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驢肉:驢肉火燒「發源地」調查

2021-02-16 三聯生活周刊

2018年伊始,以驢肉火燒聞名的河北河間又因驢肉出了名。經媒體曝光,河間多個鄉鎮的黑作坊用馬肉、豬肉假冒驢肉出售。自家的招牌蒙羞,河間市內掀起整治風暴,驢肉價格順勢上漲,小本經營的驢肉火燒店遭受震動,當地驢肉生意版圖正在調整。

插圖:老牛

河間驢肉火燒發家史

一群羊在尊祖莊村裡穿行,留下一路塵土和羊糞。我循著羊的蹤跡在村裡尋找驢,卻沒發現任何相似的痕跡,又期待一兩聲驢叫能給些提示,而冬日的村莊只有汽車往來的聲息。一輛有圍欄的空貨車從村中穿過,車鬥上有一層薄薄的料草。我跟著車來到村北,在麥地旁的樹林背後發現幾排磚房,門口寫著「驢肉製品加工廠」。一個正規的大廠,這似乎將是我尋訪驢肉生意的起點,卻被廠長謹慎地請走,回到院牆高聳、大門緊閉的村裡。

1月8日,媒體爆出河間市內多個鄉鎮存在黑作坊售賣假驢肉的情況。尊祖莊鄉是當地驢肉屠宰、加工的最集中的鄉鎮之一。驢肉問題一經曝光,河間市政府即在全市開展整治行動。鎮中的尊祖莊村在我到達之前已經過檢查。根據其他媒體的報導,黑作坊的窩點藏在民房裡,一間房煮肉,一間房晾肉,但因高牆阻擋,從外面很難發現。我在村中走訪,得知整治行動後,村裡已無人再做驢肉生意。「全市得有上百處黑作坊,全被查了。」村民告訴我,「我們村拘起來十幾個人,連房子都扒了。」我順著他們的指引,方才來到村中三四處被搗毀窩點中的一處。這處坍塌的院落藏在村中小徑深處,扒下的牆磚堆成一堆,幾十平方米的空地上散落著打碎的瓷缸和煮肉的大鍋。

一處黑作坊大門被貼上封條(圖片來自河間市食藥監局)

驢肉加工的環節受到整治,但驢肉火燒的生意並沒有受到影響。尊祖莊鄉地處河間市區東邊,與時村鄉、米各莊鎮、留古寺鎮一起被當地人視作河間的「東村」,是驢肉屠宰、加工的聚集地。市區行至村子沿途,便隨處可見出售割肉機、火燒爐的門臉。載我進村的司機來自市區西邊的村子,得知我探訪驢肉火燒,執意要我到距尊祖莊鄉不遠的時村鄉萬貫村品嘗萬貫驢肉火燒,在許多當地人看來,那裡是河間驢肉火燒的發祥地。「那兒自古就是一個人群聚集的交通樞紐。」萬貫驢肉火燒店坐落在路邊,周邊鄉鎮門面眾多,往來於此購買三五個火燒的職工和居民絡繹不絕,驢肉火燒照賣,店主對驢肉生意也不願多談。

「他們只是佔了地利,其實我們才是河間最早賣驢肉火燒的。」瀛洲孫記的孫恩澤是孫記驢肉火燒的第四代傳人,他家所在的米各莊鎮田行石村夾在時村鄉與尊祖莊鄉中間,他將河間火燒的歷史和如今驢肉生意的大體格局向我娓娓道來。他家世代做驢肉火燒,早年間沒有固定的攤位。萬貫村在古時便四通八達,有個很大的集市,他的祖輩就在來此趕集時,挑著擔子吆喝著賣。

據孫師傅講,火燒比驢肉的歷史要早不少。早期的火燒有圓形和方形兩種,重量將近一斤,所以當地稱火燒為「大火燒」,後來為了便於製作和攜帶,改良成為巴掌長的方形火燒。「火燒是死面的,為了勁道,和面的水裡要加上鹽和鹼。面醒好後搓條、擀成寬長條,然後使勁抻薄,抹上油酥,卷條揪成劑子,擀成火燒坯子,再經過烙、烤的工序,一個表面金黃,外焦裡嫩的火燒就做好了。」

