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打車軟體都過得怎麼樣?

2020-12-16 上上財經

使用軟體進行打車是我們現在常用的一種出行方式。打車軟體也慢慢地在我們的手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雖然打車軟體十分風靡,但是它因為營銷模式和註冊模式帶來一定的安全潛在風險的同時,對傳統經過國家註冊認證的計程車行業打擊巨大。各個國家和地區對打車軟體的看法不一,有的相對溫和,有的極端且嚴厲。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看一下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打車軟體都過得怎麼樣吧。

與歐洲人表面上看上去的儒雅隨和不同,歐洲的眾多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打車軟體是相當不待見和抵制的。他們認為打車軟體無法保障他們的安全,同時還損害了計程車司機的利益。由於民眾的抵制,歐洲眾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也相繼出臺了許多禁止打車軟體的政策。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包括法國和德國,法國早在2014年打車軟體面對打車軟體時便宣布禁止網際網路打車服務,該項禁令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相關部門認為,因為有關部門無法確保參與此項服務的司機都購買了正式的全額保險,所以無法保證消費者的聲明財產安全,因此打車並不合法。

在面對同樣的事情上,即使是與法國互相擁有百年怨氣的德國的表現卻出奇的一致。同樣是2014年,漢堡和柏林先後發布禁令。以司機沒有核發執照、乘客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為由,禁止打車軟體提供營利性私家車載客服務。如此直接了當的禁止政策也反映出了德國政府對打車軟體不容置疑的否定態度。

與歐洲類似且不同的是,打車軟體在日本受到的阻力不僅限於政府,更來自於民間和行業。首先,日本的法律本身便對對車的用途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使用自駕用車用於盈利本身便是違法行為。而打車軟體的起點便是為需要用車卻達不到車的人提供臨時服務,這種概念從一開始便和日本本土的用車法律相悖。

其次,日本的計程車行業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行業規範、行業競爭、行業壁壘十分完備與森嚴。打車軟體作為新興的經濟模式想要對成熟且完善的行業發起衝擊,簡直是難如登天。

最後,眾所周知,日本雖然是一個發達國家,但是國家經濟早已經歷過20年的停滯不前的狀態。年輕一代手中的收入並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一代更多地選擇採取完善且發達的公共運輸進行出行。有能力承擔打車服務費用的除了公司報銷的人以外,客戶人群大部分是老年人。雖然老年人的客戶需求在越遠離經濟繁華地帶越旺盛,但是讓老年人快速融入新興時代又談何容易?

中國臺灣地區的打車軟體們也不太好過。2019年2月,中國臺灣地區交通部門宣布新規定,要求網約車軟體的收費方式改成按小時或按日收費,並禁止相關司機在街上迅遊尋找客源。這項規定將在截至4月26日的60天公眾評議期結束後生效。

與其他歐洲、日本相同,中國臺灣地區的打車軟體同樣來自計程車行業的壓力:作為網約車,線下載客拉人的做法與傳統計程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在相關政策下,網約車卻往往不接受來自相關條款的約束。這在計程車行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中是無法容忍的。

美國,作為世界上的一個大國,對網約車的態度是相對寬鬆的。這也是打車軟體一開始在美國興起的原因。在美國,想要成為打車軟體下的網約車,只需要駕駛員在擁有駕照的情況下去考商業駕照,為車輛送TLC電召車保險並加入電召車公司便可以進行運營了。雖然電召車保險價格相對昂貴,加入電召車公司對網約車而言也有一定的束縛,但是美國約車市場十分巨大以至於眾多的司機選擇加入他們。

同時,美國的電召車司機必須通過軟體接單或者電話接單才可以搭載客戶。美國相關部門對電召車司機也會以抽查的手段進行監管。一旦發現電召車司機行為不符合行業要求,司機將會面臨來自相關部門相當嚴重的罰款。

