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體在美國:不打燒錢戰拼的是服務

2020-12-24 觀察者網

打車軟體的出現,給乘客與計程車司機帶來利潤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爭議。商務部稱,打車軟體本身有利於提高計程車行業整體效率,但「花錢買用戶」的做法不可持續。在美國也有類似於打車軟體的應用,但它們打的不是「燒錢戰」而是「服務戰」。

美國打車軟體(資料圖)

美國打車軟體Uber同樣也受到了政策打壓。但Uber另闢蹊徑,已經開始嘗試點心、鮮花,甚至BBQ這樣的食物外送。只要在Uber點擊相關按鈕,選好鮮花,告訴司機指定的地點,就可以完成一次送花服務了;顧客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獲得冰淇淋外送服務。

作為一種聯繫線上線下業務的服務工具,只要存在距離,只要是簡單的、標準化的服務,打車應用似乎都有機會。在國內打車軟體領域,目前都基本只提供了計程車的預定服務。

大部分行業人士認為這是一個贏者通吃的行業,真正要想盈利還得熬到其他應用軟體都死掉,而現階段的商業化問題,是所有打車軟體商想都不去想的問題。如果能夠走出多樣化的發展思路,形成差異化的服務,打車軟體就能夠避免同質化競爭的惡性循環,產生多樣化的商業模式。

以下為《第一財經日報》探訪美國打車軟體的生存現狀:

來自芝加哥的安妮今年二十出頭,才開始工作沒多久,說到Uber她立刻興奮起來。「我是Uber的忠實用戶。我非常喜歡它們。這實在太方便了。你用手機就可以訂車付錢。但是,有一點我實在很不喜歡,那就是它們在尖峰時間會漲價。」安妮說。

在紐約,Uber的知名度並不怎麼高。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機詢問的近十位紐約市民中,30歲以下的都聽說過Uber,其中有一半在用。

「我很喜歡Uber,在手機上訂車太方便了,而且你還可以選擇你喜歡的車種,是普通計程車,還是高檔車等。但是總體來說,比我在路上攔計程車貴,所以我用得不多。」今年27歲的馬特告訴記者。而今年三十出頭的尼古拉則告訴記者,她略聽說過,但是不怎麼用。尼爾則快接近40歲了,他已經習慣在繁忙的紐約街頭攔黃色的計程車了。

類似於Uber這樣的打車軟體在美國被稱為交通社會媒體軟體。主要的經營模式是通過軟體建立起用戶和司機之間的關係網絡,提供點對點的交通服務。與Uber 競爭的打車軟體公司還有很多,目前比較大的還有Lyft和Sidecar。後兩者目前只作電招車服務,沒有涉及計程車。Uber在2010年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只作電招車業務。

高價優質路線

打開Uber軟體,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種類的車。其中最便宜的是計程車。願意出高價的可以選擇從便宜的中型商務車到高檔豪華車。選擇完後,地圖上都會顯示你附近所有這種類型的車目前的位置和到達你所在位置的時間。輸入目的地之後Uber會估算出所需的價格。

註冊Uber的時候用戶必須把信用卡拍攝下來與密碼一起存入帳戶。以後打車Uber就從這張信用卡裡支付車資。Uber同時還負責計價,採用智能計價算法,除了根據實際經過的距離和低速等待的時間外,還同時根據經過路線附近對該車型需求的狀況調整單價。這也就是安妮抱怨尖峰時間Uber會漲價的原因。

安妮如果是在紐約用Uber呼叫計程車就不用擔心漲價問題。Uber在紐約不在計程車上使用智能計價,而是採用計程車統一的計價方法計算車費,另外再自動附加20%的小費。如果是直接在街上攔計程車則沒有強制的小費,即使付小費通常最多只需要付15%。

