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阿來:拉美文學不只是《百年孤獨》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早在20年前作家阿來就讀過《百年孤獨》,他清楚記得坐船過長江三峽,霧氣吞沒了整本書,連字都看不清。昨天,阿來出現在十月文學院「名家講經典」第三期活動現場,他帶來了「馬爾克斯與《百年孤獨》」講座。

  今年是馬爾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獨》出版五十周年,但阿來直言,在談到拉美爆炸文學或者魔幻現實主義的時候,人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很多中國人覺得,馬爾克斯等於魔幻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就等於拉丁美洲文學。他解釋說,馬爾克斯並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創始人,也不是拉丁美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上世紀,拉美文學改變過去對歐洲文學的複製和模仿,開始了一場尋找文學自我、自覺和自信的文學運動。此間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作家和作品,從魯爾福到卡彭鐵爾,從阿斯圖裡亞斯到富恩斯特,但到了中國就簡化成了一本《百年孤獨》。

  與讀者的互動環節中,一位小讀者只有12歲,他12歲就讀了阿來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誰知阿來建議說,年齡大一點再讀為好,比如上高中以後讀。

  「名家講經典」是一項公益性文學品牌活動,2017年全年計劃舉辦20期,每期將從古今中外文學經典中精選出雅俗共賞的名作經典,邀請名家講解。(路豔霞)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中拉文學交流拉近心靈距離——中國作家阿來文學講座在拉美兩國...
    人民網墨西哥城6月24日電 應中國孔子學院拉美中心「中國作家講壇」項目的邀請,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茅盾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獲得者阿來近日在智利孔子學院拉美中心和智利、秘魯兩地4所孔子學院舉辦文學講座,與當地文學愛好者深入交流,廣受好評。 14日,阿來「聶魯達召喚我來到拉丁美洲」文學講座在拉美中心舉行,近百名文學愛好者參加。
  • 《百年孤獨》:拉美魔幻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
    《百年孤獨》著重一種「孤獨」精神,在某一層面上,這種精神代表著一種倔強的自信,也代表著一種憤怒的抗爭。這正象徵著當時拉丁美洲的現狀,相對於當時較為先進的西方文明而言,拉丁美洲即是一種孤獨的存在。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缺乏共同的信仰,當外來文明入侵時,人們顯得手足無措。他們嚮往著先進的西方文明,但卻遭到了鄙棄。作者如此描述的目的就在於號召拉美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擺脫被世界遺棄的孤獨感,向蔑視他們的人示威。他堅信拉美人民能夠做到這一點。
  • 「拉美文學深遠影響中國先鋒作家」
    本報訊8月27日,中國作家李洱、阿乙蒞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與秘魯雜誌主編胡裡奧·威諾瓦·張(Julio Villanueva Chang)、阿根廷出版社總編法比安·萊本利克(Fabián Lebenglik)進行了一場深度文學對談,這是一個中拉文學邂逅、文化碰撞的夜晚。活動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
  • 翻譯家趙德明:「拉美文學是朵奇葩」
    明明拉美文壇有眾多優秀作品,為何大家提到最多的依然還是《百年孤獨》?趙德明將此歸因於歷史進程。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恰逢《百年孤獨》被介紹到中國,一系列「誤打誤撞」讓當時的中國作家和讀者認為,拉美文學等同於魔幻現實主義,並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但這其實是一種誤會。「如果和拉美當地讀者說拉美只有魔幻現實主義,他們會笑話你不懂。
