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他一直在外經商,並小有成就。2014年,他懷著一顆為家鄉為百姓做點事的初心,毅然回鄉當起「村官」。幾年來,他矢志不渝,建新村、抓產業、優環境,帶領群眾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快步前進。他,就是廣福葉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鍾欽榮。
眼前這位中等身材、目光中透著一份執著,正與村「兩委」幹部討論研究近期工作的,就是鍾欽榮。開展「七一」慰問、抓好產業發展……,一項項工作被提上議事日程。會後,他又馬不停蹄走訪老黨員、困難黨員,為他們送上黨的關懷和溫暖,虛心聽取他們對村裡各項工作的意見建議。
老黨員 楊仕昌:對老黨員十分關心,經常過問我們生活、身體情況。
村「兩委」委員 王米招:黨員有疾有病,他都組織入戶去慰問。全村70歲以上老人,開展春節慰問,人文關懷深得人心。
慰問的空隙時間,記者與鍾欽榮交談得知,他原是一名生意人,一直在外經商並小有成就。2014年,一份割捨不下的家鄉情懷,讓他毅然回鄉當起村「官」。由於工作出色,在大家的擁護支持下,2017年,他挑起「大梁」成為「領頭雁」。
鍾欽榮
廣福葉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 鍾欽榮:我自己一直做生意,小有成就,想回家鄉為鄉親做點事情,就回來競選村幹部,得到群眾的認可。
幾年來,他懷著一顆為民服務的初心,履職盡責,主動作為,在鄉村振興路上奔跑著。走進葉田楊屋新村,11棟具有客家特色、風格統一的民居映入眼帘。據了解,這裡原來這是一片閒置、破舊的祖屋,涉及多戶人家。「蝸居」老宅的村民盼著住進新居,卻礙於沒地可建。鍾欽榮知曉後,多方奔走、上下對接,通過召開協商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挨家挨戶走訪群眾做工作,最終拆除2900平方米的祖屋,換來4000平方米的宅基地。隨後建起新村,統一價格調劑給有建房需求的農戶。住進新村的村民楊昌年告訴記者,由於祖屋破舊,他多年前不得不搬離這裡。2018年,看中新村環境,他又遷回這裡,並經營起農家樂,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村民 楊昌年:以前老屋都漏雨,有些都倒塌了,大家都往外搬。2018年,村上下大力氣規劃建設,理事會一起操作,終於把新村建起來,環境也搞好了,我又搬回來了,做回自己老本行,開了一間農家樂。
在建新村的同時,鍾欽榮加大籌資力度,投入300多萬元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實現大提升。在抓好烤菸、仙草種植等傳統產業基礎上,大力發展黑木耳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同時,他還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深化農村黨員「三個一」工作,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以黨建引領促進鄉村振興。
老黨員 楊仕昌:村莊衛生條件、公路搞得十分好,我們出入十分方便。
村民 楊昌年:欽榮書記有擔當,做事十分實在,承諾的都會辦到,做了很多實事。
廣福葉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 鍾欽榮:我會繼續發揮「頭雁」作用,帶領村「兩委」班子,依託富硒黑木耳示範基地,發展黑木耳產業,今年發展種植38畝,以後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帶領村民致富。同時,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讓環境更美更靚,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