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酒家:培養「工匠精神」粵菜人才

2020-12-21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美譽的廣州酒家參與「粵菜師傅」工程,並以「培養工匠精神的新型勞動者」為目標。其通過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平臺,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培育行動計劃,為當地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產業發展交流活動,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到廣州酒家展臺參觀指導。

|來源:《小康》雜誌1月中旬刊

|記者:麥婉華

廣東人喝早茶、食點心的文化歷史悠久,民間用「一盅兩件三杯四盞」來形容。而粵菜行業領頭之一的廣州酒家則是粵菜文化、技藝的重要傳承者。來到廣州酒家位於上下九商業步行街的總店,記者看那滿洲窗流光溢彩,發現留下了歲月的刻痕。茶樓裡,人聲鼎沸,夥計迎來送往點心的聲音、友人相聚談笑聲、生意人把盞議事聲……人們聚集在廳堂裡,各種聲音聚攏在茶廳內,糅雜了生活的日常。

「作為華南地區第一家上市的餐飲企業,廣州酒家以『食品+餐飲』雙輪驅動立足產業融合發展。從最初1935年的上下九總店到如今不斷壯大成為一家多元化經營的餐飲集團,我們秉承著『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思想和做法。」廣州酒家集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偉暉接受《小康》記者採訪時說。

記者了解到,廣州酒家參與「粵菜師傅」工程,以「培養工匠精神的新型勞動者」為目標,通過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平臺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培育行動計劃。如今,廣州酒家在廣東梅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設立「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為當地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培育粵菜人才作為己任

「廣州酒家粵菜的傳承到我們已經第6代了,而現在我們通過設立『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繼續培養粵菜人才,讓我們的菜式既能繼承傳統標準,也會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廣州酒家集團餐飲出品總監、廣州酒家集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偉域介紹。

2019年6月,在廣州市「粵菜師傅」工程推進會上,廣州酒家集團榮獲「廣東省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授牌。蔡偉域正是此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將充分發揮廣州酒家品牌優勢和「粵菜師傅培訓室」技術優勢,深挖和利用梅州地區人力資源,常規性招收粵菜師傅學徒。

「同時,通過名師課堂、現場實訓教學、外出考察學習等方式培訓、培養和儲備更多的粵菜師傅專業人才,以師徒式創新菜品研發,推廣粵菜文化,弘揚工匠精神,進一步提升『粵菜師傅』品牌影響力,助推粵菜文化、粵菜產業發展。」蔡偉域說。

記者了解到,梅州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將整合梅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湯膳生產中心和美食體驗區資源,通過研發製成健康、便捷、綠色的湯膳食品和珍饈美味,打造集生產、人才培訓、餐飲服務一體化的食品工業產業鏈,實現餐飲體驗、培訓教育、食品加工三大功能和品牌價值最大化,將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建設成南粵地區最具實戰能力的粵菜師傅培訓基地。

「現在整個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還在初步建設階段,我們希望在培訓方面先初步把框架搭好,為粵菜菜式制定統一、規範的標準。並且,要先把廣州酒家內部的團隊培養起來,讓他們可以成為老師培訓更多的人。同時,我們會讓這些培養好的人才不斷參加比賽,繼續增強實力。唯有把這些基礎都打牢了,才可以更好地把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良性運營,並且培養更多梅州當地的粵菜人才,從而幫助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何偉暉總結道。

老字號品牌的傳承發展

以「廣州」命名的西關老字號廣州酒家,始建於1935年,從演繹廚王傳奇到風靡廣州城內再到幾起幾落,如今生機依舊,名滿天下。當時的廣州商會會長鄒殿邦曾訂做了一塊黑底金字的大牌匾,雕刻「廣州第一家」5個正楷大字,敲鑼打鼓送給廣州酒家,高懸於酒家大堂之上。自此,「食在廣州第一家」聲名鵲起。

