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畢馬威發布2020年IPO市場回顧以及2021年展望報告。畢馬威分析師預計明年香港IPO新股市場將持續強勁,預計2021年將有130至150宗新股在香港上市,集資額預計介乎3500億至4000億港元之間。
回顧環球IPO市場,畢馬威香港區新經濟市場主管朱雅儀指出,儘管有不確定因素,2020年全球IPO收益按年增加了23%,從2019年的約2130億美元上升至約2630美元,主要是由於上海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納斯達克集資額的上升。上述三個市場亦是2020年IPO最活躍的市場。
至於上市企業的具體領域,朱雅儀表示,在美國、香港和中國內地IPO市場,TMT、醫療保健及生命科學、金融服務類的上市企業排在前三位,而技術與生命科學類企業繼續成為IPO集資的關鍵推動力。
香港市場方面,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諮詢組合伙人劉大昌稱,從總收益看,今年是香港IPO市場自2011年以來最活躍的一年,主要由於中概股回港作第二上市和生物技術公司的上市。分析師指出,在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放緩之後,香港交易所仍然保持彈性並且反彈。到2020年底,香港交易所達到了10年來的最高水平,共有140宗新股上市,募集資金約3899億港元。
他又說,受益於生態系統進一步促進了發展以及生物技術公司的集資表現,香港已經成為一個生物技術企業的上市中心,並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市場。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由2019年的14家增加到2020年的17家,總收益從約370億港元上升至約610億港元。此外,截至目前共有9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回港作第二上市,總收益達到約1310億港元。
展望2021年,分析師對香港的新股市場保持樂觀,認為香港交易所將在2021年仍將是最重要的上市目的地之一。他預計2021年將有130至150宗新股在香港上市,集資額預計在3500億至4000億港元之間,有信心是全球首三位,至於是否問鼎首位要看大型公司選擇的上市地點。
對於美國早前頒布禁止一些機構投資部分中資企業,朱雅儀回應說,很難估計禁令是否吸引更多中概股回流香港,因為在美上市的中資公司有好多備選方案,包括回流香港或中國內地上市、將公司私有化等。公司會顧及自身需要,相信企業不會單一考慮禁令而改變發展策略。而中概股赴美上市的趨勢主要看雙方監管機構的具體政策。
A股市場方面,分析師指出,隨著疫情在今年下半年逐漸穩定,中國經濟逐漸從疫情中復甦。A股市場依然活躍,籌集資金約4610億元人民幣,共有383宗新股上市,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集資額。在運營的第一年裡,STAR市場錄得141宗上市,募集資金2172億元人民幣,貢獻A股市場籌集資金的47%。他預計2021年A股IPO市場集資額和IPO數量將繼續增長。
作者|龍曼
編輯|彭尚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