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馬爾克斯

2020-12-12 騰訊網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2014年),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關於TA的二三事:

  1

  馬爾克斯的童年時代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他的外祖母有一肚子的神話傳說和鬼怪故事。在童年的馬爾克斯的心靈世界裡,他的故鄉是人鬼交混,充滿著幽靈的奇異世界,以後,這就成了他創作的重要源泉。

  2

  馬爾克斯從小就迷戀文學,後來雖然在父親的強大壓力下,很不情願地念了大學的法學系,卻中途輟學幹起了新聞。

  3

  馬爾克斯的妻子名叫梅塞德斯,她是蘇克雷鎮一家藥鋪老闆的女兒,當時年僅13歲,小學剛剛畢業。她同馬爾克斯的初次邂逅,是在1945年冬天的一次舞會上。據馬爾克斯描述,這位有著埃及血統的女孩有著「尼羅河蛇一般的嫻靜之美」,他當晚便要求女孩嫁給他。

  4

  馬爾克斯不止一次地向人們指出「孤獨」的癥結:用他人的模式來解釋我們的生活現實,只能使我們顯得更加陌生,只能使我們越發感以孤獨。

  5

  馬爾克斯的小說在表現手法上是魔幻現實主義的,「 將真事隱去」,用魔幻的、離奇的、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現象反映、體現、暗示現實生活。

  6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享譽中外,當時有人想把《百年孤獨》拍成電影,但是馬爾克斯說經紀人開價一百萬美金,想要嚇退這種提議,但是當他們接近報價的時候,經紀人又提價到三百萬美金,馬爾克斯說「只要我能阻止,就不會發生。我喜歡在讀者和作品之間保留一種私人關係」。

  7

  1965年馬爾克斯開始創作《百年孤獨》時,他們已經移居墨西哥。小說寫了6個月,才寫到一半,馬爾克斯交到梅塞德斯手上的5000美元已經花光,他們只好當了汽車。再後來沒錢了,梅塞德斯也不再打擾丈夫,她當首飾,當電視機,當收音機,而給丈夫寫作用的新聞紙卻從未短缺過。《百年孤獨》完稿後,夫妻倆同去郵局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南美出版社寄稿子,由於郵資不夠,梅塞德斯又將吹風機、電暖氣、攪拌機當掉,才寄走了書稿。

  8

  上世紀80年代,尤其是馬爾克斯於1982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之後,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未得到作家授權的情況下便被我國多家出版社擅自出版,包括《百年孤獨》。2008年後《百年孤獨》的中文版才出版,讓大師食言的原因是中國出版環境的不斷規範化和與世界文化界對接的軟實力在增強。

