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銷售實體店到「滑板公園」,燃燒冰希望中國滑板文化能走出小眾

2020-12-13 三聲

「不要給滑板扣上極限運動的帽子,它是有體育的一些魅力和特點,但玩滑板的人更多是喜歡這種生活方式。」

作者 | 尹航

採訪 | 王小琦

這是三聲報導的第360家創業公司

街頭文化在中國終於迎來自己的大年。從去年夏天開始,在資本與內容行業的助推之下,嘻哈與街舞接連通過綜藝等形式走出小眾圈層,向大眾流行文化釋放出自身的影響力。風頭最盛之時,以嘻哈為代表的街頭潮流甚至影響了一批年輕人的穿著與生活方式。

與嘻哈和街舞一樣,舶來的滑板文化在中國萌芽同樣也已超過20年,並擁有屬於自身的一批擁躉——2000年前後,生活在大中城市的80後一代在青少年時期或多或少接觸過此類文化。

滑板愛好者多在城市廣場和商業區的空地上進行練習與技術切磋,中關村商圈各個購物中心與寫字樓間的地帶曾經就活躍著不少的滑板年輕人;而以鼓樓周邊區域為代表,北京二環內的潮流文化店鋪與據點至今仍有相當的吸引力。

被圈內人稱呼為「楊子」的楊子,在北新橋經營滑板專營店「燃燒冰」就已超過十年。從代理國內外的滑板品牌起步,到開發自有品牌,再到2015年五月在馬甸橋華尊大廈B1層開闢出一個佔地面積1800平米的室內滑板場「燃燒冰滑板公園」,楊子在十幾年的時間內讓「燃燒冰」成為北京滑板愛好者心中頗具影響力的標識與品牌。

「主要還是以實體銷售帶動場地運營。前者是基礎。」楊子說,「滑板公園」更像是為過去通過「燃燒冰」聚集起來的滑板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聚會的場地,同時承接越來越火熱的兒童與青少年培訓業務。「所以我們按天收費。一天才100塊,幾乎就沒有我們這麼幹的。」

2016年8月,國際奧委會正式通過表決,將滑板、衝浪、攀巖、棒壘球和空手道等受到年輕群體追捧的項目納入2020年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國際奧運會公報稱,通過這次現代奧運史上「一次最全面的革新」,奧運會要將體育更多地融入到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中。

在楊子看來,進入正式的體育競技領域,與滑板的「街頭氣質」的傳播並不存在本質衝突。「國家路線有他們的玩法,我們有我們的自由。」但的確有一點成為從業者的共識,這個曾經不被了解、只受到小眾圈層追捧的文化,可能真的正處於更為流行浪潮之上。

「不要扣上極限運動的帽「太多人給滑板扣一個極限運動的帽子了。」在接受《三聲》的採訪中,楊子告訴我們,滑板的受眾基數比較大,在年輕人群體中一直有自己的影響力。但是一直把滑板歸類為「極限運動」,在事實上影響了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全看職業的視頻,扣我自己身上我都跳不下去,不用說沒有接觸過這類運動的人。」 滑板運動中有不少跳下臺階、翻越障礙等動作,在普通人看起來頗為驚險。楊子希望首先在傳播層面有對滑板的一次「祛魅」。

燃燒冰創始人楊子 圖片來源:知乎專欄@街頭文化

楊子告訴我們,所有看起來成體系的動作都是有一個練習過程的,「你也不可能上來就跳十幾層臺階。你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練習,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挑戰,再嘗試更高的難度和更多的道具。」而在循序漸進的系統、專業的訓練之後,「滑板的危險係數其實是很低的。」楊子說,他認為這種活動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不但在於其酷炫的表現形式,更多地體現在了滑板對玩家釋放自己的創造力,並且在面對挑戰和受挫上保持耐性。「年輕人喜歡新鮮、刺激,同時是不服輸的。」

在普遍的認知中,滑板運動發源於1950-1960年代的美國。在衝浪運動的啟發下,適合陸地與街頭滑行的滑板被發明並因地制宜地得到改造。1960年代舊金山的一次旱災被認為促進了這項街頭運動的發展——嚴重旱災使得城市中的泳池等公共區域乾涸,青少年們因此在池壁等地進行各種各樣的動作嘗試,推動了滑板玩法的豐富化以及滑板文化的傳播。

而VANS、Supreme等誕生於街頭的品牌在此後數十年中的流行,則將美國本土的滑板文化傳播到了更廣泛的區域。對出生在Y世代(1980-2000)的中國年輕人來說,成長階段得以通過電視、網際網路等各種渠道接觸到國外舶來文化,則是他們對於滑板文化的啟蒙。