河間驢肉火燒

剛出鍋的酥脆火燒裡夾上醬好的驢肉和紅薯凍做的燜子,河間驢肉火燒便被發明了出來。宰驢、煮肉、做火燒都是自己承辦,活驢也是當地的村鎮間自產自銷。「驢以前是生產工具,家家戶戶都有,我們做驢肉火燒用本地驢就足夠了。」孫恩澤告訴我,新中國成立後計劃經濟時期,驢不能隨意宰殺和買賣,他們只能遇到病驢和老驢時,才能一展手藝。直到改革開放後,村裡施行包產到戶,驢肉火燒迎來春天。「那時在米各莊有一個巨大的驢市,誰家的驢想賣,我們就去那裡買。」據他回憶,那時集市上四面八方的人都有,他們的生意紅火,一個驢肉火燒一兩塊錢,一頭驢的熟肉幾天就能賣完,河間驢肉火燒就此揚名。

上世紀90年代開始,驢肉火燒的熱潮逐漸向外蔓延,河間市裡出現大大小小的驢肉火燒店。幾乎同時,90年代末,拖拉機取代驢的地位,本地驢由此在河間逐漸絕跡。旺盛的需求和緊缺的驢肉,驢肉火燒生意在河間催生出新的產業和分工。孫恩澤所在的田行石村因為有祖傳的手藝,幾乎都在河間乃至全國做驢肉火燒的生意。僅孫家一個家族,便已在全國開了80多家不同品牌的驢肉火燒店。而周邊的時村鄉、尊祖莊鄉、留古寺鎮則近水樓臺,除了也開起驢肉火燒店,更做起運驢、宰驢、制肉的生意。

據其他媒體之前的報導,每年來自東北、內蒙古的近20萬頭驢集中在河間屠宰煮製。「我們本來是殺豬、宰羊的,有這個手藝。」尊祖莊村裡一位曾經的肉製品加工廠老闆曹明告訴我,像他這樣的人並不少,見驢肉生意好做便轉了行。不過,驢肉生意本身卻有更複雜的商業鏈條。

驢肉生意後來居上

我見到孫恩澤時,他正在自己的店裡教徒弟抻面。和面的場所靠近門口,像一個展示櫥窗。孫恩澤講,河間驢肉火燒的功夫全在火燒上。一個好的火燒有許多層,每一層都薄如蟬翼是對火燒最大的嘉獎。他希望向顧客展現自己高超的技藝,而相比於保定驢肉火燒夾著剛出鍋的肉,河間驢肉火燒的特點是熱餅涼肉,吃到嘴裡只能嘗出淡淡的肉味。「驢肉泡14個小時,待血水都泡出來,再下鍋煮一個半小時,燜12個小時後就可出鍋。」他告訴我,不同品牌的驢肉火燒的味道其實主要是佐料不同,肉的地位在驢肉火燒中並不比火燒高。也許,這是最初肉製品加工環節能夠獨立出來的一個原因。

雖然本地已難覓活驢,但孫恩澤店裡的驢肉仍是「一條龍」的生產模式。他告訴本刊,他的弟弟和侄子到內蒙古或東北運驢,一人負責在那邊的牲口市場買,一人負責運輸。買回後在村中加工,給他供肉,他有時還會親自煮肉。不過,在河間像他這樣的做法並不多見。即使同為當地的老字號,也多是尋找固定的肉製品廠進驢、供肉。而驢肉的巨大需求引來了東阿阿膠公司的關注,河間人拿肉,東阿人拿皮,兩個生意恰好互補。「我們和東阿阿膠在河間的代理商籤合同,他們定期收皮。東阿那裡也有巨大的活驢養殖場,我們可以用他們的驢做肉。」曹明告訴我:「但他們養殖場的驢貴,河間的老闆都傾向於自己找人來買。」

