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荃克復天京,左宗棠和曾國藩卻開始互相揭短,到底演戲給誰看

2020-12-20 林屋公子

曾國藩、左宗棠都是湖南人,又同為晚清四大名臣,都是在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嶄露頭角從而一躍成為清朝的封疆重吏。按理來說,兩人關係應該很好。事實上在一開始,兩人私交確實非常不錯,曾國藩甚至可以說對左宗棠有著不小的舉薦提攜之恩。

然而,等到太平天國被剿滅,兩人卻突然交惡,甚至之後老死不相往來。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荃克復太平天國首都金陵,立下蓋世奇功,曾國藩作為湘軍統帥,這潑天之功自然也少不了他的那份。事後,曾國藩給朝廷上有關金陵克復的奏摺。

在摺子中,曾國藩為了誇大曾國荃的戰功,說洪秀全因為被湘軍圍困,早在一月之前就畏罪服毒自殺。至於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則在城破後舉火自焚。其餘太平軍的賊首諸如忠王李秀成,洪秀全的兄長福王洪仁達等人,都被生擒。

接到曾國藩上來的摺子,朝廷方面自是歡喜異常。在中原大地縱橫數省,肆虐十四年的太平天國終於要被徹底剿滅了。為了酬勞曾家兄弟立下的巨大功勳,朝廷決定:賞加曾國藩太子太保銜,賜一等毅勇侯;賞加曾國荃太子少保,賜一等威毅伯。

然而很快,朝廷就發現曾國藩犯下了欺君之罪。

七月初六日,閩浙總督左宗棠上了封奏摺,提到幼天王洪天貴福已經逃出天京城,現在還沒抓住。

剛剛打下金陵那會兒,可能確實不太清楚洪天貴福是否逃出天京城。但作為前線統帥,左宗棠能知道的事兒,他沒道理不知道,事實上他在後面給朝廷上的奏摺裡就提到劉松山、楊昌濬等人都先後來信告訴他洪天貴福已經出逃之事。

六月十六日,曾國荃克復金陵,六月二十三日,曾國藩上報功折,七月初六,左宗棠上折。這中間足足二十天的時候,曾國藩完全來得及向朝廷說明洪天貴福已經出逃,是自己當初誤判了情況。

然而,他什麼都沒有做。直到七月十五日,接到朝廷諭旨,嚴詞斥責他因為貪功而謊報軍情之事,並要求他趕緊找到洪天貴福,並且查明到底有多少太平天國的流寇逃出了天京城。

其實,曾國藩欺君之處可不止這一件。比如洪秀全根本就不是因為什麼坐困愁城畏罪服毒而死,他是因為長期營養不良再加上縱慾過度病死的。另外,李秀成被俘後,朝廷明令要把李秀成送到京師審訊之後當眾問罪,曾國藩卻自作主張在自己的地盤將之秘密處死。

曾國藩為什麼敢這麼幹?當然是仗著朝廷還需要自己,還需要湘軍,他寧願背上對朝廷不敬的罪名,也不想把李秀成交出去壞了自己的大事。

因為左宗棠的原因,曾國藩受到了朝廷斥責。這位以修身養性聞名後世的理學大家,終於開始展露出虛偽的一面。

幾天之後,曾國藩上奏摺《再陳裁撤湘勇及訪查洪福瑱尚無端倪下落片》。

看奏摺名字,曾國藩這是準備裁撤湘軍了。太平天國被剿滅後,曾國藩身邊不少親友都有勸過他登高一呼自立為帝。看來,曾國藩是打算拒絕這些建議,決定當一輩子大清忠臣了。

既然要當好這個忠臣,就不能給朝廷太大的威脅,於是他在摺子中表明太平天國已經被徹底剿滅了,龐大的湘軍也應該裁撤一部分,這是為了讓朝廷安心。

另外,曾國藩在摺子中對左宗棠也做了報復。他說,在今年二月間,左宗棠率軍攻打被長毛佔據的杭州,當時賊軍康王汪海洋部、聽王陳炳文部逃出了十萬之眾,也沒見他說什麼。如今曾國荃打下了天京城,逃出了幾百賊寇,他就嚷得滿世界知道,說什麼我曾氏兄弟為了貪功謊報軍情,我看他就是赤裸裸的嫉妒。

