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之水悖論:地球上第一生命最大的威脅——水

2020-12-13 寒武紀科學館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長期以來,許多科學家一直推測,地球上的第一批細胞出現在海洋中。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生命的關鍵分子及其核心過程只能在相對較淺的水域中形成。因為多項研究表明,生命的基本化學物質需要紫外線才能形成,並且水環境必須高度濃縮,甚至有時會完全變幹。

在實驗室實驗中,薩瑟蘭和其他科學家通過加熱簡單的碳基化學物質,使其經受紫外線輻射並間歇性乾燥,從而產生DNA、蛋白質和細胞的其他核心成分,但是尚未能夠在模仿海水的條件下合成如此廣泛的生物分子。

不斷湧現的證據使許多研究人員相信,生命出現在乾濕交替的陸地環境,而不是海洋。儘管水對於生命至關重要,但它也破壞了生命的核心組成部分。

原始湯

儘管生命沒有標準的定義,但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為生命需要幾個組成部分。其中一種最重要的是攜帶信息的分子——DNA,RNA或其他東西。當然,也必須有一種能複製這些分子的方法,儘管該過程可能不完善,可能出錯;此外,也許第一個生物可能已經能使用一種基於蛋白質的酶來養活和維持自身。最後,某些東西將這些不同的部分結合在一起,使它們與環境分開。

1920年代,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生命起源於海洋,富含碳的化學混合物被稱為原始湯。這個觀點是由蘇聯的生物化學家亞歷山大·奧帕林和英國的遺傳學家霍爾丹提出的。每個人都把年輕的地球想像成一個巨大的化工廠,其中許多碳基化學物質溶解在早期海洋中。歐帕林認為會一些簡單的分子會形成越來越複雜的顆粒,最終形成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

1950年代,科學家開始對生命起源進行實驗室研究。195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一位名叫斯坦利·米勒的年輕研究員進行一項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證實生命起源於海洋的想法

米勒用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燒瓶模仿海洋,並用另一個裝有甲烷,氨和氫的燒瓶模擬早期的大氣。試管連接燒瓶,電極模擬雷電。幾天的加熱和電擊足以製造甘氨酸,最簡單的胺基酸和蛋白質的必需成分。

圖註:·米勒用簡單的試驗裝置合成胺基酸。

但是隨著對細胞的深入研究,許多科學家發現這個想法存在一個根本問題:生命的基石分子可以在水中分解,這讓蛋白質和核酸在其關節處易受傷害。蛋白質由胺基酸鏈組成,而核酸是核苷酸鏈。如果將鏈條放在水中,大量的水將攻擊鏈環並最終使其斷裂。

1986年,已故的生物化學家羅伯特·夏皮羅在其著作《起源》中寫道:在碳化學中,水是大分子最大的敵人,因為分子可以被水分解。這就是水的悖論。

如今,合成生物學家凱特·阿達瑪拉認為:細胞通過限制水在細胞內的自由流動來解決分子被水分解。因此,流行的細胞質圖像通常是錯誤的。她補充說:「我們被告知,細胞質只是一個容納所有東西的袋子,所有東西都在遊動。那是不對的,所有東西都難以置信地包裹在細胞中,但是包裹這些物質的是凝膠而不是水袋。」

因此,如果生物必須保持對水的控制,則其含義顯而易見。生命可能是在陸地上形成,只有那裡斷斷續續地存在水。

陸緣說

在2009年,科學家找到生命起源於陸地的關鍵證據。科學家薩瑟蘭宣布他的團隊成功地製造出構成RNA四個核苷酸中的兩個。

薩瑟蘭將磷酸鹽和四種簡單的碳化學物溶解在水中,但高度濃縮,關鍵步驟需要紫外線輻射。通過這項實驗,他的團隊利用太陽光和一些高濃度的化學物質,製造出DNA的組成部分,而在此之前被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薩瑟蘭認為這樣的生命反不可能在海洋深處發生,只能在陽光下充足的池塘或溪流中進行,因為只有在那裡,組成生命的簡單物質可以集中。

2019年,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NSF-NASA化學進化中心的生物化學家Moran Frenkel-Pinter及其同事對這種方法進行擴展。他們證明,如果胺基酸變幹,胺基酸會自發連接形成蛋白樣鏈。與其他胺基酸相比,今天的蛋白質中發現的20種胺基酸更有可能發生這類反應。這意味著間歇性乾燥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麼生命在數百種可能性中僅使用那些胺基酸。

