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禽況總結盤點分析了自2013年以來的國雞行情。根據近8年的價格走勢,一月的雞價行情基本呈「持續下跌」的走勢。那麼,在持續了一整年虧損的情況下,2021年國雞行情能否打破這個魔咒?
持續虧損一整年,慘過禽流感
1 不同年份國雞行情走勢分析
1.1 整體走勢
2013年至2020年,國雞主要經歷了四輪較大幅度的虧損,分別是2013年4月-7月、2014年1月-3月、2016年11月-2017年7月和2020年2月至2020年7月。前三輪虧損呈現出跌幅大、持續時間長、後期價格迅速攀升等特點。而2020年的這波虧損則呈全年持續狀態,截至2020年年末,中速類和慢速類國雞全國均價仍在盈虧平衡點之下。
從價格的波動性來看,越是快速類的國雞價格波動性越大,而慢速類的國雞價格波動性越小。這與快速類肉雞生產周期較短有關,養殖戶會迅速對市場行情波動進行投苗量的增減,從而導致價格波動幅度較大;而慢速類國雞由於養殖周期超過3個月,在產量變動幅度上更為穩定。相應的,由於周期長、成本更高,慢速類國雞對於長時間持續低迷行情的抗擊力也更差。
繼2018年-2019年持續兩年的盈利後,國雞產業遭遇了2020年一整年的持續虧損。2月初,快速類、中速類、慢速類國雞全國均價分別跌至2.10元/斤、2.40元/斤、3.47元/斤,創下近8年最低價。「慘慘慘,慘過禽流感。」可謂一語成讖。
1.2 盈利情況
從各類型國雞近幾年的利潤率來看,快速類國雞的平均利潤率最高,其次為中速類,慢速類國雞的利潤率最低。值得注意是,2020年快速類國雞首次出現虧損,打破各品類國雞中唯一近年來持續盈利的記錄。
根據2020年的平均利潤,每養一隻快速雞(按5斤/只出欄體重算)將虧損1.65元,中速雞(按4斤/只出欄體重算)虧損8.36元,慢速雞(按3.5斤/只)虧損6.13元。
同雞不同命,東西地區價格差異顯著
2 各區域國雞行情差異
2.1 各區域國雞價格相關性
為了進一步分析各個區域之間國雞價格的走勢及其相關性,我們將國雞主產區分為華南、西南、兩湖、華東幾個主要區域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廣東價格漲幅情況與周邊省份呈強正相關。即廣東的國雞價格波動對周圍省份價格其較強的拉動作用,是華南區域的價格中心。江蘇是華東區域(主要包括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的價格中心。湖南國雞價格對於兩湖地區國雞市場行情起主導作用。而西南地區(主要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的價格中心為重慶。
也就是說,廣東,江蘇,湖南,重慶為各自區域價格中心。整體形勢上,廣東地區價格與全國國雞價走勢相關性最高,對全國國雞市場起主導作用。
2.2 不同品種在不同區域的價格差異
根據對2020年不同品類國雞在不同區域價格進行進一步分析發現,各品類國雞在其主要消費市價格會更高。
快速類國雞的出欄價格按西南-華南-華東-兩湖逐步遞減,其中川渝地區普遍高於其他主產區。根據歷年價格對比發現,西南地區快速類國雞出欄價格通常比其他地區均價高出1元/斤以上,華南地區又比華東、兩湖地區高0.5元/斤左右。華東、兩湖地區價格差異一般在0.3元/斤以內浮動。
中速類國雞價格趨勢與快速類基本相同,但全國最高的出欄價格一般出現在雲南、四川。西南地區的中速類國雞出欄價格普遍比華南地區高0.3元/斤-0.5元/斤。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華東地區中速類價格波動起伏較大,經常在幾天內的價格波動幅度可達1元/斤以上。
慢速類國雞的主要消費市場在華南地區,因此整體從全國來看華南地區慢速雞價格較其他地區略高。
具體看華南地區,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的慢速雞價格逐步呈遞減趨勢。其中,福建作為全國慢速類國雞價格最高的省份,2020年上半年全省均價比華南地區均價普遍高1元/斤。
一遇疫情就遭殃,養雞難逃盈虧「魔咒」
3 影響行情的主要因素
3.1 普遍影響因素
3.1.1 國雞總出欄量
從大致趨勢上可以看出,各類型國雞價格與出欄量呈負相關的關係。在2019年之前,國雞年出欄量接近40億羽份的臨界值上,基本上處於產業的盈虧平衡點。全國年出欄在36億羽左右,各類型國雞的平均利潤率可達到30%以上。
2019年持續高利潤率則主要受益於豬價持續高企的拉動。在整體產能持續高位運行而需求不增反降的情況下,2020年國雞行情再難延續盈利。
3.1.2 季節性需求變化
從消費結構上分析,快大類和中速類國雞的主要銷售渠道是經農貿市場和商超、以及各大單位的食堂採購,慢速類國雞則主要是供應酒樓等餐飲店。
從全年各個時段的需求量來看,快速類和中速類國雞全年需求量基本平穩,但在暑期由於各大高校食堂採購量下降而出現季節性的需求下滑。慢速類則會在每年中秋國慶、春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期間需求量集中上揚。由於農曆下半年各類慶典宴席較多,慢速類國雞消費量會在每年中秋至第二年清明期間處於高位。
對應各類型肉雞的需求情況和價格關係來看,整體呈正相關的趨勢。各品類基本在需求量較高的期間利潤率較高。對於快速類國雞,每年的8月-9月份需求量下滑,與此對應也處於全年價格低谷。中速類國雞全年利潤率基本平穩。而慢速類國雞全年利潤率最高點通常出現在春節前。
3..2 特定時期的影響因素
3.2.1 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需求急劇萎縮。隨著下半年豬肉供應持續回升,豬肉替代性紅利也基本消失。在需求量不斷壓縮的情況下,儘管國雞產業進行了適當控量,但整體50億羽的年出欄規模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全年持續虧損在所難免。
(請把手機打橫查看大圖)
3.2.2 豬價
根據新禽況分析,2013-2018年,豬價與國雞行情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規律,而2019年,其強相關性趨勢一目了然。
對比分析2019年全年的豬價和各品類國雞價格之間的關係發現,自3月份開始,在豬價大幅攀升的同時,各品類雞價也迅速回升,直接被帶入高額盈利區間。隨後,雞價與豬價持續高位上行。
下半年,豬價與雞價的相關性更為顯著。尤其是在10月份,隨著豬價直線上升,原本有下滑趨勢的國雞價格再次被強力拉高。
3.2.3 人禽流感疫情
在2019年以前,近幾年對於國雞供求關係影響最大的外在因素則是人感染H7N9疫情。雖然由H7N9感染導致的家禽疫情尚未對產業產造成嚴重影響,但人感染病例的出現對國雞市場需求造成了致命打擊。
新牧網·新禽況統計了自2013年4月以來國雞價格與人感染H7N9病例的相關性。
根據數據分析,當出現連續多起人感染H7N9病例時,相應區域的活禽市場會啟動休市機制,隨之雞價也會應聲下跌。其中,2013年4-5月,2014年年初、2015年年初和2017年上半年最為明顯,各品類雞價全線下跌,周期內最大跌幅一度超過50%。
與全國家禽普免H7N9流感疫苗的時間一致,2017年秋季開始人感染H7N9病例迅速減少,此後基本呈零星發布。2018年除1、2月各發生1例,直至10月底全國再無新增人感染H7N9病例。自2017年7月開始,全國各品類國雞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直至2019年10月,基本保持在盈利水平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