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開了幾十年的上海本地菜老飯店,可能要動遷了

2021-02-16 地主陸

第一次到陳橋的時候,我們都有點吃驚。外地朋友說,沒想到上海還有這樣的農村

陳橋村原屬於南匯縣六灶鎮,後來併入浦東新區,離迪士尼樂園非常近,我們從市區走外環下了高架就看到國際度假區的牌子,再開十分鐘就進了陳橋村。村子給人感覺停留在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據說原先的工廠都已被動遷。村子中央有巨大一片空地,成為天然的免費停車場

往村裡走,過一條江南農村常有的小河浜和水泥橋

過橋就看到「陳橋老飯店」的牌子,左手半條街都是他們家的,河邊連著好幾間房都屬於飯店,有的房間放兩三桌小臺子,有的是放一個大圓臺

第一次是過年前來的,十多間包房全部客滿,就縮在廚房後面一間小黑屋吃了頓午飯。店家過年休息到正月十五,我們是正月十六就來吃新年開灶飯。早早預訂了大包房,這就是最敞亮的1號包房,按照星級酒店的說法,可以稱為河景房。對你們這些城裡人來說,單獨的包房非常重要,因為本地客人大多愛抽菸,被二手菸燻一頓飯是比較痛苦的

點菜要去廚房,我們中午11點20分到的,已經擠滿了客人在排隊點菜,熟客自己拿來筆和紙寫菜單,寫完了交給老闆,老闆審查一遍就遞進廚房,像交考卷一樣

從菜單能看出,這裡和本幫菜不一樣、和農家樂也不同,屬於上海浦東傳統的本地農家菜。我狠喜歡看這種菜單,簡單、直接、家常,透著一股小飯館實實在在的熱鬧氣息,而且價格也狠喜人。第一次來只有三個人,可以試的菜不多,這次湊了九個人,滾了小半本菜單

以前上海農村吃喜酒必定有這麼一個大拼盤打頭陣,基本配置有:白斬雞、白切豬肚、白切豬肝、爆魚、皮蛋、肉鬆、油爆蝦。本地人管豬肚叫肚子,店家選肚頭厚實的部分切上來,相當好

大家紛紛起立拍照,向傳統老菜致敬

轉過來看看另一邊,還有滷牛肉、糖醋小排骨,底下還埋伏著黃瓜等。這一大盤是店裡最貴的菜,每樣小菜都處理得當,如果一樣樣拆開的話,可以擺成八冷碟。浦東也有幾家飯店做大拼盤,但都不如這裡的紮實

狠多農家樂的白斬雞皮色油黃,洋盤以為吃到了好雞,其實只是店家刷了層菜油。這裡的白斬雞顏色樸實,我們吃了幾塊,覺得實在是好,就又單獨點了半隻。這雞鮮啊,肉頭緊實,有雞雞的香氣,雞皮肥厚,皮下有凝結的脂凍,這個狠難得。必須要蘸黏稠偏鹹的本地醬油

糖醋小排骨也做得好,色澤和糖份的把控就是上海老師傅的功底

大拼盤裡沒有白切大腸,單點了一份嘗嘗,既像白切豬肚那麼有彈性、又有大腸的肥厚,店家料理老式冷菜的手法狠好

第一道熱菜就是蒸三鮮,其實你也看到了,這裡何止三鮮。店家樸實,沒有用更有形式感的裝盤。豬蹄、鹹肉、扣肉、肉皮、蛋卷、肉圓、冬筍依次排開,這麼一鍋湯不鮮也難,如果人少,就這一鍋已半飽

浦東本地飯店都會做扣三絲,陳橋老飯店做得不輸三林塘那家。上次來吃過肉皮湯,感覺不如三林塘和陸家莊,肉皮這個東西,確實是川沙人做得更好些

炒腰花乾淨鮮嫩

炒豬肝滾燙香嫩

店家有一道炒雞鴨血別處難見,愛吃這口的人會愛極,摁住盆子就不鬆手。血裡放了雞雜,不過有時多有時少

要是雞鴨血還不過癮,可以再來一道雞雜羹。不少店家光用冰凍的雞肫就號稱雞雜,好比單用羊腿就號稱烤全羊,純屬耍流氓,這家店是真正的用雞肫、雞肝、雞心、雞腸各種雞雜來做菜,弄得乾淨、做得鮮美,一把胡椒和蒜葉撒得噴香