乾濕循環

間歇性的乾燥也可以幫助驅動這些分子構件組裝的更複雜。沿著這些思路,1982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David Deamer和Gail Barchfeld研究另一類長鏈分子脂質如何自發組織形成包圍細胞的細胞膜。他們首先製造囊泡:球形斑點,其水質核心被兩個脂質層圍繞。然後研究人員將囊泡乾燥,脂質重新組織成多層結構,就像一疊煎餅。先前漂浮在水中的DNA鏈被困在兩層之間。當研究人員再次加水時,囊泡進行重整,DNA進入囊中。2008年,Deamer及其小組將核苷酸和脂質與水混合,然後進行乾濕循環。當脂質形成層時,核苷酸連接成RNA狀鏈。

這些反應在水中不會發生,只有在乾燥條件下進行。

其他研究指出另一個生命起源的關鍵因素:光。

合成生物學家傑克·索斯塔克(Jack Szostak)利用一些簡單細胞——包含少量化學物質,但可以生長,競爭和自我複製,進行一些實驗。如果這些原始細胞暴露在與陸地相似的條件下,它們將表現出更逼真的行為,即原始細胞可以利用光能以簡單的複製形式進行分裂。

同樣,在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工作的克勞迪婭·邦菲奧(Claudia Bonfio)於2017年證明,紫外線輻射可以推動鐵硫簇的合成,這對許多蛋白質合成至關重要,鐵硫簇的合成可以驅動儲能分子ATP的合成,有助於為活細胞提供動力。但是如果將鐵硫分子簇暴露在水中,它們會破裂。

水要,但不要太多

上述這些研究推動科學家提出,生命始於光線充足,水量有限的陸地表面。但是,關於水的消耗量及其在生命起源中扮演的角色仍存在爭議。

乾燥的環境為蛋白質和RNA等分子的形成提供了機會。但是,簡單地製造RNA和其他分子並不是生命,生命必須形成一個自我維持的動態系統。

弗倫克爾-品特(Frenkel-Pinter)認為,水的破壞可能會助長這一趨勢,就像捕食動物比實操動物進化得更快,第一個生物分子可能已經進化出應對水的化學攻擊,甚至能利用水的破壞性。

在紐西蘭羅託魯瓦附近的地獄之門溫泉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熱液池的樣品經歷了乾燥和再潤溼的循環,從而促進了化學反應,產生類似RNA的分子。

弗倫克爾-品特的團隊研究結果表明:乾燥可以導致胺基酸自發連接。但是,研究小組也發現它們的原蛋白可以與RNA相互作用,兩者在水中都變得更加穩定。實際上,水扮演自然選擇,只有那些可以在水中生存的分子可以存在,其他分子則會被破壞。在每個潤溼周期中,較弱的分子或無法通過與他人結合而自我保護的分子被水破壞。而較大,更複雜的分子則被積累。

所以,她提出環境中的水不應那麼多,以至於生物分子被破壞得太快;但也不至於沒有那麼少,以至於生物分子沒有任何變化。

溫暖的小池塘

那麼,生命起源可能在哪裡發生?

開放的海洋海洋是不可行的,因為沒有辦法使化學物質濃縮。

自1980年代以來,地質學家麥可·羅素(Michael Russell)一直倡導生命始於海床的火山口,那裡溫暖的鹼性水從地殼地質構造中滲出。熱水和巖石之間的相互作用將提供化學能,該化學能首先會驅動簡單的代謝循環,製造和使用諸如RNA的化學物質。

羅素對薩瑟蘭的觀點持批評態度。羅素認為薩瑟蘭進行的只是奇妙的化學工作,這並不重要。那是因為現代生物體使用完全不同的化學過程來製造諸如RNA之類的物質。羅素認為首先出現的過程,而不是物質本身。

「生命,它會挑選非常特殊的分子。但是你不能從已知模板中挑選他們。你必須從頭開始製作它們,這就是生命。」 一旦形成RNA,蛋白質等,進化就將接管一切,並使原始生物能夠找到新方法來製造這些分子並維持自身。

同時,許多研究人員對羅素生命始於海底的說法表示反對,認為它缺乏實驗依據。

相比之下,模擬表麵條件的化學實驗已成為核酸,蛋白質和脂質的基礎,這些反應都不基於深海熱液噴口假設中。於是,生命起始於陸地小水域的想法正在增長。

科學家薩瑟蘭生命起源於隕石撞擊坑。隕石坑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環境,表面的礦物可以充當催化劑,碳基化學物質可能會交替溶解在水中並在陽光下乾燥。薩瑟蘭說:「生命起源需要磷酸鹽,需要鐵。鐵鎳隕石很容易傳遞很多這些東西,而且撞擊還有一個優勢:隕石撞擊會衝擊大氣,產生氰化物。」

長期以來,迪姆(Deamer)一直倡導一種不同的建議:火山溫泉。他的早期實驗表明,脂質會在熱水中形成原細胞,池塘邊緣的乾濕循環將推動核酸的形成和複製。迪姆在現代火山溫泉中進行了幾次實驗,證明囊泡可能在溫泉水中形成,甚至包封核酸,但它們不會在海水中形成。同時也發現,當乾燥囊泡時,核苷酸能連接起來形成RNA樣鏈。

總結:生命起源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水和陽光是生命起源的基本要素,而且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證明生命可能於起源陸地潛水環境,而不是原始的海洋!

