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火了,人造奶也登場了!散戶瘋狂追問,咋不乾脆炒個「人造牛...

2021-01-10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5月2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首發上市至今,4個交易日已暴漲220%,讓眾多投資者側目。

人造肉的風不遠萬裡從大洋彼岸吹到了A股,持續受到追捧,連續兩日領漲滬深兩市,成為近期概念炒作「最靚的仔」。

而隨著人造肉的火爆,人造奶也被也意外帶紅了。有投資者微博評論稱,「人造肉炒得火熱,人造奶也雞犬升天,咋不乾脆炒個『人造牛』呢? 」

多家上市公司撇清關係 人造肉淪為遊資「消費品」

當前,人造肉概念在A股也風頭正勁,連續兩日,人造肉概念股持續領漲滬深兩市。一時間,人造肉儼然成為近期概念炒作「最靚的仔」。

最近幾天,多家上市公司被股民輪番提問,「你們到底有沒有人造肉?」

今日,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對人造肉相關業務作出回應,其中,西部牧業表示,公司生產少量大豆分離蛋白粉,主要用於生產精飼料添加使用,沒有用於生產「人造肉」。佩蒂股份、惠發股份、海欣食品等公司也表示公司沒有人造肉業務。

上市公司澄清,股價仍暴漲,和此前炒作5G、工業大麻等概念神似。翻開龍虎榜數據可以發現,人造肉淪為遊資「消費品」。有食品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人造肉行業事實上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人造肉第一股」股價飆升,有消費的剛需紅利,也有資本推動的紅利。還有市場人士認為,國內中餐對於人造肉的需求量可能並不那麼大,從近日大漲概念股的龍虎榜交易數據看,遊資依然是炒作的重要力量。

投資者評論:咋不乾脆炒個『人造牛』呢?

而隨著人造肉的火爆,人造奶也被也意外帶紅了。

全球經濟研究網站MishTalk的專欄作家Mike Shedlock日前在一篇文章中介紹了更環保、更健康、更燒錢的人造奶。

脫離動植物,在試管中創造出人造奶,黑科技感十足的同時,也大有超過風頭正勁的燕麥奶之勢。而這背後,更是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嚮往。

在這一賽道上,目前已經擠滿了雀巢、杜邦、巴斯夫等商業巨頭以及成百上千家初創企業。

一波猝不及防,難道人造奶也要成為當前資本追逐的對象了?有投資者微博評論稱,「人造肉炒得火熱,人造奶也雞犬升天,咋不乾脆炒個『人造牛』呢? 」

本輪滬指回撤400點 百股創年度新低

從當前的A股市場來看,此前鼓吹的牛市頗受質疑,A股市場自4月22日調整以來,主要股指跌幅均在10%左右,行業板塊幾乎盡綠,題材紛紛回調,個股表現同樣不容樂觀,跌幅超過15%的個股佔比近6成,100多股創年度新低。

從指數來看,自4月22日調整以來,主要股指跌幅多數超過10%,深成指、創業板指、中小板指跌幅相對多,均超過13%,上證50跌幅相對較小,僅為9.3%。

從行業板塊盡數下跌。媒體、資本貨物、技術硬體與設備、電信服務、多元金融、軟體與服務、汽車與汽車零部件等行業跌幅均超過16%,僅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因受近日人造肉概念提振,微幅上漲。

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7日,A股融資融券餘額為9445.8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9490.53億元減少44.69億元。相比2月1日的7170億元,增長超過2200億元。

兩融資金的大幅回流也是本輪行情上漲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與此同時,隨著市場高位回落,兩融資金近日也結束單邊上漲的的態勢,較近日高位回落逾400億元,短期增長或見頂。

北上資金加倉亦是推動2019年以來這輪上漲行情的一個重要特徵,作為風向標的北上資金動向,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Wind統計顯示,4月以來,北上資金淨流出天數明顯多於淨流入的天數,累計淨流出達297億元。

近期市場的連續下跌,部分個股也是受傷頗深。Wind統計顯示,有159隻個股近3日最低價創2019年以來新低,也意味著跌破了年初滬指2440點時的價位。從跌幅排名靠前的公司看,多為業績連續虧損或爆雷的公司,其中*ST公司佔比近半,如*ST仁智、*ST猛獅、*ST利源、*ST索菱等公司因業績連續虧損,被*ST後股價連續跌停。(統計區間:2019.4.22-2019.5.8,下同)

近期市場的連續下跌,部分個股也是受傷頗深。Wind統計顯示,有159隻個股近3日最低價創2019年以來新低,也意味著跌破了年初滬指2440點時的價位。從跌幅排名靠前的公司看,多為業績連續虧損或爆雷的公司,其中*ST公司佔比近半,如*ST仁智、*ST猛獅、*ST利源、*ST索菱等公司因業績連續虧損,被*ST後股價連續跌停。(統計區間:2019.4.22-2019.5.8)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市場公開信息、華爾街見聞、Wind資訊

