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春耕生產號角 六盤水7100畝魔芋播種正當時

2020-12-21 天眼新聞

近段時日以來,六盤水多地有序組織群眾,搶抓農時種植魔芋,預計今年全市將種植魔芋約7100畝。

「種植魔芋第一步是放線,線一定要放直,便於蓋膜;第二步是施肥,一定要把它施足,施完肥後大家一定要注意,魔芋上面都有芽,芽的一面一定要朝上,放種後覆土,這就是種魔芋的一個流程。起壟要135公分,溝要在35公分寬……」  

日前,在六盤水市鐘山區大河鎮大箐村的一片土地上,十幾個村民正圍著技術員,聆聽他講解魔芋種植技術的要點。

負責此次魔芋種植講解課程的技術員叫穆生財,是六盤水大河農業旅遊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現場講課完畢後,村民們馬上開始挖溝、播種、施肥、起壟,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不過一會兒,就完成了近10畝地的魔芋種植。

據了解,本次種植的這片魔芋地是由大河鎮平臺公司出資種植,使用的勞動力全部是附近的村民,「今天是種魔芋的第一天,也是我復工的第一天,經歷過疫情,大家更珍惜現在的時光,幹活都用心了許多。」大河鎮周家寨村村民周珍梅說,「栽魔芋,每天有80元工錢,每月有2000元收入,最重要的是能學到種植技術。」

大河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鎮從2018年就開始在海拔較高的周家寨村進行魔芋種植,最初試驗種植50畝,經過兩年培育,去年底採收時,每畝地平均達到了4000斤的產量,價值16000元左右。見到效益後,公司今年開始擴大種植。

「今年我們將在大箐村種植200畝魔芋,估計每天能解決50人就業,只要能持續務工三個月,每月能達到人均2000元,公司明年的計劃還在大箐村種植1000畝魔芋,從種植到管護再到採收,每個月能解決200人次的務工。」穆生財說。

據農業部門數據顯示,2020年,六盤水計劃實施魔芋產業7100畝,其中,六枝特區1700畝,盤州市2200畝,水城縣1100畝,鐘山區2100畝,預計產量1.4萬噸,預計產值8400萬元,將帶動3200餘人實現增收。

