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日以來,六盤水多地有序組織群眾,搶抓農時種植魔芋,預計今年全市將種植魔芋約7100畝。
「種植魔芋第一步是放線,線一定要放直,便於蓋膜;第二步是施肥,一定要把它施足,施完肥後大家一定要注意,魔芋上面都有芽,芽的一面一定要朝上,放種後覆土,這就是種魔芋的一個流程。起壟要135公分,溝要在35公分寬……」
日前,在六盤水市鐘山區大河鎮大箐村的一片土地上,十幾個村民正圍著技術員,聆聽他講解魔芋種植技術的要點。
負責此次魔芋種植講解課程的技術員叫穆生財,是六盤水大河農業旅遊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現場講課完畢後,村民們馬上開始挖溝、播種、施肥、起壟,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不過一會兒,就完成了近10畝地的魔芋種植。
據了解,本次種植的這片魔芋地是由大河鎮平臺公司出資種植,使用的勞動力全部是附近的村民,「今天是種魔芋的第一天,也是我復工的第一天,經歷過疫情,大家更珍惜現在的時光,幹活都用心了許多。」大河鎮周家寨村村民周珍梅說,「栽魔芋,每天有80元工錢,每月有2000元收入,最重要的是能學到種植技術。」
大河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鎮從2018年就開始在海拔較高的周家寨村進行魔芋種植,最初試驗種植50畝,經過兩年培育,去年底採收時,每畝地平均達到了4000斤的產量,價值16000元左右。見到效益後,公司今年開始擴大種植。
「今年我們將在大箐村種植200畝魔芋,估計每天能解決50人就業,只要能持續務工三個月,每月能達到人均2000元,公司明年的計劃還在大箐村種植1000畝魔芋,從種植到管護再到採收,每個月能解決200人次的務工。」穆生財說。
據農業部門數據顯示,2020年,六盤水計劃實施魔芋產業7100畝,其中,六枝特區1700畝,盤州市2200畝,水城縣1100畝,鐘山區2100畝,預計產量1.4萬噸,預計產值8400萬元,將帶動3200餘人實現增收。
微鐘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江南編輯 謝勇勇編審 陳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