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拿好波波沙,一起喊烏拉。二戰蘇聯衝鋒鎗編制

2020-12-25 瘋狗的輕武

註:本文翻譯自Battleorder於2020年8月發布的視頻「Soviet Stormtroopers: WW2 Submachine Gun Units | Organization & Tactics」(蘇聯突擊隊:二戰衝鋒鎗單位編制與戰術,但這篇只說編制),我為啥不直接搬視頻呢?因為視頻裡都是以圖片來展示的,我還得翻譯配字幕,麻煩,不如直接用圖文方式表達。當然,我也不是存粹翻譯,裡頭會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

首先,在1939年,蘇軍的步兵師中是沒有衝鋒鎗編制的(這點上德國人也差不多,1939年的德軍步兵師只有3挺衝鋒鎗),但當時PPD衝鋒鎗是有的,只不過多數裝備給邊防部隊以及警察。直到11月30日的蘇芬戰爭開打之後,蘇聯人在面對裝備了索米衝鋒鎗的芬軍吃了不少虧,尤其是蘇軍經常被芬蘭的小股部隊突襲,衝鋒鎗在這時候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那麼吃一塹長一智,蘇軍開始重視自動武器在班組裡的比例,1941年,紅軍標準11人步兵班裝備如下圖,兩支PPD衝鋒鎗、一支DP28大盤雞機槍,其餘人手一支SVT40半自動步槍。

很明顯,這只是個理想配置,實際上到德國入侵,蘇聯的步兵班配置和蘇芬戰爭時期沒啥區別,一挺大盤雞,其餘全是莫辛納甘。

有時候一些步兵班需要承擔突擊任務,那麼會把大盤雞換成PPD衝鋒鎗,好歹輕便一點,如下圖。當然,這一時期的蘇軍被德國人打的暈頭轉向的,編制上很混亂,沒有一個標準。

到了1941年12月,早期蘇軍的配置就差不多定型了,如下圖。班長持PPD衝鋒鎗,班裡有一挺DP28輕機槍。

其實說白了,問題主要是出在PPD屬於第一代衝鋒鎗,大量的銑削件讓它加工非常麻煩。這時候,PPSh41登場了(1941年11月開始定型生產),用衝壓件替代銑削件太明智了,下圖放出當年蘇軍各武器的生產成本和工時,不過這裡沒放出更簡單的PPS43價格,不過從工時看,比PPSh41減少了一半還多。

到1942年,大量的PPSh41開始送上前線,工廠每天都能產3000支,足夠滿足4-5個步兵排的衝鋒鎗需求。到了1942年7月,紅軍步兵班的人數也從11人減少到了9人。

不過這一時期還沒迎來衝鋒鎗的大爆發,只能說1942年的產能是讓所有的步兵師都能按照每個班起碼有一支衝鋒鎗的水準配置。但到了1943年就不一樣了,產能已經溢出,而且咱們從成本去看,一支PPSh41甚至比莫辛納甘還便宜,另一方面,PPSh41發射的7.62x25mm託卡列夫彈的彈道比9mm帕拉貝魯姆以及.45ACP都好太多了(因為口徑小、彈頭輕),而且PPSh41是木質固定槍託,有快慢機,單發精度比MP40優秀很多,所以至少在200米之內,PPSh41還能一戰,這也是蘇軍為啥後來會出現PPSh41排的原因。

回到主題,1943年,蘇軍的步兵連開始有了專業的衝鋒鎗排,排下轄2個輕衝鋒班和2個重衝鋒班,每這個配置就非常過分了。

輕班8支波波沙+大盤雞

重衝鋒班則是兩挺DP28輕機槍

整個排的話圖形化表示如下(反正也是Battleorder自家的圖)

往上說的話,每個步兵連都有一個衝鋒鎗排和兩個步槍排,而衝鋒鎗排往往負責突進或者迂迴,雖然火力是猛,但死亡率還是蠻高的。

到了1944年12月,或許是因為火力足夠,因此人數被削減到了7人。

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在1943年11月的摩託化步兵營下轄的步兵營全是衝鋒鎗為主的編制,下圖中Battalion HQ下邊的SMG是搭乘卡車的兩個衝鋒鎗連,每個連下轄三個衝鋒鎗排+1機槍排,右邊的那個衝鋒鎗排

而還有一個衝鋒鎗連是專司步坦協同的

沒錯,他們就是蘇維埃的靈魂,平時充當"人肉裝甲"掛載坦克上,抵達戰場之後一股腦從坦克上下來,ураaaaaaaaa!