左宗棠也不甘示弱,馬上上了一道《杭州餘匪竄出情形片》,在這封奏摺中,左宗棠辯解到,自己當初並沒有做到四面合圍,杭州、餘杭兩城之間足有六十餘裡,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合圍。另外,對於曾氏所說逃出十萬匪眾,我是一萬個不同意的,確實逃出去了一些人,但絕對沒有十萬這麼多。

對於曾國藩,慈禧還是感激的,不可能真的因為這點事兒就對他怎麼樣。對於左宗棠,以後仰仗的地方還多,左宗棠為自己辯護的摺子剛一上去,朝廷則明確表示不會追究。

兩人的嘴仗,到此也算告一段落,畢竟是當初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現在又都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國之重臣,一來是恪守君子絕交不出惡聲,二來也不想失了體統。

但是,兩人的交情,可也就從此斷了,堅持了多年的書信往來,也徹底結束了。

之後的日子裡,兩人在公務上或有往來,私交上卻是絕無半分。同治五年,左宗棠彈劾時任廣東巡撫郭嵩燾。同曾國藩左宗棠一樣,郭嵩燾也是湖南人,和曾左二人私交都不錯,還是曾國藩的兒女親家。

按理來說,郭左二人既為同鄉,復為好友,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由左宗棠來彈劾郭嵩燾,但左宗棠還是這麼做了。雖然從我們事後人的角度來看,郭嵩燾當時表現確實不太好,但左宗棠也著實有點過分不留情面了。或許,左宗棠這是在向朝廷表明自己要與曾國藩的湘氏集團脫離關係。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雖然兩人在此後餘生絕少交流,卻也很少背後詆毀對方。曾國藩曾多次告誡兒子不要對左宗棠心懷不滿,左宗棠也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曾國藩在個人操守方面可為人之楷模。說明在曾左二人眼裡,對方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或許,當初他們二人之交惡,就是做給朝廷看的也未可知。

畢竟,太平天國被剿滅後,當時各地督撫幾乎都是從曾國藩的湘軍集團出來的,這也是會有這麼多人慫恿曾國藩自立為帝的主要原因。曾國藩左宗棠的兩人的不和,很大可能是故意演給朝廷,演給慈禧看的,為了打消朝廷對湖南集團的戒心。

這也可以解釋曾國藩死後,左宗棠送來的那幅輓聯: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本文作者:天樞

