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起,受益於供給側改革與嚴格的環保政策,氟矽行業步入景氣周期。其中可以說是國內氟矽產業鏈最全面的東嶽集團(00189)投資價值凸顯,我覺得可以這樣形容東嶽集團:全產業鏈加集團產業園區化凸顯成本原料優勢,科技與環保是起飛雙翼。
文章比較長,所以我先把結論也放在這兒先給大家參考:
我個人認為目前東嶽集團2018年營收可以同比2017年101億增加24%,達到125億以上(預測比較保守),歸股東淨利潤可以同比2017年16億增加35%達到21.6億元以上。東嶽集團按照2017年6月15日收盤價格7.07港幣計算只有149億港幣,折合人民幣只有大約122億的市值,2017年靜態市盈率不到8倍,2018年預估只有5倍多的市盈率。加上和同行對比明顯低估的價格,東嶽集團目前7.07港幣左右的價格具備很高的投資價值。
一、主要股東
分析公司,自然先看看他的主要股東:
1、新華聯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傅軍)股權佔比29.2%
2、張建宏(董事長)股權佔比8.78%
3、崔同政 股權佔比7.67%
4、劉傳奇 股權佔比3.88%
最大的股東新華聯是1996年開始戰略投資東嶽集團,目前來看主要還是財務投資,企業真正的掌舵人一直是董事長張建宏。20多年來沒有發現新華聯和董事會其他成員的不和,也沒做過幹涉企業戰略的舉動,可以說這幾個主要股東已經達成一致行動人的協議。崔同政(1988年加入)和劉傳奇(1986年)是和董事長張建宏一起打天下的老人,崔同政先生於2017年5月辭去CFO。
在投資上,我個人還是認為股權清晰的民營企業具備更強的活力。
二、產業分析
說到東嶽,不少人還是會認為東嶽主要就是賣製冷劑的公司,實際上分析下來,製冷劑目前僅僅佔東嶽對外銷售的四分之一,東嶽已經建立起一個全國氟矽行業產業最全面的產業鏈,憑藉產業鏈和集團園區化的優勢降低了產品成本,在原料供給方面也獲得了天然優勢,加上公司一直以來十分重視環保,所以東嶽集團能在供給側改革和狠抓環保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產能,獲取景氣周期的超額利潤。
舉例說明:製冷劑的主要產品R22東嶽集團有遠超配額的產能(指R22作為製冷劑用途的配額),那麼多出來的產能並沒有浪費,R22作為原料供給給高分子材料部門,即有效利用了產能還節約了包括運費在內的成本,而R22今年基本上是供不應求的一個狀態,有些下遊廠家就會因為原料不足而導致停工。這樣製冷劑部門的超過配額的產能就能給高分子部門提供原料,從而使得高分子部門也充分利用產能。高分子部門2017年度下半年基本達到滿產滿銷的狀態。
東嶽集團按產品主要有以下四個部門加上一個物業部門。從下表中可以看出目前營收和利潤佔比最高的是高分子材料部門,其次才是東嶽的老本行製冷劑,有機矽已經在營收上和製冷劑持平,按我對有機矽行業的預判,今年有機矽部門的利潤可以接近甚至超過製冷劑分部。
下面這個是東嶽集團2007年的報表,和2017年對比已經大相逕庭,當時製冷劑營收要超過半壁江山:
投資企業的分析,當然不能只分析企業過去的業績,而是要根據過去的業績情況結合行業發展等綜合因素來判斷企業未來的業績,結合當前的股價以及行業內其他相關企業的估值,並根據這些資料推斷企業的投資價值。當然企業未來的價值我們不可能估算準確,只能對未來幾年的利潤做個毛估算。下面我們就東嶽的幾個分部分別來做相關的分析,這裡強調一下,本人只是業餘價值投資的小散戶,所有數據都是從公開渠道以及和東嶽集團IR溝通取得,分析不準確和錯漏在所難免,歡迎大家指正:
1、高分子材料部
科技與環保是東嶽集團起飛雙翼,公司的科技起飛這個部門就是最重要的。說到東嶽,自然會提到兩張膜:一個氯鹼離子膜,一個燃料電池膜。關於這兩張膜,大家可以看看這篇文章:https://xueqiu.com/5251744451/106732893。
雖然這兩張膜非常了不起,但是目前都沒有給企業帶來多少效益,其中氯鹼離子膜利潤只是百萬元級別,而燃料電池膜目前還沒有正式開始銷售。
