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東的禪意畫作

2020-12-23 醉牛堂

作者:程義偉

張慶東,字巽風,祖籍山東臨邑,遼寧撫順生人,現居瀋陽,瀋陽「六濤」之一。別署自樂居、巽風草堂、品讀齋、雙拾樓。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遼寧社會科學院美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首屆、第三屆「華夏之星」。作品入編《遼寧當代美術史1949-2014》、《瀋陽當代美術史1948-2008》,並先後被沈延毅紀念館、瀋陽故宮博物院、營口市博物館、遼陽市美術館等收藏。

張慶東的花鳥畫更接近禪意,他的花鳥畫,給人以最突出的印象,是其作品中有一種禪意、禪空、禪境。不論是畫荷花還是其它花卉都有他自己的藝術語言,清新簡約,淳樸素雅,全都那麼自然、本色,無任何矯揉造作之感,在表現花鳥畫作品中,這種禪意,往往被化為大氣和真氣。

通常看到的一些表象禪意畫,還不能理解為真正意義的禪畫。而真正意義上的禪畫必須掃盡俗腸,不隨時趣,散閒清介,在意象筆墨中達到禪畫境界,這種禪畫境界的體現,相對而言還不能兼及具象表意的禪畫層面。具象的東西在某些程度上往往與寫實主義相關聯;而真正禪畫的基本要素相對要拒斥具象和表意,依寫意筆墨達到禪畫境界,是具象、表意及外禪所無法達到的境界。禪畫必須要體現筆中有禪,墨中有禪,禪在筆先,直指本心。因此,我想從幾個方面看張慶東,一他是農民之子,得天獨厚的純樸;二是軍人出身,從軍二十多年,鍛鍊出性格的剛毅;三是得到名師的真傳,他是著名畫家白國文入室弟子,同時又得到宋雨桂、常慶利等名師指點;四是他跟畫僧釋思濟是多年的朋友。

當下浮躁的社會,張慶東對繪畫的追求意味著什麼?我想,這位心性透明的畫家,是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獨特的文化感悟並以「詩」的方式言說。他在這一象徵隱喻中堅持個體人格的獨立;在浮躁的社會中保持自己選擇和尋求精神自由的空間;藝術的途中,葆有不受汙染的藝術趣味和透明的心性。在張慶東的花鳥畫中,他鍥進了自己獨立人格精神之美。張慶東筆下的牡丹、荷花、魚、蘭、竹等優美而精到,其花卉造型生動,章法變化有致。畫荷用墨濃淡適宜,花朵用色淡雅。各類雀鳥,生動活潑;點景草蟲,如蜻蜓、蜜蜂、蝴蝶等等,小巧而又生動。張慶東雖然很少畫蘭,但很精美。

欣賞張慶東的禪意畫作,還要用辯證的哲學觀點去辨識它、解析它。對於一幅作品,人們不能簡單理解為其畫面表象簡、空、繁就是禪畫,這是對禪畫的錯解。對於繪畫中的「簡」和「繁」,絕對不能停留在以「簡」論「簡」,以「繁」論「繁」的表層上。我們從美術史中可以看出,將八大禪畫繼承下來的是清末吳昌碩、近代齊白石、近現代潘天壽三位大師。他們與八大不同之處便是在簡遠筆墨和脫塵境界的開示中還遠遜色於八大。當然,三位大師的畫作今天看來並不是件件都可稱之為禪畫。

張慶東是深刻領會了三位畫家,從張慶東花鳥畫的造型,特別是筆墨和立意,看出這種藝術的傳承。因此,他的花鳥畫才具有高遠的品位。其用筆熟而不濫,灑脫而濃穩,具有內在的張力,又能率意為之,求取自然天趣。張慶東在表現傳統題材花鳥畫時是以「真」為立足點的,用「真」來帶動「美」。