作為已逾80載的餐飲品牌,廣州酒家的發展經驗可以作為老字號傳承發展的樣本。何偉暉認為,這得益於廣州酒家的「餐飲+食品雙輪驅動」發展模式。

20世紀80年代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之處,經濟隨之全面復甦,帶動了廣州餐飲業的興旺。1986年,在國內酒樓的連鎖經營還是空白之時,廣州酒家引領行業之初,開設了第一間餐飲連鎖店——廣州酒家恩寧分店,為廣州酒家隨後十幾間餐飲連鎖店的開業探索了成功的路徑。

「沐浴著經濟發展的春風,廣州酒家連鎖經營發展迅速。但是廣州酒家集團並沒有固守餐飲業一隅,而是依託餐飲品牌與技術的優勢開始食品行業的開拓。」何偉暉說。

1996年,廣州酒家在廣州市番禺區購地10萬平方米,首期投資2億元,創立了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開發生產包括月餅、糕點、西點麵包、速凍等食品,大力發展現代食品製造業,成為廣州餐飲首個改「坐商」為「行商」的餐飲企業,開創了全國餐飲業辦食品工業的先河。2018年,廣州酒家更斥資9億元在梅州和湖南湘潭投建兩個食品生產基地。目前,利口福產品八大系列100多個品種源源不斷地湧向市場。利口福餅屋已超200家,連鎖版圖遍布全廣州、佛山、東莞等廣東核心城區。

同時,為擴大業務規模,布局全國市場,廣州酒家近年越來越重視電商平臺的打造。「年代不一樣,要與時俱進。如今人們購買食品的途徑更多轉向網上,因此我們早在2012年就在京東、淘寶等平臺開設網店,讓中國各地的人都可以購買到我們的產品。同時,除了做普通的銷售,我們現在還在向定製服務發展,為有特別需求的客戶進行食品定製。」何偉暉說。

「定不服輸,積極進取」是廣州酒家在歷史沉澱中傳承下來的基因。何偉暉表示,接下來,廣州酒家會繼續從粵菜人才培養、粵菜菜式傳承與創新、粵菜文化推廣等多個方面,繼續支持「粵菜師傅」工程發展。

本文編輯:餘弘陽

公眾號編輯:言如溪

[「粵菜師傅」工程專題報導標題目錄]

