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期~古老羊皮紙上的珍貴海圖—威廉.布勞《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

2020-12-24 榮耀艦隊

牛郎、織女、和天鵝座的天津四,這三顆α星組成的「大三角」,讓天鵝座在夏夜的星空中並不難尋找。公曆1600年8月18日,在天鵝座的「左翅」下,突然出現了一點之前未被人們注意過的藍光,今日,我們知道它是一顆「超巨星的高光度藍變星」,在那一年,它的星等突然增加到3等*。在5000光年之外遙遠的地球上,最早捕捉到這一抹藍光的,是一個叫做威廉.布勞的人,後來,歐洲人將其命名為「天鵝座P星」,中文稱「天津增九」。最早的那位觀測者威廉.布勞,是荷蘭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當然,他還有另一個本文所關注的身份:地圖製圖師和出版者。

圖中紅圈所在既是 天鵝座 P星,中文稱 天津增九

*(天文學上用星等來表示星星的明暗,星等數越小,星越亮,每相差1等的亮度大約相差2.512倍,肉眼能夠看到的最暗的星約為6等星)

威廉.布勞(Willem Janszoon Blaeu,1571-1638,有時簡寫為Willem Jansz. Blaeu),出生在北荷蘭的阿克馬(Alkmaar),位於阿姆斯特丹北40公裡處,是一座在荷蘭的獨立戰爭中抵抗過西班牙之圍的「英雄城市」,今日仍以傳統奶酪交易聞名。不過彼時,威廉布勞家並不製作奶酪,而是一個成功的鯡魚商人家庭(就是瑞典人暗黑料理「鯡魚罐頭」的那種鯡魚),他即非貴族後裔也非神學門第,命中注定本應該和鯡魚打一輩子交道,但他卻偏偏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威廉.布勞(Willem Janszoon Blaeu,1571-1638)

1594年,當他的老鄉巴倫支率領荷蘭的第一次極地東北航道探險隊起航的時候,二十三歲的威廉.布勞已師從丹麥著名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潛心於數學、天文學、科學儀器製作等領域,並獲得了製作地球儀和天文學儀器等的資格。從丹麥回到荷蘭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始製作銷售科學儀器和地球儀,並且從事地圖製作和出版服務,當然也包括了普通的出版服務,他的客戶除了當時荷蘭頗有名望的作家、詩人、天文學者,也包括類似法國大哲學家笛卡爾(Descartes)這樣的客戶。但是,威廉.布勞一生更大的成就,仍然是在地圖製圖和出版領域,1633年,他被任命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官方地圖製作者之一,後人將其視為荷蘭地圖製圖黃金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我們在此介紹的這張印製在上等羊皮紙(Vellum)上的17世紀海圖,就是威廉.布勞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這一版本的海圖,目前所知存世的只有兩張,一張收藏在波蘭華沙的國家圖書館中(Biblioteka Narodowa),另一張私人手中的藏品在交易市場的叫價達數百萬人民幣,被稱為「一級的科學與藝術文獻、海圖製圖史上重要的標誌、低地國家在17世紀製圖史上的重要貢獻之一(Destombes & Gernez語) 」,這就是「布勞-古斯-魯特」(「Blaeu-Goos-Loot」)版的《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West Indische Paskaert》)海圖。

印製在上等羊皮紙上的「布勞-古斯-魯特」版的《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

*西印度群島其實跟印度無關,它位於南美洲北面,為大西洋及其屬海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之間有一大片島嶼,它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把這些島群冠以「西印度」名稱,實際上是來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的錯誤觀念,但一直沿用至今。

布勞的這張海圖,是大西洋兩岸及美洲加勒比海水域的總圖,令人驚訝的是,這張古老的羊皮紙海圖,居然是從一個整張的雕版上印製出來的,完整尺寸為39x32英寸(約99x82cm)。在那個時代裡,這樣整張的雕版版面明顯是一個XXXL的尺寸,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製作這樣一個不同尋常尺寸的雕版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這也側面說明了作者對這個海圖的重視程度。很明顯,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於將海圖完整印製在更為耐用的整張羊皮紙上而不是普通紙張上,在那個年代裡,製作大張羊皮海圖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於大洋之上航線設計及航行使用。

