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偶見潘長江演的一個神劇片斷,情節早已記不起了,但那個掛壁公路卻難以忘懷。前些年在網上得知,台州仙居湫山的大山裡也有一段掛壁公路後,就老是想著幾時也去騎一騎,看一看。
上周騎行的夥伴老李作了一個浙江掛壁公路的騎行計劃,讓我的這一願望得以實現。
六月十四日,早起出發,夥伴三人驅車至仙居橫溪湫山的四都。駐車後,沿四都坑溪邊上的公路向大山深處騎行。
一進入山谷,似乎就到了另一個天地,路上是靜靜的,偶爾見到的村莊也是靜靜的,看不見飲煙,聽不見人們說話的聲音。只有厚重的滿目的山的碧綠與溪水流過溪石發出的聲音。手機在這裡己沒有了信號,鳥兒的鳴叫哪是彩鈴聲所能比的?
就這樣一路騎至牛腳村,村裡僅有的三幢房子早已人去樓空,只有村口那棵高高的大樹,像一位深情的守望者等待著外出的故人。過村莊,拐個彎,山勢突變,前方有一險峻的懸崖。那懸崖讓人看不到前行的道路。這時,掛壁公路也就到了。
這裡的掛壁公路雖然不長,但是景色卻是絕對的讓人驚豔。懸崖之中一條公路穿崖壁橫掛其上,猶如半空之中的飛龍。懸崖之下,一條雪白的飛瀑直流而下,那飛流衝刷出一個碧綠的圓潭,在綠色的大山中發出顯亮的光,如廣袤山野中一顆寶石。這種江南大山裡的美,完全有別於中原大山裡的美。但一樣讓人稱奇。只可惜它深藏在大山深處,幾乎不為人所知。
繼續前行,在陳溪遇一路邊撿杉樹枝老哥,頗為好奇,問: 當柴火?答: 與你們一樣,為好玩。再問: 家住何方?曰: 橫溪。心裡一下子明白了「好玩」二字的意思。駕三輪車到二、三十公裡的山裡,來撿一點杉樹枝,「好玩&34;嗎?
笑過,繼續爬坡,翻青日岙嶺頭到黃二。在黃二與黃皮,反覆向山民打聽桃山到仙居老屋基村的路,得知因去年的颱風,挑山至老屋基己無法通行。原計劃參觀黃皮寺後返回到黃二,經劉山、裡坑、挑山到仙居老屋基、獨湖、茶根樹、溪口、垟頭返回湫山的路線已無法實施,只能另找騎行路線。
有山民說,溪下有新修的公路,只要穿過長長的山洞就到了界坑那邊。我們還打聽了其他路線,山民均說走不通。反覆比較後,三人選擇了溪下的新路,想從界鳥、永溪返回湫山。
從黃皮一路下行到溪下,果然有新修的公路。只是那「長長的山洞」掛在高高的山頭,盤旋爬升了海拔近二百五十來米後才到隧道口。本該在這個隧道口轉入鄉村公路,由美岙、楊莊直接下到界鳥返回仙居,這樣既方使又快捷。因為不了解這裡的情況,當問一當地山民後,我們就繼續沿新修的公路騎行。又爬升了近二百米的高度,穿過第二個隧道後到了興發。
興發到坑口七公裡的下行路,海拔下降約五百米,騎行在這樣坡陡彎多且急的山路,雙手當然緊張,大腦更是全神貫注,不敢有絲亳的放鬆。
坑口也是一個美麗的古村落,鹽商古道曾經過這裡,往昔的繁華如今仍可見一斑。只是我的手機電量只剩最後的百分之四,無心賞景,只想買一條忘在車上了的連接線為手機充電。向一個正在喝茶的民宿老闆打聽村裡有無賣處。老闆笑笑,示意我坐下,說: 山野小村,那有這個賣?反正是出來玩的,不急。不如先喝點茶,我去拿充電器,你就在這裡息息,充點電吧。也是。會心地笑笑,坐了,喝了點茶,充了點電。沒再說什麼。因為,有些的感謝其實也不必明言。
至此,我們已經騎了七十多公裡,爬高近一千二百五十多米。對於中飯只是一桶泡麵加一個黴乾菜餅的三人而言,體力也已消耗得差不多了。不敢長久休息,怕久息就騎不動了。別過民宿老闆,又騎上了去界鳥的路。
人生是騎行,騎行亦如人生。人這一輩子,就是心靈在一步一步地爬高山,肉身在一件一件地做事情。什麼事都要有韌性,要耐心地付出,心靈既要提上勁,又不能太興奮,儘量減少外界的影響,靜下心,努力做,多積累,不沉淪,才能不斷地成就自己。
從坑口又開始爬升,這段到界鳥九公裡的路,海拔又升了二百五十多米。這些付出讓後面仙居三十多公裡的路段分享到很好的下坡福利。
更為難得的是,因為多騎了路,我們到湫山時,快日落時候的斜陽在水裡倒映出美麗的光影山色,那一實一虛的組合,變幻出完美的畫面,讓人沉醉。
請記住,別抱怨自己的付出,你的付出,上蒼會在不經意間奉還給你的。學會付出,學會獨善,也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