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福葉田村「領頭雁」鍾欽榮:回鄉當「村官」 只想為鄉親做點事

2020-12-25 蕉嶺視窗

2014年前,他一直在外經商,並小有成就。2014年,他懷著一顆為家鄉為百姓做點事的初心,毅然回鄉當起「村官」。幾年來,他矢志不渝,建新村、抓產業、優環境,帶領群眾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快步前進。他,就是廣福葉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鍾欽榮。

眼前這位中等身材、目光中透著一份執著,正與村「兩委」幹部討論研究近期工作的,就是鍾欽榮。開展「七一」慰問、抓好產業發展……,一項項工作被提上議事日程。會後,他又馬不停蹄走訪老黨員、困難黨員,為他們送上黨的關懷和溫暖,虛心聽取他們對村裡各項工作的意見建議。

老黨員 楊仕昌:對老黨員十分關心,經常過問我們生活、身體情況。

村「兩委」委員 王米招:黨員有疾有病,他都組織入戶去慰問。全村70歲以上老人,開展春節慰問,人文關懷深得人心。

慰問的空隙時間,記者與鍾欽榮交談得知,他原是一名生意人,一直在外經商並小有成就。2014年,一份割捨不下的家鄉情懷,讓他毅然回鄉當起村「官」。由於工作出色,在大家的擁護支持下,2017年,他挑起「大梁」成為「領頭雁」。

鍾欽榮

廣福葉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 鍾欽榮:我自己一直做生意,小有成就,想回家鄉為鄉親做點事情,就回來競選村幹部,得到群眾的認可。

幾年來,他懷著一顆為民服務的初心,履職盡責,主動作為,在鄉村振興路上奔跑著。走進葉田楊屋新村,11棟具有客家特色、風格統一的民居映入眼帘。據了解,這裡原來這是一片閒置、破舊的祖屋,涉及多戶人家。「蝸居」老宅的村民盼著住進新居,卻礙於沒地可建。鍾欽榮知曉後,多方奔走、上下對接,通過召開協商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挨家挨戶走訪群眾做工作,最終拆除2900平方米的祖屋,換來4000平方米的宅基地。隨後建起新村,統一價格調劑給有建房需求的農戶。住進新村的村民楊昌年告訴記者,由於祖屋破舊,他多年前不得不搬離這裡。2018年,看中新村環境,他又遷回這裡,並經營起農家樂,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村民 楊昌年:以前老屋都漏雨,有些都倒塌了,大家都往外搬。2018年,村上下大力氣規劃建設,理事會一起操作,終於把新村建起來,環境也搞好了,我又搬回來了,做回自己老本行,開了一間農家樂。

在建新村的同時,鍾欽榮加大籌資力度,投入300多萬元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實現大提升。在抓好烤菸、仙草種植等傳統產業基礎上,大力發展黑木耳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同時,他還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深化農村黨員「三個一」工作,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以黨建引領促進鄉村振興。