  • 程弋洋/張偉劼/張禮駿:拉美文學世界,孤獨而熾熱
    西語拉美文學生長於被西班牙殖民者統治過的拉丁美洲,具有歐洲文明與印第安文化的「混血」基因。與西歐或者北美文學不同,許多拉美作家屬於「未經規訓」的作家,他們大多沒受過高等教育,卻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天然感知力,創造出了奇幻瑰麗的文學作品。雜交的文化屬性與書寫者的樸質使拉美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獨樹一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異國讀者的理解難度。
  • 阿來:遊歷是創作的一部分,文學是我的旅行目的地
    在日前騰訊舉辦的騰雲峰會上,作家阿來接受採訪時這樣告訴記者。在當天的騰雲峰會上,阿來與戴錦華、葛劍雄、韓啟德、饒毅等文化和科技大家,就文化與科技的融合邊界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談到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心得, 阿來介紹,之前《塵埃落定》也不是刻意要寫的故事,是自己在大地上行走的經歷,「我不想寫作變成博士論文,不是按照市場要求一步一步每天都寫。
  • 作家中的作家:他直接影響了馬爾克斯等拉美作家
    偉大的作家和作品是相互影響的。比如說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就直接影響了很多中國作家,如馬原、韓少功、蘇童、餘華、莫言等。在這些作家的作品中,你能找到馬爾克斯的影子。實際上,馬爾克斯並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者,他能夠創作出《百年孤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另一位作家的啟發和影響。
  • 對話阿來:遊歷是創作的一部分,文學是我的旅行目的地
    在11月26日騰訊舉辦的騰雲峰會上,作家阿來接受採訪時這樣告訴記者。作家阿來在騰雲峰會現場。主辦方供圖在當天的騰雲峰會上,阿來與戴錦華、葛劍雄、韓啟德、饒毅等文化和科技大家,就文化與科技的融合邊界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談到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心得, 阿來介紹,之前《塵埃落定》也不是刻意要寫的故事,是自己在大地上行走的經歷,「我不想寫作變成博士論文,不是按照市場要求一步一步每天都寫。
  • 一個優秀作家如何煉成?阿來為文學「新兵」上課講王陽明「知行合一」
    但優秀作家的經驗裡卻藏著值得學習的一些規律。12月1日下午,在四川省作家協會2019-2020年新會員培訓班上,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做了一場文學講座。阿來從他個人文學創作經驗出發,充分發揮他強大的文史哲知識儲備,為在座的新入會的作家們,上了一趟耐人琢磨、給人啟發的文學課。
  • 拉美文學爆炸後 巴拉圭文學姍姍來遲
    [摘要]巴拉圭作家胡安·曼努埃爾·馬科斯不僅是上世紀後半葉巴拉圭文學的代表作家,而且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後」重要代表作家之一,而《甘特的冬天》則是爆炸後文學的典範之作。譯者緣送上門的「爆炸後」文學經典上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腳步,為世界矚目的拉美「文學爆炸」各種流派大量的優秀作品被紛紛介紹到中國來,短短10多年間,一些拉美文學大國,比如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巴西等代表作家的名著幾乎全部被翻譯成了中文。
  • 阿來稱不為屌絲寫作 計劃寫「嚴肅文學」到75歲
    「中國一兩百年沒有好作家、好作品的時候多的是」「餘秀華的詩是來自底層社會的生命痛感」「不為屌絲寫作」,因一部《塵埃落定》而聞名的作家阿來,說起話來,充滿了四川人的麻辣味。  阿來說,他不用當下流行的社交軟體,不讀網絡文學和微信的心靈雞湯,為的是保持與紛繁外界的距離。年近花甲的他,甚至不大看小說,一個人去老家山區採風,開始研究地理、地質、植物、大自然等。
  • 京東文學盛典阿來直播 盛讚年輕一代科幻文學寫作