你是怎麼看待打車軟體以及網約車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香港商報:借鑑發達地區經驗 打車軟體前景樂觀
    文章摘編如下:  優步:各方阻力無礙全球擴張  優步堪稱最具代表性的打車軟體,也是此次打車軟體整頓首當其衝的「主角」。除優步之外,國外較為出名的打車軟體還有美國的Lyft、英國的Halio、新加坡的DialACab等。  優步誕生不過6年,如今已經擴張到50多個國家的逾250個城市,但同時也引發種種風波。
  • 叫車軟體「燒錢大戰」:司機變挑剔 招手打車難
    本報記者戴偉攝  隨著嘀嘀打車、快的打車先後提高補貼優惠標準,硝煙瀰漫的「打車軟體大戰」愈發進入白熱化階段,使用軟體的計程車司機與乘客都得了實惠。但這看似「皆大歡喜」的結果背後,卻有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如今在街頭招手打車變得比以往更困難了。
  • 打車軟體窮途末路 不轉型就得死?
    打車軟體在經歷過了一場價格戰之後,打車軟體的市場虛火才漸漸的熄滅。近日交通運輸部又頒布了一項新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確的表示了「平臺運轉不得影響手機召車軟體正當功能和良性競爭」,這對打車軟體來說無疑是有助於打車軟體整體的和平發展,但是,擺在他們面前而且更加棘手的卻是利益從何而來的問題。
  • 盤點外國打車軟體哪家強
    新華網北京8月9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在快節奏的都市,打車是困擾市民的一大難題。自從有了打車軟體,打車方便多了。如今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等打車軟體已成為國人手機裡的必備軟體,那麼走出國門打車軟體該怎麼玩呢?小編就來為您盤點不同國家的必備打車軟體。
  • 看看國外打車軟體怎麼「活」
    這種對司乘雙方都有利的事情,似乎本應受到推崇才是,現在卻恰恰相反,在北京、上海等打車軟體最火熱的城市,都出現了「叫停」的聲音,監管部門的擔心是,這些新興事物擾亂了出租汽車的市場秩序。其實,打車軟體原本是「舶來品」,國外也有不少打車軟體,有的甚至已經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那些國家計程車市場因此變化了嗎?不妨去新加坡、英國、美國看看,打車軟體在那裡怎麼「活」。
  • 打車軟體在巖城推廣 市民出行得便利
    今年5月,本報就打車軟體在巖城使用情況作了《「滴滴打車」何時能在巖城普及?》的專題報導,彼時巖城只有五分之一的司機安裝了打車軟體,龍洲計程車公司也表示暫無引入「滴滴打車」的計劃。記者體驗:不用出門即可叫車  「自從用了打車軟體,打車比以前方便多了,約好時間地點,等著司機上門來接就好了。」市民謝女士說,她很早就開始關注「滴滴打車」了,以前在廈門用過覺得很方便,只是遺憾龍巖不普及。最近半年,她發現龍巖可以用了,就出門必用。
  • 騰訊、阿里兩大打車軟體「血拼」 將成銀行業噩夢?
    實際上,申城的哥使用打車軟體來攬生意早已不是新聞,但最近這波潮流愈演愈烈——兩大打車軟體以及微信、支付寶宣布,每單成功交易後,乘客和司機各有獎勵,這讓的哥們忙於奔赴「搶單」後約定的接客地點,而「忽視」路邊不斷招手的打車人。拇指時代,人們的打車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難道以後只有玩得轉智慧型手機的群體才能打到車嗎?
  • 打車軟體燒錢大戰劃上句號 司機抱怨接單量下降
    因為平時每天都叮咚響個不停的打車軟體,今天好像有點安靜。即使考慮到是周末,今天的接單量也少得有點讓他莫名其妙。  朱師傅:好像接單量不是很高。今早上可能不是很理想。反正早上像這個點應該有4、5個單子,今天早上才接了兩個單子,而且還有一個被人取消掉,被人取消的不願意等了,因為當時有空車。他講反正你沒獎勵,講你不用來了。
  • 東南亞打車軟體GrabTaxi在美國成立研發中心
    東南亞打車軟體 GrabTaxi 於近日宣布將在美國西雅圖成立研發中心 在去年8月,獲得由中投、滴滴、寇圖資本參與的
  • 尼泊爾打車軟體Sarathi:終於盼到「滴滴打車」
    他們對外號稱自己是一家背靠中國和印度兩個巨大市場的顛覆性企業。在近期,Sarathi終於推出了自己的APP,用戶可以輕鬆地通過智慧型手機打車。現在,在蘋果手機的App Store和安卓系統上都可以下載這款APP。
  • 日本為什麼沒有打車軟體
    要說日本完全沒有打車軟體,也不盡然。美國打車軟體uber今年宣布進軍日本,也搞起了補貼促銷。但uber有別於我們的打車概念,它提供的是一種僱車服務,起板就是1個小時或者15公裡,收費高達6250日元(370元人民幣)。真正的計程車打車軟體,在日本還是一片空白。
