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畢可芳用愛撐起一個家 十一年如一日護理丈夫

2020-12-21 魯網

  今年53歲的畢可芳曾是事業單位的員工,丈夫是單位的上層領導。11年前,丈夫林峰痛風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撐起一個家,畢可芳從單位內退,十一年如一日地照顧丈夫,撫養女兒,不管生活多困難,都沒有一聲抱怨。今年,她的女兒結婚了,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轉,她覺得,好日子終於來了。

  堅持每天為丈夫按摩

  畢可芳是威海市環翠區環翠樓街道辦塔中社區的普通居民,原本她有個美滿幸福的家庭,自己與丈夫工作不錯,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日子過得其樂融融。可是天有不測風雲,11年前,丈夫突然身患痛風,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那時候,單位每個月只給幾百元生活費,女兒剛上大學,除了丈夫每個月的醫藥費,還要負擔女兒上大學的費用,所有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畢可芳的身上。

  「攤上了就要積極面對,要不這個家就垮了。」堅強的畢可芳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打垮,一個人挑起了家庭重擔。畢可芳每天細心地給丈夫擦背、翻身,按照醫生叮囑,合理安排丈夫的營養餐,堅持每天為丈夫按摩,鍛鍊丈夫的腿部肌肉,防止丈夫因為無法行走而導致肌肉萎縮。丈夫患病10多年來,在畢可芳的悉心照料下,丈夫從沒生過褥瘡。皇天不負苦心人,丈夫的病情終於有所好轉,這使得畢可芳更有信心了。

  「從她跟著我,就沒享過福」

  林峰的病是痛風引起的,病情還是很嚴重,手和腳都腫脹得變了形。看著妻子每天忙得團團轉,林峰也希望能儘快好起來,再次站起來,作為家裡的頂梁柱,呵護這個愛著自己的女人。 「從她跟著我,就沒享過福。我以前是學體育的,身體好得很,現在反倒成了拖累。」林峰說,他和畢可芳是1986年結婚的,之後不久他就因為經常痛風成了「藥罐子」,1998年,病情加重的他年紀輕輕就從單位內退了,每個月只拿幾百元的工資。看病、買藥、家裡的開銷,所有的費用都是妻子辛苦工作掙回來的。

  看著妻子為自己受苦,林峰希望早一天治好病,先後做了4次大手術。2007年,第一次手術,在手術臺上,8個醫生8個小時為他縫了400多針,因為時間很長,他險些沒有醒過來。2012年,林峰做了第二次手術,但效果仍然不理想。

  今年,林峰因為病情加重先後又做了2次手術,如今,雖然林峰能做到的只是站起來幾分鐘,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拆紗布、消毒、包紮……這麼多年,畢可芳成了半個護士,護理丈夫一絲不苟。

  為了一個家,再苦再累也無悔

  今年5月,為了參加女兒的婚禮,林峰延遲了看病的時間,可這一耽誤,險些要了他的命。他又先後做了兩次手術,因為術後感染等原因,病情一度加重,醫生甚至將病危通知書交到了畢可芳的手中。拿著病危通知書,那一刻,畢可芳心如刀絞。 「不管生活多麼艱難,我都沒有抱怨過,日子好點差點沒關係,只有他在,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家。」畢可芳說。如今,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林峰的病終於緩了過來。

  為了讓丈夫樂觀地生活,畢可芳不斷鼓勵丈夫要有信心,勇敢地面對眼前的困境。怕丈夫每天悶在家裡心情不好,天氣好的時候,畢可芳經常帶著丈夫到外面散步。每次散步,畢可芳都要來回跑好幾趟,先把輪椅、拐杖拿到樓下,再扶著身高1.8米、體重200多斤的丈夫下樓。每次扶丈夫上下樓,畢可芳都累得滿頭大汗。鄰居們看了不忍心,勸她說少帶丈夫下幾次樓。畢可芳說,自己累點沒關係,丈夫能有個好心情,看著他開開心心的,自己也跟著高興了。

  10多年來,畢可芳每天都奔波在醫院、家之間,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畢可芳說, 「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地在一起生活,再苦再累我都願意,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一路走來,我的女兒結婚了,丈夫的病也好多了,我挺過來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相關焦點

