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人民在弔唁竺盛祥。(陳紅 厲曉杭 攝)
通訊員 陳 紅 記者 厲曉杭
「百靈鳥唱起美妙的歌,青山綠水召喚我們一起來集合,親親大自然,家庭歡樂多,歌甜花香流成清澈的河……」昨天下午,在北侖百靈鳥公益聯合會展廳,《百靈鳥之歌》再度響起,與以往不同的是,所有人眼裡噙滿了淚水,因為這首歌的詞曲創作者竺盛祥,因肝硬化病情惡化醫治無效於12月8日在海寧去世,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7歲。家人根據其生前意願,捐獻遺體,供浙江大學醫學院用於醫學教學和科研事業。
竺盛祥是北侖新街道高塘村人,自小患了小兒麻痺症雙腿殘疾。1987年9月,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愛的呼喚》,包攬寧波市首屆殘疾人文藝匯演創作、演出兩個一等獎。1989年9月,成為浙江省殘疾人藝術團首批演員。
為追求音樂夢想,他離別故鄉定居海寧,加入了當地一個企業殘疾人文工團。他的妻子謝曉曼幾乎雙眼失明,畢業於浙江大學的兒子也患有嚴重眼疾。但一家人樂觀向上,相互支撐,用頑強的意志、博大的愛,與命運頑強對抗,不斷實現著自己的舞臺夢想,成了全國有名的「殘疾三寶」。
雖然多年來疾病纏身,命運多舛,但竺盛祥總是竭盡全力回報社會。一家人經常到校園進行勵志講座和演唱,以切身經歷鼓勵學生們自立自強,還經常去康復樂園、敬老院,與孩子們一起做遊戲,給老人送上慰問表演,免費按摩。2015年5月,他們家庭被全國婦聯評為「最美家庭」。
「百靈鳥」與竺盛祥結緣,源於5年前一場捐助。2015年7月,竺盛祥因肝硬化病情惡化,到了必須進行肝移植的地步,然而巨額的手術費幾乎壓垮了這個原本就勉力支撐的殘疾人家庭。2015年9月5日至12日,在短短8天時間裡,北侖區上演了一場急速愛心接力,最終為竺盛祥募集了21萬元愛心款。而這場愛心接力的發起人正是百靈鳥團隊負責人胡亞佩。
常懷感恩之心,是竺盛祥家庭的一貫理念。為了表達對家鄉人民深深的感恩之情,謝曉曼回到北侖登臺義演《愛的呼喚》,竺盛祥在病榻上寫下《百靈鳥之歌》。這首曲調輕快喜悅的歌曲陪伴著百靈鳥團隊一路成長,走遍北侖的角角落落。
從此以後,他們的心便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之後每年,胡亞佩與志願者都會趕到海寧,與病榻上的竺盛祥聊聊家常,並送去家鄉人的慰問。
「得知竺大哥去世的消息後,我們整個團隊都深感哀痛與不舍。」胡亞佩說,今天謝曉曼帶著兒子回到北侖,代丈夫與家鄉人作別。他們便在百靈鳥公益聯合會展廳布置了一場小型悼念會,現場來了40多人,包括百靈鳥團隊的志願者、街道殘聯,以及竺盛祥在北侖的親朋好友等。
百靈鳥公益聯合會展廳裡一面牆是屬於竺盛祥的。《百靈鳥之歌》的手稿被放大裱框,一旁的電子屏隨時播放著《百靈鳥之歌》這首曲子。牆上還掛著4張照片,那是「百靈鳥」近幾年趕到海寧與這家人的合影。
看到這些,謝曉曼眼泛淚花。「老竺雖然走了,可有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為他告別,這一生值了!」她數次談起竺盛祥生前對家鄉的留戀,「盛祥非常想念他的家鄉,這些年因病情牽絆,無法回來看看。他希望我和兒子未來定居在這裡,致力於公益,為始終關心他的家鄉人民出一分力!」
「我和母親會回到北侖生活,替父親完成他最後的心願:加入百靈鳥公益聯合會,跟『百靈鳥』一起做公益,將愛心傳遞下去……」弔唁儀式上,竺盛祥的兒子竺子健莊重地承諾。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