在禪畫中,「筆」「墨」能否體現「以筆為宗,以墨為法」之雙重功蘊,最終要看畫家筆墨語言所喻旨的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能否達到一定境界。用筆墨抒情言志是本土藝術有別於西方藝術的本質所在。中國畫有「逸品」之說。逸品則在中國畫品史上視為最高品;而禪畫又是中國畫中的最高境界之一。所謂「逸」,似乎包含著這樣幾層含意:一、清遠曠達;二、不拘常法;三、筆簡形具。作為花鳥畫家的張慶東應該是與逸氣有緣的。如果我們將觀察的視角延伸到作品的意境和精神層面,便可以發現在張慶東的作品中,實際上是充滿著逸氣的。這種逸氣便是清遠和曠達。

張慶東的花鳥畫實踐說明,建立正確的生命意識,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自我文化人格塑造是成為一個花鳥畫家的必備素質。認識自然,熱愛自然,才能像黃賓虹所說的準確地表達自然的「內質」和「真意」,有真情在裡面,畫才能真,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無拘無束,藝術成功的決竅也就在於此。張慶東的禪意畫作,盈天地之間,一氣而已。張慶東之為張慶東,亦一般正常之氣而已。

文章作者簡介

程義偉,遼寧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現任遼寧社會科學院美術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瀋陽書畫院籤約畫家。曾著《瀋陽當代美術史》《遼寧當代美術史》《韋爾申油畫創作研究》《遼海文化鏡像——遼寧當代文學美術研究》《遼寧文化藝術形態與精神重構——以宋惠民、韋爾申、白國文為例》《周衛油畫創作研究》《黑土畫魂——白國文的藝術與人生》《李連志藝術創作研究》《么喜龍論——從文化角度考察》《么喜龍書法藝術研究》等。編著《又見大唐——唐代文化藝術史》(微信版)。

免責聲明:本平臺只提供交流與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侵權,請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感謝!

