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期~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指路人(上)—記大師普朗修斯及其世界地圖

2020-12-17 榮耀艦隊

1595年4月2號,荷蘭,4艘帆船*載著248名船員,駛離了特賽爾港(Texel port)。他們,就是荷蘭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支東印度探險隊(也稱為第一支努沙登加拉探險隊)」,最早的發起者是三名阿姆斯特丹的商人,他們吸引了另外幾名商人組建了這個探險的「遠方公司」(Far-Distance Company),他們的生活不止是「詩和遠方」,夢想中應該還有「昂貴的香料和美麗的姑娘」。探險隊的目標,就是尋找繞過好望角、通往東方香料貿易的新航路和新市場……

1595年第一次探險隊 繪於17世紀by Bali Chronicle,Willard hanna

*四艘帆船分別是Mauritius號、Armsterdam號、Hollandia號和Duyfken號

兩年多以後,1597年8月14日,歷盡劫難的探險隊終於從印度尼西亞群島又回到了荷蘭的特賽爾港,出發時的248人只剩81人倖存,近七成的死亡率比攀登珠峰的死亡率還要高上幾倍,遠洋探險在那個風帆年代裡絕對屬於排名靠前的「極限運動」。從收益上說,第一次災難性的探險也算不上「成功」。但,東方的大門已經被荷蘭人叩開,在未來的幾年裡,荷蘭的商人們最終組成了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VOC),他們逐步終結了葡萄牙人在東方壟斷的香料貿易,「海上馬車夫」荷蘭人的商船隊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將縱橫於全球每一個重要商港。

Duyfken號的1999年複製品 攝於2006年 Swan_River

那隻遠航探險隊的首席領航員叫做凱舍(Pieter Dirkszoon Keyser),在探險的徵途中他也不幸客死他鄉,但他成功地完成了另一項任務,並把成果經由弗裡德裡克*之手帶回了荷蘭,交到了任務委託人的手中。他的委託人,也是他的恩師,曾經教給他數學、天文學,教給他航海和製圖。探險隊出發時,他交給凱舍的任務,是觀察、測量、標繪南半球天空的星辰,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那還是一片相對陌生的天空。1597年底或1598年初,在同老洪迪斯的合作之下,一個直徑35釐米的天球儀在他恩師的手中問世了,凱舍轉交給他恩師的清單裡記載的那135顆曾經陌生的南半球星辰,最終構成了這座天球儀上12個新的南半球星座。

*即Frederick de Houtman,他在第一次探險隊中擔任凱舍的助手。他的兄長科內利斯(Cornelis de Houtman),是第一次、第二次荷蘭東印度探險隊的領隊,但死於第二次探險遠徵。其實科內利斯在遠徵之前是荷蘭人派往葡萄牙裡斯本的「臥底」,以商人身份過著「無間道」的生活,兩年多的時間裡他收集了大量葡萄牙人通往東方印尼進行香料貿易的方方面面的信息,1594年前後他返回荷蘭時,林斯滕(就是那個後來參加過巴倫支第一次北極遠徵隊、並製作了第一次遠徵地圖的林斯滕)也已從葡萄牙人控制的印度果阿地區返回了荷蘭,並也帶回了葡萄牙人在東方的各種詳細信息,這些信息對荷蘭人向東方探險與擴張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凱舍的恩師、錄星任務的委託人,就是當時荷蘭著名的天文學家、地圖製圖師派楚斯.普朗修斯。事實上,「第一支探險隊」所使用的通往東方的海圖也是普朗修斯在1592年發布的、探險隊各條船上的領航員許多都是經由普朗修斯之手培訓過的、他發展了測定經度的新方法、推進墨卡託投影法在海圖上的普及應用、他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併為之創作過百幅以上的地圖、他熟識美洲新世界的探險家哈德遜、他堅信連通東西方的北極東北航道的存在並鼓勵荷蘭人去尋找……

Petrus plancius 畫像 by J. Buys Rein. Vinkoeles 1791

在那段荷蘭共和國「風騷」全球貿易的黃金年代裡,普朗修斯在航海及製圖方面是荷蘭人「教父」一般的存在。

派楚斯.普朗修斯(1552-1622),目前為人所知的是他的拉丁名:Petrus Plancius,他原名Pieter Platevoet,出生在德拉諾特(Dranouter),在今日比利時西北部西弗蘭德斯省的赫綱蘭德附近。年輕時普朗修斯曾在德國、英國等地學習神學,並成為一名新教的牧師。1585年前後,在荷蘭爭取獨立的八十年戰爭中,位於南尼德蘭的布魯塞爾落入西班牙人的手中,作為新教徒的普朗修斯擔心遭到宗教審判和迫害,最終逃離了布魯塞爾並北上到阿姆斯特丹,年輕的荷蘭聯省共和國張開雙臂歡迎這些來自南方的博學多藝的新教「難民」。在阿姆斯特丹,普朗修斯將精力從神學轉移到科學,特別是在學習和教授天文學、地圖製圖學、航海理論等領域。

