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當窮人是一種什麼滋味

2020-12-19 騰訊網

(靠最低生活費生活意味著必須放棄很多社會生活,本文作者Grégoire Barbey表示)

瑞士資訊前一陣刊登了一篇關於在瑞士體驗窮人生活的文章,一位讀者Grégoire Barbey讀了以後,提出貧窮是無法當作實驗來體驗的,他為我們投稿分享了他的觀點。

我很感興趣地讀了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這篇名為《我在瑞士當了一個月窮人-很難過》的文章,作者的出發點值得稱道,但是方法卻不大得當。貧窮真的能夠當做實驗來體驗,然後寫一篇報導嗎?我認為不能。

貧窮一般是無止境的,而相反,它是一個緩慢的向社會底層滑落的過程,這期間讓人無法抗拒地陷入深深的失望,變得越來越氣餒,是一種無時無刻不在的煎熬。

在那一篇文章中,作者無法傳遞的是一種真實的感受,是由惶恐、羞辱、犯罪感和憂傷組合在一起的一種無助的狀態,唯一的指望只有社會救濟。

正如貧窮不能效仿,它也很難形容,僅給社會救濟機構打個電話了解的情況,很難真正知道每個月領取救濟的人是怎樣艱難度日的。

沒有資源,沒有財產

在瑞士領取社會救濟金並不是什麼好事,申請人必須一無所有,把自己最後的財產耗盡,才能領到救濟金。這是瑞士人最後的一道安全保障,靠社會福利生活的人既無資源也無財產。

每個月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補助金是977瑞郎(約6500人民幣),這筆錢你要支付衣食住行的所有費用,還包括水電、電話、網絡、電視廣播收視費和醫療保險不負責的醫藥費用等。

房租和醫療保險的費用在一定範圍內由社會福利機構支付,超出標準的部分自付。大多數州的社會補助為977瑞郎,但是實際上居住在哪裡,生活費用是有所差別的,因此這種統一補助金的做法並不公平。可以這麼說,這點錢在瑞士是不禁花的。

(Grégoire Barbey是一位自學成才和自由職業記者。他為 L'Agefi報紙工作了多年,也為La Télé雜誌做過專欄作家。他主攻社會話題,是franchi.ch網站的主編)

而領取社會救濟金,每月必須提供一些書面報告包括銀行單據。從任何人那裡得到的無論多微不足道的一筆匯款-比如一位住在其他地方的朋友為你的生日匯了200瑞郎,都會在下個月的補助金中被扣除。

你必須毫無保留地說明每筆收入的來源,所有相關單據都要保存,因為社會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隨時有可能提出各種問題,你必須時刻做好準備予以回答。

失敗是人生禁忌

每當社會救助機構來信,或者通知領取救濟的人一些新規定的時候,都會提及法律,讓人再次面對自己的窘境。如今的瑞士社會對於處於非常狀態的人持有鄙視態度,這是少數濫用社會福利案例造成的壞影響,令真正有困難的人也跟著受牽連。

瑞士是一個公認的富國,但在鮮亮的外表下,每十個人中就有兩個生活在拮据的困境中。有些人因為感到恥辱,而放棄申請社會救濟,他們寧可窮困潦倒也不能忍受社會上歧視的目光。最後他們只能陷入更艱難的境遇,儘管他們完全擁有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

這是一個魔鬼三角區,因為債臺會越築越高。在像瑞士這樣的國家,實行一種催帳系統,欠帳的帳單以五年的時段進行登記,一個陷入經濟困境的人,很難再走出這個魔圈。而在瑞士「失敗」是人生禁忌。

困境是無法體驗的

窮困是一種悲哀的、難熬的境遇,令人無法自拔。生活在生存標準最低線意味著,要放棄部分社會生活,因為在生活中,處處都要錢,約朋友出去,必須帶錢包。

否則就必須厚著臉皮讓別人請客,要完全接受這樣的事實:你是一個吃社會救濟的人,一個社會的負擔。

所有這些內心的糾結無法用兩個星期的時間來感同身受,這是一個漫長的痛苦過程,貧困不能像一部手機和一臺吸塵器那樣試用之後,發一篇文章講述給讀者。

更嚴重的是貧困潦倒所帶來的自卑和孤獨感常常導致抑鬱,這就意味著更難擺脫困境。在瑞士這樣的國家,貧窮就像一種疾病,粘在皮膚表面,徹底地改變一個人,讓人感到所有人都在盯視著你,甚至全社會都在盯視著你。