這也正是這張海圖的珍貴性之一:印製在羊皮上的大幅海圖,在今日已經非常少見。由於羊皮紙海圖的耐用性,長久以來它一直是製作海上使用的海圖的首選介質,存世的幾乎所有羊皮海圖,當初都是為了在大洋上的長期使用目的而製作的。在那個時代,紙質海圖通常被印製於地圖冊等,供商人、銀行家和其他在陸地上工作的人使用,在海上使用時,它們缺乏羊皮海圖那種可反覆使用的耐久性和耐候性。一張羊皮海圖可以在每次航行完成後擦除掉它的航跡,為下一次遠航提供一個乾淨的海圖模板,從而可以被反覆用於為每一次航行設計和記錄航跡。羊皮紙海圖被廣泛應用於15-18世紀歐洲人的一次次地理發現、殖民地貿易、海洋爭霸戰爭中,但也正是因為羊皮紙海圖是航海者在海上頻繁實際使用過的「日常工具」,能夠跨越漫長的歲月完整地保存下來也並非易事,所以它才更受到當代收藏家和收藏機構特別的青睞。

這是這張海圖的珍貴性之二:它代表了墨卡託投影方式在航海海圖中的最早期的實際應用。地圖歷史學家博登(Burden)說:「威廉.布勞(William Blaeu)的這張《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West IndischePaskaert》)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它是第一個使用了墨卡託投影方式的北美海圖」。其實布勞的第一版本《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圖於1621年印製,但是並沒有使用墨卡託投影方式,從而極大地限制了它作為一種實用的導航工具的有效性。實際上,絕大部分那個時代的海圖都是一些小幅地圖,包括出現在麥地那航行手冊*的不同版本中,以及類似的義大利製圖師卡莫西奧和貝爾泰利等人的地圖作品中,這些海圖即使再富麗堂皇,其裝飾性和象徵性遠大於實用性。而眼前布勞的這張使用了墨卡託投影法繪製的《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海圖,最早期刊印版本據考約在1626-1630之間刊印,有收藏家曾經仔細查閱過在此版海圖之前印製的大西洋兩岸及加勒比海地區其他海圖,也認同了博登的說法,即使不是第一張,布勞的這版海圖也是最早期使用墨卡託投影法繪製並實際應用於航海的海圖,這才使它有了長久的生命力和實用性。大西洋、加勒比海沿岸、美洲東海岸、非洲西海岸、西歐沿海都呈現出跟現代地圖基本一致的輪廓,雖然陸上部分的信息比較簡單,但沿海的港口和城市卻星羅棋布,標繪的非常詳實。

*佩德羅.麥地那Pedro de Medina(1493–1567)西班牙的製圖師,航海文獻作家。代表作《Arte de navegar》(航海的藝術"The Art of Navigation")1545年。

墨卡託投影法(可參考本公眾號墨卡託一文)

這張海圖的珍貴性之三:在於它揭示了一段荷蘭西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的殖民航線歷史。布勞的這張海圖,是使用了在該地區航行過的荷蘭西印度公司領航員提供的第一手資料繪製出來的,但資料顯示,荷蘭的東印度公司也在使用這版海圖,西方一些手稿和資料揭示了當年前往好望角和東印度的航跡線也曾出現在這版海圖上,往返於東印度航線的荷蘭船隻,很明顯地,也在使用這版海圖作為大西洋航段的導航工具。不過這版海圖與荷蘭西印度公司的聯繫最為密切,作為荷蘭西印度公司北美、加勒比海和南美洲的主航海圖使用了幾十年,作為橫渡大西洋航行的主要航行指南超過80多年。

