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想來許多朋友都很有壓力,那麼最好的釋放壓力的方法莫過於去旅遊一趟了。既能讓心情釋放,還能享受到無邊的美景。那麼說到旅遊,那自然要數黃山了,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俗話說黃山歸來不看嶽,自然能突出它的壯麗。
那麼來黃山旅遊不僅要看景色還要品嘗地道的美食小吃,那麼黃山的美食有哪些呢?
中和湯是地道安徽的傳統名菜,它屬於徽菜系,味道清澈味香,鮮嫩不膩,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美食,並且安徽人們每逢過年或者置辦酒席,都少不了中和湯,它也是上桌的第一道菜,可見這一道菜有多出名,地位有多重要。
黃山「臭」鱖魚又名「醃鮮鱖魚」,此菜烹製後以其香鮮透骨,魚肉酥爛並帶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倍受廣大食客的喜愛,許多來黃山旅遊的客人都慕名前來品嘗此餚,嘗後都為有如此美味而讚不絕口。此菜歷經2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具有如此影響力,關鍵在於它的特殊性,在烹製之前醃製後的鱖魚聞起來「臭」,烹製後的鱖魚吃起來香。
這可是一道美味佳餚,分量足,都可以當做主食了。一般情況下,頂上蓋的是紅燒肉片,吃起來肥而不膩,味道適中,很是滑口。往下還有油炸豆腐、竹筍等,保證讓你吃個過癮。
黃山燒餅又可以稱為黃印燒餅、蟹殼黃燒餅,它是黃山市的特色傳統小吃,並且剛出爐的黃山燒餅色澤金黃,吃起來酥脆爽口,非常鮮美,吃起來回味無窮。餅形小巧飽滿,呈黃色,黃山燒餅通常是以麵粉、肥肉、麵粉、肥肉、梅乾菜、芝麻、鹽、油為原材料製作而成,並且它的餡,都是經過泡麵、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餡、收口、擀餅、刷飴、撒麻、烘烤等工序製成,烘烤在爐中進行。
蕨粉是用山蕨根搗碎洗出來的澱粉。山蕨有著與其瘦小的身軀不相稱的盤根錯節的褐黑色的根系,分布在其下面尺把深的泥土層中,富含澱粉。口感筋彈,而且軟糯可口,越是咀嚼,它的味道越是濃鬱。
臘八豆腐是民間的風味特產,一般是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年後,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當地人就把這種在臘月初八曬得豆腐稱之為臘八豆腐。
毛豆腐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胺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
上好的毛豆腐 生有一層濃密純淨的白毛,上面均勻分布有一些黑色顆粒,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標誌。毛豆腐是安徽馳名中外的素食佳餚,一般叫黃山毛豆腐 。
可是到名菜,這可是放到酒罈子裡密封過一段時間的,看起來個體完整,還溢著酒的香氣。而且肉質細嫩,味道極其鮮美,交雜著濃鬱的酒香,回味無窮。它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兩個月而不變質。
來自黃山茶油辣醬,選用當地盛產的天然山茶油為主料,經傳統手工秘制工藝炒制並窖藏後,醇香撲鼻,口感辛辣鮮香,是佐餐下酒的佳餚。
桃花鱖,流貫黃山市的新安江上遊產鱖魚,這種魚在黃山桃花盛開時最肥美,故名「桃花鱖」。鱖魚肉白細嫩,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硫胺素、核黃素等多種營養成份。中醫學認為多食鱖魚能補虛、益脾,降低膽固醇,大有益於人體健康。
石雞,是棲息在山澗石縫中的一種蛙類動物,乃黃山特產,以休寧縣大阜瀛所產的大阜瀛石雞最為著名。黃山石雞每隻重五兩左右,腹乳白,背黑有條紋,因肉味鮮美,好似雞肉,被當地稱其為「石雞」。石雞無論是紅燒,還是清蒸,撲鼻的香味,豐滿的後腿,比雞肉有過之而無不及。徽州的風味名菜&34;,清湯見底,蓋碗清蒸原味不失。不僅肉細嫩、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是大補食品,並有清火、明目的功能,夏天吃石雞能防暑、解熱,甚至不長痱子。用石雞做菜,最好是連皮一起燒,因為皮的營養價值很高,品味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石雞每一個來黃山觀光的遊客,都為能吃到這種美味佳餚而高興不已。
一品鍋是黃山人冬季常吃的一種火鍋。相傳是因皇上到石臺縣「四部尚書」畢鏘家裡親品後定名的。黃山一品鍋內容豐富:依次將幹筍、肉塊、豆腐、肉圓、粉絲、青菜等堆疊烹煮,用文火煨熟而成。一品鍋可以說是最高檔的徽州土菜,徽州人胡適在任駐美大使時經常以家鄉的「一品鍋」招待外國友人,也曾以「一品鍋」宴請美國恩師杜威,贏得舉座讚譽,成為美談。