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兩張膜的情況:其中氯鹼離子膜打破了國外壟斷,並促使發改委下定決心淘汰原來戰略保存的15%的落後的隔膜工藝氯鹼產業,並使得進口氯鹼離子膜掉價50%並升級換代新產品,對國家整個氯鹼行業貢獻巨大, 但當時技術上沒有完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東嶽氯鹼離子膜只有極少數廠家使用,並未打開市場。但是2017年下半年開始,東嶽集團最新一代國產氯鹼膜DF280正式投產使用,這代膜打破了東嶽研發成功以來國外同行企業的圍追堵截,各項運行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那麼未來東嶽集團的氯鹼離子膜將逐步產生效益,未來可期。而燃料電池膜未來應用市場廣泛,目前東嶽的燃料電池膜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性能、壽命、成本和服務方面,通過AFCC的6000小時壽命測試表明東嶽燃料電池膜在性能和壽命等技術指標方面已經佔領了全球制高點,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的一家公司和東嶽的燃料電池膜能達到這一水平。該項目也和奔馳-福特公司(AFCC)籤訂了《聯合開發協議》。未來可期。
高分子材料分部成立了兩家新公司,一家是山東華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華夏神舟」,主要生產高端含氟高分子產品,因為已經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享受優惠所得稅稅率為15%。
另一家則是未來氫能材料公司,下面這段文字來源於2017年報。
根據對行業的追蹤分析,2018年含氟高分子材料價格目前仍處於高位,並且根據供給需求情況分析,下半年和明年都不太可能大幅降價,東嶽今年該部門綜合平均價格將在去年價格大幅上升的基礎上同比去年再上升25%以上。該部門營收和利潤按我保守預期將同比上升30%以上,利潤同比估計可以超過上升30%,將達到38億以上營收並創造稅前利潤8.5億以上。該部分也是東嶽集團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投入,每年集團的科研經費超過70%都是投入這個分部。明年下半年也許該部門主要產品價格會有下浮,但也會通過新產品和離子膜的量產來穩定甚至提升業績。
2、有機矽
2017年報有機矽分部主要產品營銷表
從這張表中可以看到,DMC作為原料東嶽公司很少銷售,主要供給自己生產107矽橡膠和生膠以及其他產品。在目前DMC原料和矽橡膠生膠等成品幾乎沒有價格差距的情況下,公司從戰略出發發展全產業鏈,實際上以今年上半年的價格來分析,單純賣DMC原料收益更好,這裡必須為管理層點個讚。目前公司DMC產能25萬噸,計劃未來3年擴充產能到55萬噸。
首先我們來看有機矽的行業情況
有機矽產品六月初價格表
有機矽DMC價格走勢圖(資料來源於卓創資訊)
有機矽今年行情進一步上漲,而到2020年前整個行業沒有多少新增產能,行業需求還在進一步增長,估計今明兩年價格可能維持高位,國際巨頭陶氏化學6月1號又繼續提價,提價幅度可能高達15%。從這張價格走勢表就可以明確看出今年東嶽集團有機矽分部今年能有多賺錢了,同比營收我保守預估2018年能增長35%以上達到33億,稅前利潤增長40%以上達到6.2億以上。
下面是安信證券關於有機矽行業的分析截圖:
東嶽集團已經將有機矽部門分拆單獨申請A股上市,目前進展為已經獲得香港聯交所批准,並已經向證監會遞交IPO申請完畢,開始排隊等候,IPO券商中信建投預計最快2019年上半年就可以上市,正常將在2019年下半年上市,計劃募集25億資金擴充有機矽產能30萬噸,目前公司DMC的產能是25萬噸,擴充後將達到55萬噸。有機矽產能申請目前已經進入到其他手續OK只差環評的階段,估計下半年就可以先用集團自有資金開始動工,最快明年下半年就有可能增加10萬噸產能。產能的動工到投產是需要時間的,30萬噸產能是逐步出來的。當然,兩年後的行情現在無法說清,但在供給側改革和環保嚴格的前提下我個人認為不會跌幅巨大,會維持在一個相對平穩比現在價格低一些的價格。
3、製冷劑
這個就是東嶽集團起家的行當,目前也同樣進入景氣周期,價格也在高位,但是根據行業追蹤分析,我個人認為不太可能一直維持目前高價位,但今年平均價格仍然會比2017年平均價格明顯高出。環保壓力的增強導致行業內上遊原材料供給短缺,且在製冷劑的生產過程中,副產品的處理也成為行業生產受限的一大問題之一。東嶽集團由於環保和其產業鏈的優勢,原材料供給並未出現大量短缺現象,而園區一體化的廢棄物處理設施也能夠很好地消化副產品。
下面是東嶽製冷劑部門產能情況:
R22 22萬噸
R32 3萬噸 +4萬噸(預增產能)=7萬噸
R125 3萬噸
R410a是125和32按1:1混合出來的。目前需求量大增。
我預計東嶽集團製冷劑分部2018年營收能實現同比增長15-20%達到28億以上,稅前利潤增長20%達到7億左右。
4、二氯甲烷和PVC、燒鹼