普朗修斯教授學員們航海科學 by David Vinckboons

1580's年代,荷蘭(當時為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正處在反抗西班牙人的統治、爭取獨立的「八十年戰爭」早期階段。戰爭開始之前荷蘭商人尚可以從伊比利亞半島採購和轉賣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控制的東方香料等貿易,隨著伊比利亞半島各個港口對荷蘭商船關上的大門,迫使荷蘭商人將目光直接投向了對他們來說遙遠又陌生的東方,他們要解決擺在面前的兩大難題:第一,如何組織起來同他們強大的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對手競爭,乃至戰爭;第二,學習並掌握如何在未知的海洋上航行。

當時的荷蘭商人們擁有著不同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競爭對手的商業模式,荷蘭人以商業立國,商人們在年輕的共和國政府中也佔有重要的席位,而非像伊比利亞的對手那樣由王權和神權掌控著整個王國;荷蘭人還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在持股者中收益共享、風險共擔;荷蘭的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即著名的荷蘭VOC,就這樣在1602年出現了,並存續了近兩個世紀,荷蘭人成功地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全新模式組建起來的荷蘭VOC,已經做好了在東方香料貿易上抗衡葡萄牙人的準備。

17世紀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牌匾

第二個問題則主要由普朗修斯為代表的幾位荷蘭博學之士來解決了。他們非常詳細的研究了Casa de Contratación(相當於當時西班牙的貿易部)和Casa da ndia(相當於當時葡萄牙的印度貿易部)的海圖,當然,安排「臥底」獲取海圖資料也是之前我們提到的必不可少的環節;荷蘭人細緻地了解伊比利亞的對手們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沿途地理和水文資料,並努力地去為自己年輕的共和國建立起一套類似的系統性的制度,訓練精選出來的人手收集信息、繪製荷蘭人自己的海圖。地圖歷史學家Kees Zandvliet寫到「葡萄牙人覺得,至少對Oude Compagnie公司來說,普朗修斯可以稱為首席學者(cosmografo-mor),他負責船隊所用海圖及裝備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負責船上領航員的科學知識水平、他為領航員們教授航海課程然後批准他們為公司服務,等到船隊返航時,普朗修斯可以收到他們帶回來的航海日誌、海圖、還包括記錄觀測到的星體、海岸線等。」這個Oude Compagnie公司,在1602年之前活躍在西印度群島同荷蘭的跨大西洋貿易上,之後該公司引領製圖師們為荷蘭的東印度公司VOC工作,全力收集信息為VOC提供更好的、更精準的海圖,而其本身也是VOC的發起和創立者之一。

科內利斯率領的「第一支東印度探險隊」為了避免同當時海上的葡萄牙人勢力發生正面衝突、也為了避開當時馬來群島猖獗的海盜,採取了一條相對葡萄牙人的傳統航線來說更靠南方的新航線,15個月的航行之後,探險隊終於抵達了爪哇島西北角的Bantam鎮,並將這裡逐步變為荷蘭人遠東貿易的據點之一。兩年多以後,探險隊回到了出發時的特賽爾港,雖然代價昂貴,但事實證明,荷蘭人現在不再需要依靠外界的幫助,他們已經打通了往返東印度群島的大洋航路,掛著三色旗的荷蘭商船即將頻繁地出入這顆星球上的主要商港,為他們迎來「海上馬車夫」的名號!

普朗修斯繪製的印尼及菲律賓群島的海圖 1592年

在這個階段,基於對數學和天文學深刻的理解,普朗修斯認識到了墨卡託投影法海圖的先進之處,1594年他向荷蘭政府申請銷售基於墨卡託投影法繪製的海圖,並獲得了向荷蘭的商人們銷售新版海圖的12年獨家授權。可惜的是,今天我們尚沒有發現流傳下來的普朗修斯基於墨卡託投影法繪製的海圖。不過普朗修斯一生中還有不少其他優秀的地圖作品,1594年版的世界地圖*,就是其中的代表,讓我們一起近距離的欣賞一下這幅大師之作吧。

*普朗修斯的這版地圖,在收藏市場上並不常見,因為它從未以地圖集的形式刊印過。這張地圖由於被荷蘭老鄉林斯滕未加改變地收錄於他的那本1596年版《航路》(Itinerario)中,並在十七世紀多次重印而得以留存後世。根據World Cat的數據,收藏這版地圖的機構有普林斯頓、耶魯、伊利諾州立大學、約翰·卡特·布朗圖書館、密西根大學威廉·克萊門斯圖書館、巴黎國家圖書館和德國的兩個圖書館。但是,藏品地圖也並不總是完全彩色的,早期地圖黑白印刷再手工上色也比較常見,約翰·卡特·布朗和巴黎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版本就是未上色的。