  • 專訪Grab主席 Ming Maa:打車軟體如何成為東南亞人民的支付寶?
    除了本土創業公司和國際巨頭的戰爭,東南亞幾個國家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經濟發展狀況,這讓打車軟體無法像在美國和中國一樣無差別地迅速擴張。在印尼市場成長起來的 Go-Jek,最初就專注於更適合本地的摩託車、摩的(三蹦子)業務。
  • 支付寶上線「境外打車」!比比Uber、Grab...哪款打車軟體更具性價比?
    境外打車你會使用哪款打車軟體?Uber?Bolt還是Grab?面對各式各樣的打車App,是否可以一鍵就能滿足在不同國家的打車需求?近日,支付寶正式上線「境外打車」小程序,對於中國遊客而言,終於第一次可以有一個APP「打」遍全球。
  • 打車軟體在美國:不打燒錢戰拼的是服務
    作為一種聯繫線上線下業務的服務工具,只要存在距離,只要是簡單的、標準化的服務,打車應用似乎都有機會。在國內打車軟體領域,目前都基本只提供了計程車的預定服務。大部分行業人士認為這是一個贏者通吃的行業,真正要想盈利還得熬到其他應用軟體都死掉,而現階段的商業化問題,是所有打車軟體商想都不去想的問題。
  • 網約車平臺都在送外賣, 東南亞打車軟體Grab上線餐飲配送服務
    5月29日,據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東南亞打車軟體Grab宣布正式推出餐飲配送業務GrabFood。此前,GrabFood已經在泰國等一些國家進行測試,今日登陸Grab總部所在地新加坡,並計劃在未來數月內進駐東南亞六大核心市場。
  • 滴滴結盟美國第二大打車軟體 將戰火燒至Uber後院
    ,在第八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期間,滴滴快的分別和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軟體Lyft以及全球職場社交平臺領英(LinkedIn)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僅次於在美國排名第一的共乘叫車服務公司Uber,在Lfyt融資10億美元時,Uber已融得56億美元,估值高達510億美元,滴滴快的這次與Lyft的合作,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打車龍頭軟體Uber。
  • 菲律賓遊學打車必備軟體Grab的使用方法
    關於菲律賓遊學必備的打車軟體GrabGrab的使用方法更划算的使用Grab的訣竅關於菲律賓遊學必備的打車軟體Grab可能有很多人聽過Uber這個打車軟體。車資計價器金額+預約費用50比索*根據時間段和地點不同,預約費用也不相同使用Grab Taxi多半都比較划算。另外,雖然也要根據時間段和地點不同,但是與其他車輛相比它的派車速度(接客速度)會比較快一些,推薦急著用車的菲律賓遊學生們選擇Grab Taxi。
  • 臺灣女孩通過打車軟體與大陸男生相識 如今走進婚姻殿堂
    都說千裡姻緣一線牽,這根線,原是指月老手中的紅線,可如今,無線網絡那根無形的線,也能牽起無數的姻緣。可這件事有點特別,這件事的主人公啊,是一位臺灣女孩與一個大陸男孩。 女孩叫陳昭欣,來自臺灣臺中清水,她在2017年1月入職於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擔任環土局公共事務助理員。
  • 打車軟體不安全?看看國外是怎麼做的
    然而在美國,有許多的打車軟體都是只對女性或者兒童服務,而且招聘的司機也全部都是女性,這樣的話,女孩在外面打車會覺得安心很多。也正因為他們這些軟體只服務於女性,所以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女乘客受男司機的騷擾甚至傷害。 但這同時也產生了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在招聘過程中的性別歧視。
  • 計程車分車型定價計劃恐延後 大眾自推打車軟體
    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在第三方打車軟體競爭硝煙殆盡之時,上海目前已陸續推出各類軟體打車方式。昨天,大眾出租再度出擊推出一款新型的打車軟體,它除了具備一般第三方軟體的功能外,還無需駕駛員使用手機,因此不受早晚高峰禁止使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