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共佛山市三水區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召開,三水區委書記胡學駿作全會報告。會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和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總結三水區「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研究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審議《中共佛山市三水區委關於制定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會議指出,「十三五」期間,三水區以「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全區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啟航「十四五」,三水明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定位,將圍繞打造「廣佛極核重要節點城市、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鄉村全域振興示範樣本」的目標,堅定信心、凝心聚力,推動「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乘風破浪、勇毅前行。
藍圖繪就,正當乘風破浪;使命在肩,更需奮勇前行。胡學駿勉勵領導幹部帶頭攻堅,把自身工作自覺融入三水改革發展事業大局,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保持苦幹實幹、能幹善幹的實踐品格,勇挑重擔,把各項工作任務抓細抓具體,為再譜「十四五」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撰文:李周秦 魏英 三宣 餘德偉
回眸「十三五」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全會報告指出,「十三五」時期,面對大變局大變革大事件的深刻影響,三水區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以「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全區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
具體來說,三水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實體經濟立區、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十三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8萬元。創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高新技術企業增長6倍,達540家。
在城市品質建設方面,競爭力顯著提升。三水堅持以人為本,推動城產人融合發展,「三水地段」的「灣區價值」更加凸顯。強化規劃引領,「一主三副」城市化格局加快成型。中心組團三水新城「城市客廳」價值彰顯、北江新區功能不斷完善,副中心「魅力白坭」厚積薄發,「城市樂平」華麗蝶變,「品質大塘」煥發新顏,「美麗蘆苞」提階晉檔,「康城南山」特色發展。教育和醫療衛生短板加快補齊,區文化活動中心、三水北站片區崛起城市人文新地標。
5年來,三水區遵循頂層設計,發揮基層活力,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發展瓶頸、激發內生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降低企業成本175億元。「英才計劃」紮實推進,「淼城英才」「淼城工匠」品牌效應凸顯。以黨建引領「五大路徑」、城鄉融合「六個協同」「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探索新路。
「十三五」期間,三水社會民生事業加快發展。六成以上財政支出用於社會民生事業,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持續辦好民生十件實事,累計投入2.7億元實施「民生微實事」1500多個,覆蓋全部村居。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幫扶遂溪縣貧困村、對口幫扶四川涼山州鹽源縣實現脫貧摘帽,對口鬱南產業幫扶、援疆援藏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建設大灣區先進位造業基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三水區搶抓「雙區」建設和廣佛全域同城化重大機遇,縱深推進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時期。
會議指出,「十四五」時期,三水要始終沿著總書記、黨中央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深化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圍繞打造「廣佛極核重要節點城市、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鄉村全域振興示範樣本」的目標,堅定信心、凝心聚力,推動「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乘風破浪、勇毅前行。
打造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是三水本次區委全會最核心的議題。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是三水的立區之本、強區之基。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三水產業基礎不斷夯實,高端裝備製造、泛家居、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四大產業集群企業數量超2000家,總產值規模超過3400億元,2019年位列全國工業百強區第12位。同時,在廣州都市圈東西兩條產業帶中,三水位處廣佛肇產業帶區位中心,是大灣區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與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交匯點和集聚地。