  • 24年如一日照顧高癱丈夫 「鐵打的金剛」撐起一個家
    妻子夏桂瓊在為殘疾丈夫於光玫洗腳(西平鎮供圖)四川新聞網綿陽6月8日訊(劉春玉 劉金鐘)遠近聞名的三臺縣西平鎮獅王村村民夏桂瓊一家真是多災多難,但天大的困難都沒有壓垮這一個家庭。夏桂瓊的丈夫於光玖,是西平鎮獅王村三組人。1993年的寒冬,於光玖為了給家裡儲備柴禾,從樹上摔下來,造成高位截癱,生活不能自理。為了不給家裡人增添負擔,於光玖曾拒絕治療,在妻子夏桂瓊的堅持下,醫生將他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因長期躺在床上害了褥瘡,於光玖整個屁股上長滿膿泡且惡臭難聞,夏桂瓊天天為他擠膿血,洗身子。整整兩年多時間,才將褥瘡治好。
  • 柔弱雙肩撐起一個家 ——記城關鎮八裡村村民戈光月
    家,是共同營造的地方,可以一起分享快樂,也需分擔痛苦、承擔責任。從2012年至今,戈光月用她柔弱雙肩及超常的堅韌和摯愛,撐起一家八口生活起居。喜結良緣一個弱女子,撐起半邊天但早有心理準備的戈光月毫不感到意外和吃驚,她沒有像別的新婚媳婦一樣盡情享受蜜月,而是從過門的第一天開始就承擔起了所有的家務並肩負起照料這個家的重任。婚後不久,戈光月便和丈夫再次外出打工,在舉目無親的城市裡四處尋找活兒幹。他們每天總是早出晚歸,有時甚至熬到天亮,「苦是苦了點,但是很值!」他們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2016年,在她和丈夫一同打拼之下,他們蓋起了一棟兩層半的小洋樓。
  • 小小煎餅攤撐起一個家 餅留餘香江城大愛永不竭(圖)
    丈夫突然身患重病,讓這個勉力維持的家更加艱難,她想著靠一己之力,靠一個煎餅攤,繼續撐下去。10年前,汪天姣和丈夫李義棟,像身邊的很多人一樣,懷揣著夢想,從監利縣黃歇口鎮的老家,來到武漢,為生活打拼。但命運並沒有給這對夫婦應有的眷顧,夫妻先後打過工,開過小廣告公司,後小廣告公司難以為繼,夫妻倆不得不將門店關張,另謀出路。
  • 山陰縣女檢察官王麗華:用真情守護重傷丈夫 用擔當扛起胸前檢徽
    無論哪一個角色,她總是儘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她勇敢、堅強、陽光、樂觀,用人間真情喚回植物人丈夫,用責任擔當扛起胸前檢徽。——記山陰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麗華!禍從天降,丈夫遭遇車禍成植物人王麗華曾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幸福家庭,上中學的兒子聰明好學,細心體貼的丈夫帥氣、憨直,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歲月靜好。
  • 「80後」陸配做買手撐起一個家
    記者近日來到何蓮家做客。她家居住在臺中市一幢高層住宅,記者到訪時,小兒子躺在嬰兒床上熟睡,大女兒坐在地板上畫畫,何蓮和丈夫在餐廳的桌子上各自忙著網絡上的生意。這是何蓮做買手以來的生活常態,在家裡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經營生意。何蓮和丈夫2007年在北京求學時認識,畢業後都在大陸找到不錯的工作。
  • 孝老愛親韋權芳:15年來默默撐起整個家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孝老愛親韋權芳:15年來默默撐起整個家  15年來,韋權芳一家老小先後經歷了各種病痛的折磨——公公患格林巴利綜合症和帕丁森綜合症,婆婆患尿毒症,丈夫患甲亢病,女兒患腦垂體增生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一家人的重擔,砸在韋權芳一個人的肩上。面對這個多災多難的家,韋權芳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與他們共同進退,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15年來默默無聞地支撐著整個家。
  • 插秧打穀樣樣會 四川敘永6旬老太撐起一個家
    眼下正是紅苕收穫的季節,四川省敘永縣水尾鎮廣木村三社的曾凡淑老奶奶一邊挖紅苕,一邊聊起了她家的種植業。 曾凡淑是水尾鎮廣木村三社村民,一家六口,老伴患有癲癇,完全沒有勞動能力,三個外孫,一個讀大學,兩個上小學。女兒在兩個家來回奔波,也幫不上老人什麼大忙,整個六口之家幾乎全部落在了已經64歲的曾凡淑老奶奶身上。
  • 徐豔大慶市人力資源春用愛代替疲憊撐起這個家
    晚上八九點鐘,老人突發高燒,徐豔春用酒搓了也不見退燒,於是她背起婆婆就往鄉衛生院走,高低不平的土路不知道走了多久,等婆婆打上點滴時,她的衣服都溼透了。婆婆終於退燒了,可徐豔春因為出汗著涼也發起燒來,但她仍堅持照顧老人到凌晨。
  • 實拍越南山區婦女:丈夫一年回不了幾次家,她們獨自撐起一個家
    其實,若不是生活貧困,誰願意起早貪黑、累死累活,但她們沒有辦法,畢竟她們背後還有一個家要養。她們便是來自越南的少數民族,部分人的穿著服飾看來和我國少數民族區別不大。來這裡擺攤的也基本都是女性,且從芳齡到滿頭白髮,各個年齡階層的都有。她們就這樣拿著小板凳坐在小小的一塊區域內,有的懷中還抱有尚在襁褓的嬰孩,有的身旁則是三四歲可自己行走的孩童。
  • 7個月喚醒植物人丈夫,13年悉心照顧!好媳婦吳玲:「他睜眼那一刻我...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使丈夫成為癱瘓在床的植物人,都說久病床前無真情,她卻用自己單薄的身軀和默默的堅守撐起了一個家,「不拋棄,不放棄」,她用愛喚醒了植物人丈夫。醉酒歹徒突闖小店 丈夫被砸成植物人她叫吳玲,家住哈爾濱市香坊區香大街道香站社區。今年58歲的她是哈爾濱建成廠的一名下崗工人。為了維繫生活,她開了一間食雜店。