相關焦點

  • 左宗棠瞧不起曾國藩,兩人相互嘲諷揭短,卻無意中成就了千古對聯
    曾國藩勝讀賢書,所以氣質和性格都比較儒雅內斂,但相對於左宗棠而言,左宗棠帶兵打仗,所以或多或少就會有點暴脾氣的嫌疑,兩人如果交手,那肯定是精彩好戲。不過在朝堂之上,左宗棠的官職卻比曾國藩要低,而且曾國藩的聲望還比他高,所以這一點左宗棠自然是不會服氣,於是就出現了左宗棠屢次想要去嘲諷揭短那個比自己「蠢」的曾國藩。
  • 曾國藩和左宗棠互相嘲諷 留下了哪些有趣的對聯?
    比如彭玉麟和李鴻章,就曾因為討論安徽人作戰厲不厲害這個問題,雙方赤膊上陣,打了一場肉搏戰。不過,這些身居高位者,都是有文化的人。君子動口不動手,產生矛盾時,大多數人還是不會像市井無賴一樣互毆,用吵架的方式就解決了。只是文化人吵架有文化人的吵法,不僅要起到諷刺對方的作用,還得順帶展示自己的文採。所以,就產生了一種「對聯吵架」的新形式。
  • 曾國藩和左宗棠,為何水火不容?真相令人欽佩
    洪秀全帶領太平軍一路高歌猛進,清廷嚇得不知所措,不得已而重用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舉人出身的左宗棠,也是在此時踏入仕途,憑藉過人的軍事才能,成為湘軍的主要將領之一,而曾國藩則是他的直接上司。一開始,兩人的關係還算不錯,畢竟是湖南老鄉,而且都很有能力,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為何後來走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呢?網友一針見血地說:他倆是故意演戲給慈禧看的。
  • 曾國藩為何與沈葆楨和左宗棠斷交
    喜的是,經過十二年的苦戰,他統率的湘軍終於攻進了天京城(今江蘇南京),撲滅了佔據此地近十二年的太平天國政權,他為此被賜封一等侯爵,成為有清一代文人封侯第一人;悲的是,也是在這一年,他的兩位好友、曾經的部屬沈葆楨和左宗棠先後與其絕交,從此不通音問、斷絕來往。沈葆楨曾三得曾國藩奏保首先與曾國藩斷交的,是沈葆楨。
  • 如何評價曾國藩和左宗棠的關係?
    歡迎來到小發談歷史,清代的曾國藩和左宗棠,他們是平定太平天國的兩個功臣,當時人稱他們是「曾左」。之所以曾國藩在前面,左宗棠在後面,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曾國藩年紀較大,二是因為曾國藩考的科名較高,第三是因為曾國藩進入仕途比左宗棠要早。
  • 左宗棠和曾國藩為何走向交惡?左宗棠曾孫:兩人這是為了互相保全
    晚清時期,曾國藩和左宗棠是湖南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兩人在當時都有崇高的地位。曾國藩堪稱完人,弟子對他的評價是: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左宗棠的評價也廣為人知,「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兩人如此厲害的人物,同為湖南人,又同屬湘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與左宗棠的反應截然不同,誰愛國一目了然
    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國藩和左宗棠的聲譽是最高的,他們都曾達到過古代文人心目中「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不過可惜的是,清朝的衰亡從「閉關鎖國」那一刻起便已經註定,即使是他們也無力再回天。有的時候重要的不是做出了多大的功績,而是真心的愛國才能受到真正的尊重。曾國藩和左宗棠誰愛國?
  • 左宗棠和曾國藩以及胡雪巖的關係及其發跡史
    左宗棠還是布衣的時候,曾國藩就已經聲名顯赫,身居高位了。雖然兩人都是湖南人,在剛開始的時候,曾國藩還對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幫助和提攜了左宗棠。但是兩人在通往功成名就的道路上,卻是越走越遠,最終交惡。
  • 世人皆知曾國藩、左宗棠,誰人識得胡林翼?可惜可嘆!
    如沒有胡林翼,就沒有後來如日中天的曾國藩,也沒有後來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但世人只知道曾國藩和左宗棠,而不知道胡林翼的才學與能力,其實不遜色於曾國藩和左宗棠,只不過他去世太早了,沒能活到知天命之年。而他的早逝,也使得他的名字,過早地湮沒在同時代名臣的光影之下。
  • 左宗棠與曾國藩:面不和,心和!
    又一則野史,曾國藩去世後,朝廷賜諡號「文正」,左宗棠聽說了,嘟囔說:他都「文正」了,我豈不成了「武邪」? 還有一副多處被引用,至今已無法確切考證作於何時的對聯。曾國藩出上聯:「季子自鳴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吾意見常相左。」左宗棠對下聯:「藩臣當衛國,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問他經濟有何曾?」 1852年起,曾國藩與左宗棠開始通信,一直以兄弟互稱。