——全文完——

如果覺得有用,請各位轉發,將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謝謝!

歡迎關注寒武紀科學館,精彩科學趣事,第一時間帶給您!

相關焦點

  • 地球最初的生命如何應對它最大的威脅——水?
    他之所以對這個隕石坑感興趣,是因為它很契合他關於(火星和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觀點。在生命起源問題上,關於少數分子經歷了哪些化學步驟才轉化為最早的生物細胞,研究者的觀點已經發生了變化。著陸點的選擇正是反映了這種變化。
  • 地球上並沒有生命,那第一個生命是怎麼誕生的?
    提到《進化論》,許多人會下意識地反對,認為該理論最大的缺陷就是無法解釋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是怎麼誕生的。按照進化論的理論,生命是不斷地改變自己的形態,其中能夠適應環境地則被保留;反之則被淘汰。然而如果地球上根本沒有生命,豈不是意味著現如今所有的生物壓根就不會出現?其實,進化論只適用於解釋生命是怎麼演化的,而不能解釋生命起源的問題。關於生命起源,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新的證據。
  •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起源於海底煙囪?
    ,可以說是目前人類的一個未解之謎;包括達爾文進化論,他的《物種起源》、《人類的起源與性的選擇》;F.恩格斯提出來的「勞動創造人類」等,好像都沒有說服力;還有許多神話論及人類起源,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聖經裡的上帝創造人類等等。
  • 地球第一個生命被發現!生物始祖的起源,科學家:外星也有此物質
    人類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數百年的時間,繁衍進化發展至今成為了高智商生物,而時常人類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是從哪裡來的,生命的起源又是什麼,地球存在了46億年時間,又是如何將生命給孕育出來的,抱著種種疑問,人類不斷的展開了科研。
  • 「水是生命之源」的說法不是百分百準確的
    【編者按】生命的誕生、發展與進化受到多重因素、環境條件的限制和影響,人類以及其他生命形式誕生於地球到底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在其他星球上,是否能夠形成與人類及其他地球生物相提並論的生命形式?如果在遙遠的星球真的存在生命,那種生命與地球上的生命有什麼聯繫和共同點嗎?
  • 「磷」的發現揭開地球生命的起源,或來自數十億光年外
    科學界一直有一個未解之謎,那就是地球生命到底來自哪裡,是小行星撞擊還是地球自然循環的產物,眾說紛紜,難有統一的答案。但一項新的研究稱,我們今天之所以在這裡是因為磷,這是一種對人類DNA至關重要的礦物質,在大約40億年前來到地球。
  • 「失落之城」與海底生命起源
    這條大西洋中的巨脊,縱跨大西洋及北冰洋,從大西洋靠近北極圈的冰島出發,向南延伸經大西洋的中部,彎曲延伸到南極附近的布維島,差不多從地球的最北端,一直延伸到地球的最南端,呈「S」型,長達1.5萬多千米,平均寬度達1000米,高度平均為2000多米,極為巍峨壯觀。這條高山巨大的規模,遠遠超過陸地上的任何山脈。
  • 生命的本源可能並非是水,而是另一種液態物質
    早期地球生命可能並非源自水中。放射性礦物聚積地的水塘邊可能富含甲醯胺,而甲醯胺可能是早期地球生命的體液。麻省理工學院對於今天我們所知的一切地球生物來說,水是至關重要的溶劑(體液)。生命活動所需的有機分子能夠溶解在水裡,比如胺基酸、糖。水扮演著營養物質輸送者的角色。信號分子在水中的傳遞,還可以讓細胞之間建立起通信。但水同時也有其不為人知的一面。水有「水解」作用,能夠分解核酸和蛋白質。這就是所謂的「水的悖論」。許多科學家懷疑,地球生命的單細胞祖先們,是否真的是因水而生?
  • 地球第一個生命起源哪裡?專家:不是來自地外,是在地球的島上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可能距今已有35億年:截至目前,科學家們在地球上發現的古老的微生物,距離現在竟然已有35億年,這和地球自身的年齡僅相差10億年左右,它們就埋藏在澳巴利亞的巖石中,研究人員是通過這些古老巖石層中殘留的有機痕跡分析得出結論。
  • 地球生命源自外太空?生命必要元素「磷」,或由彗星撞擊帶來!
    現代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萌芽約在35-40億年前,其中「磷」是DNA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這種元素在宇宙中極為罕見,因此地球上的磷是哪裡來的呢?而生命是在地球上創造的嗎?還是從我們周圍的更大的宇宙抵達我們的星球?這些問題在學界眾說紛紜。