以大平臺承載大項目、支撐大產業,是三水產業高端化的重要方法論。三水將依託厚實的產業基礎和承載大項目的空間優勢,大力承接廣深創新資源外溢,吸引優質產業項目集聚,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成為大灣區先進位造業基地。
產業是支撐區域發展的核心動力。接下來,三水將堅持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級,全力打造大灣區製造業創新發展重要承載地。
具體而言,三水將通過大力實施高質量招商行動,聚力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全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優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數位化發展,建設高質量發展新經濟走廊等重點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三水要堅持把創新擺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必須堅持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以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和政策鏈「五鏈融合」,著力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級。
「品質城市+鄉村振興」實現城鄉形態全域提升
三水是一個發展中的地區、成長中的城市,在發展建設中塑造著現代化的城市形態,也在歲月沉澱中涵養了開放包容的人文氣息。「十三五」期間,三水堅持以人為本,推動城產人融合發展,「三水地段」的「灣區價值」更加凸顯。
「我們要堅持『以城市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推進高水平、現代化的城市項目建設,讓生活在三水的市民感受到更多美好。」全會報告指出,三水將堅持以品質城市點亮美好生活,持續提升城市發展能級,著力構建現代化城市新格局。
具體而言,三水將大力構建三水新城、北江新區、西南老城「一環三區」強中心格局以及「一主三副」城市化格局,深入推進「城市樂平」「品質大塘」「魅力白坭」三個副中心建設,推動蘆苞、南山特色發展。加快打造現代化城市交通體系。堅持「東聯西拓北延」,著力打造現代化交通網絡,以「軌道上的三水」對接「軌道上的大灣區」。擦亮灣區之源生態名片,實施新一輪文化三水行動,著力構建「全域全景+特色驅動+產旅融合」三位一體全域旅遊發展模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
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縣區級試點,三水以黨建引領「五大路徑」、城鄉融合「六個協同」「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探索新路:樂平鎮獲評2019年度廣東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制度」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西江十裡畫廊獲評全省美麗鄉村精品路線;「政銀保」支農惠農22億元;2019年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30536元,增長46.3%。
鄉村振興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全會報告提出,三水將打造全省鄉村振興典範,加快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面貌全面提升、農民全面發展。
在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上,三水將高水平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雲東海湖、大同湖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承接城市資源的新平臺,為城鄉融合發展拓展新空間。進一步提升白坭文創古鎮、樂平廣府印象小鎮、西南水都小鎮建設水平,拓展城鄉融合發展新內涵,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上,三水將打造大灣區綠色農業示範區,以「園區化」推動農業轉型升級,高標準推進三水特色產業現代漁業產業園、南山萬畝智慧農業園、現代化生豬產業項目等建設。加快建設三水區漁業產業園「智慧漁芯」,促進文旅農旅融合發展,全鏈提質美麗經濟發展,彰顯「廣東鄉村、三水韻味」。
在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上,三水將建設富有嶺南風韻、三水特色的美麗鄉村。深入推進「五個美麗」建設,全面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以自然村為單元全域建設高標準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實現美麗三水全景呈現。把鄉村振興「美麗指數」與強化落實四級長效管理機制相結合,推動三水鄉村從「一時美」向「時時美」轉變。
■評論
從「三水案例」
看「全周期管理」
王伯樂
12月19日晚,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在佛山市三水區召開。三水捧得三項大獎:蘆苞鎮獨樹崗村獲得廣東特色產業名村;西南街道江根村獲得廣東省農房風貌提升名村;百裡芳華之西江十裡畫廊獲得廣東美麗鄉村精品路線。
選擇三水,是廣東對三水的信任;嘉獎三水,是因為實至名歸。
自2018年三水被賦予「廣東省鄉村振興改革試點」的重任以來,「美麗鄉村」建設成為改革試點的重要一環。
幾乎所有的地區在創建時都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之後,鄉村都能「一時美」,但過不多久就會「舊病復發」。三水也不例外。
推動「剛性建設」,會引發一系列基層矛盾;進行「柔性管理」,會出現治標不治本的結果。
如何創造「人人都參與,鄉村時時美」的生動局面?筆者認為,三水探索出的長效機制,實際上是構建出了一套獨特的「全周期管理」模型。
「全周期管理」是一個管理學概念,注重全周期統籌和全過程整合,以確保整個管理體系從前期預警研判、中期應對執行到後期復盤總結,各個環節均能運轉高效、系統有序、協同配合。
簡單來說,三水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涵蓋了跨區域協同、全要素配置、分層次治理、全流程監督和聯村民自治五個層面。
三水全面啟動「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將七鎮街劃分為南部嶺南水鄉、中部千年村落、北部生態屏障三大示範片區,共融共進打造「三環七帶」示範發展點,構建「魚翔三江、鶴舞南山」的現代嶺南水鄉圖。用跨區域協同「一盤棋」有效地打破了傳統治理體系「條塊分割」的格局。
