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一款具有劃時代革命的槍械出現了,這就是納粹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雖然這款新式槍械並沒有能改變德國失敗的命運,但它對以後的槍械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突擊步槍的設計理念成為戰後各國單兵武器的主流,而蘇聯的AK47更是將這一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
但隨著突擊步槍在世界軍隊中的風靡一時,很多經典槍械卻默默的退居二線,比如衝鋒鎗,軍隊已經很少裝備了,因為突擊步槍已經集合了衝鋒鎗的優點,而二戰時衝鋒鎗在當時軍隊中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還湧現出了很多絕世經典:
美國M3衝鋒鎗:M3衝鋒鎗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衝鋒鎗。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鎗,M3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黃油槍。
1943年秋季,美軍開始裝備M3衝鋒鎗,雖然廉價,但卻「物美」。剛開始,美軍士兵對M3的外觀表現出極不習慣,外觀被士兵們恥笑為"注油槍"。可是M3衝鋒鎗一投入實戰後,因射擊時易於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們的信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共生產了605664支M3衝鋒鎗,而這些槍全部是由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
蘇聯PPSh41衝鋒鎗:戰爭中蘇軍為取代結構複雜的PPD系列衝鋒鎗,而設計出了波波沙衝鋒鎗,沒成想卻是一款非常成功衝鋒鎗。該槍1941年設計,42年大量裝備蘇軍,而德軍戰場上也繳獲大量波波沙,他們寧願扔了精緻的MP40,可見這款衝鋒鎗的受歡迎程度。
因為波波沙衝鋒鎗與MP40相比,波波沙除了火力持續性高外,還有個主要優勢,就是不容易卡彈,這一點在生死瞬間的戰場上格外重要。而且東線戰場上天氣比較惡劣,氣溫經常在零下二十至三十度之間,而波波莎受到的影響卻很小,它在嚴寒中卡殼機率也非常小。到20世紀40年代末,該系列衝鋒鎗共生產了約600萬支,也是二戰中產量最大的衝鋒鎗 。
英國司登衝鋒鎗:二戰期間英軍的司登衝鋒鎗可以說名氣也不小,但如果要說到它的性能,卻是最糟糕的武器之一。這款衝鋒鎗太容易走火,如果手持司登衝鋒鎗的英軍士兵敢走在隊伍的最末尾,會被大家狠狠的揍上一頓。
除了容易走火,司登槍的射擊精度也很差,跟同時代的波波沙和德國的MP40簡直沒法比,但是這款武器地位卻很高,產量非常大:一方面是因為造價便宜,另一方面是救了英軍的急,讓英軍步兵近戰火力上了一個檔次。
司登衝鋒從1941年中到1945年末,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總共生產了超過400萬支的"司登"式衝鋒鎗,被大英國協軍隊廣泛地使用於二戰中後期的歷次作戰中,雖然性能不太好,但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還是值得肯定的。
德國MP38和MP40衝鋒鎗:德式MP38衝鋒鎗以精緻而著稱,它起源於MP36的試驗原型槍,但內部結構上還保留著一戰時MP18的特徵。1938年MP38正式定型並裝備德軍,並在波蘭戰役中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短小精悍的MP38衝鋒鎗滿足了德軍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的需求。
因為這款衝鋒鎗最大的亮點是注重人機功效,德軍機械化步兵可以很輕鬆地在裝甲車裡朝外射擊,可摺疊的槍託給予了更多的應用場景,特別是傘兵,其較低的射速反而提供給士兵良好的可操作性,精度方面在衝鋒鎗中也算是非常好的!
但MP38的簡易保險不可靠,受到大震動時較容易走火,於是1939年德國人針對保險機構進行改進,改進後命名為MP38/40式。隨著戰爭的進行,對衝鋒鎗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製作精良的武器簡化生產工藝以及降低生產成本是當務之急。
因此為了進一步簡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1940年MP38/40再次進行改進,並正式命名為MP40。早期MP38/40隻有德軍步兵小隊的隊長和隊副才可以裝備,後來隨著MP40的大量生產,其在德軍步兵中比重也逐漸增加。
MP40從1940年開始生產,作為德軍的主力武器之一,產量卻一直不高:到45年戰爭結束竟然只有1037400支,其他都是MP38型。戰爭中生產這麼久的衝鋒鎗,其產量可以說很低了,只有美軍43年才開始生產的M3衝鋒鎗比它低一點。
美國湯姆森衝鋒鎗:這款衝鋒鎗可能是世界上名氣最大的輕武器之一了,因為採用老式技術,湯姆森衝鋒鎗的大部分零件都是鑄件,不是二戰中後期衝鋒鎗大量採用的衝壓技術。這種結構雖然讓湯姆森衝鋒鎗非常堅固耐用,但也變得較重不便於攜帶,而且造價昂貴。
湯姆森衝鋒鎗因為美國黑幫愛用,所以也有芝加哥打字機、芝加哥小提琴的稱號。參戰初期,美軍並沒有自己的制式衝鋒鎗,於是1942年在M1928A1式的基礎上,改進並命名為M1式衝鋒鎗,並正式裝備美軍,後來又改進為M1A1式衝鋒鎗。二戰期間湯姆森衝鋒鎗生產量達140多萬支,1945年正式停止生產 。
當然,整個二戰期間各國裝備的衝鋒鎗種類繁多,以上只是列出一些名氣大,裝備數量多的幾款經典衝鋒鎗而已,而另外還有日本百式衝鋒鎗,德國MP41等,因為質量太差,裝備量也很少,名氣也不大,所以這裡就不再多寫了。
《歷史雜談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