文章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人造奶來了,奶牛不答應
    沒錯,繼人造肉之後,人造奶也閃亮登場了。這不,都上了熱搜。據說,除了成本高之外,人造奶在口味上和普通牛奶無異,而且更加健康。不過,乳業專家說,人造奶在科學上有探索的價值,但要真正走向市場取代牛奶,還沒門。
  • 走紅的人造肉是個偽命題嗎? | 礪石
    人造肉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試管肉,就是提取了動物幹細胞之後,在試管和培養液中生長出來的「真肉」。不過,這種肉的成本高到令人難以想像。 2013年,世界首個「試管漢堡」在英國製成。這個漢堡由3000個米粒大小的人造肉製作而成,耗費33萬美元。有幸「嘗鮮」的是奧地利美食家漢妮·魯茲爾和齊希·舍恩瓦爾德,「接近肉,但不是那麼接近」,這是他吃過之後的感受。
  • 人造肉、人造雞蛋、人造冰淇淋……人造食物風火到國內,人造月餅9...
    「人造肉」最近很火。今年5月,「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Beyond Meat的股價出現162%漲幅,成為5月份美股市場赤手可熱的股票。這段時間,不僅人造肉漢堡,還有人造肉雞蛋、人造肉冰淇淋相繼問世,這股「人造風」甚至從從大洋彼岸吹到了中國,據悉,今年9月,一款仿老上海鮮肉月餅的植物「人造肉」月餅將在深圳面市。
  • 人造肉之後,人造奶也來了,科學家:不需要奶牛的牛奶 你會喝嗎?
    人造肉公司剛剛在美國上市大火,人造奶也來了。5月7日,全球經濟研究網站MishTalk的專欄作家Mike Shedlock在一篇文章中介紹了更環保、更健康、更燒錢的人造奶。科學家認為,我們正處於歷史上生產牛奶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尖端:不需要奶牛。
  • 人造肉別成了「曲高和寡」的「貴族肉」
    (10月18日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理念的增強,一種人造肉質產品——人造肉應運而生。人造肉因為在口感諸方面接近真實肉,又不具有某些真實肉的弊端,故而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人造肉由於價格不菲,竟然是豬肉的6倍,牛肉的4倍,面對這樣的「貴族肉」,普通百姓恐怕只能「望肉興嘆」了。  我們知道,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時,除了講究貨真價實外,其性價比也是一個重要考量。
  • 人造肉月餅、人造肉漢堡、人造肉拉麵……人造肉風口來了?國內多家...
    肯德基「植培黃金雞塊」限量開賣,星巴克「人造肉」午餐菜單所有線下門店開售,比薩品牌棒約翰「未來肉比薩」全國近150家餐廳發售,「人造肉漢堡」、「人造肉拉麵」相繼開售……今年,多家餐廳上線「人造肉」產品。與此同時,A股公司一碰「人造肉」就漲,多家「人造肉」初創企業獲投。從航天員專供食物到菜單常客,人造肉的風口來了?
  • 人造肉能代替傳統肉嗎?什麼是人造肉?
    據報導,僅中國一個國家一年大概要消耗肉類9000萬噸左右,而隨著的科技手段越來越高,人們開始探尋以人造肉的方式來減緩禽類供應。據悉,目前定義的人造肉分為兩種,一種為大豆蛋白肉。這種肉主要有大豆蛋白製成,實際上是用豆製品對肉類的形色和味道進行模擬而成,因其主要成分是大豆,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肉,而這種大豆蛋白肉目前在市面上很常見,如常見的一些零食「肉乾」等。
  • 我吃了一口號稱是新風口的人造肉,就這?
    △傳說中花了25萬歐元的漢堡,看上去不咋好吃 圖源:BBC 然後,從16年開始就有各種各樣人造肉騙過美食家測評的小道消息牛吃完飯胃裡會發酵產生甲烷,甲烷對溫室效應的作用,大概是是二氧化碳的30倍。 14年有個很火的紀錄片《奶牛陰謀:永遠不能說的秘密》(B站上有),講的就是畜牧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 科學家花數億美元研究人造奶!網友:不需要奶牛的牛奶沒有靈魂
    人造肉公司剛在美國上市就接連暴漲,這股風還從大洋彼岸吹到了A股,持續受到追捧。而隨著人造肉的火爆,人造奶也被意外帶紅了。據華爾街見聞5月8日報導,人造肉之後,人造奶也登場了。全球經濟研究網站MishTalk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科學家認為,我們正處於歷史上生產牛奶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尖端:不需要奶牛。說了半天,人造奶到底是啥?從美國矽谷到歐洲瑞士的實驗室,數億美元被用於研發生產與普通牛奶口味相同但所含蛋白質不同的人造奶(Bioengineer Milk)。
  • 人造肉被指炒作,是欺騙味覺的把戲,國人為什麼反感人造肉?
