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臺灣人媚日卻換來日本人鄙視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臺灣人的「哈日」有名,堪稱世界第一。既然同是東亞黃種人,年輕人因喜歡日本的動漫、服飾、化妝品等文化而「哈日」,自然情有可原。這種「哈日」,可理解為某位旅日華僑的書名:「哈,日本」。

  然而,一些臺灣人「哈日」的實質是媚日。最近從朋友處聽來一段經歷,讓我感覺有些異樣。朋友出差住在某個日本旅館,遇到一隊臺灣人入住。裡邊有幾個人操著結結巴巴的日語激動不已地對服務員說自己是臺灣人,最喜歡日本,日本是「第二故鄉」……朋友開玩笑對我說:「還以為那幾個臺灣人在日本找到失散多年的親生骨肉呢。」朋友轉眼發現日本服務員帶著很職業的微笑說:「歡迎光臨。」等臺灣客人剛離開,便迅速地跟同事交換眼色。服務員的職業操守另當別論,但幾個臺灣人熱臉貼上冷屁股是無疑的。難怪網上有個別清醒的臺灣人對日本人發牢騷:「看來臺灣人在日本要用英語冒充美國人了。」

  老一輩臺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長大,對日本有幾分親近感。不過,像李登輝那樣美化日本的殖民統治,甚至在釣魚島等關係國家利益的問題上都迎合日本人的,乃是少數。

  臺灣教科書裡對大陸歷史的介紹越來越少,導致臺灣大部分年輕人已不再知道對日抗戰與南京大屠殺。在某些「臺獨」分子的鼓動下,有些人有意無意間丟失了中國人的自我認同,恨不得生為「高臺灣人一等」的日本人。

  日方近年來因為不能正視歷史,與近鄰中國和韓國關係惡化,於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便鼓吹日臺友好,美化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提出「日臺命運共同體」的謬論。右派漫畫家小林善範就是一例。可笑的是,「臺獨」分子積極做日本右派的幫兇,卻不知自己不過是右派反華的棋子。

  蔡英文上臺後為爭取國際支持,在與日本關係上費盡心思。先是任命民進黨元老謝長廷出任「駐日代表」,又派「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多名「立委」訪日。可惜日本對臺當局的「媚日」行為並沒有照單全收,而是宣稱對臺政策不變,也無意炒作。

  我與一個做教師的日本朋友飲酒聊天,酒過三巡,他突然正色道:「有一事百思不得其解。臺灣被日本殖民統治了數十年,後來靠中國文化的力量成了亞洲四小龍,這些年則是依靠中國大陸給的機會發展經濟民生。可是我認識的一些臺灣人,為什麼一點沒有感激之情,甚至對自己同族的中國大陸人一點感情都沒有呢?」

  「同族」一詞使我想起「臺獨」的拙劣文字遊戲——「大陸和臺灣不是同一個民族,而是同一種族!」對這些冥頑不靈的人,除了看他們出醜,又有什麼法子呢?

