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宿」記|小康路上,宿遷女螃蟹經紀人用勤勞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2020-12-15 宿遷網

一年一度西風起,又到秋高蟹肥時。每天凌晨4點,蟹農們從塘口裡捕撈上來的螃蟹殼上似乎還帶著露水,吐出的白沫好似晶瑩閃亮的霜花,新鮮味美的螃蟹總讓人垂涎欲滴。

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地處洪澤湖西岸,呈半島狀伸入洪澤湖,素有「蘇北第一鄉」的美譽,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這裡的螃蟹經過經紀人的「穿針引線」銷售到全國各地。他們上接市場、下連蟹農,通過收購、轉賣,獲取中間差價,相當於「中介」。10月16日晚,記者入住臨淮鎮,記錄這群「穿針引線」之人的「小確幸」。

市民在選購螃蟹

10月17日早上6點鐘,沿著泗洪縣臨淮鎮致富路步行來到中國螃蟹市場。這裡早已人聲鼎沸,商販們的吆喝聲不絕於耳,好一派繁忙景象。這其中,始終可以看到一群螃蟹經紀人的身影,他們從蟹農手中收購螃蟹,然後通過各種渠道銷售出去。「螃蟹大姐大」王會就是這其中之一。

「大姐,螃蟹收嗎?開個價!」

「好嘞,這螃蟹不錯,我要了。」

王會通過微信轉帳收款

一個電子秤、一部手機、一輛三輪車,這是王會每天的「裝備」。48歲的王會熱情豪爽、誠信好客,不少蟹農、客商主動找她買螃蟹,熟悉她的人總叫她「螃蟹大姐大」。

村民劉勇從家裡帶來了13斤蟹苗,以每斤2.5元的價格賣給了王會。兩個人手機互相掃一掃,錢立即到帳。王會轉身把蟹苗拿到攤位上賣,幾分鐘時間,就又賣了出去。

市民在選購螃蟹

「剛才的螃蟹賣出去了,正好一個朋友要買。」王會拿著手機,驕傲地向同行們展示她的這筆收穫,燦爛的笑容印在了臉龐。緊接著,她又把收上來的3兩母蟹進行稱重、打包,分別發往上海、北京等地。

「剛開始做螃蟹經紀人很簡單,認識些買蟹的人,再把從蟹農那裡收來的蟹賣出去就可以了。」王會說,自己不識字,連微信收款也是前幾年兒媳婦教的,從自行車、摩託車再換到電動三輪車,生活越來越好,後來有了物流,螃蟹發往外地更加方便。而自己從事螃蟹生意已經27年了,只要天氣好,幾乎天天如此。行情好的時候,每天能收幾千斤、上萬斤螃蟹。螃蟹的價格是大家最關心的,但市場的價格誰也說不準,每天都有波動。

「無論錢多錢少,每天有事可做,又開心又瀟灑。」王會說,兩個兒子早已成家,孫子在縣城上學,家裡買了車,也住上了新房子,每天到市場上收購螃蟹是她最有收穫的事情,人到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臨淮這群經紀人的隊伍中,像王會這樣的女經紀人還有很多。她們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是飯店老闆,還有的是專職經紀人。

魏素平

在66歲的魏素平攤位前,紅色的塑料大盆裡裝滿了活蹦亂跳的龍蝦,一隻只龍蝦不停地往上爬,爬到盆子邊「哧溜」一滑,又栽進盆裡。魏素平將收購上來的龍蝦,按大小進行分揀後再進行售賣。

魏素平13歲就跟著家人從事水產生意,附近鄉鎮的水產市場上,經常有她的身影。

「這是我的樂趣,我享受這個買賣過程,補貼了家用、改善了生活,還能接觸很多人,每天多熱鬧呀。」魏素平說,老伴70多歲了,兒女也都成家立業,家裡雖然不愁吃穿,但是人閒不住,有事情做,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

閒暇時,魏素平還會和姐妹們一起唱戲、跳舞。忙碌、舒心的生活,讓魏素平每天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收購上來的螃蟹

「在我們螃蟹市場上,人人都能成為『經紀人』,一部分在家門口當螃蟹經紀人,一部分是專職經紀人,他們一年的螃蟹銷售量達到10萬多斤,還有一部分經紀人分布在興化、高淳、太湖等地,進行螃蟹銷售。」泗洪縣臨淮經紀人協會會長劉長餘告訴記者,2000年,臨淮經紀人協會成立,當初入會要求是每人每年螃蟹銷售量達到10萬斤,發展至今已有500餘人。在人們的印象中,螃蟹經紀人多為男性,可在這裡,女螃蟹經紀人很常見,女性佔比15%左右。