馬特說:「除非打不到車或者是趕時間,否則我是不會用Uber來打計程車的。」

市場競爭激烈

目前Uber對在紐約的潛在用戶提供20美元的註冊補貼。這20美元不能提現或存入銀行,只能在未來充作打車費。在紐約打車與美國其他城市相比還算比較便宜。紐約計程車 不含裡程的起步價含稅為3美元,高峰期為4美元,每英裡價格為2.5美元,加上堵車的時間和8%的消費稅,20美元也僅僅能從曼哈頓中城到下城。紐約城區面積遠比中國上海大,四五十美元的車費並不罕見。

2012年9月Uber第一次登陸紐約時,曾經有過第一次叫車25美元補貼的優惠。但當時因為紐約計程車和電招車委員會(Taxi and Limousine Commission)的禁令,沒有什麼人能夠享受到優惠。

「我們一貫支持和鼓勵包括Uber在內的各種創新,2012年時頒布的禁令主要是因為我們已經把計程車信用卡支付的業務交給了兩家公司專營,所以不能再讓計程車使用Uber。」 紐約計程車和電招車委員會新聞發言人艾倫·弗羅姆伯格(Allan Fromberg)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Uber的電招車服務始終在紐約合法存在。

不過,計程車信用卡支付的專營權在去年4月到期。目前Uber計程車和紐約電招車委員會達成了一項為期1年的試運行計劃(Pilot Program)。

目前,還沒有發現有對老用戶的優惠。其實Uber在2010年成立後直到去年8月從谷歌等公司籌集到2.6億美元資金之前只融到4500萬美元,實在是打不起燒錢戰。

打不起燒錢戰並沒有降低競爭的激烈程度。主要在紐約從事電招車服務的手機軟體Gett的總裁赫爾曼(Jing Herman)在今年1月向媒體爆料說,每天他們公司在尖峰時間收到超過100個虛假叫車請求,即等司機快趕到地方就會收到取消訂車的請求。這造成他們在尖峰時間疲於奔命而服務癱瘓。而且因為給客戶的訂車確認信息上有司機的手機號碼,這些司機隨後收到Uber銷售團隊的電話,遊說他們放棄使用Gett改用Uber。Uber已在1月底於網站上為上述行為道歉。

安全隱患猶在

新年前夜的一場車禍,不僅對使用打車軟體的安全性提出疑問,也引發了打車軟體需要擔負的法律責任的思考。在Uber的發源地舊金山,一個正在使用該軟體的司機在確認一個打車請求時就撞向了一家人。6歲的劉蘇菲(Sophia Liu)不幸遇難,她的媽媽和弟弟受傷,可能致殘。

弗羅姆伯格表示:「只要軟體能夠一鍵操作就是安全的。我認為Uber不會帶來安全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試運行計劃觀察。」

西雅圖市長埃德·穆雷(Ed Murray)在事故發生後表示:「所有打車軟體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監管。舊金山小女孩的事件絕不允許在西雅圖重演,最起碼他們要有適當的保險。」

Uber表示除了每個司機有車輛保險之外公司還購買了100萬美元的商業保險。只是有法律專家表示,發生事故時很難區分界定事故原因究竟是因為使用軟體造成還是駕駛員疏忽造成。這會造成賠付責任不明確,因為前者是商業保險賠付,後者是車輛保險賠付,最終使得受害人很難得到及時賠付。