相關焦點

  • 禪意畫,給人一種安寧,簡樸,清幽寧靜的超脫的精神氣度
    ,是屬於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精神氣質自中國美術史上,許多山水畫家的經典畫作,通過筆墨,意境,韻味傳達禪意,中國文化的禪意,是一種安寧,簡樸,清幽寧靜的超脫的精神氣度。唐代詩人常建的詩詞,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頗有禪意,曲折蜿蜒的小路,通向樹林最幽深的僧侶的房舍,空明清澈的景象,詩人忘卻了塵世的俗念,在萬籟俱寂的空明中,靜靜聆聽寺院的鐘聲在幽靜的意境中迴蕩,禪意是中國佛教空靈,寧靜致遠的文化意境,但是油畫翁凱旋用西方油畫材料,突破客觀寫實的局限,營造了中國禪意文化
  • 日本畫聖雪舟《山水長卷》的禪意
    日本 雪舟 四季山水圖卷 局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所謂禪畫,是世界繪畫史上獨樹一幟的繪畫,它可以表現佛菩薩的宗教形象,也可通過自然景物來表達禪意,中國唐代畫家王維,末代的蘇軾、法常等都是名手,他們或為禪僧
  • 東山魁夷:風景畫的禪意之美
    東山魁夷:風景畫的禪意之美作者:錢紅麗編輯:易 向要怎樣才能很好地進入東山魁夷的繪畫世界?這大約跟小時候的家教有關,凡事不能過了度,譬如女孩子不能貪吃貪玩,要勤快,忍耐,賢惠,不可太由著性子……當面對東山魁夷的畫,我的擔心害怕不免帶有家傳的舊風——覺得他太由著性子了,把那份綠過於潑灑了,簡直沒有了珍惜之情。
  • 「火中生蓮」油畫展——邢健健的禪意法門
    荔枝新聞訊 火中生蓮一詞,一般用來比喻稀有或難得,也比喻雖身處煩惱中卻能得到解脫,今天下午「火中生蓮」油畫展在江蘇廣電荔枝藝術館拉開了序幕,在這裡,畫家邢健健給大家帶來了一場禪意的表演他畫中的女性個個都唯美的像花一樣,千朵花萬朵花都美成了一朵花,這種既古典又表現又唯美的情況下,邢健健的畫作就展現了一種朦朧縹緲而產生的欲言又止、欲說還休的隱隱禪意。   藝術評論家丁亞雷表示,邢老師的畫,用筆用色非常輕鬆自如,這次展覽是邢健健先生以佛禪題材為主的一批作品。在這藝術創作的眾多法門中,邢健健先生悟到了屬於他個人的一種道。
  • 上海這些禪意濃濃的地方讓你心靜清涼-[地址, 禪意, 不同, 餐廳...
    地址:徐匯區長樂路339弄1號2-4樓但凡去過,都為之傾倒。地址:靜安區銅仁路88號113植藤入眼便是竹林,而置身於這樣的一片竹林中大有一種隱於俗世的超脫感覺,兼具了現代與古舊情懷的長吧檯區域,具日式名門庭院風範的枯山水在一旁透露著絲絲禪意,流水淌過的潺潺水聲讓你忘卻自己在繁華都市中
  • 幾米的一幅漫畫:畫中有禪意,詩文有哲理
    好一方澄澈明淨的世界,這令我不由自主地吟詠劉長卿的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清新高雅的畫面,體現了東方傳統文化的精髓,「淨」與「靜」中蘊含著高雅的禪意。畫面旁邊詩云:「一艘小紙船,悠悠地飄過來,吸飽了水分,漸漸沉沒。世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 他的畫作顏色素雅,貼近自然,表達了對山水風景的讚美和喜愛!
    國畫山水將幽遠收入畫中,到達鑑賞的清曠安好。黃為好教員的山水,畫面中山水壯闊,雲蒸霞蔚,很是壯美,那律動的氣焰和山河的偉岸感染。黃為好教員不注意斑斕色彩,而是濃豔的色彩,經由過程畫面轉達給我們的,是透著真實感的氣息,是寂靜渾穆,幽深博大之中的活潑。
  • 清風徐來禪意正濃
    文/陳忱周清風畫的禪意小品,與文人畫有很大的區別,但卻不失國畫傳統相承。既有筆墨的功底,又有許多「心意境」。當別人談起他的作品時,他總是淡淡地一笑,「喜歡就好,看懂了聊聊,看不懂也不必硬解!」周清風說。「心意境」,是周清風對自己作品的理解和自定義。
  • 尹滄海教授禪意書畫展在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幕
    尹滄海教授陪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李天任校長與臺灣畫學會理事長、孔學會理事長唐健風先生參觀畫展並講解來自兩岸三地的藝術家與文化學者及僧眾六十餘人齊聚佛光山,共同慶祝尹滄海禪意書畫展隆重開幕。尹滄海教授的繪畫為文人與禪宗繪畫的正脈,其畫作既傳承禪宗寫意畫的古法,又融入個人體悟,以心為本、筆墨為用,寫心、寫生,在哲思與禪機之間,凝定筆精墨妙的禪意之境。此次展出的書畫作品以禪意書畫為主,他將文人寫意的散淡清逸與禪宗寫意畫的虛空妙有之境融為一體,既淋漓恣肆,而又於細微處見清雅精湛。
  • 水墨畫上的禪宗思想,細談禪宗思想對古代日本水墨畫的影響
    禪宗的自性論、不立文字和頓悟思想使日本水墨畫有了禪的意境,繪畫者只憑藉感性而非理性思維進行畫作,使自我感悟融入水墨畫,而非直觀體現水墨畫的主體。繪畫者運用蒼勁有力與委婉柔和的線條相結合,使畫作反映自身的體會,表現了禪意的自性清淨之美。