  但是,這名日本友人的困惑,其實恰恰部分反映了日本人對「哈日」者的真實心態。「哈日」換來的不是尊重,而是徹底的鄙視。

  (作者吳雲鶴為旅日學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看臺絮語:一些臺灣人媚日卻換來日本人鄙視
    看臺絮語:一些臺灣人媚日卻換來日本人鄙視 2017-03-20 09既然同是東亞黃種人,年輕人因喜歡日本的動漫、服飾、化妝品等文化而「哈日」,自然情有可原。這種「哈日」,可理解為某位旅日華僑的書名:「哈,日本」。  然而,一些臺灣人「哈日」的實質是媚日。最近從朋友處聽來一段經歷,讓我感覺有些異樣。朋友出差住在某個日本旅館,遇到一隊臺灣人入住。
  • 評論:臺灣人媚日,換來的是日本人徹底的鄙視!
    評論:臺灣人媚日,換來的是日本人徹底的鄙視!既然同是東亞黃種人,年輕人因喜歡日本的動漫、服飾、化妝品等文化而哈日,自然情有可原。這種哈日,就像某位旅日華僑的書名一樣:「哈,日本」。  然而,一些臺灣人「哈日」的實質是媚日。最近從朋友處聽來一段經歷,讓我感覺有些異樣。朋友出差住在某個旅館,遇到一隊臺灣人入住。
  • 臺灣人「媚日」換來日本人徹底鄙視
    香港《大公報》今日針對臺南八田與一銅像被「砍首」事件發表評論說,八田與一其實是曾淪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的悲痛記憶,蔡英文、賴清德等綠營政客竟然對之頂禮膜拜,如何對得起當年為抗日英勇犧牲的臺灣同胞?臺灣人「媚日」換來的是日本人徹底的鄙視。「臺獨」分子積極做日本右派的幫兇,卻不知自己不過是右派反華的棋子罷了。
  • 前駐日代表:有些臺灣人媚日 連日本人都看不起
    前駐日代表林金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國時報》8月17日報導,臺灣資深媒體人徐宗懋在《中國時報》上發表《日本人看臺灣人》一文中舉出,兩位蔣家「總統」過世後,臺灣政情變得複雜,不少臺灣人開始肯定日本的殖民統治。
  • 為何臺灣現在有不少人媚日?和日本侵華時期在臺灣的一項措施有關
    前兩天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過世了,網上有很多人一提起李登輝,恨得牙根痒痒,為什麼,主要原因就是大家覺得他太媚日了。說實話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講,你說你如果羨慕美國經濟發達,羨慕法國風景優美,甚至羨慕德國人的嚴謹踏實,這都沒大問題。
  • 前駐日代表:有些臺灣人媚日言論 連日本人都看不起
    中國臺灣網8月17日訊 臺灣資深媒體人徐宗懋在今日《中國時報》發表《日本人看臺灣人》一文中舉出,兩位蔣家「總統」過世後,臺灣政情變得複雜,不少臺灣人開始肯定日本的殖民統治。
  • 旅日學者親身經歷:日本人酒後吐露對「哈日」者的真實心態
    然而,一些臺灣人「哈日」的實質是媚日。最近從朋友處聽來一段經歷,讓我感覺有些異樣。朋友出差住在某個旅館,遇到一隊臺灣人入住。可笑的是,「臺獨」分子積極做日本右派的幫兇,卻不知自己不過是右派反華的棋子罷了。蔡英文上臺後為爭取國際支持,在與日關係上費盡心思,積極媚日。先是任命民進黨元老謝長廷出任「駐日代表」,又派「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多名「立委」訪日。可惜日本並非日本右派的當然代表,對臺當局的「媚日」行為並沒有照單全收,而是宣稱對臺政策不變,也無意炒作。
  • 修復日本神社?臺灣某些政客如此「媚日」為哪般
    近來,臺灣政壇又颳起了「媚日」歪風。據臺媒報導,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打算將桃園市的忠烈祠恢復為「桃園神社」;也是綠營執政的臺中市已經把重建「臺中神社鳥居」(鳥居:類似牌坊,具有標示入口意象與區分內外之用)提上日程。「桃園神社」和「臺中神社」到底是什麼鬼?
  • 羅鼎鈞:日本嘲笑臺灣媚日,臺灣青年怎麼看?
    近日,日本富士電視臺製作了一檔節目,探討臺灣盜版日本商標等等問題,譏諷臺灣對於日本的抄襲。全程冷嘲熱諷,即便是平時「哈日」的臺灣朋友也笑不出來。而那一邊,臺灣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團訪日,一如既往,又大談臺日關係有如「夫妻關係」。 這兩者雖然是發生在不同層面的事件,對臺日關係多少又一定程度的扭曲。但多少反映出臺日看待對方的心態。為何臺灣人如此友日?
  • 臺灣政壇颳起媚日歪風,兩綠營執政縣市打算重修日本神社
    臺中、桃園等綠營執政縣市忙著重建神社,而蔡英文當局也屢出媚日言論。今年8月初,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嘉全在訪日期間,一席「臺日關係如夫妻,臺灣哭、日本哭,臺灣笑、日本笑」的談話,被批「噁心至極」。此前,「臺灣民政府」洪素珠侮辱老榮民事件,曾在島內引發公憤;這幫人赴日「拜鬼」的行徑,再次挑戰外界的忍耐極限。臺政壇之所以屢出媚日鬧劇,林金源認為,臺灣先被日本皇民思想箝制50年。1949年之後,臺灣人民又先後被反共和「反中」教育綁架60多年。臺灣統治者基於己利,不斷撕裂、分化兩岸人民的正常連結,這造成了臺灣人的認同錯亂。
  • 馬英九今天「傷害」了日本人的心,「日遺」臺灣人怒了