    2020京東文學盛典中最為腦洞大開的科幻文學品鑑直播在10月19日如期舉行。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廣泛徵集和全民薦書,科幻文學組最終有13本優秀作品脫穎而出。這場名為「科幻之美」的直播活動中,專家對科幻文學作品的深入解讀讓人印象深刻,對於年輕一代的科幻文學寫作,作家阿來充滿信心。
  • 隨筆:為何拉美文學大家多是記者出身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4月13日電(記者葉書宏 趙燕燕)4月13日,以《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聞名於世的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病逝。與去年離世的拉美文學巨匠加西亞·馬爾克斯一樣,他也曾是一名出色的記者。  加萊亞諾14歲時開始為報紙提供政治漫畫並配短評,年方弱冠便開始領導烏拉圭《太陽報》《徵途報》《紀元報》等報紙。
  • 拉美文學閱讀路線指南丨單讀
    單讀編輯張頔的推薦語:《詩人的遲緩》是一封青年譯者的從業自白信,一份拉美文學閱讀路線指南,一袋裝滿好書條目、作家趣聞與奇思妙想的文學錦囊。書中細數從西班牙 27 一代到拉美文學爆炸中的諸位西語文學巨人及其作品。作者範曄同時也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科塔薩爾《萬火歸一》、波拉尼奧《未知大學》等西語經典著作的中文譯者。
  • 阿來終結《空山》 獲「年度傑出作家」
    昨天在中山大學舉行的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頒獎典禮上,組委會宣布作家畢飛宇因個人原因放棄年度小說家獎,小說家獎因此空缺,這也是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歷史上首次出現這一尷尬情況。而作家阿來憑藉《空山》第六卷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分量最重的年度傑出作家獎。
  • 大師見大師,《文學的日常》謝有順見阿來,《塵埃落定》命途多舛
    文/馬慶雲海峽衛視出品的紀錄片《文學的日常》,這一周,第四期已經正版視頻平臺上線播映。在這一期當中,當代小說評論界最知名的教授謝有順先生,來到成都,面見中國當代文壇最知名的作家阿來老師。謝有順教授的水平,已經不需介紹。在國內文藝評論界,大量新秀都是謝有順先生的弟子。這位中山大學中文系的教授,也是文藝評論界的一面重要旗幟。他帶給我們的文藝理論批評方式,更是成為不少評論界人士的圭臬。對於阿來老師,更是不需多言了。曾經憑藉《塵埃落定》進入文壇的阿來老師,稍後更是著作頗豐。這些年,阿來老師的小說越寫越「艱澀」,這才是不為讀者寫作的文學家。
  • 「藏族作家」阿來:為參加高考騎行一夜,喜歡徒步旅行、文學創作
    阿來,藏族作家。從馬爾康走出,他像一個信徒,把馬爾康的歷史文化、宗教風情向我們娓娓道來。苦出身,卻不泯對文字的追求。窮苦家的孩子,從小就會被告知世界上的美好並不屬於你,阿來的童年便是如此。不同的是,他卻有一份對文字的熱愛。剛上小學時的阿來,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把語文課本看完了。家鄉的文化土壤貧瘠,自然滿足不了他。
  • 張學昕:阿來的意義
    可以說,他是1990年代最早意識到時代和生活已開始再次發生劇烈變化的作家,也是彼時最先意識到文學觀念需要及時、儘快調整的作家之一。因此,當他在1994年寫作《塵埃落定》時,許多作家還沉浸在1980年代文學潮流的嬗變和以往的文學敘述方式、結構方式的慣性裡。而此時,阿來已經在使用另外一種新的,與生活和存在世界更加契合或說「默契」的文學理念開始寫作了。
  • 網易《中國和力》|作家阿來:年入三五百萬的知名作家為什麼不想要...
    在寫作賺錢這件事上,「知名作家」的頭銜能帶來多少好處?現在一年賺三五百萬,為什麼不想要一個億?一個作家為什麼說「看圖」是後退?面對楊瀾,自爆年收入「二三百萬到三五百萬」的作家阿來,在這個消費主義泛濫的時代,能讓自己和作品同資本與大數據能握手言「和」嗎?
  • 回到作家的故鄉,看文學如何起航-光明日報-光明網
    7月20日至26日,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這部作品講述當代作家如何把自己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創造出獨特的文學風景:如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