  • 曾左李何以決裂?曾國藩和左宗棠因性格,李鴻章與左因情懷
    李鴻章一直對外宣稱為曾國藩弟子,對於曾家也是禮遇有加,在當時,曾紀澤受李鴻章外交思想影響較深,深受曾李洋務運動路線的影響,到後來,曾紀澤才向林左洋務運動路線靠攏。由此可見,曾左矛盾更多地是表面的,曾國藩的眾多兄弟和子侄與左宗棠關係並不差。相反,李鴻章更看重的是曾國藩的權力,正如他推薦曾國荃而非曾紀澤那樣。
  • 左宗棠出上聯嘲笑曾國藩:代如夫人洗腳,曾的下聯卻讓他啞口無言
    左宗棠出上聯嘲笑曾國藩:代如夫人洗腳,曾的下聯卻讓他啞口無言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清朝兩大重臣對聯故事:有的時候,對聯也能夠成為取笑人的「武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話都不好太直接的說出口。如果,看對聯,聽對聯的人知曉其中的意思,定可以用下聯來回擊出聯之人。今天呢,小編就來為大家將一個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對聯故事。清朝的晚期,左宗棠和曾國藩兩個人都是清政府的中流砥柱。而且,兩個人也時常的被別人拿來做比較,因此,兩人之間的恩怨故事不在少數。當初,左宗棠曾經給曾國藩當過幕僚。太平起義軍,也就是在左宗棠和曾國藩的同時對抗下,時常被打擊,最終敗北。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四人,誰的官職最高,諡號最尊?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可是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曾左李胡四人雖說都是清朝的救世之臣,可總有先後之分。那他們之間誰能排第一呢?
  • 晚清時期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位重臣之間是什麼關係?
    曾、左、李三人都是官場上的成功者。他們既不是情種也不是色鬼,他們的婚姻從容、淡定,但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卻是剪不斷、理還亂。先說曾國藩和左宗棠吧。他們是湖南老鄉。曾國藩比左宗棠年長一歲,科舉比較順,28歲就考中進士,此前的會試只失敗過一次。左宗棠就沒這麼好運。
  • 解讀《曾國藩傳》10、「既生瑜,何生亮」,與左宗棠的一世恩怨
    後來,塔齊布湘潭大捷,確立了湘軍和曾國藩威望。左宗棠同時成為了曾國藩與巡撫駱秉章的高參,兩人事事都要碰頭商量。湘軍不斷發展壯大,屢獲戰功,眼看就成了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曾國藩也確實難免有點膨脹,開始有些輕敵。一直冷眼旁觀的左宗棠,覺得驕兵必敗,於是寫信嚴厲批評了曾國藩的輕敵思想。
  • 曾國藩和左宗棠之間到底有什麼恩怨,致使二人半生不相往來?
    晚清中興大臣曾國藩去世之時,昔日同僚左宗棠曾送了28字輓聯。左宗棠在輓聯之上,沉痛的哀悼了曾國藩的去世是國家的損失和不幸,與此同時,左宗棠也表明了自己對於曾國藩的敬佩之情。據說,曾國藩同左宗棠曾是多年的故交好友,但因吵架導致關係決裂。
  • 左宗棠怒懟曾國藩—大人物也有小心眼—小對聯也是大人生
    國難當頭,二人英雄相惜,開始了一生的合作。左宗棠為曾國藩出謀劃、薦人才、供物資,後又歸其麾下,著實為湘軍建設出力不少;而曾國藩也為左宗棠搭平臺、謀出路,不遺餘力地向朝廷薦舉。鹹豐十年,曾國藩實授兩江總督。鹹豐十一年,曾國藩薦左宗棠督撫浙江。終於,左宗棠也躋身朝廷大員,統領一方,有了自己的天地。
  • 在左宗棠、沈葆楨和李鴻章三人之間,曾國藩為什麼更喜歡李鴻章
    曾國藩當了兩江總督後,把他最得意的三個學生也破格調了去,左宗棠、沈葆楨和李鴻章分別任浙江、江西和江蘇巡撫。然而,三個學生都因一己私利,跟曾國藩發生過衝突甚至決裂,只有李鴻章,善於把握分寸,懂得有進有退,所以曾國藩退休時,決定將李鴻章推上去。
  • 英法火燒圓明園後,曾國藩與左宗棠反應為何不同?誰愛國一目了然
    當時,被我們後人稱作「晚清四大中興名臣」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四人中,張之洞仍在為做官實現抱負而奮鬥,「兩江總督」曾國藩應該是官位最大、最受帝王倚重的一位。 而左宗棠此時好歹也有個「四品京堂候補」的身份在曾國藩身邊當差,而作為幕僚的李鴻章暫時還不夠看。
  • 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 他們都是曾國藩一手推薦出來的
    曾國藩從創建湘軍以來,就孜孜不倦地招徠人才、重視人才、推薦人才。不少人才經過曾國藩的推薦後,成為清朝的頂梁柱。在曾國藩推薦的人才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左宗棠和李鴻章。1859年,左宗棠因為惹到了二品武官樊燮,被告御狀,差點項上人頭不保。在走投無路之時,曾國藩向他投來橄欖枝。於是,左宗棠就來到了曾國藩幕府,為他襄辦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