於是,從肉製品廠的角度來看,驢肉生意便包含到牲口市場買驢、運驢、養驢、宰驢、加工、賣肉六個環節。時村鄉的王偉跟風做過一年驢肉生意便淺嘗輒止,在他看來,外人沒有渠道,這個生意並不好做。「我每隔兩個多月去東北一次,一次運二十來只,驢要先養起來,每天殺一兩隻。」他告訴我,每個環節都是他自己做,「鏈條太長,成本高不說,上家、下家都要自己找,掙不來錢。」當地許多老闆因相似的原因離開,而驢肉生意的經營方式也逐漸優化。

一處非法加工驢肉的黑窩點用於生產的灶臺被拆除。(圖片來自河間市食藥監局)

李成已經營驢肉加工四年,他向我介紹,加工廠比較穩妥的經營模式是把買驢、運驢的工作交給外地的牲口販子,每次少量運驢,基本不養,接到用戶訂單後再運驢和宰殺,將自己的工作集中在宰殺和制肉上,生肉和熟肉均能出售,既可賣給飯館,又能把熟肉包裝一下,直接賣給客戶。「牲口販子與多個客戶聯繫好,從牲口市場運來一大批驢,每個客戶買三五頭。」他向我講述一個驢肉生意的普遍流程,「買來後放血宰殺,皮由阿膠公司來收,肉和內臟都可加工、售賣。」每個肉製品加工廠的規模可以被控制到很小。

這種小規模生產形成家庭式的小作坊,曾在河間的鄉鎮林立。孫恩澤告訴我,驢肉價格逐年上漲。「原來是每斤一塊錢地漲,後來變成一下就漲兩三塊錢。」雖然驢肉火燒的價格也從2元一個漲到6元一個,但成本累積到小作坊那裡,便不是轉行,就是「窮則思變」。據其他媒體報導,當地慢慢出現用騾子肉、馬肉代替驢肉,到2008年前後,開始出現用豬肉假冒驢肉的情況。假驢肉不但每斤比真驢肉便宜一倍有餘,而且生產量大。孫恩澤告訴我,一頭三四百斤的驢,只能煮出熟肉100多斤。而黑作坊的老闆告知其他媒體,他們每天可以煮三次,一次煮1500斤肉。這樣的肉煮時加上驢肉香精和其他的添加劑,製成後口感與驢肉類似,加之驢肉火燒的肉味本不很濃,遂風行開來。不但在河間市裡,假驢肉還通過貨車、大巴等方式,發往全國各地。

河間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馮勝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2011年前後,加工驢肉以小作坊居多,黑窩點也多,他們曾一年端掉100多個。「假驢肉的主要問題是肉質不合格。除了衛生條件差導致的微生物超標,就是因調味而過量使用添加劑,致使亞硝酸鹽超標。」為解決食品安全的問題,當地也是從那年開始出臺經營規範,發放營業執照和專門的宰驢證。「如果宰驢就只能宰驢,不能同時再宰馬。」孫恩澤告訴我,只有符合要求的加工廠才能營業。2015年還成立河間驢肉火燒行業協會,制定生產規範。本刊在網上查到40餘個河間當地的肉製品加工廠,致電詢問,絕大多數表示,「證還沒有辦下來,早已停工」。

雖是如此,年初的曝光說明黑窩點仍是驢肉生意面臨的頑疾。只要它們存在,就有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黑作坊只需要一口煮肉的鍋和一個晾肉的案板就夠了。」河間驢肉火燒行業協會張海濤會長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稱,「它們成本太低,當地正規企業投入大,很難與它們在價格和利潤上對抗。」李成告訴我,事出僅僅幾日,他的主顧便告知驢肉火燒不好賣,他的訂單已受影響。而談及應對之策,除了加大對黑窩點的打擊力度,當我向馮勝利副局長詢問當地發展比較成熟的肉製品加工企業,他向我推薦了一家立足於肉驢養殖加工的大型驢業公司。資料顯示,這家投資近萬億元的企業將重新把養驢、加工、賣驢肉整合到一起。企業與高校合作,把從屠宰到熟肉出廠的每一步標準化,做成肯德基一般的連鎖店。在那裡,驢肉生意反客為主,將驢肉火燒變為它生意鏈條末端的一環。

