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步槍問世後,衝鋒鎗退居二線!二戰那些已永遠消失的「經典」

2020-12-17 歷史雜談驛站

二戰末期,一款具有劃時代革命的槍械出現了,這就是納粹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雖然這款新式槍械並沒有能改變德國失敗的命運,但它對以後的槍械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突擊步槍的設計理念成為戰後各國單兵武器的主流,而蘇聯的AK47更是將這一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

STG44突擊步槍

但隨著突擊步槍在世界軍隊中的風靡一時,很多經典槍械卻默默的退居二線,比如衝鋒鎗,軍隊已經很少裝備了,因為突擊步槍已經集合了衝鋒鎗的優點,而二戰時衝鋒鎗在當時軍隊中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還湧現出了很多絕世經典:

美國M3衝鋒鎗:M3衝鋒鎗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衝鋒鎗。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鎗,M3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黃油槍。

M3衝鋒鎗

1943年秋季,美軍開始裝備M3衝鋒鎗,雖然廉價,但卻「物美」。剛開始,美軍士兵對M3的外觀表現出極不習慣,外觀被士兵們恥笑為"注油槍"。可是M3衝鋒鎗一投入實戰後,因射擊時易於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們的信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共生產了605664支M3衝鋒鎗,而這些槍全部是由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

蘇聯PPSh41衝鋒鎗:戰爭中蘇軍為取代結構複雜的PPD系列衝鋒鎗,而設計出了波波沙衝鋒鎗,沒成想卻是一款非常成功衝鋒鎗。該槍1941年設計,42年大量裝備蘇軍,而德軍戰場上也繳獲大量波波沙,他們寧願扔了精緻的MP40,可見這款衝鋒鎗的受歡迎程度。

PPSh41衝鋒鎗

因為波波沙衝鋒鎗與MP40相比,波波沙除了火力持續性高外,還有個主要優勢,就是不容易卡彈,這一點在生死瞬間的戰場上格外重要。而且東線戰場上天氣比較惡劣,氣溫經常在零下二十至三十度之間,而波波莎受到的影響卻很小,它在嚴寒中卡殼機率也非常小。到20世紀40年代末,該系列衝鋒鎗共生產了約600萬支,也是二戰中產量最大的衝鋒鎗 。

英國司登衝鋒鎗:二戰期間英軍的司登衝鋒鎗可以說名氣也不小,但如果要說到它的性能,卻是最糟糕的武器之一。這款衝鋒鎗太容易走火,如果手持司登衝鋒鎗的英軍士兵敢走在隊伍的最末尾,會被大家狠狠的揍上一頓。

司登衝鋒鎗

除了容易走火,司登槍的射擊精度也很差,跟同時代的波波沙和德國的MP40簡直沒法比,但是這款武器地位卻很高,產量非常大:一方面是因為造價便宜,另一方面是救了英軍的急,讓英軍步兵近戰火力上了一個檔次。

司登衝鋒從1941年中到1945年末,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總共生產了超過400萬支的"司登"式衝鋒鎗,被大英國協軍隊廣泛地使用於二戰中後期的歷次作戰中,雖然性能不太好,但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還是值得肯定的。

德國MP38和MP40衝鋒鎗:德式MP38衝鋒鎗以精緻而著稱,它起源於MP36的試驗原型槍,但內部結構上還保留著一戰時MP18的特徵。1938年MP38正式定型並裝備德軍,並在波蘭戰役中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短小精悍的MP38衝鋒鎗滿足了德軍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的需求。

MP38和MP40衝鋒鎗

因為這款衝鋒鎗最大的亮點是注重人機功效,德軍機械化步兵可以很輕鬆地在裝甲車裡朝外射擊,可摺疊的槍託給予了更多的應用場景,特別是傘兵,其較低的射速反而提供給士兵良好的可操作性,精度方面在衝鋒鎗中也算是非常好的!