貧困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無論男女;無論健康狀態如何;無論本國人還是外國人;經常一步錯步步錯,或者只需一個意外事件,就會落入深淵。

要想報導貧窮,最好的途徑還是詢問每天都真正體會貧困的人,還有誰更能了解其中的滋味?但是這些深陷困境中的人,卻沒有表達的機會。

而那些造假濫用社會救濟系統的人和事卻被大量宣傳。這裡一定有什麼不對勁兒。

編者語:

瑞士的貧窮-我們的報導

我們那篇由德文部記者Sibilla Bondolfi撰寫的報導《我在瑞士當了一個月的窮人-很難過》,在讀者中反響很大,這篇文章得到超出尋常的閱讀記錄,在社交媒體上和我們的網站上引起了非常激烈的討論。

一個生活條件優越的人是否真能「裝窮」嗎?這是不是對真正困境的一種「輕慢」?

有些讀者提問帶有很大的批評態度。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用十種語言刊登了這篇文章,我們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對於他們來說,在瑞士這樣一個月薪中位數為6500瑞郎(約合47000人民幣)的國家,很難想像存在貧困現象,讀者們無法相信一個獨立生活的人月入2259瑞郎,或者一個四口之家的收入為3990瑞郎,被算作貧困戶。

然而這篇由Grégoire Barbey寫就的文章讓人知道,即使在瑞士這樣富裕的國家,也同樣存在貧困人口。我們的文章中的參考數字2259瑞郎,在瑞士生活交掉每月必須支付的帳單之後,真的所剩無幾。而在許多其他國家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然而這就是瑞士的實際情況。

而且貧困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多的是那種像本文作者所陳述的被排斥的感覺。或許在瑞士窮人手裡能支付的金錢,在許多國家是一筆很大的數目,但是在瑞士根本不夠用。瑞士的窮人在某種程度上更窮,因為瑞士的貧困,令人無法想像。