西印度公司是是荷蘭聯省共和國時代的另一家「特許公司」,荷蘭語為Geoctroyeerde Westindische Compagnie,常縮寫為WIC,它的成立晚於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官方記載的章程成立於1621年,但當時荷蘭正處在同西班牙的八十年獨立戰爭期間(1568-1648),西班牙以荷蘭共和國答應退出亞洲與美洲的貿易為前提條件,籤署了十二年停戰協議。不過荷蘭人在此期間同海外的貿易商船以懸掛第三國旗幟的方式繼續進行著,所以實際上,荷蘭的西印度公司從1609年便已經處在積極的營運之中。特許權準予荷蘭西印度公司在大西洋奴隸貿易中、以及在巴西,加勒比和北美等荷蘭殖民地擁有司法管轄權。該公司可以運營的地區包括了從北回歸線南至好望角之間廣闊的西非和美洲地域,其中包括南太平洋和紐幾內亞東部。在很大程度上,該公司是17世紀荷蘭在美洲統治其廣闊但短暫的殖民地的工具。

西印度公司為巴西利亞殖民地鑄造的金幣,1645年

所以,上述的那些珍貴之處,只是今日收藏者歸納的幾個點。地圖,作為另一種「對領土的政治宣言」,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說,它反映了當時的「新世界」——北美洲的地緣政治版圖。這才是此張地圖歷史意義上的珍貴性。

此海圖早期刊印的版本沒有標明印製日期,也未註明特別的授權,這些細節很可能表明這個早期版本是由荷蘭東、西印度公司內部使用的資料,並沒有公開印製,一般公眾無法獲得。後人推斷這版海圖最早不早於1621年,最晚不晚於1630年(地圖學家斯奇爾德Schilder推測)。斯奇爾德指出,海圖上有一些信息源自荷蘭歐赫米特(L'Hermite's)*上將1623年至1626年前往火地島的航程,並且在1630年左右,布勞出版了一本關於這版海圖的小冊子,因此,推斷這張海圖在1626年至1630年之間發布似乎是比較合理的。

*歐赫米特,即Jacquesl'Hermite (1582–1624),又是也寫作Jacques le Clerq,是荷蘭著名商人、探險家、海軍上將,以其率領荷蘭艦隊在1623-1626年間的環球航行而聞名,當時他的艦隊旗艦為阿姆斯特丹號,艦隊穿過勒梅爾海峽進入太平洋並沿著南美大陸北上,試圖在今日的秘魯、厄瓜多沿岸建立荷蘭人的殖民地但並不成功,1624年艦隊封鎖秘魯卡亞俄港口期間,歐赫米特因痢疾和壞血病而病故。

此時,十七世紀上半頁,正是荷蘭殖民者對西半球的殖民意願最高峰的關鍵時期,這張海圖所代表的某種重大意義,使得其作為「地圖」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圖中,代表著荷蘭人在北美新大陸勢力的「新尼德蘭」(Nieu Nederland)字母,「大膽」地穿越了圖上今天的紐約和新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新尼德蘭」東北部是新法蘭西(NOVA FRANCIA),而英國的北美殖民地領土僅限於中部的大西洋沿岸、標註以維吉尼亞(VIRGI)的字眼,當時英國人的勢力在「新尼德蘭」地區事實上的存在並沒有反映在圖上。圖中,歐洲四個大國(西班牙在維吉尼亞的西南面)的皇家徽章,非常整齊地一個接著一個排列著,分別代表著他們在北美洲殖民地的勢力範圍,就好像當時四個大國在北美洲大陸上的殖民地之間存在著清晰的領土劃分一樣。

「新尼德蘭」(Nieu Nederland)「大膽」地穿越了圖上今天的紐約和新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

維吉尼亞公司下屬倫敦集團及普利茅斯集團 英王特許公司 殖民地貿易先例

而實際情況是,即使在1620's年代,這版海圖開始在荷蘭東、西印度公司內部使用期間,這種殖民地勢力的排列,也不過是代表了荷蘭殖民者所渴望的政治版圖而已,隨著接下來幾十年間英國人在北美洲東北地區的迅速擴張,等到1690年代,當這個海圖公開發布的時候,荷蘭人在「新世界」的生存空間早已經被極大地壓縮了,曼哈頓所在的哈德遜河口地區以及美國東北地區殖民勢力範圍已經被英國人搶奪了過去*,此圖中這種殖民地域的劃分就更加站不住腳了。