    人造肉最近是比較火的話題 ,人造肉之所以火是因為在我們肉食品短缺的空檔,再加之商家的炒作讓人造肉著實的火了一把。人造肉的本質還是豆製品,我個人認為和豆腐豆皮一類的豆製品沒有本質的區別。在這個時期大肆的宣傳人造肉,我認為是有著轉移視線或是炒作的意味在裡面。
  • 人造肉來勢洶洶,2020我們真的吃不起豬肉了嗎?
    人造肉為什麼火? 有人說:「10年前錯過了網際網路,如今不要再錯過人造肉。」 通過美國科技媒體CNET的報導,我們可以對美國最火的人造肉Beyond Meat(超越肉)的研發過程窺探一二。
  • 沒吃過人造肉做的漢堡,來學習人造肉爆炒的做法,比漢堡好吃
    最近豬肉價格的瘋狂上漲,把豬肉相關的菜品擠下了日常的餐桌,畢竟面對20元左右一斤的豬肉,沒有條件頓頓吃豬肉,不過,雖然豬肉站在了風口浪尖,人造肉也是不輸豬肉的風頭,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或許說道人造肉,大家並不了解,其實人造肉分為兩種品類,一種是大豆蛋白肉、還有一種是動物幹細胞做的人造肉,對於人造肉的味道,大家不能像對於真實地肉類一樣要求它,畢竟不是真真切切的肉,但是,做好的話也非常美味。
  • 人造肉的人造風口
    如果伊森·布朗知道了以上這一切,但他沒有採取行動成立一家科技公司,試圖用商業創新緩解溫室效應應對未來食物危機,他就不可能成為201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地球衛士科學獎的得主,也不會在納斯達克創造出人造肉第一股。
  • 最近「人造肉」火了,人造蝦又來了,網友:有真肉吃,誰會吃假肉
    最近呢「人造肉」是很多人都關心的話題,豬肉價格上漲實在是太厲害了,很多人都覺得吃不起豬肉了。於是呢就有了人造肉,其實人造肉是早就有的,小時候我就吃過人造肉,很多人都吃過,那時候我們吃的人造肉是一種豆製品,用黃豆製作成的素食,可以炒著吃,涼拌著吃,有肉的味道。
  • 人造肉首進國內餐飲 金鼎軒有意重啟素食?
    「人造肉」成為餐飲業熱詞,且已走進國外的肯德基、漢堡王等大牌連鎖餐飲企業,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國內餐飲也在悄然布局,搶佔這一風口。目前,人造肉品牌珍肉已與餐飲品牌金鼎軒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共同研發新菜單,有望年內在金鼎軒店內推出。如果合作順利推進,金鼎軒將成為目前國內已知的首個做人造肉產品的中餐品牌。
  •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 人造肉相關上市公司引關注
    繼肯德基、麥當勞推出人造肉產品之後,又一洋快餐品牌跟人造肉攜手合作推出一款新的人造肉產品,吃貨們,必勝客人造肉披薩登場了!這個時候,值得關注一提的是,受此消息影響,人造肉相關上市公司必然引關注,那麼人造肉相關上市公司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
  • 美國一公司利用酵母菌生產出人造奶
    近日據外媒報導,矽谷乳製品創業公司Perfect Day利用酵母菌發酵,製造出牛奶蛋白乳清和酪蛋白,再混合其他營養物質生產出人造奶。人造奶跟著人造肉向我們走來了!與牛無關的人造奶來了,你敢喝嗎?牛奶是由水,蛋白質,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組成,而人造奶全程與牛無關!
  • 「人造肉」入華急行軍:熱錢洶湧 市場遇冷
    9月25日,著名大分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食品科學與加工研究中心主任吳奇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素食和素肉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口感上,「調味的、沒有嚼勁的,嚴格來講都是素食。主婦可以買回家,炒肉絲、炒肉片、紅燒、燉,才是素肉」。
  • 有點幹、脆脆的、像真肉……讓華爾街為之瘋狂的人造肉到底啥味道?
    自從荷蘭科學家馬克·波斯特(Mark Post)於2013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牛細胞製作牛肉漢堡的人以來,人造肉一直是幾家初創公司的首要目標。他們都致力於將肉或魚細胞轉化為可食用的肉。而上周Beyond Meat成功上市,籌集近2.5億美元,估值高達近15億美元,讓人造肉的概念又火起來了。隨著技術的發展,雞、鴨、魚、牛肉……在人造肉的清單上將越來越豐富。那麼,讓資本為之狂歡的人造肉,吃起來能否也讓食客為之傾心呢?
  • 當人造肉上了中國餐桌|消研所盤點
    近年來人造肉產業量產的「植物肉」是「素肉」的升華,會在口感、色澤、香氣上都更接近真肉,因此對技術要求提升很多。2018到2019年,美國的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相繼「出圈」,和大牌速食餐廳的聯名讓這兩家人造肉公司從國外火到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