鹹菜河蚌炒冬筍,別看毫無擺盤、全無賣相,這是水鄉最鮮美的小炒之一

點菜時我問店家,有沒有什麼河鮮吃吃?他說有一道「野河鮮」肯定好。端上來一看,兩條小河鯽魚、兩條昂刺魚、幾小段黃鱔燒在一起,都挺細嫩、紅燒入味,果然是只好小菜。在市區飯店吃慣了有冰箱味的小河鮮,再吃這道野河鮮,會完全忽略簡陋的包房,而且這道菜只賣38元

常去菜場買菜的同學可以看看,這個鹽水河蝦和你平時買到的河蝦有什麼不同

傳統老菜「桂花肉」,肉條裹著麵粉糊油炸而成,類似四川菜裡的酥肉。這家店炸得不錯,但選的肉不夠肥厚,估計是成本問題吧,夾精夾肥的肉現在不便宜。儘管沒嘗到咬開一包油的快感,但已經比外面好多店的出品要可口

這個家常豆腐本來沒點,正好看到別人點的,色澤誘人,就點了一試。店家做菜確實不馬虎,豆腐的處理、整盤菜的搭配和調味都見功夫。本地炒菜用油厲害,你看看盆底就曉得了,但並不過鹹

油燜筍帶著大灶和鐵鍋的氣息

按理說現在還不是蠶豆的季節,但這盆率先上市的蠶豆春意十足,引來了女客們的一陣叫桌聲:哎喲哎喲哎喲。。。。

韭黃肉絲春卷,現包現炸,香、脆、燙、鮮。我們叫了一盆後,果斷再叫一盆

八寶飯芯子裡的豆沙不多,但有濃濃的豬油味,糯米的粘度和甜度都狠喜人,又引來女客們的集體叫桌。。。我們幾個男的已經停手,女客們又叫了一盆酒釀圓子收尾,足見在任何場景中,都是女性更持久

我們吃飯都是AA制,吃完飯我們做了個小遊戲:猜這頓飯的總價,把猜的價格輸入手機放在桌上,所猜價格最接近真實價格的這位免單、所猜價格離真實價格最遠的這位付雙份。

結帳是七百出頭,老闆實收了整數700元。我們一共九個人,人均77塊7毛7,就是「吃吃吃吃"的意思麼?之所以都猜低了,是因為菜單儘管便宜,但我們點的菜多,幾十公裡路開過來,而且是開年第一頓聚餐,自然是要多吃點的

我們和老闆攀談了幾句,瘦瘦的包老闆戴著眼鏡,年近七旬,做菜已有五十年,做的就是老底子的本地菜。這店開在陳橋村已有幾十年,來吃的都是當地人,極少有上海人來吃。是的,在南匯等地,他們把上海市區直接叫作上海、把市區來的人叫作上海人,其實嚴格來說,浦東本地人才是地道的上海人,而被他們稱為上海人的市區人口,卻大多是外埠遷來的

吃飽了飯在村裡兜一圈,恍如回到從前

據說陳橋要動遷,但誰也說不準具體情況,並沒有看到那個著名的「拆」字。不曉得哪個小朋友在牆上寫了「不要動」,老舊的村子還是需要動一動的,當地人的生活環境會變好,但希望還能保留一點上海農村的樣子,更希望能保留這麼本土的老飯店

吃這樣的菜不算懷舊,更不是什麼情懷,只是來嘗一份傳統的味道,以及市區少有的樸實氣息;我寫下這些也不是要給店家做宣傳,生意已經夠好了,光接待本地客人就能滿座,我只是想分享給同樣喜歡這些傳統老味道的朋友們

村口擺著幾個攤子,是本地老太太在賣自家種的蔬菜,好像是一個符號在提醒大家:上海還有農村,還有以前的老味道

本文圖片都是本地主用手機拍的,純天然無修圖,所以各位實地去吃的話,拍出來的照片一定比我的更好看!


