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左宗棠都是湖南人,又同為晚清四大名臣,都是在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嶄露頭角從而一躍成為清朝的封疆重吏。按理來說,兩人關係應該很好。事實上在一開始,兩人私交確實非常不錯,曾國藩甚至可以說對左宗棠有著不小的舉薦提攜之恩。
然而,等到太平天國被剿滅,兩人卻突然交惡,甚至之後老死不相往來。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荃克復太平天國首都金陵,立下蓋世奇功,曾國藩作為湘軍統帥,這潑天之功自然也少不了他的那份。事後,曾國藩給朝廷上有關金陵克復的奏摺。
在摺子中,曾國藩為了誇大曾國荃的戰功,說洪秀全因為被湘軍圍困,早在一月之前就畏罪服毒自殺。至於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則在城破後舉火自焚。其餘太平軍的賊首諸如忠王李秀成,洪秀全的兄長福王洪仁達等人,都被生擒。
接到曾國藩上來的摺子,朝廷方面自是歡喜異常。在中原大地縱橫數省,肆虐十四年的太平天國終於要被徹底剿滅了。為了酬勞曾家兄弟立下的巨大功勳,朝廷決定:賞加曾國藩太子太保銜,賜一等毅勇侯;賞加曾國荃太子少保,賜一等威毅伯。
然而很快,朝廷就發現曾國藩犯下了欺君之罪。
七月初六日,閩浙總督左宗棠上了封奏摺,提到幼天王洪天貴福已經逃出天京城,現在還沒抓住。
剛剛打下金陵那會兒,可能確實不太清楚洪天貴福是否逃出天京城。但作為前線統帥,左宗棠能知道的事兒,他沒道理不知道,事實上他在後面給朝廷上的奏摺裡就提到劉松山、楊昌濬等人都先後來信告訴他洪天貴福已經出逃之事。
六月十六日,曾國荃克復金陵,六月二十三日,曾國藩上報功折,七月初六,左宗棠上折。這中間足足二十天的時候,曾國藩完全來得及向朝廷說明洪天貴福已經出逃,是自己當初誤判了情況。
然而,他什麼都沒有做。直到七月十五日,接到朝廷諭旨,嚴詞斥責他因為貪功而謊報軍情之事,並要求他趕緊找到洪天貴福,並且查明到底有多少太平天國的流寇逃出了天京城。
其實,曾國藩欺君之處可不止這一件。比如洪秀全根本就不是因為什麼坐困愁城畏罪服毒而死,他是因為長期營養不良再加上縱慾過度病死的。另外,李秀成被俘後,朝廷明令要把李秀成送到京師審訊之後當眾問罪,曾國藩卻自作主張在自己的地盤將之秘密處死。
曾國藩為什麼敢這麼幹?當然是仗著朝廷還需要自己,還需要湘軍,他寧願背上對朝廷不敬的罪名,也不想把李秀成交出去壞了自己的大事。
因為左宗棠的原因,曾國藩受到了朝廷斥責。這位以修身養性聞名後世的理學大家,終於開始展露出虛偽的一面。
幾天之後,曾國藩上奏摺《再陳裁撤湘勇及訪查洪福瑱尚無端倪下落片》。
看奏摺名字,曾國藩這是準備裁撤湘軍了。太平天國被剿滅後,曾國藩身邊不少親友都有勸過他登高一呼自立為帝。看來,曾國藩是打算拒絕這些建議,決定當一輩子大清忠臣了。
既然要當好這個忠臣,就不能給朝廷太大的威脅,於是他在摺子中表明太平天國已經被徹底剿滅了,龐大的湘軍也應該裁撤一部分,這是為了讓朝廷安心。
另外,曾國藩在摺子中對左宗棠也做了報復。他說,在今年二月間,左宗棠率軍攻打被長毛佔據的杭州,當時賊軍康王汪海洋部、聽王陳炳文部逃出了十萬之眾,也沒見他說什麼。如今曾國荃打下了天京城,逃出了幾百賊寇,他就嚷得滿世界知道,說什麼我曾氏兄弟為了貪功謊報軍情,我看他就是赤裸裸的嫉妒。
左宗棠也不甘示弱,馬上上了一道《杭州餘匪竄出情形片》,在這封奏摺中,左宗棠辯解到,自己當初並沒有做到四面合圍,杭州、餘杭兩城之間足有六十餘裡,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合圍。另外,對於曾氏所說逃出十萬匪眾,我是一萬個不同意的,確實逃出去了一些人,但絕對沒有十萬這麼多。
對於曾國藩,慈禧還是感激的,不可能真的因為這點事兒就對他怎麼樣。對於左宗棠,以後仰仗的地方還多,左宗棠為自己辯護的摺子剛一上去,朝廷則明確表示不會追究。
兩人的嘴仗,到此也算告一段落,畢竟是當初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現在又都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國之重臣,一來是恪守君子絕交不出惡聲,二來也不想失了體統。
但是,兩人的交情,可也就從此斷了,堅持了多年的書信往來,也徹底結束了。
之後的日子裡,兩人在公務上或有往來,私交上卻是絕無半分。同治五年,左宗棠彈劾時任廣東巡撫郭嵩燾。同曾國藩左宗棠一樣,郭嵩燾也是湖南人,和曾左二人私交都不錯,還是曾國藩的兒女親家。
按理來說,郭左二人既為同鄉,復為好友,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由左宗棠來彈劾郭嵩燾,但左宗棠還是這麼做了。雖然從我們事後人的角度來看,郭嵩燾當時表現確實不太好,但左宗棠也著實有點過分不留情面了。或許,左宗棠這是在向朝廷表明自己要與曾國藩的湘氏集團脫離關係。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雖然兩人在此後餘生絕少交流,卻也很少背後詆毀對方。曾國藩曾多次告誡兒子不要對左宗棠心懷不滿,左宗棠也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曾國藩在個人操守方面可為人之楷模。說明在曾左二人眼裡,對方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或許,當初他們二人之交惡,就是做給朝廷看的也未可知。
畢竟,太平天國被剿滅後,當時各地督撫幾乎都是從曾國藩的湘軍集團出來的,這也是會有這麼多人慫恿曾國藩自立為帝的主要原因。曾國藩左宗棠的兩人的不和,很大可能是故意演給朝廷,演給慈禧看的,為了打消朝廷對湖南集團的戒心。
這也可以解釋曾國藩死後,左宗棠送來的那幅輓聯: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本文作者:天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