既然提到了今日紐約的曼哈頓,我們不妨多嘮叨兩句:1609年,代表荷蘭東印度公司探尋極地「西北、東北航道」的英國人亨利.哈德遜,誤打誤撞地發現了哈德遜河口這塊寶地,其實比他早的西班牙探險家也曾經抵達過這裡、比他晚的1620年那艘著名的「五月花號」從英國起航時的最初目的地也是哈德遜河口,但他們都陰差陽錯地錯過了歷史的「路口」,最終哈德遜的大名成了這塊寶地上歐洲人熟悉的名字。1626年荷屬美洲新尼德蘭省總督彼得花了大約現值十幾個巨無霸漢堡的價格,向美洲印第安人買下河口的曼哈頓島,並於1633年在這裡建造了第一個教堂,1653年曼哈頓成為新尼德蘭省省府,並被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但實際的歐洲殖民者不過千人。英國人也一直看好這塊風水寶地,對自己的實力蠻自信的大英帝國宣稱整個哈德遜河流域都是英國的土地,到了1664年英國的約克公爵派了一隊人馬,直接把曼哈頓這塊地從荷蘭人手裡neng了過來,並於1686年4月27日改名紐約(新約克)並建市。

對於歐洲人來說的東北航道與西北航道

費舍爾一世筆下的描繪荷蘭北美殖民地的地圖

1685年重印的1656年版地圖,製圖師尼古拉斯費舍爾一世(Nicolaes Visscher I),即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費舍爾的兒子,此地圖拉丁名:NoviBelgii Novque Angli nec non partis Virgini tabula,即「《新尼德蘭和新英格蘭地圖,包含部分維吉尼亞》」,被土黃色的新尼德蘭「包裹」著的那個粉色島嶼就是哈德遜河口的紐約長島。

現在的哈德遜河口地圖

雖然在北美洲殖民地勢力範圍爭奪的過程中處於下風,但荷蘭人早已對加勒比和南美洲投下了貪婪的目光,這種殖民擴張的野心在此圖的製作過程中生動的體現了出來:對比威廉.布勞1621年版本的此海圖時,本文這版改用了墨卡託投影法的海圖中,荷蘭殖民勢力的覆蓋範圍被描繪的進一步擴大了,與他早先的海圖相比,這個版本包括了巴西所有的大西洋海岸及部分的今日阿根廷海岸,直到拉普拉塔河口。大約在這張海圖被荷蘭人投入使用的同時期,荷蘭人在1630年強行佔領了巴西的伯南布哥(Pernambuco)地區,以便從巴西價值不菲的食糖貿易中分一杯羹,因此,在這張圖中所標識的巴西海岸,也意味著荷蘭人當時在該地區的真實殖民存在。

在南美洲的最南部,1616年,荷蘭航海家勒梅爾(Le Maire)和斯豪騰(Schouten)先後發現了著名的勒梅爾海峽和合恩角(以斯豪騰的出生地命名)。在此之前,歐洲各國通往遙遠東方的主要航線,都是沿著大西洋一路南下,然後,一條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探索出來的、經非洲最南端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的「東行航線」,沿途已經遍布葡萄牙人的勢力;一條是西班牙人探索出來的,經南美大陸南端狹窄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的「西行航線」,被西班牙人緊緊扼守,麥哲倫海峽南岸的火地島,一度被歐洲人認為是難以逾越的南方大陸的一部分。這也是大航海時代的後起者英國和荷蘭等國,試圖在伊比利亞雙雄控制的既有航線之外,積極探索和開拓大陸北端的「西北航道」「東北航道」的主要原因。此海圖中,南美洲大陸南端的勒梅爾海峽已經清晰地標繪了出來,合恩角以南八百公裡寬的德雷克海峽,更是西班牙人難以封鎖的通向太平洋的寬廣天地。