三水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並建,全域提升鄉村品質顏值;推動園區聯動、村產共建、村企合作等多種路徑發展美麗經濟;以自然村為創建單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推進全區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面、線、點」的全要素配置,保證了投入有計劃、助力有來源、共建有效果。
三水建立區級、鎮街、村居、自然村四級分層次治理的機制,精準識別基層治理中的多元社會關係,針對不同主體、層次、領域等多層級需求,針對規劃、建設、保障、參與等全過程和各環節精準施策,有效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難點和堵點,為「美麗鄉村」建設保駕護航。
三水在全省首創「美麗指數」,率先建立起鄉村振興工作的評價導向,樹立鄉村振興的「風向標」。按照鎮(街)和自然村兩個類別,分別發布季度農村人居環境美麗指數和年度鄉村振興綜合美麗指數。而美麗指數APP的可視化設計,既可以讓外界實時了解美麗三水的動態,也可在宣傳推廣過程實現全流程監督。
在以自然村為單位的「三清三拆三整治」中,三水推動每個自然村建立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的村規民約,通過村民表決,將管理有關規定內化為村民的共識和自覺。西南街道江根村民小組將人居環境整治與年終分紅掛鈎寫進村規民約,樂平鎮首創「道德貸」引導村民自覺,將村民自治的效能充分發揮了出來。
總體而言,三水不但向廣東交出了一份「美麗」的答卷,也破解了基層治理過程中的一道難題。希望有更多的「三水案例」,為廣東鄉村振興提供借鑑。
(作者系三水區政協委員、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相關
分組討論熱議全會報告
聚焦三大目標定位
12月23日,中共佛山市三水區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召開,從更高的起點描繪了「十四五」時期三水區發展藍圖,這在分組討論上引起廣泛熱議。與會人員熱議優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質,產業轉型升級和集群建設,全域鄉村振興等重點話題,認為全會報告定位準確,契合三水實際發展情況,對一線工作者有著清晰的指引。
全會報告指出,啟航「十四五」,全面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三水的前行方向。三水圍繞打造「廣佛極核重要節點城市、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鄉村全域振興示範樣本」的目標,再譜「十四五」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在分組討論中,各鎮街相關負責人就產業升級、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的未來方向進行了闡述。西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伍聰穎表示,從全會報告中看到了西南發展的未來,西南作為三水中心城區,未來將打造西南中心品質,實施老城區活化亮化,北江新區TOD升級建設。在鄉村振興上將把昆都山、十裡畫廊,四個百年融合打造西南精品,彰顯西南特質價值。同時圍繞水都基地、北江科創園兩大產業片區進行產業集群建設,將水都基地打造為千億級全國食品飲料基地。
三水區副區長、雲東海街道黨工委書記林均恆表示,近幾年,三水新城城市雛形完善,價值高地顯現,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吸引了資金、項目、人才聚集。接下來將對城市建設進一步提升,從高標準加快推進城市服務和先進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精心打造城軌TOD片區高端服務圈及雲東海國家溼地公園休閒生態文旅圈、加快打造中國(佛山)電子通信產業園等方面發力,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抓好落實。
三水區委委員、白坭鎮委書記何海虹表示,白坭作為三水南部副中心,交通路網已經全面開通,坐擁新機場和佛山西站兩大樞紐,未來可以無縫對接大灣區,商流物流人才流。接下來重點做好載體,打通內部路網,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隨時準備承接大項目金鳳凰。同時白坭也將引導傳統企業優化工業流程,打造高端建材行業。鄉村振興上將從點上出彩走向全面開花實現「要我做」變為「我要做」、點上創建變為全面覆蓋、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三個轉變。
全會報告還指出,三水著力構建現代化城市新格局,大力構建三水新城、北江新區、西南老城「一環三區」強中心格局,大力構建「一主三副」城市化格局,堅持全區「一盤棋」,深入推進城市樂平、品質大塘、魅力白坭三個副中心建設,推動蘆苞、南山特色發展。支持鼓勵各鎮街錯位融合發展,推動鎮街打造高質量發展主戰場,不斷強化區鎮聯動齊肩並進良好態勢。
三水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李軍表示,全會報告對各個鎮街的發展定位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各鎮街要找準以城聚能的發力點,在城市發展中先行一步,與兄弟鎮街錯位發展,包括功能錯位、產業錯位,體現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中心的強輻射和帶動效應。
「城市三水」要再譜發展新篇,重在行動、要在落實,而落實的關鍵在人。三水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林進浪表示,要發揮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幹部進行自覺管理,把自身工作自覺融入三水改革發展事業大局。
「此次全會既是總結『十三五』,也是謀劃『十四五』,三水發展的大方向就是圍繞高質量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三水區委書記胡學駿就城鄉形態、產業發展、民生工程、政務服務多個方面與與會人員交流互動,勉勵幹部要有敢作敢為的「亮劍」精神,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把「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走對走實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