以驢肉火燒發家的店主看來,他們雖然賣得早,但即使在當地規模也始終不算大,巨頭的行為是他們難以企及的。孫恩澤告訴我,他的店已開了18年,從立下腳跟開始,他就不能只做驢肉火燒的生意。「賣火燒畢竟是小本經營,還要拉出不同的檔次,才能掙錢。」瀛洲孫記的店裡除了驢肉火燒,還有用驢肉做的各式家常菜和全驢宴,不過驢肉火燒仍是售賣的主力。「河間市曾有許多工廠,驢肉火燒最集中的對象是那些工人。市裡強調環保後,工廠遷走,我們的生意就一直不好做。」他眼見假肉風波引起的震動,外地的活驢市場趁機抬價,他們又不得不買,驢肉火燒漲價已成必然。孫師傅自問:「一個小吃能賣多貴呢?」

(文中孫恩澤、曹明、王偉、李成為化名,圖片來自網絡)

大家都在看這些👇🏻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我們如何獲得真知識」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周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相關焦點

  • 正宗河間~~驢肉火燒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肉質紅嫩、口感勁道,比牛肉的纖維要細,口感更好,沒有豬肉的肥膩,也沒有羊肉的羶味,所以說驢肉是走獸肉的上品的確不為過。在驢肉的各種吃飯中,數驢肉火燒最為常見,而在驢肉火燒中,數河間的驢肉火燒為上品。河間府在古代就是水草豐美之地,出產的驢肉也格外鮮美。
  • 打造河間驢肉火燒新品牌 書記市長進京賣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美食文化 打造河間城市品牌河間驢肉火燒作為河間地區的特色產業,此次河間驢肉火燒美食文化進京推介會以傳承和發揚傳統美食文化,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為目的,匯聚了眾多河間文化特有的地域特色,整合了多家企業資源。
  • 河間名吃——驢肉火燒!
    在驢肉的各種吃法中,數驢肉火燒最為常見,河間是火燒驢肉的故鄉,老輩兒火燒驢肉師傅思想保守,火燒驢肉製作技術並不外傳。但隨著火燒驢肉市場不斷擴大,它成為人們致富發家的一種生財之道,很多人都想學火燒驢肉製作。而年輕師傅也接受了一些親朋好友的請求,傳授給他們火燒驢肉製作技術,於是,火燒驢肉得到了迅速傳播。
  • 驢肉火燒也有鄉愁
    這裡以前不過是個通道;秦皇島唐山的海鮮?真的去過就知道也不過是個笑話。似乎能拿出來論道一下的,也就是驢肉火燒了。河北本不是一個獨立的省份,它包含著曾經的察哈爾省、熱河省、直隸的各自一部分,「拱衛京師」之地,從一開始就是為支撐北京而存在。我出生地所在的霸州市,一直到70年代中期,都是隸屬於天津專區,而非河北省。
  • 驢肉的多種吃法,驢肉火燒排名墊底,它才是當無愧的驢肉名菜
    用此字來形容驢肉,再合適不過了。俗話說得好:「天上龍肉,地下驢肉」。而能與龍肉做比較的肉類裡面,驢肉算的上是榜首位置。那麼,作為養驢吃驢大省的河北。婦人不敢怠慢,將剛出鍋的驢肉剁碎。夾在酥脆的火燒裡,給乾隆皇帝呈上。乾隆皇帝嘗過之後,對其大為讚賞。從那以後河北驢肉火燒,聞名全國。
  • 最好吃的驢肉,並不都在驢肉火燒裡
    驢肉界的美食擔當,非驢肉火燒莫屬,它不僅讓驢肉在美食界有了姓名,還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沒什麼存在感的河北美食。不過,這倒也能說明中國人對驢肉的熱愛。驢肉並不是常見的肉食,但是在中國,除了河北的驢肉火燒,還有很多省份都有自己代表性的驢肉美食。在全世界的肉食排行榜上,驢肉似乎只有在中國才會佔據一席之地,連西方人都會驚訝,中國人為什麼會吃驢肉。因為在《聖經》中,瑪麗亞懷孕時騎驢逃過迫害,生下了耶穌。
  • 美食推薦驢肉火燒系列之:閆家驢肉老店
