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電影《龍虎山張天師》講述了張天師到蜀地鶴鳴山平定巫妖之教的故事。
本來是通過好友文大人的邀請到蜀地破案,沒想到自己卻捲入到了一場驚天陰謀中,透過這部影片,我們可以發現早期張天師身上所具有的情義、道義、俠義,此時,他要力破巫教,同時也是在提高自我的修行歷練。
情義
一封信讓張天師攜徒兒王長來到巴蜀助力,這是張天師和文大人之間的友誼情義。
當紅纓說出去哪裡時,張天師說道「去探望我一個老朋友」。
「江洲令文大人乃我師父的摯友」,徒兒王長甚是驕傲的說道。
從中可見,張天師和文大人的交情頗深。
說道江洲令,張天師起初也是江洲令大人,如今是這個文大人,那也並不奇怪了。
同是為官之人,那必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當張天師收到信時,看到的是當地百姓頻頻失蹤的案件,文大人懷疑有邪教作怪,自己一人之力顯然不能應付,這才想起了這位摯友。
面對危難,能夠想到老友,那必然是交情不淺,而張天師能夠收到信後馬上出發,更是一個重情義之人。
到時,文大人已經遇難,顯然讓張天師有點傷心,更是堅定了他要力破巫教的目的。
在巴蜀徒兒王長中巫蠱並被大巫師擄走,張天師一心掛念徒兒,不顧個人安危,前往營救,這樣的師徒情義在這裡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你放心,為師一定將你帶到安全的地方」。
面對已經陷入巫蠱之中的徒兒,張天師並沒有放棄,即使徒兒不會跟他走,但是張天師依然會拼了命地與大巫師對抗下去。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在這裡,張天師於王長就是他的再生父母,這樣的情義早已超脫了普通的師徒之情,必然,面對王長身處危險之中,張天師不會就此放棄的,而是要全力以赴保全徒兒。
道義
剛到巴蜀之地,面對老乞丐巫鹹,故意摔倒碰瓷,(當然後來我們知道他是為了阻止張天師捲入紛爭),但是張天師依舊道歉、賠償碎銀,這便是道義的展現。
即使是虛假的,但是內心所堅守的善良和正義並不會因虛假就被擱置,依然賠禮道歉,這便是一個江湖之人的基本道義所在。
然後在客棧面對紅纓的偷盜,張天師脫口而出,「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後來紅纓被打敗,說出了自己的苦衷,張天師也軟下心來,開始逐漸與其合作,共處,二人也自此建立起了不錯的感情。
在最後,紅纓也投桃報李,替張天師擋了大巫師的暗器,保護了張天師,也算道義得到了回報。
張天師並非是一個不明事理之人,即使對方有著不軌行為,但是在張天師這裡依然能夠是非明辨,不會青紅皂白的冤枉、傷害任何一個人。
不僅僅是紅纓,還有老乞丐巫鹹,張天師都一一從他們那裡了解到了蜀地的禍害。
雖然與他們都是從打鬥開始,但是堅守道義的張天師還是贏得了他們的信賴,最終一起合作戰勝了大巫師,拯救了蜀地百姓。
俠義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從江洲令張大人到張天師,他一直奉承著濟世救人的俠義精神。
江洲令張大人時,面對愚昧百姓用活人獻祭,前往阻攔,反倒被誣陷為妖邪,看著無辜百姓被獻祭成為了他自己內心揮之不去的心魔和遺憾。
如今再次被誣告為妖邪,但是張天師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自此,他一直在尋找惡的源頭。
在巴蜀之地,他找到了這惡的源頭,從一開始就不顧一切,全力大破巫邪,為民除害,濟世救人。
俠義或許僅僅存在於江湖之中,可是道教中人的張天師何嘗不是江湖中人。
替天行道,伸張正義,這些俠義,在張天師身上同樣上演著。
什麼扶桑之樹,八部鬼帥獻祭打開天門,長生不老,這在張天師看來都是騙人的巫術,都是自欺欺人的笑話。
這些最終受傷的只能是無辜百姓,所謂的獻祭都是謀求私利的形式。
看著大巫師利用巫術為民除害謀利,張天師顯然早已看不下去了,容不得他再欺騙下去了,必須要站出來為民除害了。
即使後來被民眾誣陷為妖邪,但是最後依然要為民除害。
他早已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了。
《龍虎山張天師》通過一段張天巴蜀遊歷的故事,所展現的是他的情義、道義、俠義,當然這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他也不斷地戰勝著自己的心魔,尋找著源頭,最終真正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才能入道。
修行的目的或許並不能拯救更多的人,但是可以找到惡的源頭,除掉導致這一切的惡魔,這顯然是比拯救一個個個體更為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