  • 禪意中自帶萌點,他的畫裡全是人間好時節 | 忘川山人
    作者名為「忘川山人」,他的畫中,有空靈,有意趣,有禪意,有心境,行走畫間,全是人間好時節。 畫廊「忘川」個人插畫作品展 山水寫意小品 用水彩暈出的侘寂之美 忘川山人,擅長山水畫,尤以「山水小品」為長,因其禪意卻不失趣味的繪畫風格,以及在微博、豆瓣的純藝術分享,獲得了無數粉絲的追捧。
  • 禪意書房裝修效果圖,不求絢爛至極的繁華,只求一份恬淡人生!
    自古以來,具有禪意的書房一直是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正所謂「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書房的面積不需要多大,但一定要具有文化氛圍和明亮透氣、安靜定心的禪意氣息,今天就帶大家賞析幾個禪意書房裝修效果圖,一定讓您眼前一亮。
  • 以竹參悟生活的禪意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鄭板橋 竹之美,自古以來為人所嘆
  • 上海這些禪意濃濃的地方讓你心靜清涼
    地址:徐匯區長樂路339弄1號2-4樓但凡去過,都為之傾倒。地址:靜安區銅仁路88號113植藤入眼便是竹林,而置身於這樣的一片竹林中大有一種隱於俗世的超脫感覺,兼具了現代與古舊情懷的長吧檯區域,具日式名門庭院風範的枯山水在一旁透露著絲絲禪意,流水淌過的潺潺水聲讓你忘卻自己在繁華都市中
  • 禪意,書法的空靈之境
    即便是中國的文字,無論正反、對錯,也都有其中的「禪」,比如「對」字,正確的也叫對,作對的也叫對;成雙的叫對,交錯的也叫對。正面看是圓,反面看也是圓;總之,萬變不離其宗。這其中的辯證關係,被不斷變遷的社會文化,變得讓人捉摸不透,顯得撲朔迷離。禪意,就隱藏在每個人的心海,有的浮在淺表,有的沉在深海。
  • 禪意居所 心境空靈
    禪意居所文/本上創意禪,一個神秘莫測的詞語,一個引人遐思嚮往的字句。禪,是素簡豁達的的心態,更是顛沛紅塵中虔誠向佛的覺悟。禪意追求內心平和的水墨意境,正是此心境的最佳契合。 禪,是一種心境。在這樣特定的空間環境下,除卻繁冗雕飾脂粉皮毛,只剩下禪意的風骨和博大的空間智慧。
  • 2016·尹滄海教授禪意書畫展 在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隆重開幕
    受臺灣佛光山文教基金、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臺灣文化大學邀請,由南開大學、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臺灣文化大學聯合舉辦,著名學者、書畫家,藝術史博士尹滄海教授禪意書畫展於2016年4月30日下午3時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隆重開幕。來自兩岸三地的藝術家與文化學者及僧眾六十餘人齊聚佛光山,共同慶祝尹滄海禪意書畫展隆重開幕!展覽現場
  • 道潛的一首禪詩,出語平淡,卻詩畫結合,更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天人和諧、平和以待,閒情雅趣、禪意深蘊,去除執念才能取捨自如,拋棄幻想方可內心安寧。禪宗就非常重視內心的覺悟,並希望人們擺脫世俗的貪嗔,從而達到超然曠達的人生境界。下面介紹道潛的一首禪詩,出語平淡,卻詩畫結合,更充滿了濃濃的禪意。秋江北宋:道潛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 返璞歸真,新中式書房的禪意生活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個新中式書房是如何返璞歸真,給主人一份的禪意生活吧。新中式書桌椅對於書房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一張書桌、一把書椅,還有一個空間十足的書櫃了。新中式書房不比其他風格選擇之大,傳統的八仙桌、太師椅似乎更能傳承古人的仙風道骨。
  • 一詩一畫,句句禪意
    王維的詩向來都是極美的,意境美、畫面美,蘇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有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歸嵩山作》 荒蕪的城池、古老的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蕭瑟的秋山。 這是一副傍晚野外秋景圖。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天色已晚,上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下有青松如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