待續……

榮耀艦隊 / 橙湖工作室 作品

相關焦點

  • 荷蘭東印度公司,堪稱現代資本主義商業公司的開山鼻祖
    荷蘭東印度公司 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東印度公司顯得非常重要,但是現在主資本主義商業公司的開山鼻祖,現在國際社會上發展風頭正勁的跨國公司都帶它的影子。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在這裡了解一下它的情況。
  • 歷史今天,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
    這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國公司也是第一個發行股票的公司,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特大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為戰爭支持薪水,與外國籤訂條約,鑄造貨幣,建立殖民地等權利。在近200年的時間裡,在世界貿易中有重要影響力,每年給政府分紅18%,直到1800年公司正式解散,其財產和債務由巴達維亞共和國(BatavianRepublic)承擔,公司的殖民地成為荷屬東印度,在19世紀又擴展到了整個印度尼西亞群島,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印度尼西亞。
  • 西方史: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之間的爭端
    引言在整個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一直在與中國澳門地區的葡萄牙人以及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爭奪與中國人貿易的商機。1644年清兵入關以及先前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都使得中國的內陸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與對外貿易遭到嚴重破壞。在清朝建立以後不久,又在1678年至1682年爆發了「三藩之亂」。
  • 第一視角:清初訪華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使團遊記
    他們的表現,也多少代表著母國的文化觀念和社會發展層次上差異。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在1655年派出自己的使團,計劃借明清易代來獲得自由貿易權。雖然最終鎩羽而歸,卻留下了內容豐富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訪華實錄》。 當時的清朝人不會知道,荷蘭人是及其精明且善於收集情報的商業民族。
  • 世界史:論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香料貿易上的經營策略
    引言荷蘭東印度公司將遠東的總部設在巴達維亞以後,對於香料貿易的經營比葡萄牙人更 加殘暴。1620年,班達群島的一些居民拒絕將香料出售給荷蘭人。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最繁榮的時期,即17世紀的最後20年以及18世紀的頭20年,一般都有三支荷蘭的艦隊相繼離開自己的母港:被稱為「露天遊樂場」的艦隊在每年9月啟航; 「聖誕節艦隊」在每年12月或者次年1月啟航;「復活節艦隊」則在每年4月或者5月啟航。在這三支艦隊中,第一支艦隊是最重要的。
  • 荷蘭史:淺析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在海上防禦措施
    引言在一般的情況下,一艘一等的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在外甲板上配備有150至160名海員, 還有70至80名士兵,後者是去印度當衛戍部隊保衛荷屬印度的。所以士兵的任務要到他們抵達東印度各地以後才開始。在海上的時候,士兵在船上一般負責巡邏,遇到敵人和海盜襲擊的時候他們是武裝戰鬥的主力。
  • 29期~古老羊皮紙上的珍貴海圖—威廉.布勞《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
    但是,威廉.布勞一生更大的成就,仍然是在地圖製圖和出版領域,1633年,他被任命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官方地圖製作者之一,後人將其視為荷蘭地圖製圖黃金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我們在此介紹的這張印製在上等羊皮紙(Vellum)上的17世紀海圖,就是威廉.布勞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 30期~法國皇家地圖師筆下的美洲新世界——記德費爾及其美洲地圖
    在那個時代,英國探險家威廉·丹皮爾代表英國政府的進行的成功海外探險,以及荷蘭人東、西印度公司在廣袤大洋上的探索與貿易暴利,也都進一步刺激了法國人海外殖民擴張的「好奇心」。,肖像引導出來的綬帶上簡短描述了他們輝煌的成就,包括了哥倫布、維斯普奇、麥哲倫、德雷克、威廉斯豪騰、奧利弗·努特、赫米特和丹皮爾,這裡面主要是英國人、荷蘭人、葡萄牙人、義大利人,*只有一個羅伯特卡維爾是法國人,不過法國人在這方面倒是表現的非常大度,畢竟,那個時代的這些探索者,是屬於全人類的勇士!
  • 近代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到底有多少個,屬於哪些國家的