  • 牙齒護理的愛用物分享:usmile電動牙刷×牙線棒×漱口水
    平時保持著比較好的口腔清潔習慣,也會關注很多口腔科的知識,出現了一些新的牙齒護理產品也非常樂意去嘗試。今年一時興起換掉了用了2年的電動牙刷,改成了usmile電動牙刷,買的時候還在旗艦店搭配著買了牙線棒和漱口水。本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但沒想到這3個產品無一踩雷,一躍成為小編近期最愛用的產品,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這三個心頭好。
  • 從青絲到白髮,武漢6旬婆婆照顧癱瘓丈夫43年
    母慈子孝,家中唯一的女兒在母親言傳身教下,從小便知道心疼父親,始終如一的幫忙照顧父親,女兒說這是母親多年來用行動為她樹立起的好榜樣。走近這個偉大的母親,會被她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所打動。助丈夫重拾生活信心 為三口之家撐起一片天長期患病在床,丈夫有時鬱悶不已,王北平理解丈夫的處境,從不和他吵嘴,而是耐心的安慰、精心的照顧。天氣晴朗的時候,王北平便用輪椅推著丈夫在小區裡曬太陽。漸漸地,丈夫重拾對生活的信心。王北平還特意訂了書報,讓他能讀書看報、聽音樂。
  • 家遭車禍,漢中小夥賣麵皮撐起一個家,還贏得愛情
    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撐起這個家,一定要掙錢給母親繼續治病,再也不能讓姐姐跟著受苦受累。2015年,姐弟倆經過反覆商量後決定,把母親送到勉縣定軍山愛心公寓,然後共同去打工掙錢並負擔母親每月3000多元的護理費用。此後一段時間,黃浩先在孕嬰用品店、飲食店打工。在寧強一家飲食店打工期間,黃浩虛心向師傅們學習米皮等飲食製作工藝。
  •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
    一、了不起的核物理學家上個世紀初的時候,王淦昌先生出生在江蘇的一個小鎮上。王淦昌先生為何能夠取得那麼大的科學成就呢?我覺得與以下幾個方面分不開:一是,王淦昌先生的刻苦求學。王淦昌先生十分珍惜上學的機會,希望能夠用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為國家做貢獻。高中畢業以後,王淦昌先生為了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還專門報了一個班,這為以後他的出外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王淦昌先生在大學時所報考的專業是當時還比較冷門的物理專業,而他身邊很多好友都報考的是熱門的金融和法律專業。
  • 臺灣寫真:「饅頭媽媽」撐起一個兩岸婚姻家庭
    中新社臺北1月28日電 題:「饅頭媽媽」撐起一個兩岸婚姻家庭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陳林  「一年多前,我身上曾連買便當的錢都沒有,沒想到現在能做生意養家。」  穿黑色羽絨衣、藍色牛仔褲,外號「饅頭媽媽」的大陸配偶洪年香近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回想一年來家裡的變化,她笑言「難以置信」。
  • 大陸配偶在臺灣:「饅頭媽媽」撐起一個兩岸婚姻家庭
    原標題:「饅頭媽媽」撐起一個兩岸婚姻家庭「一年多前,我身上曾連買便當的錢都沒有,沒想到現在能做生意養家。」穿黑色羽絨衣、藍色牛仔褲,外號「饅頭媽媽」的大陸配偶洪年香近日在臺北接受記者專訪。回想一年來家裡的變化,她笑言「難以置信」。
  • 「最美孝心少年」·餘雖:13歲撐起一個家
    全國勞模、「最美基層幹部」韋成剛:人生,因視頻提要:13歲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應該是每天上學,跟小夥伴們一起玩耍,還在父母長輩的呵護下快樂成長,可是這些,在貴州的13歲餘雖的眼裡真的就太奢侈了,10歲那年,餘雖的母親就去世了,父親身體一直不好,還是00後的餘雖早早就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 亞當愛夏娃如丈夫愛妻子
    註:用百度APP點擊[關注]右上角【耳機聽筒模式】就可以收聽了耶和華 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 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
  • 「不拋棄,不放棄、不離棄」,她用7個月等來了奇蹟……
    「只要他有一口氣,這就是個完整的家,我絕對不能放棄他。」13年來,吳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使丈夫成為癱瘓在床的植物人,都說久病床前無真情,她卻用自己單薄的身軀和默默的堅守撐起了一個家,「不拋棄,不放棄」,她用愛喚醒了植物人丈夫。
  • 提燈照亮,用愛呵護——武漢戰「疫」一線白衣天使護理團隊
    新華社武漢4月8日電 題:提燈照亮,用愛呵護——武漢戰「疫」一線白衣天使護理團隊新華社記者李偉、黎昌政「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武漢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護理團隊與病毒短兵相接、生死競速,是飛速前行的白衣天使、護理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