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中,第一次被花驚豔到是在小學畢業,即將升上初中之時,那一株神奇的植物叫扶桑。
那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走出農村,走出我們的廣袤大山,跨越了幾個鎮,來到大姐教書的中學。按說看慣了青山綠水,應該對植物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那棵扶桑花實在開得太大,太紅,太豔,我從來沒看見過開得這樣好看的花,所以,被吸引著連續看了好幾天。
那時,我還不知道它的名字。
雖然現在再看扶桑花,早已沒有當初的驚豔之感,但是扶桑仍然是萬花叢中能夠吸引人目光的那一個特別的存在,令人無法忽視。
扶桑是錦葵科、木槿屬的常綠大灌木,學名朱槿。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頗深的淵源,人們還將其視為神樹,《山海經·海外東經》云:「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扶桑,即扶桑樹也,雖與現在的扶桑不同,但也許它的起源與此有關,扶桑花開大紅色,而山海經中的扶桑上有十日,亦是炙熱的紅。
《楚辭·九歌·東君》也有記載:「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說的也是扶桑樹。
當然,古時記載的扶桑,也並不全是扶桑樹,也可能只是一個地名。漢代志怪小說《海內十洲記》中就有一個叫扶桑的地方的描寫,「扶桑在東海之東岸......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裡。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長者數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這裡說的扶桑是一個很奇異的地方。
直到西晉,人們對扶桑的研究才更加細緻,西晉植物學家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中,就有扶桑的記載,內容如下:「朱槿花,莖葉皆如桑,葉光而厚,樹高止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若焰生。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朝開暮落。插枝即活。出高涼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朱瑾即扶桑,其中描述已與我們看到的出入不大,花深紅色,並有蕊一條,長於花葉,更是細緻描述了扶桑的特點。
扶桑多嬌豔,詩人甚愛之,各朝代都有特別喜愛扶桑的詩人,多有作詩讚賞。
如晉代詩人楊方《扶桑》詩云:「豐翹被長條,綠葉蔽未華。因風吐微音,芳氣入紫霞。我心羨此木,願徙著吾家。夕得遊其下,朝得弄其花。」
朱槿的各種名稱,現代已經混用,可以稱呼所有類型的朱槿,但古代卻不一樣,各名稱的定義也不一。
如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記載,:「朱槿,產南方,乃木槿別種,其枝柯柔弱,葉深綠,微澀如桑,其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色者尤貴,呼為朱槿。」只有紅色才能被稱為朱槿。
晚清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有曰:「佛桑,枝葉類桑,花丹色者名朱槿,白者曰白槿.......」
花絲管上有花瓣的朱槿,中國古代以佛桑、花上花等名稱之。
關於扶桑的名字,我們不必細究,但是關於它的花,我們卻還是能夠細細品味的。
扶桑花枝丫舒展而優美,葉片四季常綠,與常開的紅花相互照應。
扶桑花期全年,秋夏最盛,由於自然和人工變種的問題,花瓣有單瓣和重瓣之分,花色也從深紅到淺粉、不同深淺的黃色到純白皆有,其中最具特色的還是扶桑花的雄蕊,長的可以生長到八釐米,最短也沒有少於四釐米,柱頭俏皮可愛,像是小孩手中把玩的紅絨球。
回到現代,扶桑依然風頭不減,不僅是馬來西亞國花、蘇丹國花、斐濟國花,也是美國夏威夷州花、中國廣西南寧市市花、中國臺灣高雄縣縣花、中國廣東省茂名市市花。
可見扶桑的受歡迎程度。它品種繁多,全球有3000種以上,以夏威夷為最多。
扶桑,是一種熱情的花,她會感染身邊的人,一起喜悅,一起喝彩,它能夠帶來更多明媚的光芒,照亮你我,照亮世間的某一個角落。
來源/月明萬花谷
文/五煜,喜歡無所事事,喜歡花草,喜歡讀書,喜歡一個人......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