臨淮鎮是三面環水的「島鎮」。當地漁民大多以捕撈、養殖為主,而對於早年就上岸生活的周慧來說,忙碌的生活讓她們一家人有滋有味。

周慧展示自己包的餃子和包子

「又來買菜呀,今天買點什麼?」上午7點30分,周慧出現在市場裡,熟悉她的人知道,每天她都要來市場上採購新鮮的食材。周慧和丈夫劉江在鎮上開了一家飯店,她既是老闆又是廚師。清水龍蝦、香辣蟹、芡實、菱角秧餡的包子、水餃等拿手飯菜,成了飯店的招牌,不少外地遊客成了她的忠實「粉絲」。除了燒一手好菜,周慧也是一名螃蟹經紀人,有很多人通過微信、電話下單,讓她郵寄螃蟹。

「人有事情做,生活才有勁、有奔頭。」周慧說,無論是做美食還是賣螃蟹,對自己來說都是一種認可和信任,忙碌而快樂的生活是通往幸福路上的「調味劑」。

中國螃蟹市場

當忙碌的人群漸漸散去,喧囂的螃蟹市場也慢慢安靜下來,螃蟹市場裡這群閒不住的女人也陸陸續續回歸到正常生活中。在臨淮,「大姐大」成為小康路上的中堅力量,她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日子,給家庭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記者 裴凌曼)