以上文章正在陸續上線

每日一言

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蕭伯納

投稿或版權合作:xiaokanggd@sina.com

歡迎關注「小康華南」,喜歡此文請點讚哦~

相關焦點

  • 廣州酒家打造「粵色生香」黨建品牌
    食在廣州,是廣州飲食地位的體現,也是廣州餐飲龍頭企業廣州酒家的品質追求。近年來,廣州酒家精心打造「粵色生香」黨建品牌,夯實企業黨建之基,弘揚飲和食德之道,以勇於創新的改革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踐行初心使命、堅持經營特色、加強人才培養、貫徹服務理念,有力推動黨建與經營深度融合,不斷擦亮「食在廣州第一家」的金字招牌。
  • 廣州酒家集團傾力打造 「粵色生香」黨建品牌
    近年來,廣州酒家集團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精心打造「粵色生香」黨建品牌,夯實企業黨建之基,弘揚飲和食德之道,以勇於創新的改革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踐行初心使命、堅持經營特色、加強人才培養、貫徹服務理念,有力推動黨建與經營深度融合,不斷擦亮「食在廣州第一家」的金字招牌。
  • 用香港精神打造新式粵菜文化——利苑酒家
    梁家輝笑笑說道:「香港開阜一百多年來,從沒聽說過有人餓死,這就是香港精神」。所謂香港精神,在許多港人看來,就是努力拼搏,白手起家,發揮聰明才智實現自我價值。在餐飲界,利苑集團就是香港精神的最好體現。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許多習慣重油重辣的內地人來說,利苑集團旗下的利苑酒家培養了很多內地人習慣粵菜文化的飲食習慣,讓粵菜這個注重「鮮」、「甜」的菜式在全國乃至全球華人之間發揚光大。
  • 敬業江門•匠造產業|伍立更:以工匠精神傳承創新開平粵菜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為全面推進「廣東技工」工程,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尊崇工匠精神的濃厚氛圍,激發廣大勞動者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爭當好工匠的內生動力,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通過「五邑人社」微信公眾號推出《敬業江門•匠造產業》系列報導,講述江門市崇尚技能、愛崗敬業、崗位成才
  • 「工匠精神」如何融入高職人才培養中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工匠精神」培養,是時代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歷史重任。從原初內涵到現代之義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工匠精神」均起源於手工業時代。手工業者在經歷學徒教育和培訓後從事某一行業,以提供新穎、優質的產品或服務作為謀生手段。
  • 陝能院以工匠精神引領人才培養中的養成教育
    借鑑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陝能院與陝西彬長礦業集團、延長石油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共研促產、人才培養育訓結合的合作模式,選派20餘名教師赴各大礦區進行企業員工教學,跟崗學習時由企業指定工匠能手作為導師,採用師傅帶徒弟方式,通過工作實踐培養教師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近三年,學校利用寒暑假集中組織160餘名教師下企業參加實踐鍛鍊。  3.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
  • 「大國工匠」點亮灣區生活
    「大國工匠灣區行」帶領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選手,分「大國工匠走進超級工程」、「高端製造與高水平技能人才」、「技能點亮灣區生活」三條路線,深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一線,感受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 廣州第三家「粵菜師傅培訓室」在花都成立
    都叫「粵菜師傅培訓室」,從化增城花都分工各不同文/圖 金羊網 記者吳珊,通訊員穗文廣旅宣5月20-21日,作為廣州亞洲美食節的系列活動之一的「大愛花城」——粵菜師傅亞洲美食行動據悉,粵菜師傅培訓室以「專業引領、傳承創新、交流研修、傳業授徒」為宗旨,以「培養工匠精神的新型勞動者」為目標,為當地美食的提檔升級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粵菜師傅工程、推進「旅遊+美食+文化」融合發展的創新舉措
  • 韶關南雄舉辦「珠璣杯」粵菜師傅技能工匠競賽
    文、圖/羊城派記者 張文 通訊員 董子龍 王麗麗記者從韶關南雄市獲悉,為進一步加快粵北鄉村工匠人才培養,傳承「韶州客家菜」烹飪技藝,7月27日,由南雄市人民政府、韶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的2019年「珠璣杯」粵菜師傅技能工匠競賽在南雄市香草世界森林公園舉辦。
  • 團廣州市委廣州共青團聯合嶺南集團等企業 在畢節建立「粵菜師傅...
    「校—企—團」聯合培養,訂製穗畢共建青年「粵菜師傅」人才庫培養黔籍「粵菜師傅」青年人才「粵菜師傅」(畢節)培訓基地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牽頭,聯合共青團畢節市委員會、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廣州酒家集團、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與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按照「理論+實踐+教學成果展示」的邏輯進行功能布局,設有「粵菜文化展示室」「粵菜烹飪實訓室」「