微鐘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江南編輯 謝勇勇編審 陳詩宗

相關焦點

  • 冊亨縣坡妹鎮:吹響春耕生產和返崗務工號角
    2月22日,坡妹鎮組織外出務工人員21人到福建、廣東務工在全省宣布取消各地的「關卡」後,坡妹鎮吹響了春耕生產、返崗務工的號角,大巴車送走一批又一批前往浙江、廣東的務工農民,田間地頭到處是春耕生產忙碌的身影。
  • 畢節:魔芋種植正成為群眾增收新亮點
    據大方縣綠塘鄉副鄉長陳立國介紹,存放在該鄉魔芋產業辦公室的4個大魔芋,都是本鄉豐產二村和牛場村群眾三四個月前送來的「寶貝」,當時最大的一個重達8.5公斤,經過幾個月縮水減輕了近1.5公斤。「我們綠塘鄉氣候環境和土壤肥力條件比較適合魔芋生長,村民歷來有零星分散種植魔芋的習慣,所以看到這幾個大傢伙根本不足為奇。」
  • 馬街3000畝魔芋豐收啦!
    天空蔚藍白雲飄,馬街荷葉海撥高;魔芋地裡吃洋芋,農田耕作有情趣。近日,馬街鎮組織鎮、村、組幹部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魔芋的面積進行核准驗收。在種植戶張榮榮家魔芋地裡,一群挖魔芋的婦女正利用休息時間補充體力,她們以背籮當桌子,以樹棍當筷子蘸醬吃洋芋。
  • 汝州:荒山披綠正當時 碩平花海播種漫山希望
    映象網汝州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馬鵬亮 郭營戰)又是一年春光好,荒山披綠正當時。3月5日上午,在汝州市蟒川鎮碩平花海田園綜合體的山坡上,40餘名農業生產工人正在栽植冬青、整修薰衣草莊園,疫情防控出現轉機後,花海項目實施方河南蔣姑山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正在組織工人有序恢復生產,繼續扮靚荒山荒坡,帶動周邊村民產業致富。碩平花海田園綜合體位於蟒川鎮,輻射寄料鎮、王寨鄉,是汝州市2017年首批產業扶貧基地,並成功創建為河南省田園綜合體試點。
  • 魔芋市場價格高達8元一斤,這樣種植魔芋,一畝收益可達16000元
    魔芋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與微量元素,經常食用魔芋製品,能通腸胃,降血脂血壓,還能預防癌症。 種植魔芋經濟價值高,在市場上生的魔芋大概要8元一斤,可以把它加工成魔芋粉絲,魔芋豆腐售賣,一斤新鮮的魔芋洗乾淨濾幹之後,把它用水磨成漿,用鍋加熱煮開之後,然後再放點適量的生石灰水
  • 產業添新章,碧江2000畝魔芋獲豐收
    今年,在碧江的大山深處,魔芋產業異軍突起,成為當地群眾又一增收新渠道。立冬以來,大多數土地已進入「休整期」,但位於碧江區漾頭鎮的九龍村甲洲組老農場魔芋種植基地,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個個四五斤重的魔芋在工人們的鋤頭下破土而出,拔泥、入籃、搬運……一連貫的動作,嫻熟地掌握在基地務工的農戶手上。
  • 魔芋栽培技術
    連年施足農家肥,以利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逐步建成有機質含量極高、團粒結構好、土層深厚疏鬆的海綿地,從而形成高產穩產的魔芋生產基地。整地魔芋地播種前,要儘早探挖炕地,清除土壤中的石塊、雜草和殘膜等。播種前精細耖地耙地,達到活土層在1尺以上、土碎疏鬆的標準。以利魔芋塊莖的膨大、實現高產。
  • 魔芋產業主推品種—楚魔花1號
    三、產量表現及經濟效益1、產量表現:2004年在大姚縣示範種植103.4畝楚魔花1號,平均產量達到3203.88千克倌,單產最高達到10670千克/畝;2008年在大姚縣示範種植50.6畝楚魔花1號商品芋,平均產量達到6138.9千克信。根據播種種芋大小不同,產量在2000-6000千克/畝。
  • 魔芋是怎麼種植的?
    俗話說「十畝魔芋一棟房」隨著魔芋這些年的價格一路高歌,這句俗語成了現實!魔芋種得好,一畝地收入兩三萬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那麼,魔芋是怎麼種植的呢?魔芋是出了名的難種植,正是因為它的種植難度大,因此市場的供需平衡很難被打破,所以價格才會每年都往上漲,今年的跌價也是因為疫情所致,而並非產能過剩!那麼,魔芋是怎麼種植的呢?首先是選種!魔芋的種子是特別關鍵的一點,種子選不好,後期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種子有一代種和二代種!
  • 稻田一片綠油油~清遠市晚稻計劃播種92萬畝!
    稻田一片綠油油~清遠市晚稻計劃播種92萬畝!據悉,今年全市早稻播種面積93.17萬畝,較去年新增早稻面積5萬畝。目前,全市早稻已全部收割完畢,實現了豐收。與此同時,全市晚稻插播已進入後半段,各地還沒有完成插秧工作的地區正在加快進度。受訪者供圖。而在清新區龍頸鎮中振智農龍頸示範基地,水稻田裡一片綠油油,在近幾日雨水澆灌下剛播下的秧苗長勢旺盛。
  • 黑龍江:水稻插秧全面啟動 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約2.155億畝
    黑龍江春耕生產正在全面展開,全省每天有超過1000萬畝的播種面積。為幫助農民搶抓農時,高標準春耕,當地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引導、指導農業生產,確保農作物全部種在豐產期。在佳木斯富錦市宏勝鎮,宏勝村的種糧大戶劉長軍正帶領著村民在千畝水稻田中插秧,今年劉長軍購置了兩臺插秧機,通過政府農機補貼到手價不到14萬元。另外,劉長軍還添置了拉苗機、植保飛行器、大馬力拖拉機等農機設備。