    然而,這座今天有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參與揭幕的雕像,卻在臺灣乃至日本都引起了軒然大波,更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臺灣和日本一些人的醜惡嘴臉。根據臺灣媒體報導,這座設立在臺南市鬧市區的慰安婦像,是由「臺南市慰安婦人權平等促進協會」設置的。
  • 9成對白是日語 臺灣《海角七號》導演新片「媚日」?
    今天,魏德聖監製的電影《KANO》將在臺灣島內上映,預售票房已超3300萬(新臺幣),但是因大量起用日本演員、日語對白高達九成,在臺灣引起「媚日」的不小爭議。有人撰文指出「KANO腐蝕臺灣主體性」;還有網友表示,該片充斥日語對白,連金馬獎都報不了。魏德聖是臺灣知名導演,第45屆金馬獎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因2008年在內地公映的《海角七號》為大陸觀眾所熟識。
  • 李登輝媚日之行醜態百出 日語回答臺灣記者提問
    1月2日,李登輝攜妻子、兒媳和孫女結束了為期一周的媚日之旅。  眾所周知,李登輝有強烈的媚日情結,自稱22歲前是日本人,那時的日本名字叫巖裡政男。2004年,李登輝還拍了身穿日本劍道武士服的宣傳畫,為其領導的政黨——「臺灣團結聯盟」的「立委」候選人拉票。  雖然日本政府稱李登輝此行是「私人旅行」,不允許李登輝在日本搞政治活動,然而,李登輝抵日伊始便開始宣揚「臺獨」言論,到處賣弄他的媚日情結。
  • 臺灣「媚日」亂象:多地推倒蔣介石銅像,臺中欲重立日本神社
    乙未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籤署喪權辱國條約,臺灣以及澎湖列島等原屬中國的領土,割讓給日本。【一種執著】統派幾乎每年「國恥日」都有行動       近些年來,每逢4月17日「國恥日」,臺灣統派都會自發舉辦紀念活動,今年是《馬關條約》籤署120周年,自然也不例外。
  • 電影《KANO》臺灣大賣 引發「媚日」討論
    電影《KANO》臺灣大賣 引發「媚日」討論 2014年03月14日 08:2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電影由上世紀30年代的真實故事改編,敘述1931年由日本人和臺灣人共組的嘉農棒球隊,在日本教練的帶領下過關斬將、勵志求勝的過程。該片在宣傳詞中強調「族群融合」、「找回臺灣的美好年代」,雖然在臺灣票房大勝,卻引發是否媚日的尖銳討論——  有必要把殖民統治美化到有如天堂樂園的境界嗎?KANO球隊根本就是一支日本球隊,該片整個是在封閉與極權的日帝統治格局裡,所有的歡呼與喝彩都屬於日本帝國。
  • 安倍施政演說罕見提臺灣,蔡英文習慣性「去中媚日」
    蔡英文的「去中媚日」遠不止於此,民進黨當局曾在歷史問題上不斷「合理化」侵略,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早前推動「新南向」時,蔡英文不斷展現媚日姿態,聲稱期待和日本有更多合作。她還多次用日文發推特,不少島內網友憤憤不平地質問:「你的母語難道是日語?」「見日本人就矮人一截」。
  • 聽安倍施政演說提臺灣 蔡英文又露媚日嘴臉
    (原標題:聽安倍施政演說提臺灣 蔡英文立馬又露媚日嘴臉了)海外網1月21日電 向來以各種手段表現「媚日」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又故技重施了。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施政演說時提到了臺灣,同日晚上,蔡英文立刻用日文更新推特,盛讚此事,並連用四個驚嘆號稱「真是太開心了!」據日本《每日新聞》21日報導,20日,安倍在日本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施政方針演說,期間提到臺灣,介紹稱東京奧運期間,由巖手縣野田村負責接待來自臺灣的選手。
  • 稱日本是「大哥哥」 蔡英文當局為何如此媚日?
    來源:解放日報原標題:稱日本是「大哥哥」、臺日關係是「夫妻」,蔡英文當局為何如此媚日?臺灣屏東的後灣村,是臺灣海峽邊一個偏僻的漁村。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臺灣的「牡丹社事件」。當時,日軍沿保力溪河口登陸佔領社尞村。後因保力溪漲水淹沒營地,日軍便翻過海拔僅80米的龜山到後灣村紮營。後灣村人在村旁的龜山上看到日軍沿著四重溪進攻牡丹社,看到日軍趾高氣揚地出入營地,看到日軍因為不服臺灣水土而瘟疫蔓延,看到日軍在後灣海邊焚燒戰死病死的軍士屍體,看到日軍爬上那艘從美國租來的商船撤離臺灣。
  • 臺大教授:臺灣「媚日」為何如此嚴重?
    由於臺灣曾是2011年日本「3·11」地震捐款最多的地區,因而有臺灣網友將此次日本人對花蓮地震的捐款,渲染為「急著報恩」。在他們眼裡,日本與臺灣似乎是「親密友人」。  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50年,殺害至少臺灣同胞40萬人。照理說,臺灣人民應該像韓國人一樣非常痛恨日本人,但是為何卻有不少臺灣人視日本為親密友人?毫無疑問,歷史的曲解與掩飾是重要原因。
  • 觀點丨一位留學生對臺灣社會媚日情愫的觀察與思考
    很早便聽說臺灣人有「日本情結」,特別是從新聞中了解到李登輝等人屢屢爆出的「媚日」言論,以及部分臺灣年青人對日本的「無原則」好感後,十分不解島內有些人為何會有這等令人錯愕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