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蛇島位於旅順口區西北部的渤海中,距陸地最近處7海裡。島長約1500米,寬約800米,總面積約1.2平方公裡。主峰海拔216.9米,四面多懸崖峭壁,唯東南角有一片卵石灘。
島上植物繁盛,達200餘種。在林叢、石穴、山梁、陰谷等處,活動著1.3萬條左右的蝮蛇,學名黑眉蝮蛇。春秋兩季,是蝮蛇的採食季節,大量遷徙鳥類成為蛇類捕殺的獵物。
原先這裡不叫蛇島,而是與大陸連接的一座座小山峰。由於這裡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常年空氣溼潤,因此成為各種動物的樂園。幾千萬年前的一天,天塌地動,四周成了懸崖峭壁,這裡也成為了一座孤島。而地震後倖存下來的動物為了生存開始互相殘殺,幾個月後,小島成了荒島,幾乎沒有生命的跡象。
唯一留下的就是忍耐力極強,以候鳥為食,生活在巖石縫裡的蝮蛇。沒有食物,它們就忍耐著,候鳥飛來了,便救了它們的命。由於一年只有春秋兩季候鳥飛來,於是蝮蛇為了節省體力保持體內營養,學會了夏眠,好讓自己活到候鳥飛來時。因此蛇島蝮蛇也是世界上惟一夏眠的。蛇島蝮蛇適應了那種惡劣的環境,才在島上繁衍生存了幾千萬年。可以說,蛇島蝮蛇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1981年春,成立了蛇島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也就從那時起,人與蛇共處一島的日子開始了。保護區成立後,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蛇島蝮蛇的數量已達到近二萬條。
蛇可以一年不吃東西,但不能不喝水。蛇島的蝮蛇在多年的進化中鍛鍊出超常的耐飢能力,卻不能喝海水,仍要靠淡水為生。島上的淡水太少,為了不讓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的蛇島成為無蛇之島,管理處通過巡邏艦將島外運來的水放在800個水盆裡供上萬條蛇飲水,後來又在島上打了井,也徹底解決蛇島的淡水問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繫,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