相關焦點

  •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誰,他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當時錢鍾書也去了,正當他與馬爾克斯交談時,馬爾克斯直接當著大家的面說:「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瞬間讓讓錢鍾書等人感到十分難堪,但是又不知該怎麼回復。結束探訪後,馬爾克斯直接放出狠話;「死後150年都不允許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
  • 魔幻現實主義來到中國之後
    他說,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概念加以界定,就先借用德國文藝評論家佛朗茨・羅關於魔幻現實主義的提法吧。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為一種獨特的創作手法出現在拉丁美洲,是拉美作家長期探索本民族文學特色的結果。他們一方面在古老的印第安文化遺產中尋根,一方面借鑑歐美現代派作家的一些創作手法,探索表現拉美現實生活新的手段。
  • 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Gabriel Garcia Marquez.加西亞•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這種文體稱為「神話,魔幻以及其它非同一般的現象」。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magic realism)指的是一種將魔幻因素(magic elements)自然融入現實背景的流派,多見於文學作品,不過也用於電影和視覺藝術(visual arts)領域。
  • 《馬爾克斯訪談錄》:魔幻現實主義是更銳利的眼睛看到的日常
    二馬爾克斯研究中有幾個核心論題,諸如《百年孤獨》的創作歷程、魔幻現實主義的定義、加勒比文化和神話化寫作的關係、新聞和文學的關係等,涉及創作意識、創作特性、寫實和虛構等文藝學議題,格外引起關注,也是早期訪談的主要內容。其中談論得最多的還是《百年孤獨》的魔幻現實主義。
  • 莫言拉美演講:夢中與馬爾克斯一起喝過咖啡
    諾獎委員會頒獎詞認為,莫言將現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他創作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美國作家福克納和哥倫比亞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莫言曾說:「我不能說馬爾克斯是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但自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確沒有一本書像《百年孤獨》那樣產生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 為何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國文學被魔幻現實主義而不是其他流派所強烈...
    首先,必須承認魔幻現實主義在八十年代對中國文壇的積極影響。具體而言,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文學的重要影響主要在於刺激了「尋根文學」和「先鋒文學」的發生,新時期以來活躍至今的作家也大都循著這兩大文學思潮的軌道駛出。八九十年代,關於魔幻現實主義的討論和類型創作一時間泛濫成災,對此人們普遍產生了本能的牴觸與拒絕,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就不關注、沒實踐。
  • 文學巴西|巴西沒有「魔幻現實主義」
    中國讀者所熟悉的所謂「拉美文學爆炸」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註:此處這兩個詞局限於中國讀者所接受的概念,並不去辨析這兩個詞的真實所指)並沒有在巴西發生,儘管某些研究作品試圖將同時代的巴西重要作家吉馬良斯·羅薩與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歸入「拉美文學爆炸」團體,或將若熱·亞馬多歸入「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之中,但這種嘗試一般並不成功。
  • 未來的若干可能——魔幻現實主義的流行性考察
    這個詞,之所以在20世紀的50年代開始風靡全世界,全部因為一群拉美作家,在同一時間段裡,推出了一系列的風格獨特、敘事怪異的文學作品。 這種文學作品,在創作觀念上,受到了歐洲現代主義小說的影響,博採眾家之長。在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中,我們能看到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和奇幻文學的影子和歐洲文學的觀念。
  • 作家阿來:拉美文學不只是《百年孤獨》
    昨天,阿來出現在十月文學院「名家講經典」第三期活動現場,他帶來了「馬爾克斯與《百年孤獨》」講座。  今年是馬爾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獨》出版五十周年,但阿來直言,在談到拉美爆炸文學或者魔幻現實主義的時候,人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很多中國人覺得,馬爾克斯等於魔幻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就等於拉丁美洲文學。
  • 翻譯家趙德明:「拉美文學是朵奇葩」
    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拉美作家是馬爾克斯,人們不免會對馬爾克斯和巴爾加斯?略薩進行比較。在趙德明看來,巴爾加斯?略薩在總體創作實力上要遠勝馬爾克斯。略薩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生命力,在創作小說的同時涉獵戲劇和文學評論寫作,此外還撰寫《不可能的誘惑:維克多?雨果與研究》等文藝論著,堪稱是「學者型」作家。
  • 淺析魔幻現實主義
    少許的聰明人,在文學領域探尋得實現新意的另一途徑——他們巧妙地將時空揉碎打亂,將已知的存在與內心的想像重組,造就一個詭譎怪誕的世界,這便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 哥倫比亞已故的文學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是當代該流派的執牛耳者,其主要作品對中國改革開放後湧現的一批作家產生過深遠影響。
  • 別叫我魔幻現實主義:拉丁美洲的科幻文學
    科幻是一種跨越文化又回歸文化的表達,範軼倫在《科幻世界》中連載的一篇《科幻學徒筆記》中,記錄了他對於拉美科幻文學的認知變化,被大眾熟知的「魔幻現實主義」在西方與拉美學者心中的不同定位等,本文便摘自於此。
  • 莫言與馬爾克斯:魔幻女性的塑造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 20 世紀 50 年代前後在拉丁美洲興盛起來的一種在體裁上以小說為主的文學流派。這一流派的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魔幻現實主義作家把神奇的人物和怪誕的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插入到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使拉丁美洲現實的政治社會變成了一種現代神話,既有離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現實主義的情節和場面,人鬼難分,幻覺和現實相混,從而創造出一種魔幻和現實融為一體、「魔幻」而不失其真實的獨特風格,人們把這種手法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從本質上說,魔幻現實主義所要表現的,並不是魔幻,而是現實。
  • 作家中的作家:他直接影響了馬爾克斯等拉美作家
    現代文學史中有很多影響作家的作家,我們所熟知的就有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福克納、卡夫卡、馬爾克斯等作家。這些作家在現代小說領域都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直接影響了後來的一大批作家,他們被稱為「作家中的作家」。偉大的作家和作品是相互影響的。比如說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就直接影響了很多中國作家,如馬原、韓少功、蘇童、餘華、莫言等。
  • 一文告訴你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不僅是一部具有史詩性質的長篇巨製,通過一個家族七代人的生活變遷,反映了加勒比海沿岸一個小鎮的歷史進展。它還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巨製,用魔幻和現實相結合的方式來展現一個家族的歷史,使小說具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特點。
  • 拉美魔幻現代主義之父——Juan Rulfo(上)
    《佩德羅巴拉莫》是胡安魯爾福的代表作之一,迄今為止仍被認為是「拉丁美洲巔峰小說之一」,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之一,不僅對拉美文學對世界文學都有重要意義。而在中國以莫言、閻連科、餘華為首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同樣深受《佩德羅 巴拉莫》的影響。
  • 早期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發端
    魔幻現實主義被視為「20世紀中葉以來流行於拉丁美洲的文學流派」。實際上,魔幻現實主義並非僅流行於拉丁美洲,它的藝術疆域也不只局限於文學。和巴洛克、現代主義等世界性的文藝思潮一樣,魔幻現實主義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概念。早在1973年舉行的伊比利亞美洲文學研究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圍繞魔幻現實主義這一主要議題,展開激烈而充分的討論,卻難以達成基本共識。
  • 《百年孤獨》將首次被拍成電視劇,由馬爾克斯之子當製片
    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
  • 為什麼說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講述的是一個循環往復的咒語?
    馬爾克斯在電話裡告訴媽媽:「你放心,我會戴好黃色的玫瑰花去斯德哥爾摩,這樣我就能保住性命了。」這段對話聽起來十分魔幻,難怪馬爾克斯說為什麼他的《百年孤獨》在描寫那麼多如夢似幻的情節時會那麼自如,因為「這些你們所謂的魔幻,在我們拉美本來就是現實的一部分,而且是我從小熟悉的」。
  • 他出生貧窮,作品深度影響馬爾克斯,被譽為拉美文學的巔峰代表!
    馬爾克斯曾回憶說,自己在困頓時期,偶然看到了胡安·魯爾福的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處在寫作瓶頸期的他連夜將其讀了兩遍,後來更是倒背如流。因為對於胡安·魯爾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終於使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