    到了保定,怎能不吃驢肉火燒?驢肉火燒是河北保定的著名地方小吃,和保定三寶(王鐵匠鐵球,保定面醬,保定春不老)並駕齊驅。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保定的驢肉火燒據說起源於明初(公元1400年)。
  • 河間驢肉火燒,就是好吃!
    做出火燒加驢肉,一陣風來一陣香。  後來,不知是因為河間景色怡人,還是驢肉火燒好吃,根據當地縣誌記載,乾隆帝又在河間修築行宮常住,至今仍留有手書御碑。  乾隆讚賞過了驢肉火燒,和珅作為身邊寵臣,又是一位美食家,怎可錯過品嘗美味的機會。時值中秋佳節,和珅邀夫人吃火燒賞月,仰望皓月當空,驢肉又鮮香撲鼻,火燒酥脆可口,鬆軟異常,裡面夾層極多,一層一層薄如紙張。
  • 驢肉火燒的做法大全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驢肉小麥麵粉黃瓜驢肉在西北地區比較常見,一般和牛羊肉一樣是生活的肉食品,一般可以烤、滷、煎、煮,驢肉的腥味比較中,在製作的過程中多加點輔料去味,這樣製作出來的驢肉更加鮮美。食材主料驢肉250g;麵粉250g;青椒100g輔料食用油適量;乾酵母適量;白開水適量步驟1.把適量乾酵母加溫水劃開,與麵粉混合,在加水揉成麵團,醒30分鐘左右2.醒好的麵團擀成麵皮,不要太薄,加食用油並抹勻3.把麵皮朝一個方向捲起來,並切成小劑子,再把小劑子朝一個方向擰幾下4.擰好後朝下按成扁片
  • 原來你吃的驢肉火燒根本不是驢肉做的!探訪黑作坊,裡面的秘密讓你大吃一驚...
    從調查可知,在河間當地,「驢肉造假」之風頗盛,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形成了從生產、存儲、銷售、運輸全環節的「黑色鏈條」。 「河間驢肉火燒」這一招牌岌岌可危   這些「河間驢肉」多不含驢肉,而是由騾子肉、馬肉甚至豬肉,加上驢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劑煮成。這樣的「驢肉」價格低廉,一斤在20元左右。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黑作坊通過貨車、大巴等方式,將一包包「假驢肉」發往全國各地。多家黑作坊還聯合找來廂式貨車,專門往北京發「假驢肉」,送貨上門。
  • 這世上最好吃的驢肉,並不是都在驢肉火燒裡
    文 | 衛奕奕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界的美食擔當,非驢肉火燒莫屬,它不僅讓驢肉在美食界有了姓名,還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沒什麼存在感的河北美食。鮮紅的驢肉分成不同的部位,攤放在平板車上,最顯眼的位置還擺放著一個驢頭,以證明自己買的是「真·驢肉」,畫面看起來真的十分cult。不過,這倒也能說明中國人對驢肉的熱愛。驢肉並不是常見的肉食,但是在中國,除了河北的驢肉火燒,還有很多省份都有自己代表性的驢肉美食。
  • 家常油酥驢肉火燒的做法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應該大家都喜歡美食油酥驢肉火燒的做法首先需要來準備食材麵粉適量、溫水適量、酵母適量、驢肉適量、香菜適量、料酒適量、食用油適量、豆瓣醬適量即可。第三步等發酵好以後,我們再拿來電餅鐺鍋裡放入食用油適量把我們發酵好的火燒放進鍋裡煎,一面一面的給煎至成金黃色就可以了然後我們就可以關火把煎好的香噴噴的火燒備用即可。
  • 乾隆聞到驢肉火燒「一陣風來一陣香」
    那攤頭地上高堆真假難辨的唐宋文物和明朝家具,任何古董都可以逼真仿造。在眼花繚亂中,作家挑了一隻鼻煙壺和一幅墨畫送給我。畫後來掛在東京的書齋裡,每日能看到騎驢詩人朝我拉長臉苦笑。墨畫技藝甚是下功夫,毛驢生動可愛,騎驢頭戴草笠者就是南宋詩人陸遊。邊上一行草書: 衣上徵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末/細雨騎驢入劍門。