  • 誰來培養「惠州工匠」?
    隨著全省產業調整升級戰略的實施,廣州本田、東風日產等大型汽車整車生產廠相繼落戶廣州花都區,該學院廣州校區形成了以汽車類專業為龍頭,全面對接汽車產業鏈的專業布局和主要服務汽車產業的人才培養格局。與此同時,位於博羅的校本部則更多的是向惠州、東莞、深圳輸送電子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
  • ...酒家集團「四個結合」展示非凡「粵」味,致力打造嶺南飲食文化...
    傳承與發展相結合堅守粵味精髓「固底色」傳承,是薪火相傳的底蘊 廣州酒家集團一直致力粵菜非遺傳承,以「師帶徒」及烹飪教育兩種方式實現集體傳承,至今培養了七代粵菜烹飪技藝傳承人通過建立科學完備的「師帶徒」傳承人機制,大規模開展「粵菜師傅」技能人才培養。截止目前,以師帶徒方式實現技藝傳承約150人次。通過舉行拜師典禮,66名徒弟分別拜師37名粵菜烹飪技藝代表性傳承人,57對師徒成功申報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建立「精英計劃」人才庫,將237人納入名師庫,為實現粵菜文化薪火相傳,確保粵菜傳承譜系有序延續。
  • 廣州酒家集團:打造特色共建項目 同繪黨建文化新篇章
    近日,廣州酒家集團部室黨支部與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黨支部聯手打造的特色共建活動「飲和食德——與廣州酒家邂逅時光軸上的味道」展覽在陳家祠開幕。展覽為期一個多月。省、市、區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領導,廣州酒家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共同出席開幕式。本次展覽以歷經85載芳華的廣州酒家為縮影,一方面,通過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實物和檔案資料,詮釋近代粵菜文化的發展變遷;另一方面,通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粵菜烹飪技藝的內容展陳,讓廣大市民重溫老廣州的舊時光,感受粵菜文化傳承發展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 當廣州酒家邂逅陳家祠,為粵菜文化擦出什麼火花?
    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利平介紹,為迎接「金九銀十」的市場消費旺季,廣州酒家集團傾力推出主題為「人間至味迎中秋,國慶佳節賀團圓」的中秋國慶雙節促消費系列活動,通過文化展覽、美食打卡、美食節打榜、網絡直播、扶貧食品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線上線下多措並舉,充分利用雙節流量,整合資源聯動引流,多維度呈現廣府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惠民價格讓市民大眾在了解粵菜、
  • 國企要聞 | 廣州酒家利口福月餅產銷量連續八年全國同行業第一
    國企要聞 | 廣州酒家利口福月餅產銷量連續八年全國同行業第一 2020-08-03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國時期粵菜酒家老菜單上的名菜復原
    10月23日晚,鎮海樓之夜——「留住鄉愁」金秋詩會暨「消失的名菜」首發儀式在廣州博物館鎮海樓舉行。「江南百花雞」、「金銀雞蛋糕」、「菠蘿浴日」……活動中公布的一批覆原粵式名菜,是挖掘於民國時期粵菜酒家的老菜單,讓人們重溫上世紀繁華的廣州市民生活和飲食文化。
  • 粵菜老字號「聯姻」,廣州酒家擬收購陶陶居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7月4日晚間,廣州酒家發布公告,稱與廣州工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籤訂了《股權轉讓意向書》,擬收購其持有的廣州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權。這也意味著,廣州兩家粵菜老字號或將成為一家。
  • ​當廣州酒家邂逅陳家祠,為粵菜文化擦出什麼火花?
    ,線上線下多措並舉,充分利用雙節流量,整合資源聯動引流,多維度呈現廣府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惠民價格讓市民大眾在了解粵菜、品味粵菜、領悟粵菜、傳播粵菜之餘,感受「食在廣州」的城市魅力,享受更豐富更優質的文旅美食新體驗,切實助力餐飲行業復甦。
  • 「工匠之城」激活了技能人才培養「一池春水」
    青島市提出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其目的就是為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環境、推動青島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著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技能人才隊伍,這無疑具有現實意義與深遠意義。
  •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2020年深圳技能大賽在鹽田開幕
    年深圳技能大賽——港口電動裝卸機械司機「工匠之星」職業技能競賽在鹽田國際貨櫃碼頭開幕。據活動組委會介紹,本次競賽為面向全國的市級一類職業技能競賽,共吸引了來自上海、浙江、廣西、廣州、湛江、汕頭及深圳市各大港口共60名選手參賽,其中競賽項目工齡10年以上的共有3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