我是地主陸,帶你們吃喝玩樂的地主陸

包郵區吃吃逛

米蘭(裝)文藝指南

搭一艘溫暖歡樂的船去阿拉斯加

相關焦點

  • 黃河路上的這家飯店,是老上海人的美食記憶
    黃河路上的這家飯店,是老上海人的美食記憶 2019-04-02 1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老飯店,本幫菜源頭
    在上海,有一種滋味,出身「低微」卻自成一家,在演變中不因各方衝擊而消失,反倒越來越清晰、強大——這就是本幫菜。坐落於福佑路的「上海老飯店」原名榮順館,被譽為「本幫菜的源頭」,但誰也不曾想到,當初,它竟是靠著寒酸的「兩張半臺子」立足生根的。
  • 記憶裡的上海味道:上海老飯店
    「上海老飯店」原名「榮順館」,始創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屈指算來已有140多年的歷史了。老飯店的創始人是浦東川沙人張煥英,原是個廚師。1875年,他在南市新北門內城隍廟西首一條叫舊校場路的小馬路上,租下了一幢年久失修的小樓,開了一家小飯館,取名「榮順館」。
  • 百年老店,上海老飯店的傳承與創新
    調查背景 上海本幫菜是指上海本地的風味美食。20世紀初,上海匯聚了蘇、錫、寧、徽等16個地方風味,上海人稱之為蘇幫菜、徽幫菜等,而對本地風味,則稱為本幫菜。
  • 上海老飯店
    以經營上海本地風味菜為特色。有「品味源頭上海菜,駐足百年老飯店」之美譽。飯店外觀為飛簷翹角仿明清風格,緊鄰外灘、南京路步行街及新天地等景點。上海老飯店作為上海菜的發源地,由國家級大師主理,以選料精細、風味醇正著稱。著名菜餚有油爆河蝦、蝦子大烏參等。設30餘間包房,容納800餘人同時用餐。馬爾他總統等不少國家領導人曾光臨該店。
  • 上海老品牌:上海老飯店
    點擊上海音像資料館關注我喲☀ 每日推送具有上海特色的事件,結合當下熱門的話題,告訴你歷史上的每一天都發生了什麼……上海本幫菜在上海,有一種滋味,出身「低微」卻自成一家,在演變中不因各方衝擊而消失,反倒越來越清晰、強大——這就是本幫菜。
  • ...曾讓上海菜風靡扶桑-李明福 上海老飯店 上海菜 本幫菜 三林...
    作為上海本幫菜宗師級人物李伯榮的長子,父親、本幫菜、傳承……構築起了他對於春節的全部回憶。春節裡很難見到父親  「父親春節很少回家,都在飯店裡忙,所以一般都是兄弟幾個和老母親一起過節。」李明福的父親李伯榮先後在德興館和上海老飯店工作,1978年春節在他的記憶裡和往年春節沒啥兩樣,見到父親要等到正月十五忙過了春節檔。
  • 上海老飯店,本幫菜源頭〈 1460〉
    水手美食,面向專業廚師,我們與您一起分享最潮流美食,特色菜,創新菜,融合菜,意境菜。精品點菜單,各大城市婚宴單。各類醬汁。
  • 在城隍廟開了145年的上海老飯店竟然來浦東開店了?!
    從「兩張半臺子」起步,到如今上海的餐飲界傳奇。坐落於福佑路上的上海老飯店就是魔都吃貨們心中的「本幫菜的源頭」~吃貨君沒想到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豫園老城廂寶藏餐廳竟然開分店了!更重要的是,上海老飯店首家分店選在創始人張氏夫婦的故鄉浦東。與眾不同的全新國風氣質店面,帶來的是傳承百年的本幫味道。
  • 上海老飯店——上海老字號餐館
    以經營上海本地風味菜為特色。有「品味源頭上海菜,駐足百年老飯店」之美譽。飯店外觀為飛簷翹角仿明清風格,緊鄰外灘、南京路步行街及新天地等景點。上海老飯店作為上海菜的發源地,由國家級大師主理,以選料精細、風味醇正著稱。著名菜餚有油爆河蝦、蝦子大烏參等。設30餘間包房,容納800餘人同時用餐。馬爾他總統等不少國家領導人曾光臨該店。
  • 上海老飯店——上海人氣餐館
    以經營上海本地風味菜為特色。有「品味源頭上海菜,駐足百年老飯店」之美譽。飯店外觀為飛簷翹角仿明清風格,緊鄰外灘、南京路步行街及新天地等景點。上海老飯店作為上海菜的發源地,由國家級大師主理,以選料精細、風味醇正著稱。著名菜餚有油爆河蝦、蝦子大烏參等。設30餘間包房,容納800餘人同時用餐。馬爾他總統等不少國家領導人曾光臨該店。