老黨員 楊仕昌:村莊衛生條件、公路搞得十分好,我們出入十分方便。

村民 楊昌年:欽榮書記有擔當,做事十分實在,承諾的都會辦到,做了很多實事。

廣福葉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 鍾欽榮:我會繼續發揮「頭雁」作用,帶領村「兩委」班子,依託富硒黑木耳示範基地,發展黑木耳產業,今年發展種植38畝,以後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帶領村民致富。同時,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讓環境更美更靚,推動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行業大佬」回鄉做村官
    原標題:「行業大佬」回鄉做村官   短短9年時間,佛山市南莊鎮紫南村實現了破繭成蝶的蛻變。9年前的紫南村村民人心渙散,村務管理水平低下,村委會沒有凝聚力,上訪率之高居全鎮之首,是廣東省有名的「上訪村」。而如今,當地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怕沒車沒樓,就怕沒有紫南戶口。
  • 放棄北京幾十萬年薪回鄉當「村官」 他帶領鄉親們養出 漫山遍野的...
    原標題:放棄北京幾十萬年薪回鄉當「村官」  他帶領鄉親們養出 漫山遍野的「奔跑豬」  2013-2018:多次調動,謀劃致富一方  2013年下半年,回到家鄉的趙樹鴻考上了渭源縣半陰坡村的「村官」,做了村主任助理。到村後,趙樹鴻便開始著手村裡的經濟發展。看到當地豐富的牧草資源和過剩的勞動力,他和村委會主任商量,想利用當地豐茂的牧草資源養羊。
  • 林亞達:我想為貧困鄉親做點事
    「我想為貧困鄉親做點事。」林亞達說。林亞達是西疇林達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2016年11月15日,林亞達參加了由民建文山州委組織的「精準扶貧,萬企幫萬村」活動。當他來到雞街鄉太平村時,目睹一個80多歲的老人裡帶著一個瘦弱的小男孩艱難度日的情景,讓他再次想起自己的童年,他暗暗下了「為貧困老鄉做點事」的決心。
  • 「能為鄉親們脫貧做點事,我高興……」
    他先後獲得「中國好人」、河南省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中國公益先鋒人物等一系列榮譽,他說——「能為鄉親們脫貧做點事,我高興……」能為鄉親們脫貧做點事,捐再多我也高興。」陳國廠說得很平靜,但在當時,村裡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只知道做好事的「痴人」。而當時抱怨聲最多的,是陳國廠的家人。和寬敞明亮的醫養院相比,他的家卻像他腳下的鞋一樣,顯得寒酸了很多。幾間平房因房頂漏雨,室內牆壁上出現多處發黴痕跡。為了防止漏雨,他在房頂覆蓋了一層塑料布。
  • 放棄北京幾十萬年薪回鄉當「村官」 渭源縣羅家磨村第一書記趙樹鴻...
    放棄北京幾十萬年薪回鄉當「村官」他帶領鄉親們養出漫山遍野的「奔跑豬」帶領鄉親們養蕨麻豬脫貧的羅家磨村第一書記趙樹鴻。2013-2018:多次調動,謀劃致富一方2013年下半年,回到家鄉的趙樹鴻考上了渭源縣半陰坡村的「村官」,做了村主任助理。到村後,趙樹鴻便開始著手村裡的經濟發展。看到當地豐富的牧草資源和過剩的勞動力,他和村委會主任商量,想利用當地豐茂的牧草資源養羊。
  • 【村裡的公家人過節在忙啥】大學生村官做醃肉 帶群眾致富
    幾個身著白大褂的鄉親和講著普通話的大學生村官在忙碌著做醃肉。  正在指揮的叫馬傑,邢臺南宮人,2012年上海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靈壽縣城關鎮人民政府,是一名大學生村官。  「通過走訪,我發現靈壽的醃豬肉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如果能在這方面琢磨點事,帶老百姓做起來,不僅能推廣靈壽的特色飲食文化,還可以給老百姓增加收入。」馬傑一邊幹活一邊介紹。  有了想法,馬傑就召集了幾個同樣是大學生村官的小夥伴,一起出點子,想辦法,做市場調研,風風火火開始了創業之路。他們成立了「靈壽縣束修齋食品有限公司」,培育品牌「漫山飛豬」。
  •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做好「領頭雁」帶領鄉親一起富省人大代表劉準幫扶了西渡鎮7個村208戶661個貧困人口在他眼中一人致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共同富才是他最大的夢想。2010年,劉準帶頭創建了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題,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三方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村委會搭臺、合作社唱戲、貧困戶受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 中藥學博士後在大涼山扶貧:想為鄉親們多做點事