相關焦點

  • [一起奔小康] 依馬木江: 幸福的生活靠勤勞的雙手創造
    [一起奔小康] 依馬木江: 幸福的生活靠勤勞的雙手創造 2020-08-06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不能什麼都靠國家,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是我們也要自食其力。」兵團第六師芳草湖農場康壽堂推拿師周海自信而堅定地說。 原本生活在寧夏的周海,從小就雙目失明,他性格開朗,有著一股不肯認輸的韌勁。20歲那年,他不顧父母反對來到河南洛陽推拿學校學習按摩推拿技藝,不願過依賴父母的生活。 2000年畢業後,他就先後在廣東、廣州、河南等地方一邊在推拿店工作,一邊繼續深造學習,2010年獲得醫師資格證。一次偶然機會他從盲人朋友群結識了芳草湖農場盲人李財。
  • 解碼連江人的小康生活!中央媒體來了
    近年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連江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美。對比從前,小康路上的連江處處可見改變,經濟開發區裡各色企業茁壯成長,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好上加好。今夕縣城今夕大橋今夕農貿市場今夕鄉村連江正用勤勞勇敢描繪著小康路上高質量發展的藍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宿遷潤揚美苑幸福長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 時曉凱)夏日炎炎,驕陽似火。此時,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潤揚美苑小區的銀杏樹已長得枝繁葉茂。銀杏樹幹分成許多樹杈,樹杈上又分出許多小枝,小枝上面長滿了深綠色的扇形葉片。銀杏樹茂密的枝葉遮天蔽日,樹冠下是一片清風徐徐的清涼。今年80歲的莊雲業吃過了早飯,在小區的林蔭道上散步。
  • 走在奔小康路上的內蒙古脫貧戶:「靠雙手、心情好、有幹勁」
    中新網鄂爾多斯6月15日電 題:走在奔小康路上的內蒙古脫貧戶:「靠雙手、心情好、有幹勁」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今後,我要靠自己的雙手,同大家一起奔小康。」40歲的額爾登朝克圖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對前來採訪的記者如是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丨赤水市寶源鄉一碗水社區搬遷群眾吳永珍
    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父母一直教育我要做一個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我再生活中,一直遵循父母的教誨。  由於家庭環境不好,丈夫馮啟勇常年外出務工,我在家照顧公公婆婆和兩個孩子的起居生活,雖然生活艱辛,但我一直覺得,父母和子女的關懷不能有減弱。
  • 以產業全面振興築牢小康路上的堅實基礎
    6月上旬,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四川行記者團來到省內各地。每到一處,記者都會向當地老百姓拋出這個問題,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門:安嶽縣文化鎮隆恩村老支書劉國彬說靠檸檬;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龍安柚合作社負責人唐華的答案是靠柚子;而德陽高槐村的返鄉創業青年關勇則認為靠咖啡……雖然答案不一,但都反映出同樣的觀點:產業找對頭,小康有奔頭。
  • 銅陵小康風採獲評皖美小康生活~
    其中銅陵查佩仙的作品《小康路上 不落一人》獲得一等獎銅陵市委網信辦的作品《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獲得三等獎以下是獲獎的完整名單一等獎(5名)>1、靈璧一起突然電商《我的電商扶貧路》2、小馬科技《一群人、一條心、一件事》3、安徽廣播電視臺《山妹子玩轉跨國貿易》4、查佩仙《小康路上 不落一人》5、王小凡《清風村的故事》
  • [廣東新聞聯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西藏林芝:幸福生活在路上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02日 02:34 視頻簡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西藏林芝
  • 濰坊高密市姜莊鎮尤家集村:穩紮穩打邁向小康生活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1日訊近年來,高密市姜莊鎮尤家集村在奔小康的路上堅持真抓實幹,因地制宜,創新思維,打通道路,整治環境,逐步完善基礎設施,穩紮穩打邁向幸福生活,託起穩穩的幸福。「全村村民齊動手、共參與,現在村裡主要大路已打地面,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相信在村委的帶領下,我們村的明天會更好!」村民楊勇說道。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綻放的笑容,穩紮穩打邁向小康,高密市姜莊鎮尤家集村每位村民都是其中的一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歲月靜好墨香濃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 內蒙古臺推出特別報導《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奔赴全區各地,用心記錄火熱攻堅、全力衝刺全面小康的精彩歷程,真情講述普通百姓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
  • 皖美小康生活拍出小康風採~
    皖美小康生活 一等獎(5名) 1、靈璧一起突然電商《我的電商扶貧路》 2、小馬科技《一群人、一條心、一件事》 3、安徽廣播電視臺《山妹子玩轉跨國貿易》 4、查佩仙《小康路上 不落一人
  • 我的幸福生活④ | 朱䴉帶我奔小康
    跟十幾年前比起來,我們家的生活質量確實是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去年我的民宿接待了遊客有2000多人,讓我獲得收入的同時,也成就了一番事業。小康生活,其實並不遙遠,用一顆樸實真實的心去對待每一個遊客,用一雙勤勞的手一定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歡迎大家來我的鳥哨客棧。
  • 宿遷兩件「小康頌」主題作品獲第三屆江蘇美術獎
    宿遷網訊(記者 王國康 通訊員 吳佳佳)11月1日,記者從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了解到,近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聯主辦,省美協、省現代美術館承辦的「小康頌·第三屆江蘇美術獎作品展覽」在省現代美術館開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飛」躍貧困線 小康「領頭雁」——永豐縣...
    歷數黃曉明的華麗轉身,瑤田鎮黨委書記湯武妍豎起大拇指點讚:從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到流轉土地近600畝、種植水稻55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糧王」;從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如今可實現年產值87萬元,純收入20萬元;從自己一人致富,到帶動12戶貧困戶脫貧,黃曉明就像無人機,「飛」躍貧困線,成為小康「領頭雁」。
  •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煙臺開發區潮水鎮鳳眼村為貧困戶織好幸福生活密網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煙臺開發區潮水鎮鳳眼村為貧困戶織好幸福生活密網 2020-12-14 09:45:50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農路+產業」讓小村走上幸福路
    宿遷網訊(記者 孫軍賢通訊員 沈晶晶 劉曼 劉萍萍)「六塘河,椿樹底;人興旺,路難行;明明騎車上六鬥,轉眼變成車騎人;你說稀奇不稀奇……」說起這首十幾年前在當地廣為流傳的順口溜,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順河街道順興河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趙振生滿心感慨:「那時這裡還叫椿樹村,六鬥渠是主幹道,村民出行都要從那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龍仁父子:用奮進託起穩穩的幸福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龍仁父子:用奮進託起穩穩的幸福 2020-09-17 21: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打卡小康線上線下網絡傳播超5000萬,幸福小康照相館傳遞幸福生活...
    大伙兒通過合影、留言、互動等方式「打卡小康」訴說幸福,從1月10日開始的13天時間裡,#幸福小康照相館#的累積傳播關注量已經超過5000萬次。線上、線下打卡小康幸福生活1月10日是2020年春運第一天,南京南站的旅客便驚喜的發現,車站候車大廳裡充滿濃濃年味和時代感的「幸福小康照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