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明珠,臺灣島的開發歷史非常悠久,與祖國大陸血脈相連

2020-12-16 歷史的春秋

自古以來,臺灣島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與祖國大陸的聯繫,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秦漢之後,雙方在經濟、文化上交流更加頻繁,海峽兩岸人民,攜手並肩,共同開發了美麗的臺灣島。

我們從漢朝至今,兩千多年歷史中,臺灣的不同命名,可以看出雙方交流的歷史,有多麼悠久。在古代典籍中,東漢時期,臺灣被稱為「夷洲」,隋唐時被稱為「流求」,元代時被稱為「琉球」,明代時被稱為「小流求」,到明代萬曆年間,「臺灣」成為沿用至今的名稱。

三國時代的吳國,是記載以來,最早與臺灣發生聯繫的古代王朝。孫吳佔有江南地區,海洋貿易比較發達,注重海外開發。黃龍二年(公元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水軍萬餘人到達夷洲,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祖國大陸一臺灣的第一次官方聯繫。

衛溫等人到達夷洲後,長時間駐留在當地,並在《臨海水土志》,對夷洲的風土人情進行了細緻的記載。

隋王朝曾兩次派人到達臺灣。大將陳稜曾率兵船從廣東潮州起航,經過一個多月航行,到達臺灣。船隊到達臺灣時,當地人誤以為他們是商人,紛紛前往軍中進行貿易,可見祖國大陸和臺灣民間早就存在通商關係。當時內地人把鐵製工具傳入臺灣,而臺灣人則用精細潔白的「皮布」與內地人進行交換。

陳稜船隊抵達臺灣後,未進行過武力騷擾,而是派人慰問了當地居民,與當地有影響力的部族首領進行了親切的交流,傳授他們紡織技術。陳稜對臺灣的開拓,進一步密切了海峽兩岸的關係,被鄭成功奉為臺灣的「開山祖」,他還專門修建了「開山宮」來紀念陳稜經營和開拓臺灣的歷史功績。

唐宋以來,中國經濟的重心南移,福建等地的造船業十分發達,海洋活動逐漸頻繁起來。內地人民紛紛開始遷居澎湖地區,其後逐漸向臺灣本島發展。到17世紀末,從內地遷到臺灣的居民超過10萬眾,他們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在當地從事大規模的開發建設,並定居下來,與當地人一起開發臺灣島。

可以說,臺灣的開拓發展,凝聚了包括當地少數民族在內的中國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至今,臺灣社會的發展始終延續著中化文化的傳統。

臺灣居民從隋代開始使用內地傳入的鐵器,並經濟渡海到福建泉州附近尋找鐵器。他們會用當地出產的鹿皮、鹿筋等物品,與內地人民交換鐵器、火藥等物品。臺灣的北港(雲林縣西)、雞籠(基隆)等地都成為互市的重要口岸。

至宋代,臺灣與內地的政治、經濟聯繫更加密切,宋朝的錢幣在臺灣廣泛流通。元代時,祖國大陸與臺灣的民間貿易和往來進一步密切,第年有無數商船往來於臺灣和大陸之間。

隨著內地民眾不斷遷居澎湖、臺灣,歷朝歷代的中央政府逐漸加強對臺灣的行政管理。早在唐代時,澎湖、臺灣已屬嶺南使管轄。宋代時,將澎湖地區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駐守。

元世祖忽必烈時,派人到臺灣「宣撫」,元朝於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管轄澎湖、臺灣民政,隸屬於福建泉州同安縣。明承元制,繼續臺臺灣進行管理,並在基隆、淡水兩地屯駐軍隊,以防止倭寇侵擾。

公元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後,在當地設安撫司進行管轄。他死後,他的子孫繼續治理臺灣,在臺灣屯田、興辦工商業、發展貿易、開辦學堂,將內地先進的生產經濟傳播到臺灣,稻米、蔗糖生產迅速增加,冶鐵方式也傳入臺灣,促進了各種手工業的發展。臺灣各村還按照明朝的文化教育制度設立社學,實行科舉制度。鄭氏對臺灣的治理,推動了臺灣的經濟、文化的發展。