作者:周佳

相關焦點

  • 美國打車軟體Uber推遞送服務 商品超百種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8月19日報導,美國打車軟體品牌Uber推出一款新的遞送服務軟體Uber Corner Store,該軟體目前正在測試階段。使用這款軟體,超過百種商品即可在幾分鐘內到達顧客家門口。Uber Corner Store操作簡單,僅需3步驟。
  • 因地制宜 打車軟體Uber印度推出三輪摩的打車服務
    因地制宜 打車軟體Uber印度推出三輪摩的打車服務 時間:2015-04-09 22:07:0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美國打車服務Uber正式登入北京
    美國打車服務Uber正式登入北京 2014-07-29 11:14:04來源:中國質量報作者:責任編輯:呂思言   7月14日,來自美國的打車服務軟體
  • 打車軟體不安全?看看國外是怎麼做的
    打車軟體不安全?看看國外是怎麼做的。 隨著前段時間滴滴事件所掀起的風波,有許多的女性都對約車軟體產生了陰影。而對比起美國,我國的約車軟體確實是沒有做的那麼的好,也沒有對女乘客進行很好的安全保護。然而在美國,有許多的打車軟體都是只對女性或者兒童服務,而且招聘的司機也全部都是女性,這樣的話,女孩在外面打車會覺得安心很多。也正因為他們這些軟體只服務於女性,所以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女乘客受男司機的騷擾甚至傷害。 但這同時也產生了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在招聘過程中的性別歧視。
  • 東南亞打車軟體GrabTaxi在美國成立研發中心
    東南亞打車軟體 GrabTaxi 於近日宣布將在美國西雅圖成立研發中心 在去年8月,獲得由中投、滴滴、寇圖資本參與的
  • 看看國外打車軟體怎麼「活」
    關於服務「出生」一年多,但打車軟體聲名大噪,還是最近幾個月的事,阿里巴巴和騰訊成了這個行業的「乾爹」後,大手筆補貼,讓司機和乘客迅速成了打車軟體的擁躉。然而,在國外,極少有打車軟體用補貼招徠客戶,他們更看重的是,怎樣利用服務賺取利潤。
  • 「優步」正風靡 監管成問題——美國打車軟體面面觀
    新華網華盛頓1月12日電(記者穆東 關建武)「優步」是由美國同名公司推出的打車應用軟體,登陸到智慧型手機應用市場並風靡美國乃至全球,在為司機增加收入、給乘客帶來便捷的同時,其合法性受到多方質疑,對其如何監管漸成難題。另外,高峰時的「天價」打車費及安全隱患也屢遭詬病,令人愛恨交加。
  • 韓國打車軟體陸續上線 只優化服務不玩燒錢遊戲
    韓國第一款打車軟體「Easy Taxi「於2012年10月在韓國正式上線,略晚於中國打車軟體上線時間。Easy Taxi總公司2011年成立於巴西,是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二的打車軟體,僅次於Uber。Easy Taxi雖然是韓國首個打車軟體,但成果並不顯著。成立兩年多,服務範圍仍然僅限於首爾、京畿道、仁川、廣州、麗水五個地區。知名度也不盡如人意,很多乘客並不知曉Easy Taxi。
  • 盤點外國打車軟體哪家強
    新華網北京8月9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在快節奏的都市,打車是困擾市民的一大難題。自從有了打車軟體,打車方便多了。如今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等打車軟體已成為國人手機裡的必備軟體,那麼走出國門打車軟體該怎麼玩呢?小編就來為您盤點不同國家的必備打車軟體。
  • 滴滴結盟美國第二大打車軟體 將戰火燒至Uber後院
    原標題:滴滴結盟美國第二大打車軟體 將戰火燒至Uber後院 ,在第八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期間,滴滴快的分別和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軟體Lyft以及全球職場社交平臺領英(LinkedIn)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滴滴快的公關總監和公共事務高級總監葉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滴滴快的與美國Lyft合作,可以聯通彼此的技術和市場資源以達到一個共同目標,「今後,中國用戶到美國去不需要安裝其它軟體,通過滴滴快的就可以直接導入Lyft的服務,而美國用戶到中國來也可享受到滴滴的服務」。