  •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最正宗驢肉火燒的做法,來河北保定看看
    毛驢在山東、河南、河北都有很多以驢肉為主食材做出的當地美食,如醬驢肉、驢肉湯等,但是要說驢肉火燒,那還是當屬河北那邊做得地道,而河北的驢肉火燒首推保定。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最正宗的驢肉火燒的做法在哪裡,到河北保定來看看就知道了。
  • 驢肉火燒之鄉是哪裡 中國驢肉之鄉在哪裡位於哪個省?
    驢肉火燒之鄉是哪裡   河間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總面積1324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36萬畝。距北京189公裡,距天津183公裡,距石家莊176公裡。東與滄縣、青縣接壤,北與大城縣、任丘市交界,西與肅寧縣、高陽縣相鄰,南與獻縣相連。轄20個鄉鎮,615個行政村,總人口78萬人,1990年10月撤縣設市。
  • 正宗的驢肉火燒要怎麼做?最關鍵的這一步不能少!
    驢肉火燒是一種華北地區極為流行的傳統小吃,起源於保定。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滷好的驢肉伴著老湯汁加入酥脆的火燒裡面。作為河北省餐飲文化中心和冀菜發源地的保定,驢肉火燒經過勤勞的河北人民不斷地發展和推廣,終於使驢肉火燒聞名大江南北。在華北地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驢肉火燒的店鋪,完全融入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
  • 三個料理人:這世上最好吃的驢肉,並不都在驢肉火燒裡
    【文/衛奕奕】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 驢肉界的美食擔當,非驢肉火燒莫屬,它不僅讓驢肉在美食界有了姓名,還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沒什麼存在感的河北美食。 但鍾愛驢肉的顯然不是只有河北人,河南鬧湯驢肉、山西上黨臘驢肉、山東餚驢肉……在走上餐桌之前,驢有一百種死法的選擇。
  • 驢肉火燒是如何做的,製作方法
    爐肉火燒的做法:步驟1.醬驢肉一袋、青椒半個、尖椒一個,麵粉2—3人份放入盆中準備和面2.青椒洗淨,切碎塊;尖椒洗淨,切碎塊備用8.平底鍋中放入少許食用油,把麵餅放入鍋中,小火烤制,及時兩面反轉,熟後出鍋9.把準備好的驢肉丁和青椒、尖椒拌勻,夾入火燒中即可1.
  • 河北驢肉批發廠家採購的驢肉是真驢肉嘛?
    近期鳳凰新聞、新浪微博等媒體曝出驢肉造假事件,根據調查被冠以「中國驢肉火燒之鄉」的河北省河間市,多個河北驢肉批發廠家採購出去的驢肉不是純驢肉,就是當地最有名的美食——「河間驢肉」。這些加工成產出來的「河間驢肉」大多數沒有驢肉,而是由騾子肉、馬肉甚至豬肉,加上驢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劑煮成。
  • 驢肉火燒,搭配一碗湯,吃的舒服!
    驢肉火燒的做法:用料:醬驢肉、麵粉、青椒、尖椒、鹽、食用油步驟:1.醬驢肉一袋、青椒半個、尖椒一個,麵粉2—3人份放入盆中準備和面;2.青椒洗淨,切碎塊;尖椒洗淨,切碎塊備用;3.驢肉開袋,切成肉丁,避免過碎;4.放少許鹽溫水和面,揉成麵團後,放置二十分鐘左右;5.把麵團分成大小均勻的等分,取其中一塊麵團,揉勻擀成長條狀;6.在長條狀的麵餅上均勻的塗上一層油,兩邊翻折;7.再對摺,用麵杖輕輕擀壓即可;8.平底鍋中放入少許食用油,把麵餅放入鍋中,小火烤制,及時兩面反轉,熟後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