  • 地球六大未解之謎!生命?氧氣?我們只是接觸到地球的皮毛而已!
    地球,熟悉的家園,但是你真的「熟悉」嗎?人類生活在地球廣袤的大地上,享受著地球公轉帶來的四季轉換,享受著地球自轉帶來的黑白交替,但是地球,這顆孕育生命的獨特星球。我們對於它其實並不了解,換句話說,我們只是接觸到地球的皮毛而已!或許看完地球六大未解之謎後,會刷新你對地球的重新認識!
  • 生命是否從地球巖石內部萌芽,而非地球表面?
    他模擬了地球早期的大氣環境,成功地使有機分子「無中生有」。然而,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心中的疑團越來越重。世間萬物是否起源於地下深處?這個假設在幾年前根本是天方夜譚,因為從字面上來說,地球上的生命就應該誕生在地面上,誕生在由陸地和江河湖海組成的薄殼上,即使把天上的烏、地下的蟲都考慮進去,總共也就從地面以上數百米到地下數十米的範圍。
  • 加利利湖 以色列的生命之水
    拍攝 亞利加利利湖 以色列的生命之水編輯 亞利攝影配圖 趙萌 亞利加利利湖如鑲嵌在加利利山和戈蘭高地峽谷中的一塊藍寶石,晶瑩剔透,湖水在陽光中泛著粼粼波光。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一個淡水湖,低於海平面213米,也是世界上海拔第二低的湖泊(僅高於鹹水湖死海)。
  • 木衛二的水比地球多很多,這裡會有生命嗎?
    每當我們敬畏生命的時候,總會想到,在我們地球之外的廣闊宇宙,究竟有沒有我們的同胞,遠近不說,太陽系中是否會有另外一顆星球存在著生命,或許是人類生命,也或許是微生物呢?這樣的疑問每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總會蹦出來。
  • 《沉沒之城》生命之水劇情怎麼做 生命之水劇情流程攻略
    導 讀 《沉沒之城》中的父與子任務中我們需要把生命之水交給酒保,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交出生命之水之後能做什麼事情
  • 地球誕生的第一個生命,來自恐怖的海底,那裡原本是生命禁區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超過46億年,從第一個生命出現演化出了如此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界!地球生命起源之謎?雖然說人類已經發現了地球上第一種出現的生物化石,而且諸多的考古發現也讓我們對於地球歷史變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達爾文的進化論更是讓我們清楚的知道,生物的演化進程,但是你知道麼,地球的生命起源還是一個謎,至今人類也無法知道地球第一個生命到底是從何而來的。
  • 地球上生命或源於檸檬酸循環
    據科技日報1月11日報導,地球上的生命到底如何而來?這是人類幾大未解之謎之一。為回答這一問題,美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理論——檸檬酸循環,這一過程可能於約40億年前開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分子不斷演化。研究發表在9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 地球上的水是哪兒來的
    來源:解放日報水是生命之源。本周四,我們將迎來「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Nature for water」(借自然之力,保護綠水青山)。眾所周知,地球表面71%的面積被水覆蓋。然而,地球上的水從哪兒來,卻始終是未解之謎。
  • 宇宙中的「另一顆地球」克卜勒-452b,它是否有智慧生命的存在?
    在這顆「地球」上,會不會存在生命呢?在宇宙中,生命的形態不是單一的,以地球的生命來看,一顆星球想要出現類似於地球上的生命,無非要滿足以下幾點,一、穩定的單恆星軌道運行系統,並擁有大氣包裹行星,能讓行星避免輻射,二、這顆星球需要水和適宜的空氣,磁場的強度也要適中,三、各種複雜的元素都要存在,例如鐵、碳、胺基酸、核苷酸等滿足一切後,才會有幾萬萬億分之一的機率,出現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在宇宙中,無數星球滿足這一條件
  • 從宇宙的起源與演化解讀生命與疾病
    吉姆·皮布爾斯的理論發現讓我們理解了宇宙在大爆炸後如何演化,而米歇爾·麥耶、迪迪埃·奎洛茲則在探索系外行星的過程中發現了地球的鄰居,他們的發現將永遠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生命新知》曾以宇宙的起源為線索,衍生出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類的起源,並沿著這條線索對生命、健康與疾病進行了解讀。現與大家分享。