相關焦點

  • 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
    但二戰時期則變成了衝鋒鎗較量的主戰場,不管是在史達林格勒的巷戰還是半履帶裝甲車上,衝鋒鎗都成了不可獲取的武器。但各個國家之間對衝鋒鎗的應用理解也有差別,所以狗子這篇特別和大家聊聊這個。先從毛子來,毛子二戰經典形象就是一群拿著波波沙的大頭兵從T34上跳下來,然後高呼烏拉一波帶走對面德棍。
  • 」橫行巷戰「的波波沙衝鋒鎗,為何戰後迅速消失?|輕兵器問答
    NO .1 」橫行巷戰「的波波沙衝鋒鎗,為何戰後迅速消失?因為AK突擊步槍的出現,PPSh-41波波沙衝鋒鎗這種類型的武器已經沒有很大意義了。二戰時裝備衝鋒鎗的優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個大國的輕武器設計思路還比較保守,均採用了動能較大,後坐力也比較大的全威力步槍彈。
  • CF生化模式刷分利器 二戰功勳武器-波波沙
    佚名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在反法西斯的戰鬥中誕生了許多功勳武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屢建奇功的二戰名槍
  • 索米衝鋒鎗和「波波沙」區別,其實很好辨認!
    索米衝鋒鎗其實和波波沙雖然非常像,但是也非常好區分:波波沙槍管外罩截面是圓角矩形,而索米槍管是圓形。索米散熱孔是長條狀,波波沙散熱孔是大號的方孔。波波沙有自帶一個制退器(即外罩比槍管長一點),索米沒有。另外索米衝鋒鎗的機匣後面有栓,而波波沙則是密封的。
  • 二戰衝鋒鎗四分天下,司登、MP40、波波沙、M3黃油槍,小型武器的狂歡
    美國的M3黃油槍 在二戰中,主流的衝鋒鎗只要由美國、德國、蘇聯、英國使用,對應的衝鋒鎗也就是M3衝鋒鎗、MP系列衝鋒鎗、PPSh-41衝鋒鎗和司登衝鋒鎗
  • 突擊步槍問世後,衝鋒鎗退居二線!二戰那些已永遠消失的「經典」
    二戰末期,一款具有劃時代革命的槍械出現了,這就是納粹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雖然這款新式槍械並沒有能改變德國失敗的命運,但它對以後的槍械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突擊步槍的設計理念成為戰後各國單兵武器的主流,而蘇聯的AK47更是將這一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
  • 波波沙衝鋒鎗最大的優點也是最大的缺點,中國仿製棄用這一設計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1941年,來自蘇聯的格裡戈利·斯帕設計了PPSh-41衝鋒鎗,中文名波波沙衝鋒鎗,檢驗過後,波波沙衝鋒鎗大規模量產,主要被使用於蘇軍陸軍步兵
  • 二戰表現最好的衝鋒鎗:第2剛誕生時被嘲笑,後來人人搶著要
    不過戰爭推動軍事科技的革新,今天我們來說說,二戰表現最亮眼的衝鋒鎗。 M3衝鋒鎗:美軍打造出來的制式武器,因為湯普森衝鋒鎗已經漸漸展現出乏力的姿態,所以他們急需一支更加輕便且具有實用性的槍械,就這樣M3衝鋒鎗的誕生了。
  • 芬蘭榮耀:狙擊槍標準打造的衝鋒鎗?光環卻被「抄襲者」無情遮蓋
    作者:二戰靚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衝鋒鎗鼻祖德國MP18衝鋒鎗橫空出世,德軍風暴突擊隊拿著它,當時可是大殺四方!雖然戰爭結果是德國戰敗了,但MP18衝鋒鎗的威名卻已經讓全世界側目。反倒是蘇聯人那裡「吃一塹,長一智」:他們在看到索米衝鋒鎗的威力,也開始著手仿製「索米」來研發自己的衝鋒鎗。結果他們就整出了「簡單粗暴,物美價廉」的波波沙,這款蘇式衝鋒鎗成本低適合大量生產,逐漸將「索米」的光環無情遮蓋!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大容量彈鼓,以及拉機柄在射擊時固定不動的設計是該槍最大的亮點,也影響了其它衝鋒鎗的設計。優質選材和嚴格的加工工藝標準使「索米」的射擊精度和可靠性甚高,在連發時射擊非常穩定,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二戰衝鋒鎗的佼佼者。但也正因它複雜的加工工藝和昂貴的材料,不適合大量生產,在二戰時期的總產量不超過8萬支。
  • 《明日之後》賈斯汀手裡拿的是打字機還是波波沙?玩家議論紛紛!