勒梅爾海峽、合恩角,圖中都已經清晰地標繪了出來

至於這版海圖的製作者,威廉.布勞,他和他的大兒子約翰尼斯.布勞(JohannesBlaeu),都被認為是十六/十七世紀荷蘭地圖製圖學黃金時代的著名人物。1638年,老布勞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小兒子科內利斯.布勞)接手了家族的生意,大兒子約翰尼斯還接手了父親在東印度公司的水文測量工作,在以後的日子裡,約翰尼斯修訂並大大擴展了他父親在世時的地圖集《Atlas Novus》,在1662年之1672年間他的傑作《Atlas Maior》問世,先後刊行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沒有英文)版本,包含了594幅地圖、3000多頁文字,是十七世紀歐洲刊印的最大也是最貴的書籍,並且同奧特留斯1570年的那本《寰宇大觀》一樣,被視為荷蘭製圖黃金年代的代表作和大師級的作品。今天,布勞家族的作品在地圖收藏市場上仍有銷售,其原版的地圖作品依然是珍貴而稀罕的收藏品。

在約翰尼斯去世的前一年,即1672年,布勞家族的製圖公司遭受過一次毀滅性的火災,幸運的是這個海圖的雕版倖存了下來,並在1674年被雅各布(Jacob Robijn)購得,之後又很快的流轉到了彼得·古斯(Pieter Goos)的手中,他在1675年3月去世前重新發行了這版海圖,現版海圖上已經有了他的版權標記*。在1690年代的某個時候,這張海圖的雕版又流落到了約翰內斯·魯茨(Johannes Loots1665-1726)的手中。盧茨是他那個時代活躍的海圖出版商,此時這版海圖距離最早作為荷蘭東、西印度公司內部使用的資料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這也是1695年公開刊印的這版《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海圖,被稱為「布勞-古斯-盧茨」版本的原因。這張圖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許多其他阿姆斯特丹的地圖繪製和出版者描述這一地區的其他海圖的參考原圖。比如那個時代另一位以出版海圖聞名的出版商庫倫(Johannes van Keulen),他基於此版海圖出版的1580年庫倫版本的《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海圖,也是今日歐美地圖收藏市場的寵兒。

*圖中文字:"Gedruckt / t'AMSTERDAM / bij / PIETER GOOS,/ Op t'Water IndeVer / gulde Zee Spiegel."

1580年庫倫版本的《西印度群島 大西洋》海圖

關於威廉.布勞的地圖,還有一個小插曲:他的地圖和荷蘭繪畫大師維米爾的畫作間居然還有著交集:1638年,老布勞離世時,維米爾還只是一個6歲的孩童,1658年,26歲的維米爾將老布勞1621年版的《荷蘭與西弗裡斯蘭》地圖,作為背景描繪到了自己的那副《士兵與微笑的女孩》的畫作中,在維米爾傳世不多的作品中,以布勞的地圖作品作為背景的畫作就有三幅。三百多年前,維米爾還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畫師,那些當時象徵著高貴與富有的牆壁裝飾地圖,被他敏銳地捕捉到自己的畫作之中;三百多年後,維米爾的畫作已經成為當代世人公認的稀世珍品,人們在欣賞這些傳世傑作的同時,也在欣賞著畫作中三百多年前的地圖作品,大師在畫作中描繪的光影,仿佛真的把人們又帶回了那個大航海的時代,這,可能是威廉.布勞生前從沒來有預料到的吧!

