築形式很簡單,一般就是就是一個方亭,中間用柱子支撐,周圍建幾個修行的禪室,窟外為柱廊。
  • 中國四大聞名全球的四大石窟 你去了幾處呢
    中國四大聞名全球的四大石窟,你去了幾處?1、莫高窟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石窟造像以石雕為主,因莫高窟巖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公元365年,樂樽和尚在此開鑿第一個石窟,2、麥積山石窟麥積山石窟建在一座圓錐體、中間粗大、底部細小、狀似農家麥垛的麥積山上。其洞窟多開鑿在二三十米及至七八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這些棧道就已是很刺激、很有尋古之況味的事。
  • 中國四大石窟:雲岡石窟為什麼能排在其中?
    雲崗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並且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他三個的名聲是相當的響亮,但是雲崗石窟為什麼可以和這三個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呢?想要知道其中緣由,必定得了解它的歷史,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雲岡石窟的相關歷史吧!
  • 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與後期發掘的洛陽龍門石窟不同,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而且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的藝術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20號洞(白佛洞)的露天釋迦雕像,高13.75米,雕像在胸前仍然完好無損:半圓臉,深目高高的鼻子,大眼睛和薄嘴唇,他保留了典型的西域少數和印度人面部特徵。龍門石窟中的大佛與南朝的士大夫的外觀很接近。
  • 四大石窟誰最美?天水麥積山石窟坐落在「麥剁」上,遙望美如畫!
    中國大大小小的石窟不計其數,最耀眼的莫過於四大石窟。在這其中,我最喜歡麥積山石窟。走近了看,眼前的麥積山石窟險峻無比,密密麻麻的洞窟如蜂房一樣,鑿在離地面幾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可惜行至此處時,相機沒了電,未能拍下,希望下次去補上。
  • 四大石窟誰最美?天水麥積山石窟坐落在「麥剁」上,遙望美如畫!
    中國大大小小的石窟不計其數,最耀眼的莫過於四大石窟。在這其中,我最喜歡麥積山石窟。她藏身在秦嶺山脈的深山翠林裡,雖歷經1600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卻一直以恬靜的微笑迎接著四方賓朋,八方遊客。透過繁茂的密林遙望,寂靜的麥積山石窟美成了一幅畫!hi,歡迎做客漫悠旅行,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詩和遠方!
  • 龍門石窟被確認為中國四大石窟之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 曾對中國四大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進行逐個考察,最終確認——河南省洛陽市的龍門石窟代表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四大石窟之首。定了!
  • 這裡被譽為,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和四大石窟齊名
    我國從古至今是一個受佛教文化影響比較深的國家,從古代到現代在我們國家誕生了不少的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四大石窟,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還有許多與四大石窟相齊名但是名氣沒有那麼大的石窟這其中就有重慶大足北山石刻。
  • 甘肅,一個令人沉醉的石窟大省:「中國石窟的百科全書」就在這裡
    今天有粉絲給我留言,提到了甘肅的文化的風光,這令我不由想起曾經去過的兩大石窟。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大大小小的石窟寺廟在隴原大地落地生根,在這之後的一千多年裡,用信仰哺育著我們先輩的心靈,用香火延續著絲路上商隊過往的傳奇,在當下,亦或未來,不論科技多麼發達、多麼創新,古老的、傳統的、依舊令人心生敬畏,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