  • 29秒丨日照嵐山區加快「三秋」生產進度 已播種11.2萬畝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6日訊 日照嵐山區加快「三秋」生產進度,目前全區秋收工作已全部完成,秋種也接近尾聲,已播種11.2萬畝,佔應播面積的93%。受氣候條件影響,全區農作物收穫期比往年提前。嵐山區農業部門及早做好「三秋生產」農機具和物資方面的準備,搞好技術指導服務,做好良種篩選工作,大力推廣小麥規範化播種、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努力提高秋種質量。
  • 麻乍鎮:2萬畝魔芋獲豐收 群眾增收笑開顏
    時下麻乍鎮2萬餘畝優質魔芋獲豐收村民們正搶抓時令忙著採挖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務工群眾正在採收魔芋▲晾曬魔芋在鼎誠魔芋科技有限公司3450畝魔芋示範基地內數百名群眾採挖  裝框  晾曬一派繁忙的景象經專家測產該公司基地內
  • 大方縣綠塘鄉:種植萬畝魔芋 掀起「產業革命」
    春風迎面,農事催人,大方縣綠塘鄉萬畝魔芋種植已近尾聲。走在大方縣綠塘鄉高潮村周家寨組鄉村公路上,地膜一片連著一片,記者走進了解得知裡邊種植的是魔芋,眼前的500畝,只是綠塘萬畝魔芋種植的一角。地膜覆蓋著的地壟上,一株株套種的李樹已經開花,在還未種植魔芋的地裡,群眾正在搶抓時機進行種植。
  • 羅平羅雄街道350餘畝小黃姜播種
    羅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高品質的小黃姜,隨著節氣的到來,播種小黃姜也日漸擺上日程。在羅平縣羅雄街道新寨居委會小明寨村,農戶集中連片流轉土地350餘畝種植小黃姜,這幾天正在抓緊播種,田間地頭一片繁忙:套馬拖溝、放種、覆土、施肥、起壟、清理排水溝等等。放眼望去,遠處金黃的菜花與正在播種的土地交相輝映,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 麻慄坡5000畝珠芽魔芋產值9000萬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麻慄坡縣發展種植了5000畝珠芽魔芋,為群眾打開了一條增收脫貧新路子。近日,記者走進麻慄坡縣天保鎮上壩村的珠芽魔芋種植基地,一片鬱鬱蔥蔥,當地村民正在田間地頭除草、翻地、施肥。2019年,麻慄坡農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流轉了建檔立卡戶甘常平的4畝土地發展珠芽魔芋種植,他一次性收到五年的租金16000元,夫婦又在公司的基地裡務工,每天80元,一個月兩個人的收入有4000元左右。麻慄坡縣天保鎮上壩村村民 甘常平:我和我家媳婦在農投公司魔芋基地幹活,在這裡收入也還不錯,幹了一天(回家後)還可以照管兩個老人。
  •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2020-04-09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疆2020年冬小麥播種面積同比增加300萬畝
    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目前,全區已超額完成2020年冬小麥播種指令性計劃任務,較上年增加300萬畝,切實為今年農業生產穩定發展開了一個好頭,為全年糧食增產豐收、保障糧食供給安全打下堅實基礎。近年來,新疆積極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通過不斷提高冬小麥種植補貼標準,充分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牢牢守住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的3410萬畝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2020年全區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小麥總產較上年增加33.6萬噸,實現了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
  • 花都炭步文二村180畝芋頭播種完成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花宣)持續溫暖溼潤的天氣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春耕,犁地,挖坑,放種,埋土......春耕開展以來,文二村黨員幹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備足農資,科學開耕,引導農民抓緊時間耕田犁地,加強小春作物田間管理,適時進行播種。在村莊嚴格管理的同時,對農資車輛做好登記,出入人員做好測溫,讓農資車輛「運得進,運得出」。目前文二村的180畝檳榔香芋已經基本完成播種,為奪取今年農業豐收夯實基礎。
  • 新縣:秋收農忙正當時
    在郭家河鄉灣店村潘灣村民組,劉家灣家庭農場流轉的稻田裡,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忙個不停,顆粒飽滿的稻穀很快就裝滿了一車。該家庭農場的合伙人——種糧大戶張保元一大早就開著農用車趕來搶曬稻穀。「正在作業的這8畝地能收穫9000斤稻穀,比去年產量增加不少。機械化作業大大節省了勞力,流轉的300畝稻田用不了幾天就可以收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