火腿燉甲魚屬於徽菜,主要原料是甲魚、火腿,口味是鮮香,工藝是燉,烹飪難度屬於高級。甲魚有較好的淨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膽固醇,因而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魚還能「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對肺結核、貧血、體質虛弱等多種病患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徽州裹粽是安徽黃山地區民間傳統小吃。米粽全國各地都有,但黃山地區的粽子卻獨具風味,在包法、形狀、內容上都與眾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灰汁粽,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濾水拌糯米裹制而成,因鹼性重,粘性強,吃起來特別可口綿軟,又便於短期存放,所以深受食客青睞。全國各地都有粽子,南北方的甜鹹粽子大戰從未停止過。不管你來自那裡,這裡的粽子都能滿足你味蕾的需求。到黃山旅遊時看見了裹粽,不妨買來嘗一嘗看看和你家鄉的粽子有什麼區別。
「黃山蕨菜」是一種野生植物,生長在山區的草坡、林間空地和林緣地帶,是黃山有名的山菜,可以做菜,有食療的作用。暢銷中國、日本。每到春天,黃山市山區處處可見一叢叢、一棵棵生長茂盛的蕨菜,當它嫩葉還處於捲曲未展時,採摘下來便可以作菜食用。蕨菜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長,所以並非黃山地區特有的美食。黃山一帶有很多蕨菜,長在山丘上,像細竹筍。每年春季,當地人就會把紫黑色的蕨菜採摘下來。它的做法十分簡單,洗淨切斷之後用素油加點鹽、蒜瓣、辣椒炒熟即可,保留其原汁原味,清香鮮美。關於蕨菜致癌的報導層出不窮,小編去查詢了一下,不長期食用是沒有多大關係的,畢竟蕨菜也只有春季有,不可能天天吃頓頓吃。
蝴蝶面是安徽黃山徽州的風味小吃。先將麵皮切成菱形片,入油鍋炸發撈起轉放入炒鍋中,加肉片、冬筍、蝦米、火腿、香菇、青菜和肉湯炒燜入味後即成。麵皮炸發燜軟,爽口不膩。因菱形麵皮形似蝴蝶,故名。蝴蝶面在江蘇上海等地也非常受歡迎。喜愛麵食的朋友不妨來這黃山旅遊時不要錯過這個顏值很高的黃山特色美食哦!
撻餜是十分具有傳統徽菜風味的麵食小吃,各種蔬菜都可以入餡,非常樸素家常,自古以來在民間就十分受歡迎,是徽州人經商、求學、農耕時的乾糧。香椿陷是最常見的餡料,製作時要用幹香椿和五花肉,將幹香椿入水漲發、五花肉丁入鍋稍煸,將幹香椿剁碎與肉丁、味精、糖攪拌和成餡;放入麵餅後用擀麵杖壓成薄餅.然後入鍋烙制。隨著徽商和徽州廚師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經營徽面徽菜的徽館也遍布全國,麵食撻餜也逐漸為人們熟知。
雞湯或許沒什麼特別之處,而這道黃山石耳雞湯卻因石耳而身價倍增。黃山的石耳被稱&34;之一,因其外表看起來和木耳相似,且生長在石壁之上而得名。它屬於菌類,富含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營養豐富。煮熟的石而具有糯性,既有菌類食物的鮮味,口感又有自身的獨特性,而巖耳燉雞湯就是代表性菜品之一。巖耳採摘困難,稀少珍貴,所以它不僅成為山民家中的上等菜,而且也出現在國宴中,可見這道菜十分具有不可不嘗的屬性。
五城茶幹為徽州傳統特產,在南宋時就已經出現,後經世代傳承,工藝至元代已十分成熟成熟,到了清代成為流行於民間的食品,到了現代,五城茶幹於2010年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五城茶顏色呈現出紅棕色,口味鹹甜適中、香軟可口、非常有韌性,口感Q彈,非常有嚼勁。茶幹雖然名為「茶」,但其實是豆製品,其主要原料是大豆、甘草等。所以茶幹中含豐富的植物蛋白,其中有人體所需的十八種胺基酸。在徽州地區,茶幹已經成為深受大家喜愛的小食品,品茶下酒,老少皆愛。
葛粉圓子是徽州地區漢族傳統小吃。葛根是一種富含澱粉的植物,盛產於徽州地區,按中醫理論,葛根性涼、味甜,所以徽州民間常用葛根粉製作點心。葛粉圓子內的餡料主要是豬肥膘、白糖等,製作時把餡料團成圓球放,滾上一層葛粉,然後上籠蒸製,蒸熟後的圓子呈現黑色,口感柔韌有嚼勁,味道香香甜甜,又因葛粉 可入中藥,所以可清心明目,有益於健康。
竹筍常見於中國南方地區的菜餚,因其鮮脆爽口,所以稱為春季的時令蔬菜。在生產毛竹的徽州地區,竹筍入菜也是傳統。春季雨後竹筍非常脆嫩,而問政山筍中的筍味因烹製手法的巧妙,最為鮮嫩。通常做法是將筍放入大骨湯中燜制,香腸、香菇也是必用原料,可以增加筍的鮮香。筍經過小火慢燉,非常入味,鮮美非常,是黃山春季時令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黃山美食指南之黃山旅遊必吃的美食盤點。
最後小編提醒大家,品嘗黃山美食,最好的去處是黃山市區的屯溪老街以及黃山下的湯口鎮,這裡的餐飲業發達,可以品嘗到各色徽州美食,價格也很實惠。
要注意的是,黃山山上和山下的餐飲價格有天壤之別,例如毛豆腐、臭鱖魚這類美食,最好在黃山市區品嘗,價格比景區內便宜,口味也更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