清朝統一全國後,內地人民大量移居臺灣,對臺灣的開發日益加快。臺灣城市繁榮,島內大小村落星羅棋布。隨著人口的增加,中央政府逐漸在臺灣增加行政機構,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公元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1府3縣,隸屬福建省。公元1885年,清政府將臺灣建制為一個行省,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劉銘傳到達臺灣後,招攬內地移民遷居臺灣,以臺灣設立了撫墾局、電報局、鐵路局、軍械局、通商局、中西學堂等,發展工商業和文化教育,大大推進了臺灣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自古以來從未中斷過交流,兩岸的文化具有同源同流、同根同脈的密切關係。任何想人為割斷這種血脈聯繫的行為,都將受到歷史的審判。

相關焦點

  • 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鐵路通車運營,結束了平潭島不通鐵路的歷史
    原標題:大陸距臺灣島最近的鐵路今日開通運營你好臺灣網福州12月26日消息(記者張希達)12月26日9時43分,平潭第一趟高鐵動車G5322次列車從平潭站開出,10時41分抵達福州站,被譽為「海上最美高鐵」的福(州)平(潭)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也標誌著大陸距臺灣島最近的鐵路正式運營,結束了平潭島不通鐵路的歷史
  • 這座臺灣繁榮的城市,放在大陸是什麼水平?出乎你的意料
    臺灣,祖國的寶島,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與福建省隔海峽相望,面積達3.6萬平方公裡,是我國第一大島。臺灣地處祖國的東南海域,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是西太平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美麗的臺灣島,海峽兩岸夢團圓
    臺灣祖國的寶島,她曾飽受過殖民者的凌辱摧殘,她頑強不屈的忍辱負重抗爭過,她承受過骨肉分離的傷魂之痛,她獨自挺起了堅強之軀,她一次次改變了中華民族的血脈歷史,經歷了成長變遷的日新月異,如今的她出類拔萃,繁榮輝煌,煥發著迷人的風採,宛如一顆鑲嵌在碧波萬頃之上的璀璨明珠,遺世獨立在風浪之顛的太平洋之上
  • 圖書《美麗的寶島臺灣》
    書名 美麗的寶島臺灣 作者 曾學文 出版社 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內容簡介  這裡世代生活著與我們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  這裡留下了先輩們開發臺灣時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  這裡有漢族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創造的豐富歷史和文化資源;  這裡迅有令人神往的阿里山、日月潭;
  • 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的家庭成員
    自漢代新疆地區正式納入大一統中國版圖,新疆各民族就融入到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締造的歷史過程中。歷史上,新疆自然地理的東向性,歷代中央政權的西向經略,使新疆始終在中央統一管轄之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新疆各民族與內地各民族交流互動、相互借鑑、彼此融合,共同鑄就了文化相通、血脈交融、命運相連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新疆民族歷史發展的客觀事實,決定了認識和把握新疆民族發展史,必須堅持中華視野。
  • 1986年,此臺灣老兵開著飛機突然來到大陸,如今還在渴望祖國統一
    余光中於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當時由於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余光中一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的統一和親人的團聚。詩中的思鄉之情,打動著臺灣和大陸的每一個人。1986年5月3日,一架機號B-198、由曼谷飛往香港臺灣的「中華航空公司」波音貨機突然降臨廣州白雲機場。
  • 國臺辦回應臺灣麵包師吳寶春事件: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華夏經緯網12月12日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十點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臺灣麵包師吳寶春支持「九二共識」一事表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礎。
  • 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點:站在猴研島向臺灣招手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白宇坤)澳前鎮猴研島是一座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小海島,一個距臺灣新竹南寮漁港僅68海裡,相當於126公裡。平潭猴研山建了一座高3米、寬5米的祖國大陸距臺灣島最近點標誌石碑,上書「祖國大陸—臺灣島最近距離68海裡中國·平潭」的朱紅大字,並雕刻了海峽兩岸位置圖。