    最近快樂101遇到了危機,龍百萬「臨危受命」決定攜手玩家一起重回101進行深造。快樂101到底遇到了什麼危機呢?玩家可以去市長賈斯汀那裡探一探口風。賈斯汀丟掉了粗粗的雪茄,脫下了帥氣的披風,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當我們靠近他的時候終於知道了原因。原來快樂101前些日子接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護送一位重要人物回到北方帝國。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該槍射擊精度好,性能穩定,為二戰結束前蘇聯軍隊的制式步兵武器。 上世紀20年代後,大量莫辛-納甘步槍傳入中國,因且槍聲清脆,特別是供彈、發射動作乾脆利落,連續發射時如同水珠濺落,中國人詩意地稱其為「水連珠」步槍。抗美援朝戰爭時,志願軍部隊大量裝備蘇聯提供的M1944式莫辛-納甘步馬槍,即「水連珠」步槍。
  • 二戰手槍彈大起底 俄羅斯篇:顫抖把,小布爾喬亞們
    (可能是老毛子為了槍斃小布爾喬亞時候手感跟好吧~) 納甘左輪在二戰期間裝備量很大,毛子政委要拿著他指揮士兵衝鋒(槍斃逃兵),而狙擊手也拿他當副武器防身用。
  • 我國50式和54式衝鋒鎗的服役歷史
    而在這一段歷史中,我們說到衝鋒鎗不得不提到的便是50式和54式衝鋒鎗。在當時的年代裡,這兩把槍算是我們仿造的成果,但是它們同樣是我們國產槍械研發的開始,從這兩把槍以後,我國才逐漸的走上了自主研發槍枝的道路,而這兩把槍的研發,在當時也算是一項不小的成就,在緊隨其後的韓戰中,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們,手中拿的便是我們自己生產的50式衝鋒鎗。
  • 瓦爾特使用的是什麼衝鋒鎗?
    二、射擊的穩定性和精度在二戰期間大量裝備的衝鋒武器中,MP40衝鋒鎗具有較高的精度。由於後坐力很小,MP40在有效射程內的射擊非常精確,在持續射擊中的精度更是無人能比。 一把連續射擊中的蘇聯波波沙和英國司登都是很難控制,而任何一個德國新兵都可以控制住猛烈射擊中的MP40。在較近距離作戰中提供密集的火力。這主要還是來自於MP40的設計思路。
  • 二戰德國軍人的標誌,5年生產120萬支,並非人手一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戰爭方式(坦克的出現)的改變,二戰對戰雙方,已經由塹壕戰對射,轉變為閃電戰和遭遇戰。尤其遭遇戰已經成為二戰巷戰的主要作戰方式。根據史料記載,二戰遭遇戰作戰距離普遍在100米左右,而且大多沒有心理和生理準備。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種火力強大的槍械。這也是衝鋒鎗這種武器,能得到重用的關鍵。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是美軍在一戰及二戰期間裝備的制式步槍。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從國民黨軍手中繳獲了相當數量的春田步槍。該槍射擊精度好,性能穩定,為二戰結束前蘇聯軍隊的制式步兵武器。上世紀20年代後,大量莫辛-納甘步槍傳入中國,因且槍聲清脆,特別是供彈、發射動作乾脆利落,連續發射時如同水珠濺落,中國人詩意地稱其為「水連珠」步槍。抗美援朝戰爭時,志願軍部隊大量裝備蘇聯提供的M1944式莫辛-納甘步馬槍,即「水連珠」步槍。
  • 500米左右大概是衝鋒鎗的最遠射程
    衝鋒鎗,由於發射的是手槍彈,這是基本軍事常識,因此手槍彈既射不遠,同時對有生目標的殺傷力也比較低,故而衝鋒鎗的有效射程都不會太遠,一般也就百米左右,參考二戰時期衝鋒鎗的射程,即可得出結論,即便是步槍有效射程減半,一般步槍有效射程400米,那麼衝鋒鎗有效射程也就200米左右。
  • 世界上公認子彈最多的七大衝鋒鎗,最後一把彈容上百!
    TOP 1:湯姆遜衝鋒鎗:美國二戰時期的經典衝鋒鎗,又名「湯普森衝鋒鎗」,外號「芝加哥打字機」,它的直形彈匣很常見,但是有時會使用彈鼓,那簡直就是一把輕機槍了~TOP 2:波波沙衝鋒鎗:型號PPSH-41,二戰期間由前蘇聯的斯帕金所造,俗稱「人民轉輪槍」,該槍與湯姆遜衝鋒鎗曾經統領過整個天下
  • 竟將AK-74裝到二戰步槍上 看看那些外形另類的槍械
    圖為一款添加了消音器的PPS衝鋒鎗,PPS衝鋒鎗是一款誕生於列寧格勒戰役的武器,製造簡單,其結構相當的簡單和堅固耐用。當PPS衝鋒鎗生產出來後就立刻被蘇軍拿去和德軍火拼。圖為一款添加了消音器,去掉槍託改用握把的波波沙-41型衝鋒鎗。波波沙-41型衝鋒鎗是蘇聯紅軍步兵在二戰中的標誌性裝備之一,也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多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