    東印度公司表面上看是貿易公司,實際上它只是披著貿易外衣實為掠奪和殖民的半政府商業組織。而在歐洲歷史上,17到19世紀間存在過七家東印度公司。 上圖_ 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所在地巴達維亞,地圖下方為海上所見島上風貌 3、各個東印度公司的爭霸之路
  • 34期~探索「未知南方大陸」的故事(下)—記德斯諾斯及其世界地圖
    在後庫克時代,歐洲人製作的世界地圖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海岸輪廓變得完整而清晰起來。 法國製圖師德斯諾斯(Desnos)的世界地圖1772年版這版世界地圖首次發布是在1760年,1766年第一次再版,又一個6年之後,才是這個1772年版本,期間每版的地理信息都有更新。
  • 51期~地圖大盜與《世界的鏡像》(上)—記荷蘭製圖師德·佐德父子
    Gerard_de_Jode,作者_Hendrick_Goltzius鑑於各種資料經常將本書之前提到的地圖大師墨卡託、奧特留斯等人介紹為尼德蘭人,或者弗蘭德斯人,本章後面要介紹的幾位著名製圖大師也有時被視為尼德蘭人,或者荷蘭人,有時又被視為弗蘭德斯人,大師們模糊的「國籍」經常讓人頗感困惑,我們有必要在此用儘量少的篇幅
  • 哥倫布雕像被推倒,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精英們呢?
    關注荷蘭,從關注一網荷蘭開始! 在美國舊金山科伊特塔上的著名的哥倫布雕像,並不是美國最近被拆除或銷毀的第一座雕像,在美國全國各地,哥倫布的雕像已被推倒或拆除,因為這個雕像據反對者稱是為紀念一個有爭議的人物而設的。明尼阿波利斯附近的哥倫布雕像也已經消失了。
  • 世界上到底有幾家東印度公司?向中國販賣鴉片的是哪個?
    英國、荷蘭等許多西歐國家紛紛組建壟斷性的貿易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是其中最落名的一個。東印度公司,全稱「可敬的東印度公司」、 「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也被稱為約翰公司,是一個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特許剛剛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好望角以東各國的貿易。
  • 49期~「德語圈兒」的世界啟蒙者——記製圖師明斯特及其地圖作品
    大航海時代崛起的歐洲列強,先後包括了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家,俄羅斯後期也積極參與到地理大發現時代之中,這些國家佔領並掠奪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財富是其在大航海時代的標誌性表現之一。「美洲出生證明」的德國地圖製圖大師馬丁·瓦爾德澤米勒、隨葡萄牙探險家出行並製作了現存最早期地球儀的德國人馬丁貝海姆、以及下文要介紹的這位德國天文學家、基督徒猶太教信徒學者、地圖製圖大師塞巴斯蒂安·明斯特。
  • 荷蘭要辦講述東印度公司歷史的展,海報設計也很有趣
    「No Business,Without Battle」「No Delft,Without China」這組海報是荷蘭國家檔案館為它們最新的一個展覽「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世界」(The world of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做的宣傳。
  • 英國東印度公司,真的是個公司嗎?它到底牛在哪兒
    而今天要講述的就是有關海賊王與大英帝國殖民專業戶--英屬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的故事。 裡面最大反派是聲名狼藉的「英屬東印度公司」,因為就連充滿各種海鮮的「飛翔的荷蘭人號」都要聽命於東印度公司的首領去執行海盜清除計劃。
  • 荷蘭史:介紹荷蘭地圖集發展歷程
    根據現存的合同可以得知,他們在1630年3月11日委託了兩位蝕刻畫家哈默斯維特和羅傑斯在 18個月內複製36幅地圖。布勞家族與洪第烏斯楊森尼烏斯兩個家族之間在製圖業上的激 烈競爭對於後來荷蘭共和國出版世界地圖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歐洲人在印度開設的東印度公司在發展的途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英國和其他歐洲東印度公司「學徒生涯」的基礎,是學習如何把棉布應用在更廣的紡織品原材料範圍內,怎樣為它在歐洲的麻料、毛料和絲綢之外找到一席之地。但各東印度公司並不是消極的接受者,他們試圖在國內市場把產品賣到極致。他們的策略是採用消費者已經熟悉的麻料買賣中使用的術語,來讓歐洲的消費者了解新產品。
  • 海國製圖丨地圖製作為何會成為荷蘭17世紀繁榮時代的文化象徵?
    1569年麥卡託出版一投影法製作的世界地圖,他在地圖上標註的地名參考了西歐航海家的航海記錄以及地名辭典,「各個地點都在相應的正確位置,考慮到了方向、距離以及經緯度。」這是最完整的地球儀和地圖,對航海家有極大的幫助。
  • 16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殖民過程中的特點:較少殺人放火注重通商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外殖民的過程中的公文寫道:你們可能遇到的和經過的所有陸地、島嶼、岬角、拐角、入口、海灣、河流、沙洲、堤岸、沙灘、礁石、峭壁、暗礁等等,不管是在紐幾內亞海岸還是在南方陸地海岸,不管是在印度洋還是在內海,都要仔細地繪製地圖標出,還要正確地畫出它們的外表和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