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旅遊的朋友相信都不會錯過一件事,那就是早上一早,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即便是沒有去過現場的朋友,在電視上也看到過無數次的升旗儀式
升旗儀式
1949年年初,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國的成立被提上議事日程,而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新中國用什麼樣的國旗,這件事需要慎重考慮,1949年7月,全國政協籌備會向全國公開徵集國旗圖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收到了來自海內外的將近3000份的方案,最後,一個叫曾聯松的上海普通職員設計的五星紅旗的圖案被入選,不過最初曾聯松設計的國旗圖案是在大五角星中加上了鐮刀和斧頭,政協委員經過討論後決定去掉大五角星裡的鐮刀斧頭,這樣國旗顯得更簡潔大方,於是,就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毛主席向全國人民及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緊接著,毛主席按下了手邊的電動開關,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上空高高飄揚。
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結束後,在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就成了一項固定的制度,但很少有人知道,早期的天安門升旗手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國旗護衛隊,而是一位名叫陳鴻年的北京供電局的工人,從建國那天開始,每逢重大節慶日,陳師傅便會獨自一人扛著一面五星紅旗,來到天安門廣場,把國旗升上天空,據陳師傅說,當年升旗時,廣場上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也沒有什麼人會特意前來觀看升旗。就這樣,陳鴻年默默的在天安門廣場升了兩年的國旗。
陳鴻年
陳鴻年師傅當了兩年的升旗手之後,時年21歲的北京供電局職工胡其俊接了班兒,在1951年10月1日,是新中國第二個國慶日,到了旗杆底下的胡其俊才知道,升旗手並沒有那麼好當,因為當時旗杆底下的漢白玉欄杆是全封閉的,並沒有像現在一樣有個出入口,胡其俊每天只能扛著國旗翻過漢白玉欄杆,趕在太陽升起之前,來到旗杆底下,隨著太陽的升起,將國旗升到旗杆頂部。就這樣,胡其俊升旗手的工作一幹就是26年。
胡其俊
1976年,四人幫被打倒,各行各業迎來了新氣象,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市政府決定天安門升旗,由過去只在重大節日進行,改為每天升旗,升降國旗的任務也由北京市供電局轉到了中央警衛團手裡,從此,每天清晨中央警衛團的一名戰士肩扛國旗由另外兩名戰士的護衛下,從天安門城樓出發,通過金水橋,穿過長安街,到達天安門廣場將五星紅旗高高升起,這樣的升旗儀式持續了6年。
中央警衛團戰士
1982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決定,把天安門升降國旗的任務交給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總隊。為此,北京武警總隊成立了一個國旗班,國旗班的第一任班長董立敢,董立敢和他的兩位戰友從1983年開始1991年5月1日,三個人擔任升旗手8年的時間,到這時,我們國家才有了專門的升旗隊伍。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總隊戰士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漸漸的富裕起來,而國家的升旗儀式也隨之改變,1990年6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審議並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國旗法》規定,北京天安門廣場和新華門的國旗必須每天升起和降下,負責升降和守衛國旗的北京武警總隊國旗班,升格為國旗護衛隊。為了讓國旗能準確的和太陽同升同落,北京天文臺的專家還計算出天安門地區一年365天的日出日落時間,國旗從杆底升到杆頂的時間為2分07秒,也是太陽從冒頭到完全升起的時間,象徵著國家與日月同輝。
1991年2月23日,國家對天安門廣場國旗旗杆和基座進行了改造,原來那根與新中國相伴了41年的旗杆光榮退役,被收藏進了國家博物館,新的旗杆是由四節無縫碳素鋼管焊接而成的,重達七噸,高度從原來的22.5米改為32.6米,基座由原來的全封閉式改為現在的開放式,基座佔地176平方米,分三層,由漢白玉雕刻而成,基座四周圍著56個金黃色的銅製隔離墩,象徵著56個民族,隔離墩之外,是四塊四季常青的綠草坪,草坪裡面鋪著褐紅色的大理石帶,象徵人民江山萬代紅。
1991年5月1日清晨,新成立的國旗護衛隊隆重舉行了改造後的第一次升旗,這天,觀看升旗的人們發現,原來的三人升旗儀式改為了36人升旗儀式,顯得更加的莊重和威武,,每月的一號和重大節日,除了36人的升旗儀仗隊還有60人的武警軍樂團。
1993年,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命令,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升旗儀式指揮員要啟用儀仗指揮刀, 這把刀,後來被稱為天下第一刀,指揮刀是用鈦合金鑄造而成,長100釐米,寬2.5釐米,重1.65公斤, 刀的手柄上鑲嵌著一顆大紅寶石,周圍鑲嵌著34顆小紅寶石,指揮刀通體筆直,這是鄧小平提出的意見,中國人應該泰山壓頂不彎腰,刀也一樣,此外,國旗護衛隊的戰士還穿上了精心設計的升旗專用禮服,經過一系列的改造和升級,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成為世界上最為隆重的升旗儀式之一。
國旗護衛隊戰士的選拔標準也是非常嚴格,身高180到192之間,要求身體協調性,一旦被選上先是送到新兵營,接受第一關的考驗,那就是站功,不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每天必須筆直的站三到四個小時,為了讓身體保持筆直,睡覺時不能用枕頭,就這樣睡在硬床板上,站功過關後便是走功,前進時每分鐘走112步,每步的距離是75釐米,向前擺臂時,拇指根部距離地面114釐米,手臂離身體10釐米,向後擺臂時,小拇指距離褲縫線是30釐米,這樣,我們從每個角度看,36人的行進就如同一人。除此之外,對於面部表情也有極高的要求,不能頻繁的眨眼,經過訓練,戰士們能做到巍峨不動站立好幾個小時。
除了每天升旗,站國旗哨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不管是冰天雪地,還是驕陽似火,兩個小時一班崗,哨兵們都是紋絲不動的守護在國旗下,為了避免穿的太多,顯得身體臃腫,冬不穿棉夏不穿單,這是他們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
除了練站功,走功,還要練槍功,為了拿好禮賓槍,戰士們必須練好臂力和握力,練到肩膀磕青了,手上長繭了,槍功算是練好了,國旗護衛隊裡受到關注最多的要數升旗手了,每天清晨他要跟隨國歌的節奏毫秒不差的把國旗展開,傍晚,又要把國旗降下,收回軍營,看似簡單,想做好卻不容易,要把5米乘3,3米的巨大國旗展開,手臂上必須要有驚人的爆發力。
沒有人後悔來到國旗護衛隊,戰士們都說,這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光榮和驕傲!
五星紅旗 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 我為你自豪,為你歡呼 我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