這個部門沒有什麼特別,就是大宗物資隨行就市。價格漲跌都正常,我個人預計同比上升10%,營收達到17.5億,稅前利潤3.9來計算。
5、物業部門
物業部門2017年只有2.86億收入及0.33億利潤,但2017年投入不少,利用公司去年良好的現金流償還了不少借貸還收購了兩宗物業,主要是通過承擔負債用很低代價拿到的。物業部門今年業績會有較大增長,但是由於房地產行業確認收入會有延遲,今年利潤可能只是略有增長。比較多的利潤會在明年和後年釋放出來。這部分還是按去年持平計算就好。
6、其他
該分部我沒研究,就差不多按照去年水平吧。
7、特別提到一筆中民投公司的10億元投資,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民投」)是由全國工商聯發起,經國務院同意成立,由59家知名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大型投資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帶「中國」字頭的民營投資公司。公司於2014年5月9日在上海註冊成立,註冊資本500億元人民幣。中民投由前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任職董事長,還有盧志強、史玉柱包括我們東嶽集團董事長張建宏等知名民營企業家參與。要說的是這筆資產投入時就規定每家不超過2%,東嶽集團10億元滿額投資換取2%股權,據公司IR介紹,這筆投資2014年投資,2015年(年報有查到)和2017年就各收到一億元的分紅,但是2017年年報我沒有查到,估計是延後確認。目前這筆股權據江湖傳言是值30個億,總之是一筆很好的投資。
我們將有機矽行業龍頭之一新安股份(600596)以及氟行業龍頭之一巨化股份(600160)和東嶽集團做個對比
東嶽集團沒有一季報,但我預估東嶽一季報也是非常靚麗的。從三個表對比來看,東嶽集團企業運營能力更強,股價明顯低估,也顯示了化工行業具有周期性強的特點,但結合當前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我認為景氣周期將大大延長,並隨著東嶽集團科技的發展,能夠在將來在周期低谷期也獲得不錯的收益。
東嶽集團憑藉2017年良好的現金流,償還了大筆的借貸,2017年底負債比率僅為4.56%,這個完全顛覆了我對這個化工行業這種重資產行業的看法。財務狀況健康。下圖為年報截圖:
東嶽集團的科技投入情況:2017年9461萬元;2016年7395萬元;2015年6980萬元;2014年7340萬元;2013年7167萬元。
下面是東嶽集團官方網站的截圖:
從上面可以看出,東嶽集團科研每年平均投入超過營收的1%,實際上第一:比如東嶽研究院這樣的投入,其中研究院大樓是計入房產部分,不算科研投入。第二,科研投入的70%以上都是投給高分子材料分部,如果按高分子材料部來算要達到營收的3%以上。我個人認為東嶽集團是個相當重視研發的民營企業。
綜合上述情況,我個人認為目前東嶽集團2018年營收可以同比2017年101億增加24%,達到125億以上(預測比較保守),歸股東淨利潤可以同比2017年16億增加35%達到21.6億元以上。東嶽集團按照2017年6月15日收盤價格7.07港幣計算只有149億港幣,折合人民幣只有大約122億的市值,2017年靜態市盈率不到8倍,2018年預估只有5倍多的市盈率。加上和同行對比明顯低估的價格,東嶽集團目前7.07港幣左右的價格具備很高的投資價值。
行業價格不及預期。今年4月份,公司副總裁兼董事張哲峰於4月9及10日在場內以每股均價7.26港元及7.23港元分別減持120萬股和215萬股,二日合計減持335萬股,累計涉資約2,425.65萬港元。減持後,張哲峰最新持股數目約為65萬股,比例由0.19%下降至0.03%。執行董事張必書於4月12日在場內以每股均價7.26港元沽清113萬股,涉資約811.34萬港元。據了解是個人原因,但本人並不清楚實際情況。
東嶽集團由於沒有發一季報,所以我預計半年報的發布期是股價可能上漲的一個時間節點,我估計半年報會比我的預估更理想。去年的中報是9月7號發布,業績於8月28日發布。另外,燃料電池膜如果通過奔馳-福特公司(AFCC)1萬小時的壽命測算以及和奔馳-福特公司(AFCC)正式籤約量產,氯鹼離子膜打開市場以及有機矽分拆A股上市確定都是股價可能上漲的節點,但是這些現在都不好預判什麼時間發生,我目標價位為2年內15港幣(含分紅送股),短期的漲跌無法預判,會耐心持有等候,如股價短期下跌會考慮補倉,當然我也可能因為企業的變化或者有更好標的或個人原因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