但MP38的簡易保險不可靠,受到大震動時較容易走火,於是1939年德國人針對保險機構進行改進,改進後命名為MP38/40式。隨著戰爭的進行,對衝鋒鎗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製作精良的武器簡化生產工藝以及降低生產成本是當務之急。

MP40和波波沙同時上鏡

因此為了進一步簡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1940年MP38/40再次進行改進,並正式命名為MP40。早期MP38/40隻有德軍步兵小隊的隊長和隊副才可以裝備,後來隨著MP40的大量生產,其在德軍步兵中比重也逐漸增加。

MP40從1940年開始生產,作為德軍的主力武器之一,產量卻一直不高:到45年戰爭結束竟然只有1037400支,其他都是MP38型。戰爭中生產這麼久的衝鋒鎗,其產量可以說很低了,只有美軍43年才開始生產的M3衝鋒鎗比它低一點。

美國湯姆森衝鋒鎗:這款衝鋒鎗可能是世界上名氣最大的輕武器之一了,因為採用老式技術,湯森衝鋒鎗的大部分零件都是鑄件,不是二戰中後期衝鋒鎗大量採用的衝壓技術。這種結構雖然讓湯森衝鋒鎗非常堅固耐用,但也變得較重不便於攜帶,而且造價昂貴。

湯姆森衝鋒鎗

森衝鋒鎗因為美國黑幫愛用,所以也有芝加哥打字機、芝加哥小提琴的稱號。參戰初期,美軍並沒有自己的制式衝鋒鎗,於是1942年在M1928A1式的基礎上,改進並命名為M1式衝鋒鎗,並正式裝備美軍,後來又改進為M1A1式衝鋒鎗。二戰期間湯姆森衝鋒鎗生產量達140多萬支,1945年正式停止生產 。

當然,整個二戰期間各國裝備的衝鋒鎗種類繁多,以上只是列出一些名氣大,裝備數量多的幾款經典衝鋒鎗而已,而另外還有日本百式衝鋒鎗,德國MP41等,因為質量太差,裝備量也很少,名氣也不大,所以這裡就不再多寫了。