Balz Rigendinger,德文部負責人

相關焦點

  • 齊白石:窮人家的苦滋味,只有窮人自己明白
    是呀,你沒窮過你不會懂,正如齊白石說:窮人家的苦滋味,只有窮人自己明白。02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原名叫純之。他在6歲時上小學,去外祖父的學堂讀書。是的,一些有錢人拿錢續命,一些窮人卻只能用命去掙錢。所以,請大家不要輕易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那背後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心酸。
  • 窮人最缺什麼?
    「你覺得,窮人最缺的是什麼呢?」 兩個人同走一條路,富人用自己的智慧勇於探索新的道路,而窮人選擇走在富人的後面,而且小心翼翼不敢逾越超出自己界限範圍。窮人最缺的是什麼?金錢嗎?有了錢確實可以讓窮人翻身成富豪,但金錢總有揮霍完的一天,所以這不是長久之計。
  • 瑞士:「職教熱」是一種文化
    戴尚賢:從歐洲範圍來看,只有瑞士、德國和荷蘭的職業教育比較發達,而其他歐洲國家不見得是這樣。我認為,瑞士學生和家長對於職業教育的喜愛已成為一種文化,是民眾對教育的一種普遍態度。在瑞士,不會有人為了學歷或文憑申請大學。如果大多數人都認為只有進入大學才有意義,教育目標是取得大學文憑,那麼大多數人都會努力進入大學。
  • 窮人與富人
    人類社會幾千年,朝代可以更迭,帝皇的位置也可以變換,但窮人與富人,卻永遠都有。本來,「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你走你的,我行我的。但在當下,富人們卻擠掉了窮人的道。大自然為天造地設,原本只要是人,都可以去盡情欣賞。但景點的門票,漲了又漲,讓窮人望而生畏。這去名川大山的路上,除了富人,還是富人,沒有窮人的道。高檔的商場,霓虹,流光溢彩,光怪陸離。
  • 疫情中瑞士日內瓦上千人排隊領取免費食物,窮人稱要活不下去了
    根據路透社5月9日報導,5月9日,超過1000人在瑞士城市日內瓦排隊領取免費食品包裹。這一景象顯示,即使在富裕的瑞士,新冠病毒疫情對有工作的窮人和無證移民有著巨大影響。
  • 真正的愛情,是一種什麼滋味?
    我回頭望了望,同事家外面那個土得掉渣的陽臺,兩口子相互依偎,共度風雨,照顧著老人,我想,真正的愛情,應該就是這種滋味吧。03很多人說,真愛建立在麵包的基礎之上。也有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你只有用你的真心,去換取他的真心,心心相印,才有可能品嘗到真正愛情的滋味。相愛不易,且行且珍惜。如果你遇到了愛情,要懂得珍惜。拋開外在的物質和條件,用心感受他給予你的溫暖,時時懷著感恩的心,才能感受到什麼是真愛。今日話題:在你看來,什麼樣的愛情,才能算作是真愛,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 在非洲有一種窮人專吃鮑魚、龍蝦度日?
    有一種貧窮,叫吃龍蝦度日!so~這裡的窮人為了活著不得不吃海鮮!窮人竟吃海鮮?對!沒錯,對於只能窮到吃土的小編這是無法想像的。然而,事實就是這樣子的啦……其實,了解非洲的人都知道,在非洲的臨海地區,海鮮幾乎和我們的大白菜一個價!所以這些「廉價」食物一般當地窮人才會吃!
  • 日本以前被嫌棄的「窮人飯」,為何變成大眾爆款?留學生:便宜啊
    日料那麼,日本人平日裡吃的食物是什麼呢?實際上,在日本的美食歷史中,有太多食物曾經被嫌棄,但是現在又成了大眾追求的美味。窮人飯「窮人飯」是什麼飯呢?窮人飯就是「貓飯」(ねこまんま),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給窮人和貓吃的食物。早在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前,這種飯食已經被大眾接受,但只有日本底層人群才會吃它,因為價格便宜,食材易得,非常廉價,食材極少,但能填飽肚子。
  • 瑞士冰川或失90%怎麼回事 瑞士冰川消失原因是什麼
    11月25日,據外媒報導,瑞士已經失去了500多個冰川。據政府報告,到本世紀末,其餘1500個冰川中有90%可能會消失。建於1882年的貝爾維德酒店,位於富爾卡山口,可以俯瞰羅納冰川。然而三年前,該酒店被迫關門,因為冰川向後退了2公裡。
  • 農村俗語「窮人心腸好,富人心如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要說「窮人心腸好,富人心如刀」這句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說窮人往往心腸比較好,富人就比如狠心了,往往心腸都會很壞,為什麼在農村會這麼說呢,有什麼道理嗎?農村俗語「窮人心腸好,富人心如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飲食文化:瑞士美食奶酪火鍋
