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3日訊,風華絕代的張國榮,跟護國寺的豆汁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綠豆黃為啥不是綠豆黃?即日起至4月29日在護國寺小吃本源店用餐,一次性消費五十元以上(不少小吃一塊五一份,系統無法計算折扣,只好限定額度),出示本微信,即可享受九五折優惠(僅限一次)。
風 味:北京小吃
拿手好菜:羊雜湯 綠豆黃 壽桃禮盒
人均消費:15-30元
停 車:無免費車位
尋香路徑:護國寺大街93號(人民劇場對面)
綜合評定:★★★★
風華絕代的張國榮,跟護國寺的豆汁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綠豆黃為啥不是綠豆黃?
即日起至4月29日在護國寺小吃本源店用餐,一次性消費五十元以上(不少小吃一塊五一份,系統無法計算折扣,只好限定額度),出示本微信,即可享受九五折優惠(僅限一次)。
將護國寺小吃的漢語拼音縮寫「hgs+手機(號碼)」發送給我們,中獎者將獲得五色豆糕體驗禮券一份(限五環以內朋友參加)。把「hgs+qq(號碼)」發送給我們,則將有機會獲得騰訊微博提供100元q幣充值
護國寺大街上有兩家護國寺小吃店,而且都是正宗的:靠西路北的是起源店,靠東路南的是二號店,同一個團隊在運營。
相隔幾十米就敢開兩家店,光看這種一街兩店的格局您知道生意得有多好了吧?十一點多基本就滿座了。外賣櫃檯挺熱鬧,很多人都喜歡買APEC國宴小吃禮盒,也有不少只挑兩三種甚至只買一塊豌豆黃的老顧客。
本源店牆上名人照不少,裝修非常的平民化,都是硬板凳,反而別有一番風情。
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消百萬錢——當年,護國寺廟會與隆福寺、白塔寺、土地廟、花市廟會,並稱為北京五大廟會。清代《京都竹枝詞》詞中的這兩句,東廟指的隆福寺,西廟就是護國寺了。護國寺廟會上,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就是各種小吃。
1956年政府出面,組織廟會上名頭最響的茶湯英、扒糕年、白薯王等十多位攤商,在現址成立了護國寺小吃店,迄今已經六十年了。
2001年,張國榮慕名來到護國寺用餐,原本是衝著名揚四海的豆汁來的,不過估計味道太衝,男神受用不了,但他對艾窩窩和芸豆卷讚不絕口,並說次年還要到護國寺用餐。
2002年,張國榮果然來了,所以在護國寺小吃店的牆上,掛著兩張他用餐時英姿勃勃的黑白照片。2003年……可惜啊。
直到今天,每年4月1號前後幾天,護國寺的客人都會突然暴增,其中很多就是張國榮的鐵粉。
2001年李秋華接任護國寺小吃經理時,經營的品種二十種上下,如今已經超過了一百種,除了寒食十三絕這種整理恢復的傳統品種,還有大量將中外文化元素與北京小吃製作技藝相結合的新品種。
比如大受歡迎的壽桃禮盒,配送了9根九米九長的壽麵,為了研製成功筋道的超長麵條,護國寺小吃的員工們吃了將近半年的麵條員工餐,終於找到了多次碾壓重量控制的最佳工藝。
三色蛋糕則是以豌豆黃、綠豆黃和京糕,取代了傳統蛋糕,並以不同顏色為其注入幸福、環保以及喜慶元素,因為其獨特的味覺體驗,一經推出,也是大賣熱賣。
整理、挖掘和恢復老北京傳統小吃,是護國寺的傳統強項。獨一無二的「綠豆黃」就是其中之一。其實啊,這綠豆黃不是綠豆黃。
總經理李秋華在挖掘整理護國寺小吃的過程中,影影綽綽聽說當年廟會上有過一種曇花一現的綠豆糕,但既不像北京的那麼幹得噎人,也不像上海的那麼油得膩喉。但是製作工藝和傳承,誰也說不出個子午卯酉來。
說來也巧,有一年李秋華無意中聽一位川菜師傅說起,當地人喜歡燉豆湯,顏色金黃味道可口,不過那金黃色不是雞湯也不是別的顏色,來自豌豆本身。沒曬乾的豌豆蒸泥是綠色的,而曬乾了的幹豌豆蒸泥則是金子般的黃色。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秋華一琢磨,難不成這種傳說中的綠豆糕其實是青豌豆做的?
回店一試,果然,同樣的豌豆黃製作工藝,原料換成沒有曬乾的青豌豆,做出來就是翠綠的顏色,而且口感比豌豆黃更細滑一點。想來應該是幾十年前,沒有冷庫運輸不便,沒曬透含水份的青豌豆儲存損耗太大,所以才會只是偶爾露崢嶸。
從此,護國寺多了一道別人沒有的綠豆黃,當然,要是按豌豆黃的命名來說,它其實是豌豆綠。
護國寺的麵茶好喝,其實熬得火候調味什麼的沒啥秘訣,但是那小米麵的確講究。其實不只小米麵,護國寺所用的豌豆面、山楂等等,都不是進現貨,而是進原料自己進行分揀、清洗和加工。
每天凌晨四點上班,是護國寺小吃店的規矩,麵茶所用的小米麵、豌豆黃用的豆泥、京糕用的山楂糊,都是當天早晨現磨、現蒸、現熬出來的。所以,這麼辛苦帶來的鮮爽口感,絕對令人難忘難以複製。
1攤雞蛋和做糊塌子的時候,為了提高香度和蓬鬆度,減少禽腥味,可在攪打蛋液時加少許香醋。
2切洋蔥的時候刺激性的氣味較大,可剝去外皮後在冰箱冷藏室放半小時左右,然後再切就不那麼嗆人了。
——護國寺小吃總經理 李秋華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晚報」,還有更多精彩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