《歷史雜談驛站》

相關焦點

  • AK-47突擊步槍:56式槍族、81式步槍,都發射7.62mm短彈
    永遠的56式半自動步槍。 56式衝鋒鎗,就是當年引進原槍和所有技術圖紙的AK-47突擊(自動)步槍,發射7.62X39mm中間威力步槍彈,但仿製以後的此槍,卻被命名為56式衝鋒鎗。
  • AK-47突擊步槍:56式槍族、81式步槍,都發射7.62X39mm短彈
    56式衝鋒鎗,就是當年引進原槍和所有技術圖紙的AK-47突擊(自動)步槍,發射7.62X39mm中間威力步槍彈,但仿製以後的此槍,卻被命名為56式衝鋒鎗。56式衝鋒鎗影響了中國數代人,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更改過來,即便當下,許多文章仍然喜歡稱56式衝鋒鎗,實話實話,稱56式自動步槍,當年的那些老兵會很急。
  • 突擊武器還是自衛武器?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
    咱們都知道衝鋒鎗在戰場上的應用始於1918年,也就是一戰末年。而它的主要職責便是讓士兵突破敵方陣線後,在塹壕內收人頭,擴大戰果。也正由於這種戰術的應用場景比較單一,所以在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衝鋒鎗只是作為特種武器使用,並沒有下發到各個部隊。
  • 那些曾經出現的二戰經典武器排名-步槍篇,總有一款你聽過的!
    很多人馬上能想起那些慘烈的戰役,諾曼第登陸、閃擊法國、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突襲珍珠港、敦刻爾克大撤退等等。那如果說到二戰的武器裝備,相信會有數不清的回憶湧上心頭,最著名的應該屬於美國的原子彈了。這款武器的出現,直接改變了整個二戰甚至是整個世界的當時以及未來的走向。今天要說的卻是不那麼引人注意但又實實在在在戰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武器,單兵武器。
  • 二戰只有德國有突擊步槍?美國:不服,我明明是被軍工廠坑了
    在很多軍迷心目中,印象當中最早的一款突擊步槍是ak47。稍微愛鑽研的軍事愛好者則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服役的突擊步槍是德國生產的StG44突擊步槍。算上在他之前的廣泛實驗型Mkb42,這應該就是最早的突擊步槍了吧。
  • 為一戰研製的湯姆森衝鋒鎗,為何卻在20年後才走向二戰戰場?
    雖然當時湯姆森衝鋒鎗的廣告都極力把這款槍塑造成維護正義的形象,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款衝鋒鎗自從問世以後就一直背負著「黑幫武器」的罪名並不斷受到官方的嚴格管控,至於奧託軍火公司面臨著破產的局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湯姆森衝鋒鎗才得到了一個翻身正名的機會。
  • 三八式射程1000多米、突擊步槍400米,戰鬥民族如何做到3150米?
    三八式步槍是個服役了40年的老兵王,性能、可靠性那是槓槓的,在40年的時間裡,三八式步槍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日俄戰爭後加了一個防塵蓋),它的設計思想在二戰後已經很過時了,一切為了打的更遠、更準。二戰前後,主要的軍事強國都將步槍的槍管縮短了,因為大家逐漸認識到,步槍太長會變得笨重不易攜帶,對士兵的體力消耗極大,在塹壕中攜帶更為不變,不管是陣地戰還是運動戰,步槍太過於笨重的問題都很尖銳。二戰爆發前,德國山地部隊就大量裝備了毛瑟1898式步槍的改進版G98b,說白了就是短槍管的毛瑟步槍,儘管這種步槍的槍管僅有600mm差一點點,但它攜帶起來還是不太方便。
  • 荒野行動:AR18步槍 湯姆遜衝鋒鎗 攜手登場都市陣線
    11月26日的《荒野行動》更新後,全新地圖"都市陣線"上線,與此同時也迎來了兩把全新槍械的加入。作為《荒野行動》必備的射擊武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兩把全新的槍械吧!首先介紹的是步槍新成員AR18突擊步槍,別稱"寡婦製造者"的突擊步槍,單發傷害為43點,射速11.5,射程500,彈容量20,後坐力10.5。該槍使用小口徑步槍子彈,可搭配任意槍口、瞄準鏡和彈夾配件。AR18步槍擁有單點、連射和三連發三種射擊模式,並且自帶兩腳支架,在臥姿狀態下的射擊三連發彈著點更加集中,射擊後坐力更小。
  • 二戰不止德國人有突擊步槍,芬蘭的AL-43了解一下?
    提到二戰芬蘭的輕武器大家腦子裡第一影響應該是KP31索米衝鋒鎗,狗子在這兒就不贅述這把二戰時這把極為優秀,但性價比太差的槍,而聊聊這把不大為人所知的Lahti AL-43。看這把槍的樣子是不是挺像KP31的?
  • AUG突擊步槍,世界唯一成功的無託結構設計步槍,標準模塊化設計
    而直形槍託設計最大的優點就是「由於射擊產生的後坐力藉助直形槍託在一條直線上傳遞,直形槍託步槍槍管上跳或擺動的力矩幾乎為零,加上採用彈道低伸的高初速小口徑槍彈,直形槍託設計突擊步槍的射擊精度比傳統步槍有所提高」。而藉助這些設計,無託步槍在達到甚至超過傳統有槍託步槍幾乎全部性能的同時,整槍長度卻更短,更加適合狹窄空間使用。
  • 經典重生!二戰德國Stg44變成白菜價,全球槍迷瘋搶