維米爾將老布勞1621年版的《荷蘭與西弗裡斯蘭》地圖,作為背景描繪到了《士兵與微笑的女孩》的畫作中

榮耀艦隊 / 橙湖工作室 作品

相關焦點

  • 44期~古老波特蘭海圖中的「奢侈品」——記「加泰隆尼亞 1375」
    其對大西洋的描述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一直延伸到裡奧德奧羅島,包括亞速爾群島、馬德拉島和加那利群島等大西洋島嶼,以及想像中的圖勒島、巴西島和馬姆島。馬略卡島波特蘭海圖的核心風格,就是在內陸地區添加了許多色彩絢爛的插畫,並配合了大量的文字,用以描繪城市、山脈、河流、物產、異國的君主等等許多細節。
  • 39期~瓜分世界的「教皇子午線」(下)——記1502年坎帝諾世界地圖
    那個曾闖過了印度航線最艱險的大西洋航段、探索並發現了好望角的優秀航海家,最終還是沒能到達真正的印度。除了上文記述到的巴西、非洲、西印度、大西洋、印度洋等區域豐富的地理信息,「坎帝諾世界地圖」還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一些其他的珍貴信息,比如:地圖左上部分的格陵蘭島文字說明部分,表述的大意為,這片土地是由葡萄牙的加斯帕(Gaspar Corte-Real)為葡萄牙發現和繪製的,也是屬於葡萄牙國王曼紐爾一世的土地;格陵蘭島左側的紐芬蘭島,描繪了大片粗壯的樹林
  • 世界上國家和地區分布最零碎的群島——西印度群島
    世界上有一個群島,她由1200多個島嶼、暗礁和環礁組成,陸地面積只有24萬平方公裡,總人口只有3000萬,卻有著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存在,這就是世界上國家和地區分布最零碎的群島——西印度群島。1492年,航海家哥倫布來到這裡時,錯誤的以為自己到達了印度,雖然後來人們發現這片島嶼屬於西半球上新大陸的一部分,但是哥倫布留下的名稱卻一直沿用了下來,這片島嶼被就稱為西印度群島。
  • 為啥不流經印度的河叫印度河,印度東三萬裡的群島卻叫西印度群島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就比如今天麼麼為大家介紹的這兩個典型的地名,一個叫印度河,一個叫西印度群島。印度河,為何不流經印度,它的名字卻叫做「印度河」!西印度群島,明明在印度東方3萬裡之遙,它的名字卻叫做「西印度群島」!
  • 紐約舉行西印度群島嘉年華 上演「最炫加勒比風」
    當日,遊行者身穿傳統服飾亮相,在傳統的西印度群島音樂伴奏下盡情舞動,為觀眾獻上一場激情四射的視覺盛宴。西印度群島(West Indians)是北美洲的島群,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之間,北隔佛羅裡達海峽與美國 佛羅裡達半島相望,東南鄰近委內瑞拉北岸,從西端的古巴島到委內瑞拉北海岸的阿魯巴島,呈自西向東突出的弧形,伸延4700多公裡。
  • 27期~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指路人(上)—記大師普朗修斯及其世界地圖
    從收益上說,第一次災難性的探險也算不上「成功」。但,東方的大門已經被荷蘭人叩開,在未來的幾年裡,荷蘭的商人們最終組成了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VOC),他們逐步終結了葡萄牙人在東方壟斷的香料貿易,「海上馬車夫」荷蘭人的商船隊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將縱橫於全球每一個重要商港。
  • 達伯霍瓦拉︱西印度群島的奴隸制(上)
    波士頓、紐約、費城等北美港口的日益富裕,很大程度上同樣是依靠與西印度群島的貿易。糖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進口商品,對糖的狂熱徹底改變了國民的飲食習慣、消費習慣和社會生活——尤其是因為它與另一種新興的時尚藥材——茶葉的關聯。1700年至1800年間,英國人對糖的消費量從每人每年約四磅猛增到近二十磅,大約是法國人的十倍。
  • 哈瓦那——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城市和著名良港
    也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城市和著名良港。位於古巴島西北哈瓦那灣阿爾門達雷斯河畔,扼守著墨西哥灣通往大西洋的大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面積721平方公裡。人口214.9萬(2008),佔全國總人口的19.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979.3人。哈瓦那大學為哈瓦那的著名高等學府。大部分古巴華人華僑也居住在哈瓦那。
