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西風起,又到秋高蟹肥時。每天凌晨4點,蟹農們從塘口裡捕撈上來的螃蟹殼上似乎還帶著露水,吐出的白沫好似晶瑩閃亮的霜花,新鮮味美的螃蟹總讓人垂涎欲滴。
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地處洪澤湖西岸,呈半島狀伸入洪澤湖,素有「蘇北第一鄉」的美譽,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這裡的螃蟹經過經紀人的「穿針引線」銷售到全國各地。他們上接市場、下連蟹農,通過收購、轉賣,獲取中間差價,相當於「中介」。10月16日晚,記者入住臨淮鎮,記錄這群「穿針引線」之人的「小確幸」。
市民在選購螃蟹
10月17日早上6點鐘,沿著泗洪縣臨淮鎮致富路步行來到中國螃蟹市場。這裡早已人聲鼎沸,商販們的吆喝聲不絕於耳,好一派繁忙景象。這其中,始終可以看到一群螃蟹經紀人的身影,他們從蟹農手中收購螃蟹,然後通過各種渠道銷售出去。「螃蟹大姐大」王會就是這其中之一。
「大姐,螃蟹收嗎?開個價!」
「好嘞,這螃蟹不錯,我要了。」
王會通過微信轉帳收款
一個電子秤、一部手機、一輛三輪車,這是王會每天的「裝備」。48歲的王會熱情豪爽、誠信好客,不少蟹農、客商主動找她買螃蟹,熟悉她的人總叫她「螃蟹大姐大」。
村民劉勇從家裡帶來了13斤蟹苗,以每斤2.5元的價格賣給了王會。兩個人手機互相掃一掃,錢立即到帳。王會轉身把蟹苗拿到攤位上賣,幾分鐘時間,就又賣了出去。
市民在選購螃蟹
「剛才的螃蟹賣出去了,正好一個朋友要買。」王會拿著手機,驕傲地向同行們展示她的這筆收穫,燦爛的笑容印在了臉龐。緊接著,她又把收上來的3兩母蟹進行稱重、打包,分別發往上海、北京等地。
「剛開始做螃蟹經紀人很簡單,認識些買蟹的人,再把從蟹農那裡收來的蟹賣出去就可以了。」王會說,自己不識字,連微信收款也是前幾年兒媳婦教的,從自行車、摩託車再換到電動三輪車,生活越來越好,後來有了物流,螃蟹發往外地更加方便。而自己從事螃蟹生意已經27年了,只要天氣好,幾乎天天如此。行情好的時候,每天能收幾千斤、上萬斤螃蟹。螃蟹的價格是大家最關心的,但市場的價格誰也說不準,每天都有波動。
「無論錢多錢少,每天有事可做,又開心又瀟灑。」王會說,兩個兒子早已成家,孫子在縣城上學,家裡買了車,也住上了新房子,每天到市場上收購螃蟹是她最有收穫的事情,人到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臨淮這群經紀人的隊伍中,像王會這樣的女經紀人還有很多。她們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是飯店老闆,還有的是專職經紀人。
魏素平
在66歲的魏素平攤位前,紅色的塑料大盆裡裝滿了活蹦亂跳的龍蝦,一隻只龍蝦不停地往上爬,爬到盆子邊「哧溜」一滑,又栽進盆裡。魏素平將收購上來的龍蝦,按大小進行分揀後再進行售賣。
魏素平13歲就跟著家人從事水產生意,附近鄉鎮的水產市場上,經常有她的身影。
「這是我的樂趣,我享受這個買賣過程,補貼了家用、改善了生活,還能接觸很多人,每天多熱鬧呀。」魏素平說,老伴70多歲了,兒女也都成家立業,家裡雖然不愁吃穿,但是人閒不住,有事情做,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
閒暇時,魏素平還會和姐妹們一起唱戲、跳舞。忙碌、舒心的生活,讓魏素平每天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收購上來的螃蟹
「在我們螃蟹市場上,人人都能成為『經紀人』,一部分在家門口當螃蟹經紀人,一部分是專職經紀人,他們一年的螃蟹銷售量達到10萬多斤,還有一部分經紀人分布在興化、高淳、太湖等地,進行螃蟹銷售。」泗洪縣臨淮經紀人協會會長劉長餘告訴記者,2000年,臨淮經紀人協會成立,當初入會要求是每人每年螃蟹銷售量達到10萬斤,發展至今已有500餘人。在人們的印象中,螃蟹經紀人多為男性,可在這裡,女螃蟹經紀人很常見,女性佔比15%左右。
臨淮鎮是三面環水的「島鎮」。當地漁民大多以捕撈、養殖為主,而對於早年就上岸生活的周慧來說,忙碌的生活讓她們一家人有滋有味。
周慧展示自己包的餃子和包子
「又來買菜呀,今天買點什麼?」上午7點30分,周慧出現在市場裡,熟悉她的人知道,每天她都要來市場上採購新鮮的食材。周慧和丈夫劉江在鎮上開了一家飯店,她既是老闆又是廚師。清水龍蝦、香辣蟹、芡實、菱角秧餡的包子、水餃等拿手飯菜,成了飯店的招牌,不少外地遊客成了她的忠實「粉絲」。除了燒一手好菜,周慧也是一名螃蟹經紀人,有很多人通過微信、電話下單,讓她郵寄螃蟹。
「人有事情做,生活才有勁、有奔頭。」周慧說,無論是做美食還是賣螃蟹,對自己來說都是一種認可和信任,忙碌而快樂的生活是通往幸福路上的「調味劑」。
中國螃蟹市場
當忙碌的人群漸漸散去,喧囂的螃蟹市場也慢慢安靜下來,螃蟹市場裡這群閒不住的女人也陸陸續續回歸到正常生活中。在臨淮,「大姐大」成為小康路上的中堅力量,她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日子,給家庭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記者 裴凌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