  • 打車軟體公司推出「專車」服務 遭計程車司機抵制
    南京浦口捷順達公司的計程車司機譚中宏,在卸載了「滴滴打車」軟體半個多月後,最近又重新安裝了該軟體。  譚中宏原來是「滴滴打車」軟體的受益者和忠實用戶。可最近他和同行們突然感覺到來自「滴滴打車」軟體的威脅,因為打車軟體近期重點推廣的另一項業務——專車服務。
  • 【優步收購英國計程車技術公司Autocab】《泰晤士報》美國打車軟體...
    【優步收購英國計程車技術公司Autocab】《泰晤士報》美國打車軟體巨頭優步Uber周四宣布,將收購英國科技公司Autocab,後者是一家向私人計程車公司提供預訂和調度軟體的公司。優步表示,這項收購將使其能夠將那些在沒有優步服務的地方使用其軟體的用戶與其他網約車服務供應商連接起來。首先從英國開始,未來可能擴展到其他國家。
  • 打車軟體窮途末路 不轉型就得死?
    近日交通運輸部又頒布了一項新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確的表示了「平臺運轉不得影響手機召車軟體正當功能和良性競爭」,這對打車軟體來說無疑是有助於打車軟體整體的和平發展,但是,擺在他們面前而且更加棘手的卻是利益從何而來的問題。
  • 打車軟體不流行 你在香港會打車嗎?
    對於內地遊客來說,到香港遊玩,人生地不熟,時常會遇到需要打車的情形。其實,對於內地遊客來說,除了價格,香港打車還有很多值得了解的地方,所以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香港打車有哪些需要知道的事吧。  香港的的士發展  計程車在香港叫做的士。作為一個國際化的都市,香港各項現代化服務起步都比較早。
  • 美國知名打車軟體UBER海外困境求生
    優步因涉嫌非法營運車輛和不正當競爭等在不少國家吃了官司為了能在當地站穩腳跟,優步或妥協暫停部分服務,或針對潛在安全問題作出整改,或謀求符合當地法律的資質,或以上訴方式回應當地對它的禁令。新華社電 作為一款頗受歡迎的美國知名打車軟體,優步已經在世界多國立足。
  • 日本為什麼沒有打車軟體
    要說日本完全沒有打車軟體,也不盡然。美國打車軟體uber今年宣布進軍日本,也搞起了補貼促銷。但uber有別於我們的打車概念,它提供的是一種僱車服務,起板就是1個小時或者15公裡,收費高達6250日元(370元人民幣)。真正的計程車打車軟體,在日本還是一片空白。
  • 靠行動支付大戰興起的打車軟體或已窮途末路
    打車軟體對司機補貼降至2元,並且每日搶客單數從30單降至10單,這讓打車軟體平均訂單量降低四成,相比最高單日訂單量降七成,整個行業從熾熱變得驟冷。而美國《連線》雜誌則認為中國是創新之國,美國應該向中國學習,其中特別提到了打車軟體在中國的火爆,殊不知打車軟體的火爆只是過去式。
  • 如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打車軟體都過得怎麼樣?
    各個國家和地區對打車軟體的看法不一,有的相對溫和,有的極端且嚴厲。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看一下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打車軟體都過得怎麼樣吧。與歐洲人表面上看上去的儒雅隨和不同,歐洲的眾多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打車軟體是相當不待見和抵制的。他們認為打車軟體無法保障他們的安全,同時還損害了計程車司機的利益。
  • 專車鼻祖優步來長沙了 看看哪家打車軟體更省錢
    昨日,被譽為全球打車軟體鼻祖的Uber(優步)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宣布,同時登陸長沙和蘇州兩個城市。至此,Uber已在全球300多個城市成功落地運營。  自Uber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它與本土打車軟體的競爭就從未間斷過。除了提供專車出行,其傳說中所具有代駕、快遞、外賣甚至是社交等延伸服務讓人浮想聯翩。目前,長沙已經有「滴滴專車」等至少5家打車軟體公司,Uber的進駐必將激起市場波浪。
  • 洛杉磯強制推行手機打車軟體 違者將罰款
    原標題:洛杉磯強制推行手機打車軟體 違者將罰款   據英國路透社1月15日報導,美國洛杉磯市官員15日決定,為幫助持照計程車與駕車共享服務競爭,洛杉磯計程車司機將被要求使用一款類似Uber打車的應用程式,通過手機打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