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印度高溫致百餘人死亡"的新聞,印度最高溫度竟然達到48攝氏度,人們走在路上,都會發生鞋子被粘在柏油馬路上拽不走的現象。
雖然對於聰明的人類來說,在防暑降溫上大家各有奇招:
各式各樣的冰鎮飲料、不同口味的冰淇淋、舒適的空調房或是衝個澡,這些都能多多少少幫我們熬過高溫天氣。
但是你們知道「手無寸鐵」的動物們是怎麼度過炎炎夏日的嗎?
為了給動物們降溫解暑,各大動物園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因為不同的動物所在場館不同,有的長期在戶外活動,有的則一直在室內,根據動物們生活習慣的差異,降溫辦法也不盡相同。
接下來我們看看動物園都為動物防暑降溫做了哪些工作。
冰磚投放
像羚羊這種長期在戶外運動的動物,因為高溫使得它們不得不躲在陰涼處休息,失去了以往的活力。
北京野生動物園就為它們準備了大型冰塊,通過冰塊的升華和融化作用,固體在轉化為氣體或液體的過程中會吸收熱量,從而使周圍空氣溫度降低,達到降溫的效果。
對於這些生活在室外的動物,冰塊實在是解暑降溫的最佳選擇,除了依靠冰塊的升華作用降溫之外,在義大利的動物園中,飼養員還會將肉放在冰塊中凍起來,讓食肉動物在吃肉的時候先啃幾口冰,既達到了防暑降溫的效果又讓動物吃飽。
不過看這肉和冰的比例,感覺獅子在吃飽前可能已經喝飽了冰水。
在日本的天王寺動物園,園內每年都會為北極熊準備約35公斤重的大冰柱,裡面鑲有蘋果、獼猴桃等水果。
安置噴淋傘、遮陽棚、戲水池
除了投放冰磚,一些動物園還會給在戶外活動的動物提供戲水池,讓它們可以舒舒服服地泡在涼水裡降溫。
另外安置一些遮陽棚和噴淋傘,讓冰涼的水汽隨時都能噴出,水分蒸發使周圍空氣溫度降低,類似一個簡易版的小型空調。
比如北京動物園就為戶外的動物們開啟全天候淋浴模式,動物們感到燥熱後就可以自行進行淋浴降溫,同時每天還有兩次固定人工衝涼,時刻避免小動物們中暑。
動物脫毛
最近幾年比較受大家喜愛的羊駝,也有自己的降溫方式。
平時我們看到的羊駝都是身披厚厚的毛,冬天的時候這些毛可以起到保暖作用,但到了夏季,厚厚的毛就變成了累贅。
為了防止羊駝們中暑,飼養員統一將它們的毛剃除,從自身開始防暑降溫。
想想原來厚重的毛髮,這麼一看確實涼爽了不少。
空調降溫
不過即便冰塊、淋浴再涼快也比不上生活在室內的動物們吹空調的舒適啊,那些生活在室內的動物們到了夏天會享受空調待遇,比如生活在荷蘭的國寶大熊貓。
荷蘭本是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國家,冬暖夏涼,正常情況下全年最高氣溫也基本維持在20多度,居民家中普遍是不安裝空調的。
但是去年8月,荷蘭遭遇了一輪又一輪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達到37攝氏度。這對於習慣了海洋性氣候的荷蘭人民以及在荷蘭生活的兩隻大熊貓來說簡直是酷暑。
對於這樣天氣,荷蘭人民是如何降溫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的國寶大熊貓的待遇可是極好的。
大熊貓武雯和星雅所在的歐維漢茲動物園就及時做好了防暑降溫措施,將熊貓館的溫度和溼度都調整至適宜熊貓生存的最佳值,同時將兩隻熊貓寶寶的戶外活動時間都調整至上午,避免下午的高溫給它們帶來不適。
夏季食譜
許多動物園會在動物食譜上做出調整,製作了夏季食譜,比如準備了更多的大蒜、綠豆和西瓜這樣的降暑食物。
歐維漢茲動物園會定期投食冰鎮蔬菜水果、冰鎮果汁等,讓動物們在炎炎夏日能夠得到一絲清涼。
而在國內,飼養員們則會拿出夏季飲品殺手鐧——綠豆湯供給熊貓寶寶。
綠豆味甘性涼,具有清熱解毒、解暑除煩的功效,所以除了室內空調吹著,飼養員還每天一大早就為它們煮好綠豆湯,晾涼後供它們食用。
動物園的工作人員表示,大熊貓們很給面子,它們都很愛喝。
下面這個是做好的果汁冰球,供給靈長類動物們使用,想想這待遇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類能比的……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幾種解暑方式,對於一些情況比較特殊的動物,還有特別的處理方式。
比如在德國的柏林動物園內,飼養員們將原本在城市中放養的天鵝暫時集體轉移至冬季碼頭進行保護,避免因為高溫天氣造成天鵝們的死亡。
靠自身解暑
生活在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在飼養員的照料下,能過一個舒適的夏天,那沒有人照料、野生的動物們是怎麼降溫的呢?
其實動物們自己也會想一些辦法,讓自己安穩度過炎炎夏日,比如河馬會分泌一種紅色粘液,當粘液乾燥後在身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使皮膚不受太陽灼傷,相當於自帶防曬霜,非常厲害了。
大象則可以用碩大的耳朵給自己扇風,用鼻子吸水後給自己淋浴。
松鼠的操作更可愛,它們將尾巴豎起來,來遮擋小小的身軀不被陽光直曬。
還有平時強悍的袋鼠,遇到高溫天氣時也無可奈何,只能自己舔舐前爪,通過水分蒸發吸熱的方式讓自己降溫。
看來炎炎夏日,動物們為了不中暑,也是各有奇招,如此一對比,貌似生活在動物園的動物過得更舒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