    走訪完村民家返回,已經是下午4點過,天氣突變,暴雨夾雜著冰雹噼裡啪啦落下。回到鄉上,黃立華被淋得渾身溼透。   黃立華說,作為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一員,工作都是圍著大山轉,解決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等等,事情繁雜且枯燥,需要靜得下心,要把這裡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
  • 選好「領頭雁」 鄉村風貌變
    核心閱讀  近年來,針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短板,湖南省湘潭市委推行「領頭雁」工程,通過選、育、管、用等環節,持續把優秀人才充實到基層黨組織書記崗位。有了「領頭雁」,村子和社區的發展有了方向,致富有了力量。
  • 福州連江籍華僑回鄉慰問並捐助困難鄉親
    福州連江籍華僑回鄉慰問並捐助困難鄉親
  • 【柳田印象】 美麗村官
    曾經聽過一些關於村官的傳說,更多的是對村官們的不滿意。因為這一次到柳田村委,我真正感覺到了,什麼是美麗村官。(柳田村委辦公樓)        那天我自認為去得很早,到村委時也就是八點多一些。我以為來早了,怕村官們還沒到,於是就在車裡小憩一會兒。
  • 新塘邊鎮六位鄉賢當選「領頭雁」
    其中,新塘邊鎮有6位鄉賢當選村莊「領頭雁」。7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新塘邊鎮卅六都村辦公樓,新當選的村黨總支書記姜仁軍和副書記毛聲武正共謀村莊發展大計。54歲的姜仁軍以前在蘇州經營消防器材生意,48歲的毛聲武以前在湖南安鄉縣從事大米加工,兩人都在外拼搏多年,事業有成,想為家鄉做點事情。
  • 【延伸報導】:解讀廣福陵園公益園
    冬至日,贛縣區推行生態文明祭祀暨廣福公益園啟用儀式,在贛縣區石芫鄉廣福陵園公益園隆重舉行。在當天的活動儀式上,贛州廣福陵園董事長毛定文、總經理毛定洲帶領參加儀式的領導和同志們參觀了廣福陵園園區。在公益園園區,人們已經看到,有人在忙碌。近些日子一直在園區做公益的石芫殘聯幹事小賴說:今天一天亮就來了,是在幫人家「做好事」。我覺得,安葬逝者、入土為安,當然是好事。
  • [對話大學生村官]劉金釗:做最真實的自己
    之後從我們在走街竄戶這個期間,他也看到我自己也看到了,人們對他態度那肯定是非常客氣,但是從群眾眼神當中也看到有些懷疑,因為他非常年輕,然後我也介紹的是剛走住校門,所以說群眾的懷疑,我認為還是有他道理,這樣懷疑他能力,因為他剛走出校門,回來之後,他又跟我說一句話,說王書記我看出來,群眾對我不是那麼太信任,主要是對我能力不信任,所以我想做點事。
  • 山村「燕」歸來——四川劍閣縣女「村官」鄧小燕印象
    事業起步良好時,她卻做了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回鄉搞農業。鄧小燕回鄉成立了廣元耕鑫農業有限公司,主要包裝、銷售土雞、香腸、菜籽油等山區特色農產品,時間一長,她開始打起了從小耳濡目染的「東寶貢米」主意。「《江油縣誌》記載,東寶產出的皇室『貢米』,明、清年年進貢朝廷。有深厚農耕文化的底氣,我一下子對種水稻、賣大米有了信心。」
  • 陳雲林感受花蓮好 要為花蓮鄉親們做點事(圖)
    傅昆萁在晚宴前致詞時,推崇陳雲林投身黃金歲月投身國臺辦21年,為臺灣民眾服務、貢獻,從2008第一次來臺,發生街頭事件,到2012年受到各縣市歡迎。他也盛讚陳雲林、江丙坤在兩岸關係的歷史定位,後來高喊「陳會長,您終於來了!」
  • 山西河津富豪返鄉競選「村官」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郭高中/山西河津報導  富豪回鄉競選「村官」絕大多數會毫無懸念地當選  河津是近年來崛起在晉西南的新興工業城市,是山西省首富縣,2004年河津市GDP位居全國百強縣第81位。  樊村鎮西衛村村委會主任薛民說:「企業家們回村裡只要想幹事,為老百姓著想,多幹實事,群眾沒有不支持的。」  談起村民們對富豪返鄉任職的支持,樊村鎮張全民鎮長說:「老百姓們有一個樸素的想法,就是這些富豪當村幹部,村裡那點錢對他們來說,只是九牛一毛,他們只會補貼村民,不會貪汙。」
  • 廣元的他毛遂自薦當村官,結果…
    一個念頭紮根在安奇心裡:要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住上好房子。6年時間,村民們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安奇從組長、出納、計生扶貧專幹、副書記幹到2018年換屆任南華村支部書記。6年來,他帶頭修建改建鄉村公路15公裡,新建居民點8處,村裡的土坯房也從原來的300多間到了現在只有30間。現在的南華村,200畝的核桃園已經掛果,50畝的牡丹園也初見規模。
  • 七嘴八舌說「大學生村官」
    專題:新農村 新氣象——大學生村官農村顯身手  張希霞(濬縣新新鎮長屯村村民):「大學生村官」可不簡單,要啥有啥,盡給俺們做好事,辦事又公道。
  • 上饒市廣豐區大學生村官種出「致富果」
    自從與柚園內的柚子樹掛名字「結對子」後,他們有了新身份——果農村官,他們可不是來果園做客的,他們的身影經常在果園,為自己的果樹除草、施肥……忙得不亦樂乎。「我現在不僅學會了果樹種植技術,還懂得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土特產,有了基地創業這個歷練,不僅積累了理論知識,而且倍增了實踐經驗。」村官楊一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