在楊子看來,滑板在熱愛它的年輕人群體中,已經越來越脫離「極限運動」的特質,而成為一種年輕化的生活方式。

「滑板相對來說是愛運動的年輕人會喜歡和選擇的一種方式。在練習過程中,他們的體質會逐漸的提高,抵抗力、抗摔能力、技巧性都在提高,導致他們敢挑戰一些東西。」楊子說,滑板運動很大程度上要求年輕人去互相學習和切磋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項促進交流的活動。「我們作為傳播者,就是希望引導認識到這個運動該怎麼樣玩,它為啥屬於無止境的挑戰;滑板的第二大魅力就是培養人的耐性,培養你對一些困難的抵抗力。」

在滑板工具的分類中,滿足刷街的魚板、適合練習動作的街式板,以及利於動作組合和視覺表現的長板是最為主要的三類。「有一些女生玩長板,就還挺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的。這本來就是一個挺酷的運動。」李洪星說。而去年起,在抖音等平臺上,就出現了不少高點讚數但動作難度並不算太高的滑板視頻,「還是那句話,愛玩滑板的人是因為喜歡這種生活方式。」

做「滑板公園」,「把標準立高一些」

燃燒冰位於馬甸橋的滑板場

在2015年楊子將「滑板公園」在北三環馬甸橋華尊大廈B1層落地之前,北京大興已經在2010年建成一個大型的滑板場Woodward。

Woodward是一個以極限運動和體操運動為主題的青年營,總部設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主營業務為極限運動、體操運動和啦啦隊運動的體驗和培訓。「滑板公園「相應小型一些,除了給滑手們提供練習和交流的場地,也提供相應的教練給零基礎的愛好者做更專業的培訓。

「有了教練之後,很多彎路都可以避免。練習效率也會高很多。「楊子說,「我們希望滑滑板的孩子們在我們這兒得到基礎練習之後,能夠去woodward挑戰大型的工具。」

他告訴我們,當時做滑板公園的初衷在於看到身邊滑手們的水平越來越高,北京也需要一個在城市中心能夠讓滑手們交流和切磋的地方。「看到這塊場地,真是很衝動地籤下了五年合約。」

對於這個佔地1800平的滑板場,楊子投入了之前十幾年積蓄的數百萬,他之前在動批做過生意,也涉足過保健食品,「也幹了不少行業,但都不是自己喜歡的,滑板才是自己真喜歡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他還找來了清華美院的朋友做整體的設計,場內施工也對標了國外成熟的高水平場地。

「北京特別需要這種地方。」楊子說,一方面是北京本身就是這種街頭與潮流文化的集中地,另一方面是他觀察到最近幾年南方城市在街頭文化上的發展勢頭要明顯好於北方,氣候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南方城市平均下來一年在室外練習的時間就比北方城市多出好幾個月,水平當然會進步快一些。」

正是出於這種推廣滑板文化的初衷,楊子不希望「滑板公園」純粹是一個商業化的、賺錢的產品。「所以我都是按天收費,一天才100塊。」不過,在場館打造的規格上,楊子卻希望儘量往高端路線上走。

「現在滑板也進入奧運會了,我做一個幾百萬的場地,之後政府再進來做,就不可能比我的標準低吧,這樣我們對整體的一個行業規律,就能促進提高一個層次。」楊子說,「類似於一個樣板間。」

而街頭文化在中國起勢的這幾年間,楊子的「樣板間」效應也已經引起了相應的關注。楊子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曾經就有房地產商找到他們希望在連鎖滑板場的經營上進行相應的合作。

對於如何更好地進行商業化運作,楊子坦誠自己還沒有太明白。「做場館也是第一次。」不過,在滑板公園落地之後的幾年中,「燃燒冰」不但開始了與老牌滑板平臺kicker club在賽事ONE ON ONE北京站上的合作,還更多地參與了新興街頭文化平臺如instreet所舉行的跨界活動中,在更大頻譜上擴大了自身的影響力。

近年來,以最為顯著的服飾變化為例,街頭與潮流文化所帶來的生活方式變化在中國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發生。而除此之外,楊子也向我們表示,就像街舞一樣,數量日益龐大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年輕父母越來越有意願讓孩子接觸這類文化與運動,「既能展示自身,同時也有鍛鍊身體的效果。」

如果說中國第一波受到潮流文化影響的Y世代,還是在青少年乃至大學時期才接觸到了此類文化,那麼對於當下這一批的潮流從業者來說,「從娃娃抓起」將是他們在年輕人之外的另一個機會。