  • 達伯霍瓦拉︱西印度群島的奴隸制(下)
    相反,他們都更加信任一場精心編排的由雙方口頭交換誓言的儀式:在適當的條件下,這種表演性的言語行為比任何一張紙都更有權威性。當然,奴隸的言論通常沒有被賦予這樣的權力。然而,仍然令人震驚的是,為了使受奴役的人保持沉默,人們在物質上以及法律上耗費了如此之大的精力。
  • 西印度群島聯邦 你聽說過嗎?
    但是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群卻被成為西印度群島。西印度群島被不同歐洲國家瓜分佔領,英國戰略的地方曾經在1958年~1962年期間成立了西印度群島聯邦,你了解嗎? 西印度群島簡介 我們先來談談西印度群島,西印度群島泛指南北美洲之間海域中的一個一連串的島群。
  • 西方史:荷屬西印度公司與美洲殖民地的經營
    引言為了打破西班牙人在大西洋海域、西印度群島以及中美洲的貿易和軍事壟斷地位,荷蘭人決定以建立東印度公司的方式建立西印度公司。「西印度」一詞的出現,最初可能是因為1492年哥倫布抵達今天的加勒比海一帶的時候,錯將那裡當作印度而造成的;直至達伽馬到了今天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以後,人們才確認了哥倫布的誤解。
  • 大西洋上的明珠——大加那利群島(由七個火山島組成的群島)
    在前往這個島之前,得知這個群島,完全是因為作家三毛和他的丈夫荷西的故事,以及作家三毛書裡所描寫的火山群島的美麗敘述作家三毛在自己作品中描寫的島,是作家三毛與丈夫荷西定居4年的,並最後成為作家三毛痛失自己丈夫的一個海島,這個島一半是延綿沙丘的荒蕪,一般是湛藍的大西洋海岸,同時群島有300多個火山口的不毛之地,這就是作家三毛筆下「大西洋裡七顆閃亮的鑽石」--ISLAS CANARIAS,群島位於 非洲 的 西北 部( 西撒哈拉 大沙漠)。
  • 亞速爾群島:美國念念不忘的大西洋戰略樞紐
    亞速爾群島作為美國和北約在大西洋地區的重要樞紐,是美軍長期經營的戰略支點,也是美國傳統的勢力範圍。正是處於這種背景下,此次訪問再次成為美國媒體特別「關注」的對象。    亞速爾群島位於北大西洋東部,共由9個主要島嶼組成,總面積2300多平方公裡,屬葡萄牙領地。從地理位置上看,其西距美國東海岸約4000公裡,東距葡萄牙境內的羅卡角1200多公裡。
  • 西印度群島的海倫(圖)
    導語: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國聖露西亞被稱為「西印度群島的海倫」,除了海島本身風景優美外,更因為英法兩國殖民者曾為了這個島嶼大打出手,先後發生過十幾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就好像當年為了爭奪海倫而爆發的特洛伊之戰。
  • 史上最神秘的羊皮紙書「死海書卷」
    神秘又獨特的死海書卷現在被放在中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一間地下室裡,這批羊皮紙書是特別珍貴的古代文獻。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一天,一位生活在約旦境內死海岸邊的牧羊人,正在趕著一群羊,享受著牧羊人美滋滋的生活。
  • 西印度群島 ∣ 創造了 ∣ 一 切
    1962年,V•S.奈保爾在他的加勒比地區遊記《中途航道》(The Middle Passage)中提出了那個有名的讓人們極為反感的觀點,即「歷史的中心是成就和創造,而西印度群島什麼也沒有創造出來」。人們很容易認為西印度群島是一個沒有任何歷史的群島。有了這種想法,你就不會去認真思考為什麼那裡有貧窮和不平等,而只去憧憬永遠在微風中搖曳的棕櫚樹,隨時會有人給你的酒杯裡續上朗姆潘趣酒。然而,在我們的後殖民時代、後現代社會裡,這種想法早已過時了。歷史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被剖析鑑別了50年。
  • 西印度群島保險公司多米尼克分公司正式開業
    《多米尼克新聞在線》2020年1月21日報導,18日,西印度群島保險公司多米尼克分公司舉行正式開業儀式,多米尼克政府高官、金融服務局代表、有關金融機構代表、工商企業代表、保險公司代理及客戶代表等出席開業活動。
  • 西印度群島的島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也被稱為聖克里斯多福和尼維斯聯邦 ,是西印度群島的一個島國 。 它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島的背風群島鏈中,是西半球最小的主權國家 ,無論是地區還是人口 。 這個國家是大英國協王國 , 伊莉莎白二世是女王和國家元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