  • 北歐地區的璀璨明珠,歷史悠久風景壯麗的挪威王國
    北歐地區的璀璨明珠,歷史悠久風景壯麗的挪威王國在如今這個生活節奏快的大千世界裡,出去遊玩是許多人放鬆心情的方式之一。而如今,許許多多的小夥伴也喜歡出國旅行,但選對地方才是關鍵,讓你能體驗到更好的旅遊樂趣。
  • 歷史上臺灣曾三次被外族入侵,但終究回歸到祖國懷抱
    所以,總的來看,臺灣雖然三次被外族入侵,但是絕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祖國懷抱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歷史的必然。籤訂馬關條約的李鴻章首先,臺灣與大陸同根同源。最早的時候,臺灣與大陸是彼此相連的,後來由於地殼運動陸地下沉,才出現了臺灣海峽。
  • 從李登輝、陳水扁等人的祖籍看臺灣姓氏與祖國大陸的歷史淵源
    臺灣姓氏的「根」都在祖國大陸,在近年風靡世界各地的姓氏尋根活動中,臺灣同胞也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他們就衝破重重阻力和幹擾,不斷組團來祖國大陸尋根謁祖,典祭先賢,表達對祖地故土的思念和嚮往之情,以及飲水思源、葉落歸根的強烈意念。
  • 臺灣旅遊景點介紹,隔海同根,多元包容
    多樣的社會制度使高山各族特點鮮明,就像現代社會中毫不被喧囂沾染的明珠一般。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用清亮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述說著一代一~代流傳著的故事。漢族的媽祖祭祀、搶頭香、拜城隍廟等,更是吸引了無數人參與。佛教、道教和儒學在臺灣擁有廣泛的信眾,並保留著傳統的風俗。
  • 骨肉天親同枝相連,臺灣傳說中和歷史上有哪些叫法?
    臺海兩岸,骨肉天親同枝相連。遠古時期,臺灣和大陸相連,後來地殼運動,臺灣島與大陸分離。人類誕生後,大陸這邊的原始人越過臺灣海峽,移居臺灣島,成為了最早開發臺灣的原住民。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那麼臺灣在傳說中和歷史上有哪些叫法?
  • 臺灣為什麼屬於中國?臺灣歷史簡介給你答案
    臺灣與與祖國大陸的關係,可以追溯到2.5—0.7億年前的中生代時期,那時臺灣和大陸的福建、廣東是連在一起的,直到新生代第三紀(約0.7—0.03億年前),由於地殼運動,臺灣地區地殼下陷,出現臺灣海峽,臺灣才與大陸分離。
  • 祖國大陸最東邊第一縷曙光照耀的地方!東極島,東海一顆璀璨明珠
    避開人潮擁擠的車水馬龍,去吹一吹微涼的海風,來撫慰平日裡忙碌,焦躁的靈魂,來到祖國大陸最東邊的一座小島,最純淨的島——東極島!東極是一個鎮的名字,東極島之內包括了一兩百個小島,其中有人居住的一共四個:廟子湖、青浜島、東福山、黃興島;而前三個相對開發程度比較深,大部分遊客進行海島遊玩體驗的也是在這三個地方。
  • 這是祖國大陸離臺灣最近的地方,劉燁來了都說這裡太美了
    臺灣是我國最大的海島了,比海南還要大上一點。從小學的課文裡我們就認識了寶島臺灣,我們知道臺灣風景秀麗,有著臺灣獨有的臺式小清新。但是由於入臺的手續麻煩,限制了很多人的嚮往。但其實在我們祖國大陸離臺灣最近的地方,這裡也能找到臺灣墾丁的清新感,還能找到外國島嶼的風情。
  • 閩臺兩岸血脈相連:臺灣高雄嘉義桃園宮開漳聖王訪問團蒞臨圓山岱仙巖交流聯誼
    閩人移居臺灣後,雖然在臺灣建家立業,成為臺灣人,但他們的根在大陸,在福建,對故土對祖國懷著深深的眷戀,並且代代相傳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族譜見證兩岸血脈相連
    中新網信陽10月27日電 (張因祥)「族譜印證了閩臺兩地與固始的歷史淵源,回答了『我們從哪裡來?祖先在哪裡?』的問題,也為臺灣同胞尋根謁祖提供了實物證據。」27日,在河南固始縣參加第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如是說。
  • 紀念臺灣光復 促進祖國統一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激勵兩岸同胞團結一致,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要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勢力及其分裂行徑,決不容許失而復得的神聖領土得而復失。要攜手推動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深化兩岸人文交流。要高度警惕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圖謀,大力宣傳臺灣同胞愛國主義傳統,加強對兩岸民間交往歷史的研究,增進臺灣同胞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厚植兩岸同胞精神紐帶。
  • 福建平潭:福建第一大島,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地方
    作為我國第五大島嶼,是祖國大陸離臺灣最近的地方,距離臺灣新竹市大概直線距離130公裡,坐船隻要兩個半小時就能到臺灣。目前還是一個未被過度開發的島嶼,還是那句話,想去要趁早。距離臺灣新竹市大概直線距離130公裡平潭縣東臨臺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與福清市為鄰,南近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