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肉火燒河北河間特色小吃,火燒酥脆,驢肉鮮香。現在驢肉火燒的也遍布全國各地。帶動河北當地大量就業崗位。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肉質紅嫩、口感勁道,比牛肉的纖維要細,口感更好,沒有豬肉的肥膩,也沒有羊肉的羶味,所以說驢肉是走獸肉的上品的確不為過。
在驢肉的各種吃飯中,數驢肉火燒最為常見,而在驢肉火燒中,數河間的驢肉火燒為上品。河間府在古代就是水草豐美之地,出產的驢肉也格外鮮美。河北附近正宗驢肉火燒店的驢肉都來自於河間,加上店老闆祖傳的烹製手藝,煮出來的驢肉色澤紅潤、鮮嫩可口。
驢肉火燒一定要趁熱吃,因為要想驢肉火燒香裡面必須加點肥的,只有熱火燒才能把肥肉烤化,讓香味滲透到肉裡、火燒上。趁熱把酥脆的火燒咬到嘴裡,裡邊滲出的是鮮美的驢肉香氣。放到嘴裡咀嚼,驢肉的鮮嫩、火燒的香脆
在驢肉的各種吃法中,數驢肉火燒最為常見,而在驢肉火燒中,河間的驢肉火燒為上品。河間府在古代就是水草豐美之地,出產的驢肉也格外鮮美。河北附近地區正宗河間驢肉火燒店的驢肉都來自於河間,加上店老闆祖傳的烹製手藝,煮出來的驢肉色澤紅潤、鮮嫩可口。
火燒是死面火燒,揉好面後,拉成長條,塗上油,再合上兩折,放到平底鍋裡烙,溫度不能太高。等火燒基本熟透後,把它放到平底鍋下的爐灶中,爐灶是特製的,邊上可以放得住火燒。這樣,火燒接觸更高的溫度,卻不接觸明火。不多久,火燒外面就會有一層酥脆的外皮,咬到嘴裡十分得香脆。 選擇的驢肉大有講究,也要看個人愛好。沒經驗的客人經常是要最純的肉,而驢肉中最有滋味的是有肥肉的肉,驢肉中極少有肥肉,而肥肉也不象豬肉那樣油膩,而是更鮮美、更容易進作料。
把剛烙好的火燒取出來,上秤秤好,在專門的菜墩上切成薄片。如果顧客要求,還可以放入青辣椒,切到驢肉裡。再加入香燜,香燜是用烹製驢肉的湯加油和澱粉,調製而成,和驢肉的味道相同,可作料的味道卻濃了好多。驢肉火燒好不好吃,關鍵在香燜而不在肉。然後麻利地劃開火燒的一邊,把肉、香燜塞到火燒裡邊。一個香噴噴的驢肉火燒便大功告成。
河間驢肉火燒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洛陽。到了河間一定要吃正宗的驢肉火燒,否則算白來!
一、河間與皇帝有著不解之緣河間驢肉是這樣出名的,話說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十足的吃貨,登基前,偶到河間遊玩,一書生「殺驢煮秫」款待李隆基,李隆基吃後連說「真不愧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啊」,So,玄宗登基後,時常還會想到河間的驢肉。
與河間驢肉有著不解之緣的皇帝還不止李隆基一個。在清朝,有個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曾七下江南,其中有一次從河間路過,一不小心錯過了住處,只能寄宿民間,升鬥小民家沒有山珍海味,就拿來剩餅夾上驢肉放在大鍋裡煲熱。乾隆吃後贊曰「此乃天下美味」。
於是乎,河間驢肉火燒由此誕生並聞名天下。
二、河間驢肉火燒是驢肉界的入門好選擇河北地區的驢,主要分兩個品種:河間一帶的渤海驢和保定一帶的太行驢。渤海驢體格健碩,再加上河間在古代就是水草豐美之地,因此出產的驢肉也格外鮮美。
與保定驢肉火燒的「圓餅熱肉」不同的是,河間驢肉火燒是「方餅涼肉」。保定的驢肉為醬制的,河間的驢肉為滷製。
河間的驢肉火燒是將剛剛出爐的火燒夾上晾涼的驢肉,利用火燒的餘溫加熱驢肉,更能激發驢肉的香味,而且能立刻入口。
一般新手選擇驢肉火燒的肯定會選河間,因為火燒皮太酥脆了,入口即化,是驢火界入門好選擇,南北老少皆宜。
三、河間人才輩出的名人效應前面我們講了乾隆南巡時路過河間,吃了驢肉火燒後大讚美味。此外,清朝大太監李蓮英也是河間人,將自己家鄉的驢肉火燒介紹給了慈禧,慈禧讚不絕口。
河間歷史文化悠久,各朝各代名人輩出。比如漢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隋朝大畫家展子虔,唐朝大詩人劉長卿,最有名的莫過於清朝的大文豪紀曉嵐。
到了近代,就有民國代總統馮國璋,也就是馮鞏的曾祖父。
更有意思的是,據說,馮鞏吃過家鄉的驢肉火燒後,曾滿懷深情地讚美「家鄉的水美人更美,河間的驢肉火燒饞得我直流口水」。
名人效應成功將河間驢肉火燒這一地方小吃帶向了全國。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如果你想吃到美味正宗的驢肉火燒,一定要來一趟河間。
目前,在崇福鎮小田正在打火燒銷售中,虎嘯村委會邊(原交警大隊這條路),接受預定。
2008難嗎?2020可能更~~~
預定電話:13750764356
vx: tc9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