    提到二戰德國武器,就不得不說Stg44,作為一款劃時代的經典名槍,很多軍迷們都想擁有一把,但是因為數量稀少,昂貴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不過如今它要變成白菜價了!【軍武次位面】作者:嘿喵Stg44突擊步槍是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Sturmgewehr 44意指:風暴突擊步槍1944年型,這也是「突擊步槍」一名的由來,它是第一支使用了7.92×33毫米短藥筒的中間型威力彈並大規模裝備、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
  • 為何突擊步槍會...
    說起二戰時期的突擊步槍,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德國製造的StG-44,這款武器確實是世界上首款成功的突擊步槍,但StG-44並不孤獨,因為當時還有不少國家也在研究突擊步槍,只不過大多因為不同的原因研發失敗
  • 世界十大知名突擊步槍
    世界十大知名突擊步槍突擊步槍是根據現代戰爭的要求(在縮短的作戰距離上,需要有更高的火力威力和更好的機動能力),將步槍和衝鋒鎗所固有的最佳戰術技術性能成功結合起來。AK-101採用5.56毫米口徑步槍彈,而AK-103則採用傳統的7.62毫米口徑步槍彈,但其侵徹力遠遠優於AK-47和AK-74。G36德國武裝力量的突擊步槍採用北約通用的5.56毫米口徑彈藥,結構簡潔,可靠性高。30發彈夾用透明塑料製成,可迅速了解剩餘彈量。如需持續的火力壓制,可將兩至三個彈夾連在一起供彈,或者換裝100發彈鼓。加掛槍榴彈發射器後,可發射40毫米槍榴彈。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該槍問世後名氣不大,但在蘇芬戰爭中以其性能和戰術使用而名聲大震,並深深「傷害」了蘇軍,也影響了蘇軍的裝備建設。大容量彈鼓,以及拉機柄在射擊時固定不動的設計是該槍最大的亮點,也影響了其它衝鋒鎗的設計。優質選材和嚴格的加工工藝標準使「索米」的射擊精度和可靠性甚高,在連發時射擊非常穩定,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二戰衝鋒鎗的佼佼者。
  • 二戰時期日本的奇葩衝鋒鎗:看完照片整個人都不好了!
    在二戰期間,日本的輕武器極為拙劣,例如6.5毫米的三八式步槍,漏鬥供彈的歪把子機槍,頑固使用氣冷的哈凱斯92式重機槍,被稱為二戰中最糟糕的重機槍。嗯,還有王八盒子手槍,顏值和萌指數都出人意料,一支用來自殺都不合格的手銃。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時期,日本的步槍吃盡了甜頭,出現了很多神槍手。
  • 永遠的「八一槓」!我軍最出色的步槍,也是士兵心中的「白月光」
    在我軍制式步槍的研發裝備歷史上,上世紀80年代問世的81-1式自動步槍不僅具有劃時代意義,也是中國史上最出色的步槍代表。俗稱「八一槓」的81-1式自動步槍是解放軍首款班用制式槍族系列,相對於此前的56式半自動步槍有了全面的性能提升。
  • 重返二戰,戰地最新遊戲中這些經典武器會出現嗎?
    相信在《戰地V》中,除了那些始終陪伴玩家的「老傢伙」們,還會有更多更少見,更加不為人知的武器出現。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不那麼常見,但在《戰地V》中可能出現的武器。對於這些問題,1939年,梅爾文·詹森曾要求軍方測試自己的步槍,希望用這種步槍取代M1加蘭德步槍。但測試結果仍然是M1加蘭德步槍獲勝。不過,M1加蘭德步槍後來還是重新設計了導氣系統,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實戰證明,選擇M1加蘭德步槍確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不久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軍捲入二戰。
  • 這款步槍被玩家稱為「狗雜」,現實中的俄羅斯OTS14突擊步槍
    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款步槍,這款步槍的原產國是俄羅斯,其名為"Groza",諧音也就是"狗雜"。正式名稱為OTS14突擊步槍。是俄羅斯中央設計局設計,並由圖拉兵工廠製造的一款特種突擊步槍。由特種部隊專用,也體現了該槍在現實中也十分的優秀。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M3的槍右側在彈匣後方部位裝有操作槍擊向後運動用的拉機柄,拉機柄是旋轉式結構,向後轉動時,就會使拉機柄內的「L」型傳動杆推動槍擊後退。M3的後端裝有用粗鋼條彎成型的伸縮式槍託,設有橫穿槍後段的槍託固定銷,可在拉出和縮回兩個位置上固定主槍託。向後轉動拉機柄,拉機柄盒內的「L」型傳動杆就會向後方推動槍機。1943年秋季,美軍開始裝備M3衝鋒鎗。
  • 二戰後的澳大利亞輕武器發展史
    為了延長其使用壽命,還有多種改進型號陸續推出,使得歐文衝鋒鎗一直在澳軍服役到1960年代。除了澳大利亞軍隊外,英軍於1950年代在馬來西亞鎮壓叛亂的行動中也使用了歐文衝鋒鎗。實踐證明,這種外形粗獷、動作可靠的自由槍機式自動武器,其性能甚至優於湯姆遜和司登衝鋒鎗。   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的輕武器裝備並沒有多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