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5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司局負責人等回答媒體提問。
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一些國家開始限制或禁止糧食出口,造成國際糧價上漲,針對大家關心的糧食供給與是否囤積的問題,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可以從以下幾組數據就可以打消人們的顧慮。
第一,糧食產量。這些年,我國家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是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保障絕對安全。
第二,人均糧食佔有量,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達到472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第三,糧食庫存量。目前,我國糧食庫存是充足的,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別是小麥和稻穀,庫存相當於一年全國人的消費量。
第四,我國穀物的進口量。我國穀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去年進口1468萬噸,僅佔我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而且我國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弱筋的小麥和泰國大米,主要是為了需求餘缺結構性調整,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個性化的需求。
魏百剛表示,總體來看,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即使在前一階段國內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市場上的糧食以及副食品都是貨足價穩,即使國內疫情嚴重時期也是米麵無憂,老百姓沒有必要囤糧食,糧食還是要吃新的好!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也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加強市場糧源調度,有序組織拍賣政策性糧源,有效保障了市場需求。目前為止,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除個別市縣外絕多地區沒動用過地方儲備糧。順便提醒一下,在家裡大米、麵粉保管不好容易生蟲,放久了品質、口感都會下降,因此建議消費者朋友根據家庭需要適量購買。
針對網友關心的糧食搶購問題,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回應:多年糧食豐收,庫存較為充裕;今年夏糧豐收有望,春播進展順利;口糧完全自給,國際對國內糧食市場影響有限;米麵隨買隨有,不必囤積搶購。我們有信心決心端牢中國人飯碗。
(人民日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