感謝王小琦老師對此篇文章作出的貢獻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滑板公園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可以玩滑板的公園啦。但其實除了玩滑板,場所提供更多的,是交流和互動。01 萊姆維滑板公園「滑板+公園」通過「滑板+公園」的概念,打造成為一個新型的多功能城市公園,成為受歡迎的新型城市聚集中心。
  • 夏雨滑板助陣滑板公園開營 秀滑板技巧(圖)
    夏雨秀滑板技巧。 夏雨秀滑板技巧。網易娛樂5月18日報導 近日,北京時尚體育公園,北京伍得沃德(Woodward Beijing)極限體育營地正式開放,這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時尚體育營地。當天來自各個國家的數十名世界極限高手進行了精彩的表演賽。
  • 國內專業滑板公園盤點 助力中國滑板衝擊奧運獎牌
    國內專業滑板公園盤點 助力中國滑板衝擊奧運獎牌 2016年6月2日凌晨,IOC執委會(IOC Executive
  • CHILLSLIDE滑板店街頭文化滑板PARTY
    地下集結不再僅限於滑板     2017年6月25日 世界滑板日×雲浮2017年7月focus on——CHILLSLIDE板店主理人阿Pang見證著雲浮滑板街頭文化的發展歷程從BLOCK滑板公社到Chillslide柒滑 零星板仔聚成team7月25
  • 無人問津的手指滑板,只是你眼中的文化衍生品?
    如今,伴隨著商品市場的注入,多種不同的邊緣文化,逐漸開始成轉為主流化,雖然這一趨勢,得到了外界褒貶不一的評價,但不可否認的是,得益於這一現象的發生,讓很多平日中並沒有機會觸及這些領域的受眾,開始慢慢接觸到這些邊緣文化,而滑板就是其中最好的一個事例。
  • 相約滑板公園《火柴人滑板對決》遊戲安卓/ios下載
    相約滑板公園《火柴人滑板對決》遊戲安卓/ios下載 來源:www.18183.com作者:PDD巨俠時間:2017-05-22 15個特別的技巧 •10個事件到對抗世界各地的所有玩家 •全控制器支持。
  • 如何把滑板公園打造成城市熱門打卡地?看國外這些滑板公園是怎麼做...
    公園、立交橋下、廣場……都成為了喜愛滑板的年輕人的聚集地,滑板運動也逐漸成為街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這項運動已被納入2020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Lykke共同在丹麥南部哈澤斯萊烏的海濱地段完成的一個多功能文化中心和運動公園。
  • DBH滑板:因為熱愛,所以用心
    2000年以後,雖然逐漸湧現了很多年輕的滑板愛好者和職業滑手,但滑板在中國仍屬於小眾運動。來自美國沿海城市的街頭,滑板文化象徵自由、個體、特立獨行、非主流,而這樣的文化背景從根源上有悖於我國長久以來相對保守、集體主義、追求主流的文化意識。沒有文化土壤,沒有精神認同感,滑板很難在中國落地發展。與此同時,滑板運動的「極限」屬性,賦予其從一誕生就似乎註定「小眾」的命運。
  • 滑板是怎麼吸附在腳上的?談談那些大眾對滑板的五大迷惑
    以前在街上滑板的時候,甚至有老大爺拿起我的滑板看看這裡面有沒有磁鐵,或者懷疑我的鞋子是不是特製的。 可能到現在還會有人覺得滑板裡面有一些特別的「機關」,那麼答案當然不是!下面我來揭開滑板的騰空秘密!
  • 滑板公園HERO FORCE:商業新物種,顛覆傳統體驗業態
    據OFashion聯合Nielsen發布的《中國潮牌用戶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潮牌消費增速是非潮牌的3.7倍,增長速度達到62%。同時,《熱血街舞團》、《這!就是街舞》等網綜更進一步助推了潮流文化熱潮。潮牌、街舞、滑板和嘻哈等曾經小眾的街頭文化,隨著巨大流量的湧入,正進入商業變現加速期。
  • 中國滑板30年:摸索、沉浮、蓄勢待發
    《Love Letter China》在今年Vans職業公園滑板賽上海站比賽前夕,Vans與滑板界傳奇人物Jeff Grosso聯手打造了一部中國滑板歷史紀錄片——《Love Letter China》,片中,中國最早的滑手之一,如今已是Vans品牌極限部經理的袁飛回憶道,中國的滑板是在1989年正式起步,如今滑板已經在華發展了