  • 這家開了18年的老飯店,見證了金山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這家開了18年的老飯店,見證了金山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已經陪食客度過了18個春夏秋冬也見證了這些年來人們從吃得飽、吃得好發展到吃得有營養、吃得有特色四季飯店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經營者蔣敏煥負責買菜燒菜,妻子張歡幫忙打下手,老丈人負責蒸菜端菜,而店裡的時令蔬菜,則是丈母娘親自種的菜。
  • 開了20年,老上海茶館關門了!去哪裡再覓這樣的「老上海時光機」?
    在上海老街上,開了20年的老上海茶館近期關門了!消息傳來,讓很多人嘆息:去哪裡可以再覓這樣的「老上海時光機」?
  • 峨眉|每道菜都超好味的本地飯店
    從峨眉山下來老爸朋友安排了這家很具有特色的飯店,叔叔說短短幾年間已經在峨眉本地開了兩三家分店。真正的從味道能抓住食客的一家資格峨眉美食店,基本上都是提前預定才能坐包間,直接去都只能大廳就餐。環境從外面看起來就是普通餐館,分為一樓和二樓就餐,二樓有一些包間。風格大概就是外婆菜那種很接地氣的樣子,大碎花的窗簾和桌布很有代入感。服務上菜還是會報菜名,遇到就餐高峰期可能上菜會稍微慢點。
  • 哈爾濱有家飯店,每天營業3小時,幾十年只賣7個菜,卻很火爆
    你見過最「任性」的飯店是哪家?今天我要說的這家飯店,叫做富強大骨棒,總店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區南勳街與南頭道街交叉路口往北約100米,雖然位置不是很好找。但正應了那句話「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家店也是一樣。飯店的外表看著比較的簡陋,沒有那些大飯店裝修的豪華,也並不是一家老字號的百年老店。裡面的座位也比較少。開業的時間從中午11點到下午2點。每天只營業3小時,年年如此。而且幾十年種,只賣7道菜。
  • 上海老飯店的腔調 誰與爭鋒!
    上海老飯店,原名「榮順館」,1875年(清光緒元年)開店。
  • 老店煥發新風貌,實現上海老字號飯店年輕化、創新化 ——上海老...
    說到上海的飲食文化,自然就是上海本幫菜。在上海,有一家名為上海老飯店的本幫菜飯店,原名「榮順館」,由上海川沙人張煥英創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地處「海上明園」豫園旅遊區內。以經營上海本地風味菜為特色。有「品味源頭上海菜,駐足百年老飯店」之美譽。飯店外觀為飛簷翹角仿明清風格,緊鄰外灘、南京路步行街及新天地等景點。上海老飯店作為上海菜的發源地,由國家級大師主理,以選料精細、風味醇正著稱。
  • 【海上記憶】上海老飯店的滋味
    外婆不禁笑了,說:「這都是你媽媽從小吃到大的菜,上海菜最好吃啦。」朱松濤吐著舌頭,偷偷放下筷子。誰能想到9年後,這個吃不慣上海菜的男孩再到上海時,會進入上海老飯店工作呢?這恰恰是一家以呈現上海本幫菜見長的飯店。如冥冥之中被外婆的心願指引,朱松濤回到了母親離開的城市。在老飯店,從切配開始,他有機會從頭學習上海的文化,也從學吃上海菜、學燒上海菜開始,最終真正愛上這座城市。
  • 見證上海味道 傳承老飯店經典——羅玉麟
    ,熙熙攘攘的「海上明園」——豫園旅遊區內,有一家經營了140多年的餐廳——上海老飯店,創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年歲也將近一個半世紀了,但上海老飯店身處其中,名號雖老,環境卻不顯老,紅木桌椅越發渲染出濃厚的文化氣息,與老上海的本幫菜式相得益彰,承載著上海老百姓味蕾上的集體記憶。
  • 上海老飯店裡 一席本幫菜"腔調"過大年[圖]
    23人、四世同堂,82歲高齡的劉老伯笑意直達眼底,言談間透著自得,「來老飯店吃年夜飯,就是有『上海腔調』。」自從7年前新添了第四代,劉雨榮便立下家規--全家人一席本幫大菜,除夕守歲才算地道、完整。  大年三十,上海老飯店筵開135桌,超過百桌都是劉家那樣的回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