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80國內北京至廣州的航線已經在2011年10月完成首飛,另外2012年也開通了北京至香港的A380航班。至於為什麼國內航線鮮有A380的身影,至於寥寥數架,主要因為A380作為超級巨大的遠程航班,主要是為了跨洲飛行使用的。國內航班相對來說航線較短,不需要使用如此巨大的遠程客機。由於採用四引擎模式,寬大的機體一次可搭載旅客550人,但同時也帶來了油耗大、起降場地、附屬接駁設施要求較高等缺點,總體上看這種巨大的飛機是否可以盈利目前還很難下定論。
對於短途的國內航線來說,即便每個架次都是滿載,A380一樣要賠錢,由於受航線較短的限制,機票價格無法和跨洲國際飛行相比。同時受到國內各種打折機票的影響以及高鐵長途運輸價格相對便宜的擠壓,A380的價格上浮區間十分有限。更何況波音787、空客350/320一樣可以給客戶不錯的經濟艙體驗。同時使用A380必須對停機坪、跑道等進行專門的改建,這對於大多數飛國內航線的國內航空公司來說意義不大。而購買A380的南航事後也證實了筆者的判斷,南航購買的5架A380除了一開始國內旅客圖新鮮造成A380一票難求,一段時間過後A380的上座率並不高於其他航空公司的客機,南航的A380隨即陷入虧損。
事實上,在我們國家國內遠程運輸的主力是高鐵,由於客機受雨雪惡劣天氣的影響較大,而高鐵跑的快、拉的多、價格便宜、出入方便,關鍵是氣候影響較小,所以在我們國內高鐵和飛機相比優勢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