  • 嘉定首家500+平超大滑板公園即將開啟,免費開放!
    滑板是年輕人中很流行的活動, 他們滑著滑板在城市中飄來飄去, 在城市中冒險展示他們的技巧與青春活力。 街頭滑板也逐漸成為一種城市文化。
  • 空中休閒滑板公園HERO FORCE:商業新物種,顛覆傳統體驗業態
    據OFashion聯合Nielsen發布的《中國潮牌用戶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潮牌消費增速是非潮牌的3.7倍,增長速度達到62%。同時,《熱血街舞團》、《這!就是街舞》等網綜更進一步助推了潮流文化熱潮。潮牌、街舞、滑板和嘻哈等曾經小眾的街頭文化,隨著巨大流量的湧入,正進入商業變現加速期。
  • 在華裔扎堆、滑板文化盛行的舊金山開店,Supreme的動機是什麼?
    這時,擁有各種坡道的 San Francisco 成為了他們眼中的「滑道」,從泳池到公園,乃至於街道,都是他們挑戰的目標。在這段時期,一名名叫 Hugh Holland 的人,拿起了相機,用照片記錄下這段滑板的「黃金時期」,而這也促成了這項運動文化的雛形。雖然,一度因為安全問題,「滑板運動」遭到了政府的禁止和打壓,令它從主流變成「地下」活動,但因禍得福,這也讓它成為「街頭文化」最標誌性的運動。
  • ARK滑板 暑期培訓營開課了
    南陽ARK方舟滑板店,創立初心就是為給南陽地區滑板玩家提供一個可以隨時聚集停留的休息地。也是為了帶動南陽地區滑板氛圍,為了給來到南陽的滑手們提供家的感覺,鼓勵大家交流滑板,共同進步。我們是南陽第一家極限運動實體店,集合了滑板(奧運新生兒)、長板、劍玉等多元素時尚潮流運動的線下實體門店。
  • 滑板本來是屬於「街道」的文化 | HYPEBEAST 臺北城市滑板指南
    對他們而言,滑板已然是生活全部,既是工作,也是群聚的唯一理由。此回,HYPEBEAST 團隊降落中國臺灣臺北。兩天一夜,由本地滑板團隊 9CE 領路,帶著我們走遍臺北街頭吃、喝、玩、樂。當然,也少不了大家的最愛 ── 滑板。事實上,9CE 並非歷史悠久的滑板店鋪,其前身 FLOW 甚至壓根和滑板沒有關聯。
  • 全球範圍內各有千秋的30個滑板公園,總有一個能吸引你前往體驗
    為了你哪一天拿起滑板、收拾包袱再次出發,在以下列舉的30個遍布世界各地的滑板公園中,希望能給你的旅程帶來更多刺激,找到路上的新地形和新朋友,滑板旅行從不停止:它也是世界上風景最好的公園之一。除了公園裡各種賽道、設施能讓你應接不暇,燈光下的智利夏夜也能為滑板增添很多趣味。
  • 泉州一小夥玩滑板16年 滑板夢在泉州中山公園開始
    直到在網絡上看到一段滑板比賽的視頻,他躍躍欲試。他似乎明白了,自己天生喜歡挑戰,喜歡接受挫折,喜歡受挫後的飛翔和自由。  於是,滑板夢在泉州中山公園開始了。  滑板飆起來,隔很遠也能感受到一陣風  考上消防員卻辭職 一心經營滑板夢  2002年7月,鄭金泉在貼吧上看到消息,3個熱愛滑板的少年將在中山公園練習。他提著滑板去了。  從零開始,意味著從摔倒和傷痛開始。
  • 開放街區|全球滑板視頻中的「中國地圖學」
    那些經常來中國的滑板人,可能每六個月就會到中國城市的滑板店參觀、籤售,去當地的滑板公園做示範,去滑板地形拍攝視頻,在幾個城市重複上述行程後回國。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有些人可能來過中國不下十次,但中國也是他們唯一去過的境外目的地。這樣的流動性和連接不同尋常,卻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澎湃新聞:根據你的觀察,哪些人在滑板?
  • 馬路牙子滑板文化的起源
    關於馬路牙子的滑板文化起源爭議一直很大,有些人說它來自美國東海岸、有些人則說它來自美國西海岸,但也有人說歐洲才是馬路牙子滑板文化的起源地。 這其實也難怪,因為在滑板還未發展成熟的早期,小孩們拿到滑板以後能去哪兒玩呢?除了家門口的平地似乎也沒有其它合適的地方。而門口的平地還有什麼對於新手來說比較好玩的道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