    如果要說瑞士有什麼美食的話,那一定首推奶酪火鍋。這道美食不僅僅是醇香美味、久負盛名,更重要的是它使用了西餐中很少見的中國吃法,翻譯成「火鍋」可以說既形象又貼切。瑞士長期以來都是一個高山上的嚴寒國家,山民們在漫長的冬季裡難以出行並覓食,因此才發明了奶酪火鍋這種高熱量美食並將其發揚光大。特別是,瑞士本身就盛產奶酪,這裡最為有名的Gruyère和Emmental,既是奶酪的名字也是城市的名字。如果你看過動畫片《貓和老鼠》的話,就應該記得裡面的重要道具——帶氣孔的大奶酪,那其實就是瑞士有名的Emmental。
  • 瘋狂想念一個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你在想念嗎?
    瘋狂的思念一個人,心就像是不再屬於自己一樣,想一個人快要瘋掉,那種滋味是一種無法形容的痛,愛不能在一起,想不能看見,心就像是流浪一樣的無處可依,情感的世界裡,愛有多深想就會有多濃烈,那份深情的愛與痴情的依戀,讓人在想念的時候,會有著一種不受控制的思維,愛悠悠思幽幽,一顆心想念到無法自控時
  • 北京山寨春晚:窮人有窮人的樂子
    北京·山寨春晚:  窮人有窮人的樂子  無數如馬長江的故事令老孟意識到,自己一個小小的念頭已成為無數底層人物寄託夢想的舞臺  《望東方周刊》記者劉芳|北京報導   「雖然叫我搞基建,其實只是搬紅磚……」在北京北五環外一幢大廈裡
  • 什麼是「窮人巷」電影?
    所以在好萊塢黃金時期,有一批被稱為「窮人巷」(Poverty Row)的小公司也在八大片廠的殘酷擠壓下過得有滋有味。這類公司主要包括莫納格蘭(Monogram)、共和(Republic)、PRC 等等。它們出品的影片,絕不至和米高梅、塞爾茲尼克精心打造的巨製相混淆,因為觀眾一眼看去就會發現,兩者的品質差距實在太大。
  • 「燕子不入窮人家」,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民間流傳一個說法,「燕子不入窮人家」,在數百年的流傳中,燕子入屋也被稱作為吉兆。那麼,「燕子不入窮人家」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此處的窮人家和金錢物質並無關係,講究的是家庭和樂。燕子是我國最常見的遷徙候鳥之一,隨季節的變化不斷更替生活地區,築巢生兒育女,繁衍後代。
  • 人生有千百種滋味,品嘗到最後,都只留下了一種滋味!
    學會坦然,就是一種不屈。早安! 人生的弓,拉得太滿人會疲憊,拉得不滿人會掉隊,把人生當旅程的人,遇到的永遠是風景,淡而遠;而把人生當戰場的人,遇到的永遠是爭鬥,激而烈,人生就是這樣,選擇什麼你就會遇到什麼,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承受與否,學會放下令自己不悅的事,學會放手令自己卑微的人,只要還有明天,今天永遠都是起點。早安!
  •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這四大窮人思維,把原因講透了!(精闢)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這四大窮人思維把原因講透了,能克服,致富不難;窮人到底窮什麼?這四大窮人思維,一文講透,讀完如大夢初醒,恍然大悟。窮人思維一、窮人不善於思考比爾·蓋茨在接受採訪時曾經坦承,自己作為微軟的一把手,已經不會做編寫工作了,其他具體事務也很少介入,但許多年以來,不管自己有多麼忙,他都始終堅持著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周都會抽兩天時間,雷打不動地做一件事,什麼事呢?那就是思考,用專門的時間進行思考。
  • 窮人諮詢什麼情感問題?窮人處處都是問題。
    ……我是個窮人,我卡上沒錢……伊娃回覆:窮人諮詢什麼情感問題?一個199的諮詢費都沒攢齊的窮人,衣食住行安全感自尊心處處都是問題。好好掙錢,先解決你的動物性需求,再考慮解決你的高級情感問題。你行,你早就不是窮人了。▼你長著一顆標準的窮人腦袋:勤奮,摳逼。
  • 此國沒有窮人,人均GDP超瑞士,房價每平50萬起,移民要皇室特批
    在歐洲的眾多國家當中,有這樣一個國家,總人口不足3.5萬人,國土面積僅1.98平方公裡,gdp總量卻超過90億歐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沒有窮人的國家。可能很多人都猜到了,沒錯,這個小國就是位於歐洲的城邦國家——摩納哥。
  • 瑞士人講什麼語言?瑞士人之間講什麼語言?
    而講羅曼什語-一種真正可被稱為瑞士本土語言-的人,只佔約全國人口的0.5%。在語區的劃分上,一般來說, 瑞士中部及毗鄰德國的北部和東北部是德語區;與法國接壤的西部和西南部是法語區;南部的提契諾州和格勞賓登州的一部分地區屬義大利語區,少數說羅曼什語的瑞士人散居在格勞賓登州的東部地區。瑞士的3個大語種都源自相應的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